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光敏与温敏核不育基因之间互作效应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育不育期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的光、温敏不育系是目前两系法杂交稻制种安全可靠的重要保证.本研究利用光敏不育系7001S与安全型温敏不育系广博S,广培S杂交,将农垦58S光敏不育基因与安农S温敏不育基因重组在一起.进行了重组体的不育性和不育稳定性研究.安农S核不育基因使得重组型光敏不育系的不育性变得非常稳定,不同来源的重组型光敏不育系互交杂种F2代光敏不育株率达70%以上,容易从中筛选到不育起点温度低的重组型光敏不育系.将光敏不育基因回交转移到广博S和广培S中,得到与广博S或广培S相似的重组型光敏不育系光广博S,光广培S,其不育起点温度提高.用光广博S(或光广培S)为父本与广博S(或广培S)杂交产生了不育起点温度极低的温敏不育F1代;用广博S与其重组型温敏不育近等基因系光温广博S杂交,其F1代不育起点温度也很低.研究表明,光敏不育基因与温敏不育基因重组,能够解决光敏不育系难获得和败育不彻底的问题;短日高温下,光敏不育性对温敏不育性表现上位作用;控制农垦58S不育类型不育起点温度表达的遗传因子与安农S不育类型的很可能不同,建立安全型温敏不育系的带有光敏不育基因的近等基因系(重组型光敏不育系或者重组型光温敏不育系),用其作为父本与安全型温敏不育系杂交,其F1代可代替安全型温敏不育系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2.
报道不同光照强度,氮源对光敏核不育水稻生长量及叶片,根部GS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光敏核不育水稻根和叶的生长量,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及GS活性均随之提高,这提示光照促进了其根和叶中编码GS的基因的表达,导致GS活性的提高,与此相似,氮源亦能促进光敏核不育水稻根和叶中可溶性蛋白质的合成及GS活性的提高,表明氮源同样具有促进其根和叶中编码GS的基因的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籼型光敏不育组合(32001S/明恢63)育性QTL位点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籼型光敏不育(PSMS)系遗传背景的复杂性是造成籼型光敏不育系育性不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利用全基因组QTL扫描方法对一个籼型光敏不育组合(32001S/明恢63)的育性相关位点进行了检测,结果在第2、3、7、9、11染色体上分别找到了与育性相关的QTL位点.QTL分析表明在(32001S/明恢63)组合不育性的表现牵涉多条染色体多个位点的作用,并且明恢63的基因型并不总是起育性恢复作用,这种遗传背景的复杂性可能是导致该组合不育单株育性表现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选用51个随机引物对玉米U8112的5种不同类群胞质的同核异质系的线粒体DNA进行扩增。结果表明:各类型胞质的mtDNA间的随机扩增产物有较大的差异。玉米YⅡ-1型不育胞质的mtDNA扩增的电泳谱带了与T群、S群不育胞质有明显的差异,与C群不育胞质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通过周年分期播种、短日处理和人工气候箱试验,对水稻短光敏核不育系的生育特性和育性变化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结果表明,短光敏核不育系D38S具有一定的短日低温不育特性,它的育性主要受光照长短控制,受温度变化影响小,其育性对光温的反应表现为长日照诱导下可育;D38S在三亚从12月14日至3月27日有较长且稳定的不育期,适合进行杂交种子生产.  相似文献   

6.
重组型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选用两个基因来源不同的水稻核不育系,通过有性杂交在基因重组后代中,选择不育性表现与双亲不同的新类型核不育系。这类核不育系的育性转换不受温度或光照单因子影响,而是由温敏和光敏两个非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在不育异常低温天气不会影响性波动,只有在短日照和低温两个条件都满足要求时,控制花粉发育的启动才被启动,育性逐渐平稳地由不育转化为可育。在制种季节由于不育性受两个非等位基因共同控制,起到了双保险作用,从而确保了制种的绝对安全,客且型光温敏核不育系,是生产上需要的衫型核不育系。  相似文献   

7.
适合川西北生态条件的抗条锈温光敏不育小麦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造温光敏两系小麦C49S的弱点,转育了新的抗条锈温光敏两系小麦MTS-1、MTS-2.对MTS-1、MTS-2的利用价值进行了评价,研究了MTS-1、MTS-2的育性稳定性,抗性和杂种一代优势表现,结果表明:MTS-1、MTS-2比C49S具有更长的不育期,不育特性更稳定,更适合川西北生态条件,MTS-1、MTS-2免疫条锈且遗传力强,杂种一代优势明显,杂种优势主要表现在穗粒数和千粒重上.  相似文献   

8.
红矮A为一新育成的籼型新质源不育系,具有西非栽培稻Dirrid52-37的胞质,花粉不育度99.95%,不育株率100%,农艺性状优良,遗传性状稳定,开花习性好,配合力强,杂种一代优势强,米质好,抗病性。所配组合合红优5355、红优22于1999年5月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9.
鉴定与水稻光敏核不育基因pms3连锁的AFLP-RFLP标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 AFLP技术对农垦 58S×1514的 F2代群体构建的极端集团进行了分析,在 253对AFLP引物中,91%具有多态性带,有20对引物扩增到了阳性带.阳性带经克隆后用作RFLP探针进行极端集团分析,其中4个具有多态性带.2个(F3和V4)表现为阳性带.F2代不育群体RFLP分析结果显示,F3和V4两个标记与第12染色体上的光敏核不育基因pms3连锁.通过极大似然法估算,F3和V4标记距光敏核不育基因pms3的遗传距离分别为5.80cM和7.75 cM.  相似文献   

10.
籼型光敏核不育水稻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籼型光敏核不育水稻8902s及其可育近等基因系材料8902的核DNA为模板,进行RAPD分析,从检测过的15个引物中发现引物OPA-04在可育品系和不育品系中扩增出1个1000bp的差异带,并初步认为此差异与育性相关  相似文献   

11.
经笔者八年研究发现的四个普通小麦(T.aestivum)胞质不育系,属核——质互作孢子体不育类型。异季、异地种植观察,育性稳定,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小,已实现三系配套。从细胞学、遗传学、生理生化、恢保关系诸方面鉴定看,均不同于目前国内外广泛研究的T型胞质不育系。测交表明,恢复源多,杂种F_1优势大,无不良的细胞质效应。对克服目前小麦杂优研究中T型恢复源奇缺,优势不显著的障碍,避免类似于杂交玉米单一胞质应用,病害盛行的潜在威胁及在杂种优势利用中可能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植物雄性不育的原因、类型及显性和隐性核基因控制雄性不育,重点介绍线粒体、叶绿体、质粒等对雄性不育的作用,从分子水平上进行了分析.对温敏和光敏型雄性不育也作了介绍.从而展示了诱导植物雄性不育和不育材料用于育种的光明前景,并提出了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水稻光敏核不育突变体农垦58S与其原种农垦58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光敏核不育突变体农垦58S与其原种农垦58在各个生育期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农垦58S表现出苗期株高、根长、叶绿素含量比农垦58显著提高;生殖生长期,农垦58S对光周期反应敏感,冠层叶片长度、株高、茎杆重和结实率在长日照或短日照处理下存在显著差异,农垦58在生殖生长期对光周期反应不敏感。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和已有的文献报道得出结论:水稻光敏核不育突变体农垦58S不仅仅是雄性育性受育性转换期光周期调控这一个性状的突变,而且是同时伴随着多种性状的突变。  相似文献   

14.
玉米雄性不育化制种技术,利用雄性不育的母本,免去人工去雄,从根本上解决了自交苗的问题.引进部分Y型雄性不育胞质,成功地将478、8112、832等主要品种的母本转为不育系.采用直接回交法,从遗传学上讲,当选育亲本回交达7代时,不育胞质A的核置换达99.2%,显著提高了制种质量和大田生产产量,降低制种成本,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osRACD基因表达与光敏核不育水稻光周期育性转换的相关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为检测水稻低分子量GTP结合蛋白编码基因osRACD与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光周期育性转换的相关性,用农杆菌介导转化和潮霉素抗性筛选获得了大量的转基因水稻植株.通过PCR、Southern杂交、RT-PCR和Northern检测等,证明反义osRACD基因和正义osRACD基因均已分别在转基因农垦58N和58S水稻植株的幼穗中得到了稳定的表达.成熟转基因植株的自交结实率统计分析表明,反义osRACD基因的表达大大降低了转基因58N水稻植株的育性,其平均结实率明显低于对照植株;而正义osRACD基因在转基因58S水稻植株的幼穗中表达后,使得长日下生长的、本来不育的58S植株的育性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恢复,有的植株的结实率还高于短日下生长的对照植株;而且,osRACD基因表达水平越高的转基因58S植株,其对应的结实率也越高.降低幼穗中内源osRACD基因的表达水平会导致转基因58N水稻植株的育性降低,恢复长日下生长的转基因58S水稻植株幼穗中osRACD基因的表达,则可恢复其育性.这表明,osRACD基因的表达参与了农垦58S光周期育性转换的调控过程.这是第一个报道的参与光信号传导与光敏核不育水稻光周期育性调控的低分子量GTP结合蛋白的编码基因.  相似文献   

16.
采用AL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L18A及保持系18B和恢复系99AR144-1配置杂交组合,利用得到的F1、F2世代以及测交群体aBC1、bBC1和cBC1,对小麦AL型胞质不育系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99AR144-1对AL18A的育性由2对主效核基因控制,F2代育性分离表现为15∶1,2对基因具重叠累加遗传效应;bBC1群体分离偏离3∶1.由此初步认为,AL型细胞质背景可能影响恢复基因通过雌配子正常传递.  相似文献   

17.
5种G型细胞质小麦雄性不育系遗传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5种G型不育细胞质在普通小麦10个品种核背景下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1.东方山不育细胞质引起部分供试小麦雄性高不育,T型恢复系不易恢复其育性,该胞质在杂种小麦利用中价值可能不大;2.拟斯卑尔脱山羊草,野生二粒小麦,阿拉拉特小麦和茹可夫斯基小麦4种G型不育细胞质引起供试小麦雄性全不育且稳定,对供试小麦品种诸性状无明显不良影响,大多数供试T恢复系都能恢复其育性且恢复度较高,在杂种小麦应用中有较大  相似文献   

18.
曾梅  刘云  陈保锋 《江西科学》2012,30(4):463-466
精子发生是一个复杂的细胞分化过程,生精细胞经过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产生单倍型的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形态变化而形成成熟的精子。这一过程需要众多基因表达的精确调控。目前已发现了一些与男性不育相关的候选基因,这些候选基因中的DAZ(Deleted in azoospermia)基因家族在精子发生过程中发挥关键性的调控作用。Boule基因是2001年发现的DAZ家族的新成员,是人类精子发生过程中重要的调控因子。Boule表达的改变或BOULE蛋白的缺乏可引起减数分裂阻滞和精子生成障碍,从而导致无精子症并产生不育。  相似文献   

19.
从1989-2000年,用甘蓝型油菜胞质不育系D6A、保持系D6B分别与224-2杂交并回交;用T89-6与优质品种(系)复合杂交,分别育成了甘蓝型双低油菜胞质不育系492A,黄籽双低油菜恢复系恢5,选配出强优势杂交油菜新组合“杂9505”。经过5年市、省区试及长江中游片多点大面积平等 农业部油料及制品检测中心品质分析,表现为优势高产,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广,抗(耐)病、抗倒伏等特点。2001年2月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湘杂油3号”,列为优质杂交油菜推广良种(组合)。  相似文献   

20.
<正>将一种细菌体内的抗虫基因,通过生物技术的手段转入植物体内表达,就能让植物得到抗虫性状,免受特定害虫的侵扰。这种抗虫基因是哪里来的,如何发挥出作用的?到底对人体有没有害处呢?苏云金芽胞杆菌(又称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是一类可产生芽胞的革兰氏阳性细菌。Bt被广泛用于农业,特别是有机农业,以及转基因农业。它们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土壤、尘埃中,无论在海滩、沙漠还是冻土带,均有它们的活动踪迹。当周围环境中的营养物质缺乏的时候,营养期的Bt就开始形成芽胞,并在体内产生伴胞晶体。这种晶体主要由被称为"Cry内毒素"的蛋白质组成;而Cry内毒素,则得名于英文Crystal(晶体)的字头"C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