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杨先碧 《知识就是力量》2010,(9):80-80,F0003
美国著名海洋学家厄尔指出,近半个世纪以来,媒体上有关海洋的坏消息不断增多,最近墨西哥湾的石油泄漏就是一例。6月3日,墨西哥湾的大规模石油泄漏事件已成为美国迄今为止所面临的最大环境灾难。  相似文献   

2.
自然界中存在着大量的、无数的、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石油开采中,却能发挥很大的作用。这种用微生物开采石油的技术,称为微生物采油技术。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4月2日,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附近海域发生了严重的石油泄漏事故。据可靠数据显示,溢油泄漏蔓延至少26千米,大面积海岸覆盖在黑黑的石油之中,海豚中毒变色出现死亡。这一事故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又一次石油泄漏事件,引起了全球对海洋污染问题的关注。中国的海洋环境监测系统就是在保护海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像是一位战士,默默地守护着我们的海洋,为海洋撑起了一把防护伞。  相似文献   

4.
淄博市大武水源地地下水中苯的归宿与治理建议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近几年的环境调查研究表明,大武地下水水源地上游邻近石化厂区出现严重的地下管道石油污染物持续泄漏的现象。苯是其中一种易溶的具有较强迁移能力的泄漏产物,很容易进入地下水系统的污染地下水环境。  相似文献   

5.
汪国梁  李田  周启星 《科学通报》2023,(Z2):3768-3779
石油烃污染问题已经逐渐成为全球性的土壤环境难题,亟需绿色低碳的新兴技术对其进行治理.本文从微生物代谢的视角,对生物电化学技术(microbial electrochemical technology, MET)在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分析了石油烃降解菌的代谢过程,找到了微生物降解石油烃的关键限速步骤;随后,探讨了MET调控微生物代谢机理及其强化石油烃降解机制,确定了电活性菌与石油烃降解菌互营代谢过程是强化石油烃去除关键所在;在此基础上,深入讨论了MET的关键性能参数对微生物互营过程的影响;最后,为落实“双碳”目标,剖析了植物耦合MET的潜在强化污染物去除机制并评估了多技术联合修复的必要性.虽然大量研究为MET强化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提供了理论支撑与技术支持,但由于污染场地环境多样性和不可确定性, MET的实际应用效果以及未来市场推广仍然需要进一步考量.  相似文献   

6.
1989年3月,一艘美国超级油轮在阿拉斯加州瓦尔德兹港附近触礁,大量原油泄漏,使面积达1300多平方千米的海面被一层厚厚的原油覆盖,这对于当地的海洋生态不啻是一个毁灭性的灾难,上千只海獭和大约24万只海鸟因此次漏油事故而死亡,心急如焚的美国环保局采取种种办法试图尽快清除油污,但效果都不是太理想,后来,他们往油污中喷洒了一些亲油的营养物质,将原油酿成了一道“美味大餐”,这样便刺激了以石油为主食的细菌数量的增长,使石油的分解速度提高了2~3倍。从此生物修复名扬天下,得到了许多国家科学家的关注。生物修复之含义是用生物去修复被污…  相似文献   

7.
植物油--未来汽车的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美国的汽油燃料较70年代石油危机时期相比,既充足又阶廉。但人们不会“好了疮疤忘了疼”,本世纪刀年代石油紧缺状况仍历历在目,令人难以忘却。为此科研人员们一直发扬“居安思危”的精神在孜孜不倦探寻着可替代汽油燃料的各种资源丰富易得的代用品。就美国而言,若替代油源问题能获成功解决的话,将能为美国彻底摆脱需依赖进口石油这条被动之路奠定坚实基础,更何况地质学家们早已明确指出未来石油耗竭之日已为期不远了。可喜的是,目前科研人员在用本国物产丰富的植物油替代汽车用油这一研究项目上已取得了若干令人瞩目的新进展。从…  相似文献   

8.
石油微生物的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家麟 《科学通报》1957,2(Z1):90-90
<正> 石油和天然气矿区风化岩层内,普遍地发育着以氧化天然气的烃成分作为生命活动能源的微生物。人 们对于这些微生物了解得还非常有限。经有关部门的帮助,我们得到国内几个主要石油和天然气矿区的风化层土和潜水样品,从其中获得了一批气态烃氧化菌类,并在分离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俞静 《大自然探索》2016,(10):52-60
正每个人的身上都围绕着由微生物组成的"微生物云"。就像指纹一样,每个人的"微生物云"都是独一无二的。犯罪现场,狡猾的罪犯清除掉了所有的指纹和DNA痕迹。但是没关系,尽管现场没有遗留下任何看上去可供调查的线索,但犯罪嫌疑人在不知不觉中留下的微生物或将成为他犯罪行为的确凿罪证。最新研究发现,每个人身上都围绕着独有微生物组成的"微生物云"。无论你走到哪儿,都会把专属  相似文献   

10.
新近,美国康乃尔大学科研人员制造出400个微型马达,有5个竟被发动,以8转/秒的速度旋转起来,一次可连续运转2小时.据科研人员介绍,这种微型马达的镍制螺旋桨长度有750纳米(1纳米等于1米的10亿分之一,相当于头发的8万分之一),直径约150纳米,是名副其实的纳米马达.所以这些马达即使与我们面对面,我们也视而不见.那些奇观是科学家在高倍显微镜帮助下拍摄到的.科研人员还有幸目睹到一颗小尘埃被旋转的螺旋桨吸入,接着被甩出来的镜头.科研人员认为,此项实验将为纳米科技、纳米电脑走向社会;将为比人体红血球还要小的纳米机器人进入人体,直接打通脑血栓,清除心脏动脉脂肪沉积物,进入人体全身检查等治病救人工作,大开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11.
低温微生物及其在生物修复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陈熹兮  李宝  李道棠 《自然杂志》2001,23(3):163-167
低温环境是一种极端环境 ,在这些低温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低温微生物 .低温微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寒冷的环境中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形成一套独特的与低温环境相适应的分子机制 .这些由低温微生物分泌的酶分子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分子适应性 .低温微生物在生态环境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在基础研究和生物工程应用方面具有相当大的潜在价值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低温微生物在生物修复中的应用 (主要在表面活性剂污染及石油污染方面 ) ,以及作者利用低温微生物处理低含量油脂废水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免疫测定     
如果免疫系统能够识别细菌、病毒及癌细胞,则其清除这些异体物质的精确度是药物所不可比拟的。尽管科研人员对机体的防御系统在宏观上有所了解,但他们尚难预测入侵者和防御者在原子水平的相互作用以及哪些异体蛋白可以激活免疫应答。如果病原体蛋白和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可以在计算机上详尽模拟,那么根据这  相似文献   

13.
野生生物的顽强超出我们的想象,比如在油污中挣扎的生物。 随着海洋原油开发和海洋运输业的发展,海洋上石油泄漏事件越来越多.油污极大地破坏了海洋生态,海洋野生动物的生存受到了油污的威胁,连天空中的海鸟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4.
有时候,野生生物的顽强超出我们的想象,如在油污中挣扎生存的生物。随着海洋原油开发和海洋运输业的发展,海洋上石油泄漏事件越来越多,海面上的油污也越来越多,越积越厚。油污极大地破坏了海洋生态,海洋野生动物的生存受到了油污的威胁,连  相似文献   

15.
熊猫看上去很可爱,但毕竟它们是熊科动物,作为食肉动物的它们为什么能消化竹子?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科学家。近日,这个谜题终于被科学家破解了,科研人员发现一种特殊的消化道微生物可帮助熊猫消化竹子。大熊猫是一种杂食动物,属于熊的一种,依旧存在熊的凶猛本性,有的时候甚至也会吃肉。它们平均每天要消耗12kg  相似文献   

16.
熊猫看上去很可爱,但毕竟它们是熊科动物,作为食肉动物的它们为什么能消化竹子?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科学家.近日,这个谜题终于被科学家破解了,科研人员发现一种特殊的消化道微生物可帮助熊猫消化竹子. 大熊猫是一种杂食动物,属于熊的一种,依旧存在熊的凶猛本性,有的时候甚至也会吃肉.它们平均每天要消耗12 kg的竹子,可是它们缺乏帮助草食动物消化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酶.熊猫专家魏福文和他的同事使用基因测序技术发现了生活在大熊猫消化道中的微生物,并希望能进一步发现消化纤维素的共生体.  相似文献   

17.
脱硫微生物生产和燃油脱有机硫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计算机控制的发酵缸,对脱硫微生物的生产条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分别进行了pH条件,碳源的选择、最适碳源浓度、氮源浓度和硫源浓度的确定等研究,采用pH恒定、流加碳源工艺可大大提高菌体生产浓度,利用具有专一性脱硫活力的微生物休止细胞和细胞理裂解液,处理加氢精制柴油(来自抚顺石油研究院,硫含量对206μg/mL左右),用于脱硫的微生物包括lawq,IG,X7B,ZT,ZCR,5和6号菌混合液,燃油的实际有机硫脱除率分别为10.6%-90.3%。  相似文献   

18.
谢懿 《世界科学》2010,(12):20-20
<正>今天你看过空间天气预报了吗?虽然只有大规模的空间风暴才会给地球造成灾难,但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即便是小型的太阳活动也会对我们这个严重依赖现代技术的世界构成威胁——使得铁路信号失控、石油管道泄漏以及电网瘫痪。太阳风暴致信号灯失控一次强度类似1859年观测到的最大的太阳爆发可以影响全球的经济.  相似文献   

19.
许涵 《自然杂志》2010,32(1):54-58
冬日的严寒丝毫没有阻挡科学家们的步伐,一项项新的发现和创新鼓舞着他们探索自然的热情.一波三折的哥本哈根会议上,代表们的激烈谈判充分印证了气候变化对全球的重要性.科研人员在遗传分析和微生物的逆境生存等方面有了重要的发现.中国科学家合成了"俄罗斯套娃"型金属富勒烯、模拟出"电磁黑洞"、提出了"人类泛基因组"概念;这些成果都将改变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锅炉“四管”泄漏已成为发电厂安全稳定运行的主要问题,由于对炉膛泄漏没有有效的监控手段,常常在泄漏严重时才能发现,从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了电厂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安装锅炉泄漏监测系统能及时发现锅炉承压受热面的轻微泄漏,从而有效防止锅炉大面积泄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