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分析了目前世界上流行的各种粘土横向荷载桩P-Y曲线法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应用上指出了本文作者提出的P-Y曲线法与其它各种方法的差异。经过对比,得出了这种新的P-Y曲线法更适用于粘土中横向荷载桩的分析和计算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2.
P—Y曲线法在镇江大港横向受载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镇江大港φ1200毫米钢管桩横向荷载桩短期静载试验资料,考虑到镇江大港地质特性(砂质软粘土),对Matlok提出的软粘土预估静载P—Y曲线公式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公式可供长江中下游地区同类地质特征计算横向静载桩内力与位移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首先提出利用分层位移迭代法计算单杠荷载与位移(桩顶沉降),即P-s曲线的方法,然后分析单桩P-s曲线随桩长L、直径D、桩身材料弹性模量E和极端阻力Rμ的变化规律,发现一些重要特征和新的规律,最后利用实测结果进行了验证。文章对制定桩的静载试验规则和合理设计桩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由于现行规范如JGJ94-94及GBJ7-89中,群桩基础各桩顶荷载分配采用统计的计算方法,未考虑山区石芽地基岩面起伏较大、群桩基础下各基桩长度、刚度不等的情况,可能为传导计算结果有一定的误差。针对覆盖土层多为上硬下软状态的红粘土,且具有超固结性,计算中分别采用竖向、横向地基抗力系数为常数,并考虑柱端嵌岩、扩底等情况,桩顶与刚性承台铰结条件,计算桩顶竖向、横向支承刚度系数。最后按矩阵位移法进行桩顶荷载分配计算。  相似文献   

5.
土类对轴向循环荷载下桩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粘土中和砂土中模型桩的试验资料,分析了不同土类中桩在单、双向循环荷载下其累积位移和动位移幅值随振动次数的变化规律。文中建议用循环荷载下桩的累积位移发展的条件来确定桩承载力的方法,得到了粘土中和砂土中模型桩的归一化承载力曲线。最后,讨论了土类对轴向循环荷载下桩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维氏压痕/抗弯强度法对3Y-PSZ单体和3Y-PSZ/20%Al2O3复合陶瓷的裂纹扩展曲线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与裂纹扩展初期引比,Al2O3颗粒的弥散增韧效果随着裂纹的扩展而明显上升,除裂纹偏向以外,Al2O3弥散颗粒是通过架桥和拔出等方式来进一步提高3Y-PSZ陶瓷的断裂韧性的。  相似文献   

7.
对水平静力荷载作用下软粘土中导管架海洋平台桩基的模型进行了试验研究.用多项式拟合法和加权残值法(WR)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土抗力的分布,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将利用加权残值法得到的p-y曲线与API建议的软粘土p-y曲线进行了比较,并根据试验数据用折减系数法对API建议的软粘土p-y曲线进行了修正.研究结果表明,加权残值法比多项式拟合法得到的土抗力分布曲线更合理,试验软粘土的p-y曲线在泥面附近处低于API建议曲线,由修正的p-y曲线得到的模型桩的数值分析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对水平静力荷载作用下软粘土中导管架海洋平台桩基的模型进行了试验研究。用多项式拟合法和加权残值法(WR)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土抗力的分布,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将利用加权残值法得到的p-y曲线与API建议的软粘土p-y曲线进行了比较,并根据试验数据用折减系数法对API建议的软粘土p-y曲线进行了修正。研究结果表明,加权残值法比多项式拟合法得到的土抗力分布曲线更合理,试验软粘土的p-y曲线在泥面附近处低于API建议曲线,由修正的p-y曲线得到的模型桩的数值分析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自平衡试桩结果的解析转换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自平衡试桩结果转化成传统静载试验曲线的解析法.假定桩侧土符合双折线模型、桩端土符合三折线模型,采用荷载传递法分别推导了自平衡试桩上、下段桩的荷载-沉降的解析解.通过对上、下段桩的实测荷载-沉降曲线的拟合,得到抗剪刚度系数和抗压刚度系数等计算参数,再利用解析解将自平衡试桩结果转换成传统静载荷试验曲线即解析转换法.该方法的转换结果与实测桩载荷曲线以及荷载传递位移协调法的转换结果比较,吻合较好,具有较高的精度;相比其他转换方法,该方法具有理论完整、不需实测传递函数、简单实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有限棱柱法在群桩与土相互作用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有限棱柱单元法对群桩与土相互作用系统进行了三维弹塑性分析,并以无限棱柱元模拟半无限空间地基土的边界条件。在计算中以理想弹塑性弹簧模拟桩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地基土的本构模型采用修正剑桥模型。主要分析了在集中荷载下由4根长桩组成的群桩与土相互作用系统,通过具有不同径距比的群桩系统的计算,得到一组承台中心的荷载-沉降曲线。  相似文献   

11.
12.
粘土中水平受荷桩基计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黏土中实测p-y(水平抗力-水平位移)曲线方法进行总结和计算,认为该方法对于试验桩基和弯矩拟合函数的依赖性强,且形式复杂,普适性差.选用简单的理想弹塑性p-y曲线模型,并采用m值和统一极限抗力作为模型参数,对黏土中的水平受荷桩进行分析.与Matlock实测p-y曲线模型进行对比分析,证明理想弹塑性模型适用于不同直径桩基,尤其是大直径桩的计算.通过实例对比分析,证明了该模型适用于不同土性的黏土场地中桩基的计算.  相似文献   

13.
冲刷会带走桥梁基础附近的土体导致桥梁承载力降低。大部分桥梁事故的发生都和冲刷有关,因此评估冲刷对桥梁安全性的影响格外重要。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对桥梁桩基在冲刷条件下稳定性的评估往往是通过简单地移除桩基附近的土体得到的,但是忽略了剩余土体应力历史的改变。实际上,剩余土体在冲刷作用带走其上覆土体时经历了卸荷的过程,从而导致其超固结比增加。本文在使用p-y曲线理论分析水平向受荷桩时考虑了软粘土的应力历史。为了说明应力历史的影响,对传统的p-y曲线进行修正,计算不同冲刷深度下水平向受荷桩的响应,并通过一个案例来比较考虑和未考虑应力历史影响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考虑了应力历史影响后极限土阻力会下降21.8-32.7%,忽略软粘土的应力历史将导致在设计冲刷条件下的水平向受荷桩时偏不保守。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由于边坡存在造成的土抗力折减问题,开展了黏性土中平地及不同边坡条件下的基桩水平加载室内模型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工况下水平受荷桩的荷载变形曲线及内力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位于坡体上的基桩的承载能力明显折减,而该折减效应与边坡角度及桩位于边坡的位置紧密相关.进一步量化分析了土抗力折减效应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折减效应与桩位于边坡的位置和边坡角度的定量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坡体上极限土抗力和初始刚度的合理修正,建立了可考虑边坡处土抗力折减效应的水平受荷桩的p-y曲线计算公式.理论计算值与已有的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16.
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桩土接触面特性对水平受荷桩受力特性的影响,并通过对工程实例的分析验证了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实例分析表明,设置接触面对于正确模拟桩土受力特性有较大影响.计算所得的桩身弯矩和位移曲线表明,水平受荷桩的入土深度有个临界值,桩身过长对提高水平承载力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7.
推力桩计算的综合刚度双参数法半数值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现有综合刚度双参数法计算推力桩的幂级数解析解公式较为冗长、编程不便和查表手算较为繁琐的不足,提出结合解析解可取成果反算桩-土综合刚度和地基系数的双参数,再采用分析原理简单、便于编程的有限差分数值计算手段进行桩身位移、侧土抗力和内力计算的新方法.实例计算比较表明,该法方便可靠,对于推广综合刚度双参数法在推力桩计算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BP神经网络在单桩承载力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BP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是工程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神经网络模型。根据试验数据,运用BP网络对横向承载桩和竖向承载桩的工作性态进行模拟并对单桩承载力进行预测,将预测结果与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方法预测的结果与实测值的误差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弹性地基系数"m”法在计算抗滑桩或其他横向受荷桩内力时,由于需查表手算,不但计算过程繁琐,容易出错,而且受查用表格中各系数误差的影响,常使计算结果出现不同程度的误差.为此,作者基于"m”法的原理,提出了进行抗滑桩全桩内力计算的有限差分法.同时,编写了该法计算和图形处理程序,与传统方法进行了验证和对比.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只要等量差分段取得足够小,虽然所耗机时稍长,但可获得高精度数值解,其精度高于采用传统手算法所得解的精度,而且程序图形处理结果可优化抗滑桩的结构设计;该方法也可用来分析其他横向受荷桩,如桥梁桩基、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桩基等的内力.  相似文献   

20.
茅草街大桥桩基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洞庭湖区软土的工程地质特征,以湖南省茅草街大桥桩基试验为依托,探讨了该类地区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的竖向及水平静载荷试验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湖区超长钻孔灌注桩的承载机理、变形特性等开展深入研究,提出相应的承载力确定方法.最后,通过对试验数据的综合分析,指出超长灌注桩的荷载-沉降曲线一般为缓变型,其拐点不明显,且可能出现桩身失稳破坏,其设计计算与传统桩基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