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用含有不同羟值的聚乙烯醇缩要下醛与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组成的交联聚合体系,通过分子内反应和分子间反应之间的竞争,使交联过程得以控制.合成了可溶解的分子内交联大分子.再用透射电镜对其进行观察,电镜照片显示,合成的交联大分子具有特殊结构,并显示了交联大分子的形成过程,首先形成前交联大分子(独立的球型体),然后前交联大分子再继续反应,形成分子内交联大分子.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ZnO体积分数和界面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规律,为导热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基体与填料配比的选择、合适的填料表面处理方法以及实现力学性能与热性能的兼顾提供了指导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当φ(ZnO)20%时,填料的加入有利于全面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NDZ-132偶联剂的加入有助于改善聚丙烯/ZnO复合材料的热性能与力学性能,但是界面强度过大会使材料呈现脆性,冲击性能略有下降。加入大分子偶联剂相当于在填料表面增加一个柔性层,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冲击性能,但是不利于热能在材料内部传递。随着NDZ-132偶联剂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拉伸及弯曲性能都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偶联剂质量分数约为1.5%时,复合材料性能达到最佳值。  相似文献   

3.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合成了一系列新的三嵌段共聚物大分子偶联剂聚苯乙烯-b-聚甲基丙烯酸十四酯-b-聚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PSTK),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1H-NMR)证实了其结构,并研究了其对玻璃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大分子偶联剂处理玻璃纤维可使玻纤毡/聚丙烯复合材料冲击强度和弯曲模量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硅烷偶联剂对粘土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硅烷偶联剂对粘土填料进行表面处理,可改善填料与橡胶基体界面的物化性质,提高补强度。本文应用红外分光光度计,研究硅烷偶联剂对高岭土、伊利石等粘土矿粉的表面改性作用。指出这些粘土矿粉经偶联剂处理后的红外吸收光谱,在铝羟基振动频带的吸收峰发生明显变化,偶联剂分子的水解基团与粘土表面的活性基团发生键合,使粘土表面有效改性。这种改性的粘土填料对橡胶有较好的补强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粉煤灰-沥青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借助表面修饰技术,采用NaOH碱性溶液和KH550偶联剂对4种不同来源的粉煤灰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借助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弯曲梁流变试验对不同表面修饰技术下粉煤灰沥青胶浆的高温、低温性能进行测试,最后借助X射线衍射、氮吸附测试(BET)和红外光谱试验进行表面修饰技术对粉煤灰的改性机理的微观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除个别样品外,大部分NaOH和KH550偶联剂表面修饰的粉煤灰降低了沥青胶浆的弹性,提高了浆体的抗车辙能力;经NaOH表面修饰后,FA-3沥青浆体的低温抗裂性能最差,FA-4沥青胶浆的低温抗裂性能最好;KH550偶联剂表面修饰后,粉煤灰与沥青浆体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化学反应,但没有证据表明不存在轻微的化学偶联作用;NaOH表面修饰没有产生新的化学相,但超细粉煤灰表面活性点位多,NaOH对其表面修饰较为明显,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均明显增多,比KH550偶联剂表面修饰作用更为明显。经表面修饰技术改性后粉煤灰作为沥青混凝土填料,可有效提高沥青混凝土的综合路用性能,为粉煤灰"变废为宝"再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硝胺填料HMX表面的乳液聚合-包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硝胺晶体填料HMX的包覆。根据XPS测定的包覆度数据,选择三羟甲基丙烷作为制备端羟基聚氨酯(PU)预聚合的三元醇,使设计的交联覆层具有抗溶解和抗剪切能力,并采用端羟基PU预聚物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的乳液聚合反应,对硝胺晶体填料HMX进行包覆。经过对比,得出合适的乳液聚合-包覆工艺条件。将包覆的HMX用于制备含能复合材料,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了21.3%,在硝胺HMX晶体表面形成的交联包覆层起到了  相似文献   

7.
聚合物复合材料中填料的表面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填料的种类和相对应的功能效果,介绍聚合物填料改性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采用表面活性剂、偶联剂、低聚物、等离子体处理填料表面和纳米材料作为填料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进行了可控的交联聚合,对不同时间形成的分子拍摄的透射电镜照片显示了可溶解的交联大分子的形成过程中有三个明显的不同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预聚物分子反应形成比较小的线团,在照片上显示为一个黑点,称为点分子.第二个阶段是点分子通过表面官能团反应形成前交联大分子.第三阶段是前交联大分子反应形成可溶性交联大分子.  相似文献   

9.
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涂层中KH-550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环氧胶粘涂层中加入偶联剂,研究其对胶接强度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偶联剂KH-550通过分子中两个性质不同的化学反应把环氧树脂与金属基体以化学键联接起来,起着架桥作用,从而使它们在相互接触的表面交界处结合得更加牢固。可显著地提高环氧胶粘涂层的胶接强度。推荐了无填料和加入玻璃纤维填料胶粘涂层偶联剂的适宜加入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验观察发现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溴化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C12mim]Br)与传统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混合水溶液在一定条件下能形成各向异性的层状液晶;降低温度导致层状液晶相转变成特殊的螺旋网络织构的液晶,圆二色光谱测定表明该螺旋织构的液晶具有手性。咪唑类离子液体是形成这种特殊螺旋织构液晶的主导因素。溶液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包括氢键网络、π-π相互作用、表面活性剂烷烃链间的疏溶剂作用以及带相反电荷的极性头基间强烈的静电力是液晶形成的重要驱动力;而低温下随着分子热运动的减弱,组分间的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形成并能稳定存在是形成螺旋网络织构液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基于函数逼近,对前向神经元网络中非线函数与子波变换中母函数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推出了前向神经元网络的子波表示,指出两种方法应用于L^2(R)空间函数逼近时是一致性,最后给出了两个前向神经元网络的子波表示,函数逼近实例验证了本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同时测定利福平(RFP)和异烟肼(INH)的新方法:在碱性条件下RFP和INH均可定量还原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产生化学发光,而二者的反应动力学光谱不同.通过测量不同反应时间的化学发光强度,用人工神经网络(ANN)建立校正模型并进行预测可同时测定RFP和INH.相比较已报道的同时测定RFP和INH的方法,本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简单快速等优点,并已成功地用于药物合剂中RFP和INH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3.
 网络相变过程需重点关注网络上的总负荷数、网络上的消失负荷数、节点的排队负荷数等指标随单位时间进入网络的负荷数R 的变化规律。为此建立了无标度网络上的输运模型,用于定量计算这3 种负荷数的变化规律。仿真结果表明:最大介数节点最先产生拥堵,导致网络的进入和消失负荷数出现不平衡,进而导致网络进入拥堵状态;当R小于临界值Rc时,网络上的消失负荷数随R同步增长。当R超过临界值Rc时,消失负荷数与R的比值持续下降,表明随着R的增加,负荷到达目的地越来越困难。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twork equilibrium formulation for modeling commuters' travel choices in a bimodal transport system with park-and-ride (P&R) trips while the total demand is elastic to the congestion level of the network. A super-network approach is adopted in the proposed model. It is assumed that commuters' trips are categorized into two types, auto mode only and a combined mode with both auto and transit modes. The former is referred to as the pure mode trip and the latter as the P&R mode trip. The proposed model simultaneously considers the commuter's choice of the pure mode versus the P&R mode, the choice of parking location for the pure mode, the choice of transfer point for the P&R mode, as well as the route choice for each mode. The demand elasticity of transport system, the capacity constraints of transport facilities, and the congestion interaction throughout the super-network are also explicitly incorporated into the proposed model. The results of the numerical experiment show the following key findings: (i) traditional parking/P&R models may overestimate or underestimate travel demand distribution over network; (ii) parking/P&R, transit scheduling, and carpooling schemes bring significant impacts on commuters' travel behavior and network performance; and (iii) different transport policies may be to some extent mutually substituted .  相似文献   

15.
全 IP网络技术是当今移动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3GPP与 3GPP2除了独立研究全 IP网络技术外 ,还将其作为 WCDMA和 CDMA2 0 0 0核心网融合的技术基础 .软交换是 WCDMAR4 / R5核心网络的重要技术特征 .文中对 3GPP和 3GPP2的全 IP网络的网络参考模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 ,同时对全 IP网络研究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借助软交换 (Softswitch)技术对WCDMA R5核心网的技术构成进行了分析 .介绍 WCDMA R5版本中基于 IP的 RAN及 HSDPA技术 .  相似文献   

16.
针对电动汽车锂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的精准估算,提出一种优化的径向基(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算法;通过粒子群(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优化RBF神经网络的参数及结构,确定RBF神经网络中的基函数的宽度以及中心;根据锂电池的充、放电机理,将SOC的影响因子电压(U)、电流(I)、内阻(R)、温度(T)作为输入向量,在Matlab中进行仿真实验;实验表明方法能够实现准确、快速、便捷的锂电池的SOC估算,其预测结果和实际测量结果的误差在4%以下,符合SOC预测误差5%的技术指标要求,对于电动汽车锂电池SOC的估算有着一定的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志刚  任达 《河南科学》2014,(12):2583-2587
利用粗粒化的方法,将1973年至2014年黄金价格日数据转化为由4个字符{R,r,D,d}表示的符号序列,以连续4个字符作为一个模态单元,将模态定义为网络的节点,以模态之间的转换定义边的连接,从而构建有向有权的黄金价格波动模态网络,用复杂网络的方法分析了其拓扑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网络的点权分布很不均匀,部分节点点权很大,是黄金价格波动的"常规模态";网络具有较短的平均路径长度和较大的聚集系数,表现出小世界网络的特征,模态之间的平均转换距离较短;网络的同配系数为正,核心节点之间具有择优连接性,一些模态之间转换频繁,是黄金价格波动的"核心模态";少数节点承担了网络中大部分的中介中心性,是黄金价格波动的"中转模态".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纺纱原理的基础上,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7个不同的模型,预测精梳毛纺的纱线质量和纺纱性能,分别是纱线不匀、粗细节、断裂强力、强力不匀、断裂伸长和断头率。其中断头率由于其复杂的成因,采用了组合神经网络建模。采用工厂实际生产数据进行验证,前6个指标的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的平方均超过0.9,断头的预测效果相比而言比较差,但相关系数的平方也超过了0.8,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精梳毛纺纱线预测方面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依据不同的时空尺度将沸腾流动系统划分为主流区和受热区两个子系统.分析了两个子系统各自的特点,并用网络模型图对其进行描述.分析表明,介观的气泡振荡压力波和宏观压强之间是存在关联性的、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由压力信号分离成的摩阻压降pR,加速压降pa,提升压降pc三项与网络参数中的流阻R,流感L,流容C能关联起来、提供了一种从试验数据进行网络参数辨识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基于IP网的多媒体远程教学系统的建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多媒体远程教学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涉及教师T、学生P、课件资源R、协作教学环境E和网上教学管理M等要素的,表示远程教学的五元组结构模式,进一步设计了基于IP网的多媒体远程教学系统的总体框架,提出了一种基于Web的、支持按需点播学习和教学现场直播的远程教学系统的实现模型,并在校园网上得到了验证。实验表明,该模型及其实现方法是实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