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慈利县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包括3个层次(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共17个指标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及熵值法确立指标权重,并以此为基础采用多因素综合分析法对张家界市慈利县2005-2014年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慈利县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整体呈上升的趋势,经济效益对综合效益的影响较为明显,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次之.  相似文献   

2.
兰州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个方面构建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功效系数法定量评价了兰州市1999-2006年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情况.结果表明,兰州市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整体呈上升趋势;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逐年上升的发展态势得益于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提升.完善城市土地管理体制,引导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加强旧城区土地改造,是提高兰州市土地利用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土地可持续利用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衡量地区土地利用是不是可持续的,就需要对城市土地利用系统进行定量的科学评价.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信息熵、均衡度和集中度等指标研究福州市的土地利用数量及结构变化;然后从土地利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利用综合集成赋权法对福州市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 结果显示:研究期间内福州市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值处于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开展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有助于衡量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对实现城市土地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三个方面,构建喀斯特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将熵权法、TOPSIS法结合,对2001—2014年遵义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进行量化评价。  相似文献   

5.
基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模型构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揭示甘肃省土地利用效益时空演变特征,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耦合协调程度,通过地理探测器探究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18年甘肃省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整体呈上升趋势,"北高南低"空间格局明显,形成以兰州市和嘉峪关市为主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剖析土地整理绩效评价内涵的基础上,利用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土地整理绩效评价体系,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土地整理绩效评价可以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建立的绩效综合评价体系可量化土地整理的效益水平。案例分析表明,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而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对较弱。建议从完善土地整理管理体系、制定绩效评价规程等方面入手,建立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是反映土地利用状况重要指标,平原-山地过渡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复杂且生态脆弱,对其进行研究为土地合理规划提供有益支撑.以平原-山地过渡地区乐山市下辖各县(市、区)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等3个方面构建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和熵值法进行组合赋权确定综合权重,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  相似文献   

8.
湖南地区新农村绿化植物景观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湖南地区新农村绿化植物景观内涵,提出从生态效益、美学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等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借助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建立评价模型,并随机选取8个行政区的新农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A-B层权重值中生态效益美学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8个新农村绿化植物景观的综合评价值中1个村庄属于优秀,2个村庄属于良好.同时,还对新农村绿化植物景观评价值高低原因进行了分析,为未来新农村绿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富顺县怀德镇土地整理项目中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整理效益研究是土地整理理论及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研究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土地利用状况,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进行了社会效益分析、生态效益和环境影响分析及经济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0.
汉中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汉中市2003—2011年的土地、经济、生态数据为基础,根据经济、社会、生态3方面效益的24个指标构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相关的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测算模型,分析了汉中市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以及这3方面效益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结果表明,2003年以来汉中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处于缓慢上升状态,2009年以后上升速度加快;目前,汉中市土地利用效益处于较低效的中度协调状态;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处于小幅波动状态.未来必须优化和加强汉中市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1.
土地复垦对矿区生态改善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针对矿区因矿产资源开采造成的受损土地,基于神东矿区近10年土地复垦监测数据,整理了土地复垦影响因素等级标准,构建了矿区土地复垦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专家打分法和传统的评价模型,评价了神东矿区榆家梁煤矿土地复垦综合效益。结果表明,实施土地复垦使矿区土地类型大幅改善,塌陷地、堆积占地等受损土地面积减少,耕地、建设用地等可利用土地面积增加,矿区土地复垦面积增加了63%;同时,榆家梁煤矿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有不同幅度提高,生态效益增加最为显著,增长率为56%,且根据评价等级标准,土地复垦后矿区效益分值均达到良好状态。该方法能对神东矿区土地复垦后取得的各项效益进行较准确的评价,有助于矿区生态、经济、民生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依据安徽省经济实际,从土地利用投入、产出效益、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生态效益等4方面构建安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体系;以安徽省土地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省内17地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2004-2009年安徽省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不断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度增加了2倍多;(2)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淮河以南相对较高,淮河以北总体上较低;(3)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土地集约利用重要的外部因素,合肥、马鞍山和芜湖等经济发达地区集约利用水平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3.
季小妹  石峰  贾永飞 《山东科学》2013,26(5):111-116
为了解山东省17个地市政府环境作为现状,分析地市之间政府环境治理的差异,利用熵权法对山东省各地市的政府环境作为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各地市在环境治理投资、治理成效以及信息公开三个方面的差异均较大。其中,政府环境投资与治理成效和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关性不大,取决于当地的环境治理状况。总体上,各地市政府环境作为评价综合得分呈现阶梯状下降趋势,地区差异明显,菏泽、济宁、临沂等市可提升的空间较大。  相似文献   

14.
土地整理项目后效益评价是土地整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为完善土地整理项目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土地整理的可持续发展,运用能值分析方法,以安徽省全椒县武岗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对土地整理前后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系统能值输入与输出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项目实施土地整理后,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变化,总能值投入产出比提高,取得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生态效益改善不显著,土地环境负荷率加大,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数降低。  相似文献   

15.
建立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1—2012年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耦合协调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时段内经济区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水平呈上升趋势但未实现理想同步;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在空间上表现出由均质分布向"核心—边缘"变化的趋势,城市化水平则呈稳定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各地市均属于颉颃阶段且无明显地域差异,各地市协调度逐年增加但表现迥异,且绝对差异呈上升趋势,相对差异表现为"N"形下降趋势;所有地市协调度空间分布呈"核心—边缘"结构,且大体符合"距离衰减"的地理学规律.  相似文献   

16.
琅岐岛围填海活动综合效益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希茜 《海峡科学》2012,(6):68-70,73
围填海活动是沿海地区拓展土地空间、缓解人地矛盾的重要方式,它给土地紧缺的沿海地区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其给湿地滩涂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该文综合从生态服务功能损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方面选取重要因素作为评价指标,综合运用市场价值法、成本重置法、成果参照法、定性评价法等构建围海造地综合效益评价模型.以琅岐岛海堤建设项目为例进行综合评价应用分析,为客观评价围填海综合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城巾土地利用效益的综合评价对城市土地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笔者以济南市为案例,首先建立了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三维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量化,其次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经济、生态和社会琊调度进行了测算,最后提出了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对策.结果表明,近20年来济南市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呈逐年提高的趋势,其中生态环境效益增长最快,社会效益次之,经济效益增长最慢,三个效益子系统协调度也由不协调发展到高度协调阶段,为进一步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益,需要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以及改变城市外延扩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以日照市2012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多样化指数、洛伦茨曲线和区位熵定量化分析日照市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和空间结构;选取土地利用率、垦殖率和森林覆盖率3个指标对日照市土地利用程度进行研究,并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3个方面评价日照市土地利用效益.在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找出日照市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优化日照市土地利用结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利用区位熵、均匀度和优势度基本原理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和利用空间结构进行定量化研究,并结合土地利用率、垦殖率、森林覆盖率三个指标对土地利用程度进行了分析,从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方面对土地利用效益进行了评价.在分析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找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喀斯特地区皇竹草繁育技术及其综合效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德海  王宁 《贵州科学》2007,25(1):63-67
本文依据皇竹草生态生物学特性,结合喀斯特地区自身特点,介绍了在喀斯特地区进行皇竹草繁育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并基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学理论,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阐述了在喀斯特地区种植和利用皇竹草所带来的显著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