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最近在大理民间发现的成书于永乐至嘉靖年间的三部抄本,即《三迤随笔》、《叶榆稗史》和《淮城夜语》。抄本中有许多关于南诏至明初大理地区的大量鲜为人知的史料。  相似文献   

2.
在《歧路灯》的诸多抄本中,安定筱斋抄本、晚清抄本甲、吕寸田评本三个抄本与国图抄本有清晰的传承关系,它们不但定稿时间相同,而且在结构和内容上有极强的相似性。国图抄本不是过渡形态的版本,而是形成较早的抄本。最早的《歧路灯》学生抄本应抄成于乾隆戊戌年即1778年。河南省艺术研究院藏本属于上图抄本系统,洛阳晁会元所藏绿野堂抄本属于国图抄本系统。目前传世的《歧路灯》版本仍以分为国图抄本系统和上图抄本系统两大类为宜,不存在过渡形态的版本或合流本。  相似文献   

3.
现有文献证明,张光启刊刻的《剪灯余话》并未收录《贾云华还魂记,》其篇目当为四卷二十一篇。除去张光启刻本之外,明初还流传着《剪灯余话》的抄本。而后代书商在张刻本的基础上,结合抄本内容,续增了李昌祺自序和《贾云华还魂记》。  相似文献   

4.
沈新芳 《奇闻怪事》2009,(12):38-39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章。本课主要叙述了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自幼刻苦好学,他克服生活的艰难,经过20多年的奋斗,完成了明朝编年史《国榷》。然而书稿被盗,年近花甲的谈迁痛不欲生,但他没有被厄运打垮,而是不顾年老体弱,又经过几年的努力,完成了一部更为翔实、更加精彩的新《国榷》。  相似文献   

5.
《坤舆格致》是明末传教士汤若望等人译自阿格里科拉所著欧洲矿冶经典《矿冶全书》的汉译本。2015年《坤舆格致》的一个抄本在南京图书馆重现于世,引发中外学者关注。当前研究多认为该抄本抄录了叙目记载的五卷本中的最后三卷,其中抄本第二卷论述冶炼矿石的各种方法,应为叙目所述“论炼法”的第五卷。对比抄本与《矿冶全书》,结合相关奏疏及叙目对各卷内容的描述,本文认为抄本第二卷所论乃是西方矿冶技术中迥异于冶炼的一类试验技艺。因此该卷应属叙目所述“并论试法”的第三卷,抄本仅抄录了五卷本中的第三、四卷。与《矿冶全书》的对比研究还表明,为使《坤舆格致》更易在中国推行,译本调整了原文卷次,对原文介绍的部分方法作了补充和改动。  相似文献   

6.
案例:苏教版第九册课文《厄运打不挎的信念》教学片断如下:师:当年过半百的谈迁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写成了一部可以流传千古的鸿篇巨制——《国榷》。然而,厄运从天而降,一夕之间书稿被盗,下落不明。谈迁在肝胆俱裂,撕心裂肺地痛过以后又从头再来,终于在花甲之年写成了一部新的《国榷》,内容比原来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相似文献   

7.
唐圭璋编《全金元词》,据清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收录元李孝光词22首,然尚多遗阙疏误。兹略述李孝光《五峰词》流布情况,据山东省图书馆珍藏之明抄本《李五峰集》,对《全金元词·李孝光词》作校补,校订字句,补充词题,并辑录佚词五首,酌加按语。  相似文献   

8.
栾星的《歧路灯》校勘记保存了有关版本的信息,可据以考索版本间的联系。现存前十回的36条校勘记中,反映乾抄本、上图抄本、陈本及朴社本共同点的有25条,反映安本、开本、石印本等共同点的有24条。通过文字比较并综合其他资料,及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现存的和已佚但有线索可考的17种《歧路灯》版本,可以分为国图抄本和上图抄本两个系统。两个系统的版本既有定稿时间的早晚不同,又有内容的局部差异。  相似文献   

9.
李梦皋所撰道光《拉萨厅志》是清代西藏唯一的一部厅志,《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等已著录.文章对民族文化宫抄本、中央民大抄本及几种版本进行比较,分析了道光《拉萨厅志·杂记》内容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指出通过对《杂记》内容及资源来源的分析,可发现其作伪证据,证明其应为后人伪作.  相似文献   

10.
明抄本《辨音纂要》作者不详,一函四册,开篇为"序"。研读这部韵书的序文及其所列相关内容,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辨音纂要》这部韵书的表面音系特点及韵书性质。"序"中体现出《辨音纂要》声母为三十母,韵目七十六个,平声不分阴阳,入声并未派入三声。我们可以认定,《辨音纂要》属于《洪武正韵》一系韵书。  相似文献   

11.
文廷式谱类佚文之第八篇近见腊市庙岭村造里文氏收藏《萍西文氏族谱》,属谱序,系手书刻版(文缉熙书抄)共八页,是谱成于1890年冬,至今已123年。因谱本纸质、收藏条件等局限,序文第一页已湮缺8个字,笔者依己见补入。全序拟加标点符号以断句。  相似文献   

12.
汪应辰文集原有五十卷,惜至明初即已罕见。明弘治六年(1493),程敏政入秘阁得阅全本,以个人之力抄出十二卷;53年后,即嘉靖二十五年(1546),夏浚将程敏政所抄十二卷附上遗事志传等文,成十三卷附录一卷,刊刻发行。至清编《四库全书》时以十三卷本与《永乐大典》所收《汪玉山集》相较,除其重复、增所未备,勒为二十四卷,定名为《文定集》。  相似文献   

13.
杨守敬所著《激素飞清阁评碑记、评帖记》未及时出版和手稿遗失是一个悲剧,使它错过了木该属于它的时代。数十年之后它失而复得并在日、中两国刊行,又是不幸中的万幸。它是杨守敬近百部著述巾的处女作,也是书法史上第一部合之以碑帖概念为类、以金石资料为基、以书史脉络为经、以作品评鉴为纬的书学研究专著,并将考据之法引人书学,首倡“碑帖融合”书学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杜雄 《科技信息》2013,(3):258-259
陈福康著《中国译学理论史稿》是我国首部有关传统译论的专著。正如书的引言中所说的,我国翻译理论需要更新与提高。要开展翻译工作研究,提高译学理论水平,就必须首先研究中国译学理论史,先摸清"家底",理清"家谱",才能更图发展。作者主要按照历史发展顺序,接选了一些重要的译论者,分别作介绍和评述。通过评说历代有代表性的,或有校大影响和意义的译论家和译学流派的观点,大致勾画出了中国译学理论的轮廓和梳理出其流变的线索,为研究者提供了充分的资料和参考。本文对其进行了介绍和评介。  相似文献   

15.
《西夏的苍狼》是有着二十余年苦修经历的雪漠用生命孕育出来的,是一部书中人物、读者与作者共同参与的关于灵魂的清凉之旅的最新力作。小说描写了紫晓、奶格玛、黑歌手等诸多人物在历史与现实中展开的对信仰世界的探寻,以"笔者"与书中人物建构的叙事框架促使读者冷静地思索作家笔下的信仰世界,小说的成功还得益于作家宁静的写作心态。  相似文献   

16.
郭云策的《东平历史文化论集》是一部全面系统解读东平历史文化的学术文章汇编,所收文章多为名家专论或考证,有较高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史传文体是古代,尤其是南北朝文体中一种重要文体,其渊源有自,章法可循。古人重史,源于人们对史学性质、史传体例和史传撰述的认识。其中,他们又将科学地合理地建构史传体例作为撰述的重点,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和实践。体例确定之后,写什么,怎么写,随即进入实际撰述阶段,其成败得失,由史家的史识、史笔、史才所决定。南朝现存的范晔《后汉书》、沈约《宋书》、萧子显《齐书》,便是严依这一撰述规律而被历史保存下来的典范之作。它们既是后人研究后汉、宋、齐历史的重要资料,又是探讨研究南朝史传文体的重要范本。其撰述成功,再现了南朝史传文体蓬勃兴起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汪超宏所著《宋琬年谱》,是近年来学术界发表的多种同题著作中学术价值最大的一部,但此书也有考订未详之处.方孝标《安雅堂文集序》、萧云从《同方尔止方位伯饮计部宋玉叔署中》和徐夜《杭州赠宋荔裳宪使先生》、《宋玉叔先生见示安雅堂诸刻集》等文献,汪著均未能采用.而这些文献所记宋琬与方孝标、萧云从、徐夜等3人的诸多交往均可系年,故据以对汪著作订补,以期促进对宋琬生平和交游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壮族鸡卜,依据鸡胯骨上原生血窍的数量、位置及插签的角度、朝向构成的卦象来判断吉凶,源于远古时代的占象。犹如汉族先民在商周时代的甲骨占卜及其卜辞是华夏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一样,壮族鸡卜及其卜辞则是该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华夏民族的龟筮占卜信仰演绎为《易经》,被推崇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文化典籍;而壮族的鸡卜信仰演绎为《鸡卜经》之后,则与《摩经》结合,构成了壮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体系。  相似文献   

20.
《奈巴教法史——古谭花鬘》作为元代藏族史学名著,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文章从作者的境域观、治史目的、治史态度、史料来源、叙述方式等方面,认为该史书对聂赤赞普的来源问题、吐蕃赞普世系算法、赤松德赞时期的“七试人”、拉钦·贡巴饶赛、“卫藏十人”或“卫藏六人”和下路弘传的主要传承问题等若干史事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元代藏族教法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