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11事件,使亨廷顿和他的“文明冲突论”再次引起广泛注意。1993年夏,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理论。他认为,冷战后全球冲突的主要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或者国家间的经济摩擦和政治对立,而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他特别提出,儒家文明可能同伊斯兰文明联合在一起,与西方世界对抗。这一理论一经提出,立即名噪一时,但赞同者少,批评质疑者多。9.11事件却似乎使亨廷顿的理论得到了证实。这是否意味着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冲突的开始?亨廷顿本人坚决否认。美国总统布什有一次曾把美国在阿富汗的行动比做“十字军”,但立即改口称,这只是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的斗争,不是针对伊斯兰世界的。世界各国政要都极力避免把反恐斗争与“文明的冲突”相联系……“文明的冲突”真的是未来世界的主要矛盾吗?参加本期“论坛”的几位学者各抒己见。——编者  相似文献   

2.
《世界知识》2010,(17):69-69
<正>1993年,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提出,随着苏联的解体和冷战的结束,世界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这一观点为人们理解冷战后的世界体系和  相似文献   

3.
西方学术界批评亨廷顿“文明的冲突”论主要有三点:第一,亨氏低估了民族国家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他认为,在21世纪,文化将取代意识形态成为国际纷争的焦点。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民族文化也趋于弱化,代之而起的超民族国家的文化集团各自代表独特的世界观和价值体系。这些文化集团对内趋于协调、联合,对外则倾向竞争、对抗,成为冷战之后国际政治中的主要冲突源。这些跨国文化集团便是亨氏所谓的“文明”。不言而喻,这一趋势在西方的确很明显,例如冷战期间建立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洲共同体和现在的欧洲联盟,等等,都是西方文明内部…  相似文献   

4.
西方学者对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有不同的观点。的确,即使在伊斯兰世界内部,也存在很多矛盾、许多冲突,如果把所有矛盾、冲突都归结为是两种文明之间的冲突,有许多问题是说不清的。那么,这次伊拉克战争有没有“文明的冲突”的因素?我认为有。如果从更深层次解读这场战争,解读萨达姆现象,解读布什主义,就会发现“文明的冲突”的因素。在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这场战争反映的“文明的冲突”不是整个伊斯兰世界和整个西方世界的冲突,而是伊拉克和美英两国特别是和美国之间的冲突,也就是部分伊斯兰文明同美国的西方文明之间的冲突。伊…  相似文献   

5.
三年前曾经以《文明的冲突》一文轰动一时的塞缪尔·亨廷顿又在最近一期的美国《外交》杂志刊载《西方文明:特有的而非普遍适用的》(The West:Unique,Not Universal)一文,并说该文节选自他的新书《文明的冲突和重建世界秩序》(The Clash of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文中有关“西方的团结”、“西方的危机”等危言再度引起舆论界的关注。“西方的团结”亨廷顿此文是以西方世界的人们为主要读者的,他极力想帮助西方人建立一种共同的“身份感”,分清  相似文献   

6.
西方面对代表长期趋势的事实:忧从中来;把文明视角引入国际政治研究:值得重视;防止把荒谬的推断变成可悲的事实:需要警惕。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一文发表以后,在很大我围内引发了几乎是一面倒的批评性反应。这一现象禅身就值得研究。首先,从政治层面看,"文明冲突论"乒有鲜明的政治特征,一是以西方(特别是美国)为中J亡的、排斥异己文明的西方中心观,二是基于斗争哲与的、以寻找主要敌手为目的的冷战时期思维定式。岌两点使得被归入非西方文明的那些国家本能地产生打触情绪,而且西方世界的政要们也因此不得不与"多明冲突论"保持距离,以免树敌过多,自找麻烦。李次,从理论层面  相似文献   

7.
真正拜读亨廷顿的书,是在去年我去以色列之后,当时我目睹了巴以冲突的一幕幕。在同巴勒斯坦人交谈中,我强烈感受到他们的反美情绪,于是我在希伯莱大学图书馆认认真真地拜读了亨廷顿“文明的冲突”的英文本。亨廷顿对文明冲突的论断对我有很大启发。他认为伊斯兰文明世界出现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伊斯兰世界缺乏一个领头者,不像儒家文明有中国,东正教文明有俄罗斯,盎格鲁-撒克逊文明有美国。有领头者的文明世界容易自律,伊斯兰世界则显得四分五裂。的确,伊斯兰世界有很多问题,它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非常艰难,也可以说这是伊斯兰…  相似文献   

8.
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和《如果不是文明的冲突,那是什么?》两篇文章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冷战结束后世界舞台上的一个突出现象是: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遇到重重困难,麻烦成堆,又一时苦于找不到解决良策。另一方面,世界其他地区则出  相似文献   

9.
享廷顿基于冷战后时代国际政治局势的重大变化,提出了“文明冲突”的理论。他认为:文明将取代国家成为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未来的世界冲突将主要是文明间的冲突。这是20世纪40年代坎南提出“遏制”思想之后又一最富争议的国际关系理论。本文从四个方面就“文明冲突论”给我们的启示、世界文明的分类、文明的冲突与融合,以及国际政治行为的主体问题谈了一点十分粗浅的看法。对“对文明冲突论”确有深入研究的必要,以期构建我们的后冷战时期的国际政治理论。  相似文献   

10.
文明的冲突虽是国际冲突的一个重要诱因,但并不构成世界政治的主宰因素,国际冲突的主因当取决于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利结构的平衡。对于文明冲突原因的探讨,亦不能仅仅从文化本身去理解,其根源于几个世纪以来西方社会的扩张与当今不对等的国际秩序。  相似文献   

11.
《世界知识》2022,(14):12-13
<正>“后苏联空间”是俄罗斯的首要战略外延空间,也被认为是俄与美西方战略博弈的“主场”。俄乌冲突对全球地缘政治板块产生深远影响,“后苏联空间”也不例外。随着冲突影响持续外溢,“后苏联空间”地缘政治和经济格局将如何演变?本期“封面话题”约请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的学者撰文发表看法。——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12.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从发表到现在已近两年,各方的批评和回应却始终未见停止。我认为,单是这一事实本身就值得思索。是什么东西引起人们如此强烈的反应或兴趣?是所谓“不同文明间的冲突将决定21世纪世界面目”的谬论?或“儒教国家和伊斯兰教国家的联盟将成为基督教国家的头号威胁”的癔语?恐怕不限于此。“文明冲突论”有基本出发点的错误,有许多不值一驳的判断,然而,  相似文献   

13.
两极格局瓦解后亨廷顿提出了“文明冲突论”,西方霸权主义企图将“文明冲突论”作为其达成非正义目的的话语高地。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旋律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顺应了时代发展大势,符合人类未来发展的科学要求,是对“文明冲突论”的有力批驳。度越“文明冲突论”,首先要从西方文明发展的角度深度剖析“文明冲突论”形成的现实基础及理论内涵,进而展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理念论辩,最终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相似文献   

14.
亨廷顿是20世纪美国乃至世界最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和国际政治理论家之一,也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最具争议的政治学家。他提出的"第三波"、"文明的冲突"等观点,早已成为我们社会生活中的流行话语。其代表作《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并给予我们无尽的思索和启迪。  相似文献   

15.
<正>俄乌冲突揭示了新一轮全球政治博弈和大国交锋。在军事对抗、政治较量的风云变幻中,一股新兴私人力量展露出不可小觑的影响。那就是,一些西方国家的“科技明星”和巨头借助其技术霸权优势,直接参与冲突,推波助澜甚至布局控局。  相似文献   

16.
亨廷顿理论的启迪与谬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媒体报刊连篇累牍地分析其中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方面的原因。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增加或转换一个角度,从“文明冲突”的层面去观察问题呢?这个视角正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在十年前提出来的,也为中国的国际问题学者思考多年。王缉思对于“文明冲突”的新视角是予以肯定的。同时,他又指出了持有保守基督教信仰的亨廷顿对于中华文明的错觉和误判。文中的许多思想,如果予以深探,将是很有意义的。特别是王缉思指出因为无神论占主导地位,因此我们更容易强调“利益”、不容易理解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有神论人群的思维和情感,更缺乏对宗教非理性的感性认识。而宗教非理性导致的冲突,从古至今,从未止息。结合当前的实际,我们又就此问题采访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几位著名教授。他们思考、认识问题的过程和阐述亦给人以教益。我们将这两方面的文章在此一并刊出,为“封面话题”。———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文化、文明的观点的梳理,探讨了文明与经济的关系,是否存在普世文明以及道德和文化的相对主义,并得出解决冲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曾引起了国际政治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文明冲突论包含着关于中美两国之间关系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中美两国处于不同的文明中,而且是不同文明的主要国家,由于两国之间的文明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两国存在着政治冲突的很大可能性。对文明冲突论视角下的中美关系论的评析表明,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很多,冲突并不必然是中美两国关系的主流,21世纪的中美关系可以避免大国对抗及零和博弈的历史覆辙,走出一条共赢的新路。  相似文献   

19.
政治发展是当今学者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试图把政治发展纳入现代化变迁的背景中去思考并探讨不同现代化类型政治发展的特征,以期用亨廷顿的“三标准”论为视角,理出不同现代化类型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政治发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并从中获得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美国大学政治学专业读书、教学多年,亨廷顿的名字可谓如雷贯耳。这位著作等身的名牌教授一向备受尊崇,影响之大在全美、以至全世界,很少有人可比。但自《文明的冲突?》(1993年美《外交》季刊夏季号)发表以来,却突然遭到西方各界的冷嘲热讽,其中有学术争鸣的原因(附文后),更有深层次原因。说到深层次原因,那就是亨廷顿的观点不利于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也无益于维持西方文明在世界上的统治地位。冷战的结束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当时的美国学术界出现了一场关于未来国际政治格局是单极还是多极的辩论。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