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丁炔二醇合成反应的颗粒宏观动力学及选择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均匀分布有金属铜的球形大颗粒催化剂对合成丁炔二醇并-串连反应的影响,並用转框式反应器检验了宏观动力学分析结果。各组分浓度变化的模型计算值与实验测定值的相对误差一般在5%以内。  相似文献   

2.
较完整地讨论了多孔分形几何对称固体催化剂颗粒周围稳态一级等温扩散催化反应的两点边值条件及其解(包括多孔固体催化剂颗粒的外部几何形状和活性组分分布)。这适合于多孔固体催化剂颗粒构成的填充床反应器的模拟计算。在比较和分析两类边值条件后,证明中的边值条件(2)是简单的而且更完善地反映了由多孔固体催化剂颗粒构成的填充床反应器的特征。并给出了多孔固体催化剂颗粒的分形参数m与数据的关联式Dn=φ^2(m+1  相似文献   

3.
TiO2光催化氧化降解偶氮染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催化剂,光源、溶液初始浓度、溶液初始pH值等因素对甲基橙光催化氧化降解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实验条件为:以灼烧的TiO2为催化剂,催化剂的投加量为0.8g.L-1,采用浸没式紫外灯作光源,甲基橙初始浓度为20mg·L-1,溶液初始pH=3.该实验条件下,甲基橙一小时脱色率可达81.3%.该研究可为偶氮染料降解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一步法合成二甲醚的反应机理,介绍了通过固定床式反应器和浆态床式反应器合成二甲醚的过程,并阐述了合成二甲醚的催化剂以及催化剂对二甲醚合成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在与浓度无关的失活催化剂上,进行一级不可逆反应的最佳温度条件。分析了微元体积催化剂温度维持的方针和温度-操作时间曲线。从权衡设备投资和催化剂消耗两方面出发,建立了最佳起始反应温度的条件式。并在化学动力学控制和严重内扩散限制条件下,获得一级和n级失活最佳起始反应温度的关系式。同时讨论了其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了连续重整装置更换催化剂后,经过近一年运行,与2005年标定值进行对比,对2009年更换后催化剂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本次更换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和持氯能力;循环氢、出装置氢气纯度和氢气产率均比2005年标定结果分别高4.36、4.22、2.3%,比原催化剂具有更高的氢气选择性。但催化剂运转51个周期后,比表面积降低至173m2/g,催化剂的水热稳定性较差。催化剂粉尘量维持在3.8kg/d左右,是2005年标定值的2.5倍,催化剂压碎强度由49N/粒降低到35N/粒,且比2005年标定值降低了22N/粒,催化剂压碎强度严重不足,催化剂磨损率较高是造成催化剂粉尘量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催化剂活性区域分布的计算机图象纹理小波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计算机图象纹理分析方法研究了钒催化剂表面活性微区分布及特征,计算了催化剂表面的SEM图象对象素的奇异强度值.结果表明奇异强度值在3.0~4.0范围内为催化剂表面活性区域,活性催化剂占活性区域整个表面积的15%~18%,而非活性催化剂仅占1.8%.  相似文献   

8.
邻苯二甲酸酐与异辛醇酯化反应动力学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邻苯二甲酸酐与异辛醇进行酯化反应的动力学研究方法;提出了在无催化剂时和以铝酸钠为催化剂时进行化酯反应的动力学模型,以及原料配比、温度、催化剂加入量等因素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9.
当温度为180-320℃时,采用稳态法测定出气体静止时分别装填甲醇合成、甲醇脱水及混合催化剂的固定床有效导热系数范围依次为0.238 0-0.286 0,0.206 0-0.286 2和0.209 2-0.275 3.将实验数据与前人提出的几个常用的固定床有效导热系数关联式的计算值进行了比较,其中Kunii关联式的计算...  相似文献   

10.
通过改变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和前驱体溶液pH值,在不同条件下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aMnO3钙钛矿型催化剂。使用BET、XRD等实验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测试,利用热重分析仪对催化剂催化氧化碳黑的活性开展了程序升温氧化实验研究,并用Coats-Redfern方法进行了反应动力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煅烧温度对LaMnO3钙钛矿催化剂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973K煅烧的催化剂可以获得最大的反应活性;煅烧时间对钙钛矿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煅烧超过6h的催化剂活性较高;前驱体溶液pH值呈碱性时,可以获得最大的催化剂表面积以及表面活性位密度,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整体活性。  相似文献   

11.
推导了用有限差分方程计算催化剂颗粒效率因子的方法,并计算了几种异形催化剂(三叶草形,圆柱形,五叶形,环形)的效率因子。计算结果表明:三叶草形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内扩散性能大大优于圆柱形;对于颗粒内扩散控制的催化反应过程,采用异形催化剂可以显著提高表观反应速度;在体积相同的条件下,四种形状催化剂的效率因子的大小为:环形>三叶草形>五叶形>圆柱形。提出了形状对效率因子影响的估值不等式。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大参数的假设提出了求解多孔催化剂内部非线性扩散—反应边值问题近似解的方法。在近似解的基础上,得到了计算有效因子的数学表达式。针对幂函数型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Hinshelwood型动力学方程,计算了三种不同形状催化剂颗粒的有效因子。计算结果表明有效因子近似解与用数值方法求得的数位解在较宽多数范围内很吻合。本文提出的有效因子计算方法使用方便,计算快速。  相似文献   

13.
对CO和H2在483K、3.5MPa条件下,在充满F-T合成产物(平均相对分子质量400)或超临界正戊烷的催化剂微孔内的扩散速率、孔内气体浓度分布以及催化剂的内表面利用率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合成气在F-T产物中的扩散速率比超临界介质中低得多,从而造成了气相反应中从催化剂孔中到孔内显著的合成气浓度梯度及催化剂内表面利用率的下降,从理论上解释了超临界条件下CO转化率和烃收率优于气相反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在工厂生产操作数据的基础上,采用一维拟均相数学模型,反算出国产C_(207)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的活性校正系数,并将其分解力粒内效率因子、中毒及寿命因子、床高因子。粒内效率因子由可逆非一级反应效率因子的简化解法算得,中毒及寿命因子、床高因子,由工厂生产实际教据拟合为关联式。  相似文献   

15.
设计了能反映流体在催化剂包中实际流动情况的循环式间歇恒温反应流程.测定了醋酸甲酯水解催化精馏中试塔所用催化剂捆扎包在不同液体流量及包长度、直径变化时的宏观动力学,得到了效率因子与液体流量和催化剂包长度、直径的关联式.  相似文献   

16.
应用变量代换、摄动分析和级数展开的方法, 求解了颗粒催化剂内二级反应的反应扩散方程, 得到了催化剂颗粒内的反应物浓度分布的级数近似解, 并由此得到了效率因子表达式, 与数值解比较表明计算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非全浸式催化剂包效率因子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一种测定非全浸式催化剂包的效率因子装置, 并用它测定了醋酸甲酯催化精馏中试塔所用催化剂包的效率因子  相似文献   

18.
用外循环无梯度反应器研究了内扩散对异丁醇完全氧化动力学的影响。当催化剂颗粒在30~40目时反应在动力学区域进行。异丁醇完全氧化的动力学方程服从异丁醇及O_2吸附,CO_2吸附阻碍的L-H模型。当催化剂颗粒增大到4mm时,异丁醇完全氧化发生在内扩散区域。催化剂有效因子在0.47~0.75之间。它表明反应受内扩散控制。内扩散区域的表观活化能为动力学表观活化能及O_2分子扩散活化能之和的一半。用常微分方程的试射法及梯形法标出O_2在催化剂孔内的压力分布。  相似文献   

19.
用改进的一点配置法求解多孔催化剂颗粒扩散-反应边值问题,从而获得催化剂颗粒有效因子的解。改进的一点配置法将整个一维区间划分为几个子区间,然后在每个子区间内用一点配置法求解非线性扩散-反应边值问题。与一级不可逆反应精确解比较,用本文方法计算结果的精度十分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用微分模型对醋酸甲酯催化精馏水解中试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 反应精馏段催化剂包的气相、液相、液- 固相传质系数和动态持液量用自行测定的经验关联式计算, 提馏段的填料层传质系数用onta 的关联式, 反应速率用自行测定的反应动力学方程式和催化剂包的效率因子进行计算. 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