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用于骨修复的明胶/羟基磷灰石(HAP)复合材料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而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文章简单介绍了明胶/HAP复合物及其改性,详细综述了本领域的研究热点:明胶/HAP复合微球的特点、种类、制备方法以及各种影响因素,最后对明胶/HAP复合材料的发展提出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2.
以磷石膏为原料、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沉淀法制备羟基磷灰石(HAP),结合FT-IR、XRD、SEM等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以合成的羟基磷灰石作为吸附剂处理含铅废水,探讨p H、HAP的投加量、吸附时间及Pb2+初始浓度等对去除率的影响.优化实验确定最佳的实验条件为:HAP投加量为2 g/L,Pb2+初始浓度为500 mg/L,吸附时间为20 min,其中溶液p H值对Pb2+的吸附基本没有影响.结合SEM/EDX对吸附前后HAP进行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Pb2+被吸附在HAP上.  相似文献   

3.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和真空干燥技术,原位制备了聚己内酯(PCL)和羟基磷灰石(HAP)多孔复合材料.对样品进行扫描电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和拉曼散射光谱(Raman)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羟基磷灰石与聚己内酯分子间存在弱氢键作用;当羟基磷灰石在复合材料中的质量分数低于40%时,没有明显的相分离现象出现.  相似文献   

4.
纳米羟基磷灰石对模拟含铬废水中Cr~(6+)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田螺厣片作为生物模板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HAP),并利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所制备的纳米HAP对模拟含铬废水中Cr6+的吸附情况,确定了吸附较佳工艺条件.吸附效果最好时吸附率为88.7%.  相似文献   

5.
以聚酰亚胺(PI)为膜基体,羟基磷灰石(HAP)为功能颗粒,分别通过共混法和相转化法制备PI/HAP复合膜。研究HAP质量分数对复合膜的水通量、孔隙率、平均孔径、亲水性、力学性能以及溶菌酶(LZ)吸附性能的影响,并最终确定复合膜的最佳固含量,此外,研究了pH值对复合膜的LZ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HAP质量分数达到20%时,复合膜的综合性能最佳,此时复合膜对LZ的吸附量达到最大;当pH=11时,复合膜对LZ的吸附能力最强,吸附量高达134.5mg/g。  相似文献   

6.
PVA/HA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模板法制备了微孔羟基磷灰石,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制备了聚乙烯醇/微孔羟基磷灰石复合水凝胶和聚乙烯醇/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水凝胶。测试了聚乙烯醇/羟基磷灰石复合水凝胶的含水率和力学性能。实验表明,合成的羟基磷灰石具有微孔结构,复合水凝胶含水率可达到60%以上,羟基磷灰石的加入使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都得到了较大提高,可用于人造软骨,是一种很有开发前景的生物医用材料。  相似文献   

7.
以聚乳酸(polylactic acisd,PLLA)/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P)/四氢呋喃(tetrahydrofuran,THF)为淬火溶液,无其他添加剂条件下,通过-20℃低温淬火、萃取、洗涤和干燥得到直径为400~700 nm PLLA/HAP复合纤维膜。研究了PLLA/HAP比例、聚合物浓度等条件对纤维形貌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纯PLLA为"哑铃状"捆束结构,结晶度、比表面积和孔隙率分别为40. 71%、11. 23 m~2/g和95. 12%。加入无机物HAP后,PLLA/HAP(5/5)复合纤维膜的结晶度、比表面积和孔隙率分别降低到24. 12%、8. 01 m~2/g和82. 12%。主要因为HAP加入阻碍了PLLA分子链的有序规整堆积,影响PLLA的结晶。研究PLLA/HAP复合纤维膜对氟离子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拟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模型更适合该吸附体系。纤维膜对氟离子的最大吸附容量为6. 06 mg/g,纤维膜对氟离子的吸附更趋于单层吸附且化学吸附占主导地位。纤维膜重复使用5次后,吸附效率仍然保持在87. 67%。  相似文献   

8.
胶原蛋白/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猪皮中提取胶原蛋白,并成功地制备了多孔的胶原蛋白/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多重复合材料.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紫外光谱(UV-vis)、扫描电镜(SEM)和热重分析(TGA)对胶原蛋白和复合材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的多重复合材料,其平均孔径为200nm,羟基磷灰石的含量高(43%,w/w),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界面粘接效果.  相似文献   

9.
改性碳纳米管/HAP的模拟仿生矿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碳纳米管进行改性,在其端口处修饰具有诱导活性的基团,将改性前后的碳纳米管分别作为诱导矿化的基质,制备了碳纳米管/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利用SEM和TEM的超微结构分析和FTIR技术,对以碳纳米管为基质进行诱导矿化所得到的产物进行了形貌及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在单壁碳纳米管(SWNT)端口处修饰PO(OH)2-基团对钙离子具有强螫合作用,改性后的SWNT具有更好的HAP诱导能力.  相似文献   

10.
电泳羟基磷灰石色谱吸附BSA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电泳与羟基磷灰石色谱技术耦合 ,开发了一种新的电泳色谱技术。建立了羟基磷灰石 (HAP)吸附牛血清白蛋白 (BSA)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 ,建立了不同的实验装置以研究电场下 HAP吸附 BSA的反应动力学特性以及电动色谱吸附 BSA过程的传质动力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 ,施加电场不会改变吸附反应的平衡常数与速率 ,但在电泳羟基磷灰石色谱装置中 ,施加电场在羟基磷灰石颗粒表面产生的电渗流能够加强扰动 ,减少液膜扩散阻力 ,提高羟基磷灰石色谱的动态吸附容量  相似文献   

11.
天然改性淀粉絮凝剂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粉、丙烯酰胺(AM)、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原料,采用F3^2 -H2O2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制备了一系列接枝共聚物。同时进行了絮凝效果的考察,研究了接枝共聚物结构、单体质量比与絮凝性能的关系,探讨了絮凝作用的机理,并与DMDAAC和AM的均聚物进行了比较,初步确定了具有较佳絮凝性能的淀粉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和组成。  相似文献   

12.
以立方纳米碳酸钙为模板,通过离子交换法,制备得到了纺锤形纳米羟基磷灰石(HAP)。考察了反应温度、pH值等因素对颗粒制备的影响,得到的较优工艺条件为:在pH=10,反应温度60℃,反应4h的条件下,可制备出纺锤形纳米HAP。所制备的样品由HAP晶须排列构成,粒径在150~200nm,形貌良好且分散均一。纺锤形纳米HAP的重金属Pb2+脱除实验结果表明,随着pH值的降低和脱除温度的升高,Pb2+的脱除率增加,较优的脱除条件为pH<2.5、脱除温度40℃、搅拌时间60min。在此条件下,Pb2+脱除率大于99.7%。  相似文献   

13.
PAM对煤油乳化及煤泥浮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阴离子聚丙烯酰胺(PAM)对煤油乳化液稳定性及煤泥浮选效果的影响,采用机械搅拌方式,选择不同体积分数的PAM进行煤油乳化实验,并以煤油、煤油+PAM、煤油乳化液、煤油乳化液+PAM为捕收剂进行单元浮选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煤油乳化液制备过程中加入少量PAM水溶液可提高煤油乳化速度,增强乳化液的稳定性;当油水比为1∶1,乳化剂用量为1%时,PAM体积分数为21%的乳化液的稳定性最好;随着PAM体积分数的增加,浮选效果逐步改善,当PAM过量时,浮选效果降低;与纯煤油浮选结果相比,煤油+PAM、煤油乳化液和煤油乳化液+PAM的浮选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后两者的煤油消耗量降低50%。  相似文献   

14.
以对苯二甲醛(PDA)和对苯二胺(TPA)为原料在环氧树脂(EP)基体中原位聚合聚甲亚胺(PAM),得到PAM分散良好的改性EP体系。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对位聚合的结果进行了表征,并用GPC测定了原位聚合生成的PAM的相对分子质量。以三乙烯四胺(TETA)固化原位聚合PAM改性的EP,原位聚合过程中未加稀释的改性体系与纯EP相比力学性能变化不明显;原有PAM改性的EP,原位聚合过程中未加稀释剂的改  相似文献   

15.
取吸附-生物降解(AB)工艺B段曝气池进水,投加硫酸铝(AS)和聚丙烯酰胺(PAM)进行化学除磷小试实验,考察了不同投药量下总磷、COD、氨氮和浊度的去除效果,确定了最佳投药量以及化学法和生物法在去除总磷、氨氮、COD和浊度等方面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AS和PAM复配对B段污水中总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AS投加量(以Al2O3计)为9.45mg/L,PAM为0.05mg/L时,TP、COD、氨氮和浊度去除率平均为89.2%、37.7%、71.6%和2.41%。曝气过程中投加AS和PAM复配化学强化除磷,总磷、COD、浊度去除率分别提高了7.3~59.2%、5.0~20.3%、10.9~34.7%,但不能提高氨氮的去除率;在溶解氧足够时,本研究投加量范围的AS和PAM的加入对硝化作用无影响;后置混凝对TP、COD、浊度的去除效果优于同步混凝,但需增加混凝沉淀设备,因此同步混凝更适合于于AB工艺的化学强化除磷改造。  相似文献   

16.
为研制新型复合材料,将植物结构引入到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中.该文以柳桉木材为模板,先将其转变为多孔碳,再通过铝合金和硅树脂的浸渍,制备了具有木材结构的Al/C、Al/(SiC+C)两种铝基复合材料,并通过扫面电镜、热膨胀仪和导热仪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热膨胀性能及导热性能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导热模型.结果发现该复合材料的结构由所选模板的结构决定,这与以往结构完全由人为控制的金属基复合材料不同;并且其热膨胀系数明显低于铝合金,导热系数(98.2和95.4 W·m~(-1)·K~(-1))远高于由木材转化的多孔碳(2.22 W·m~(-1)·K~(-1)).  相似文献   

17.
将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修饰在新制备的银纳米粒子(Ag nanoparti-cles,AgNPs)表面,制备成小型的TBA-AgNPs比色传感器.在相同条件下利用TBA-AgNPs的颜色变化对16种不同金属离子进行分析测定,发现当pH值为11时,该传感器只对Pb2+有明显响应,其他离子无明显干扰,且A540/A402与Pb2+的浓度在3.97~27.8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选择性好,结果可视化等优点,有望用于环境样品中Pb2+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铅树"生成实验最佳条件,并进行绿色化改进。方法通过设计响应曲面并建立数学模型,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对"铅树"实验进行优化,考察pH值、硝酸铅浓度、成胶温度3个自变量对实验中刚生成胶冻所需的时间t_1和锌片表面出现明显树状现象所需的时间t_2的影响。结果在所建数学模型中,以硝酸铅浓度最低为前提,最佳实验条件:成胶温度90℃,硝酸铅浓度0.23mol/L,pH值5.52,此条件下t_1=3.32min、t_2=15.51min,实际值t_1=3.33min、t_2=15.33min。结论经改进,实验总时间可控制在0.5h内,实验成功率显著提高,且有效减少了铅及其化合物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池塘底泥为原料,经H2SO4和H2O2氧化处理,在不同条件下用于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研究结果表明:Pb2 的初始浓度为50mg/L,用土量10g/L,pH=6.0,吸附时间为60min,该改性塘泥对含Pb2 废水的去除率可达99.8%.处理后残留液中的Pb2 用双硫腙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测出残留液Pb2 浓度为72μg/L远低于国家规定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