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集散控制系统DCS 是四C 技术即计算机computer 控制器controller 通信communication和CRT 显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采用组合组装式结构组成系统在软件系统的控制下实现工程大系统的综合自动化及信息化网络化管理DCS 是一种典型的分级分布式控制结构依据有无管理计算机一般是小型机监控和操作站级可将其划分为大中小三种规模大规模DCS 包括管理级监控和操作站级举通信装置和基本控制器级中规模DCS则不包括管理级小规模DCS 只包括带通信装置的基本控制器一级及具有协调功能的上位机典型的DCS 组成框图如图一所示控制器 采集器 控制器…  相似文献   

2.
基于SMS/GPRS/USSD的路灯监控系统是由主站与分布在市区内各路灯的子站组成的两级集散式控制系统,级间通讯采用公用通信无线数据传输方式.该系统将计算机管理、数据通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结合为一体,采用开放的数据结构,管理人员可通过系统网络连接分控终端,以实现更广领域的资料共享.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提出了一种农用灌溉井房的新型智能水电双控系统。根据实际任务功能需求,系统设计了4层分布式局部闭环结构,分为控制管理层、信息采集层、收费管理层和控制执行层,并采用一张卡实现水电的收费管理。实验结果表明:刷卡成功率可达100%,用水计量准确度等级可达0. 5级,电子式电能表准确度等级可达1. 0级。系统远程通信加入报文补发机制后,数据上报成功率达到了100%。智能水电双控系统集多层结构为一体,通过用水计量、用电计量和收费管理,实现了农业灌溉自动化。  相似文献   

4.
在深入分析STEP标准和CORBA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二者的汽车产品协同设计体系结构.该结构可分为四个层次:数据层、通信层、协调管理层、应用层.数据层基于STEP标准,为应用程序提供统一的数据存取环境;通信层的目的是在分布式、异构环境下提供一种透明的数据操作机制;协调管理层主要用于协同设计的过程管理,由工作流管理、协同设计的冲突管理、工程数据事务管理三个模块组成;应用层包括CAX应用软件及其专用的数据读写器.  相似文献   

5.
基于GSM/GPRS技术。设计了一种家用太阳能热水器远程监控系统.给出系统总体方案及硬、软件设计.阐述了控制仪表和通信模块之间的自定义通信协议.该系统由现场控制器、移动用户终端和企业数据中心三部分组成.其中.现场控制器采用控制仪表和通信模块双处理器结构,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移动用户终端和企业数据中心为系统提供多种远程监控方式,实现了家用太阳能热水器的网络化管理.调试、测试和试运行结果表明.系统稳定可靠.性能良好.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查询和控制热水器的工作状态:热水器发生故障时,主动向用户发送手机报警短信:用户可通过GPRS网络向企业数据中心发送热水器实时状态数据,获得远程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车站列控中心是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的核心安全设备,属于地面部分设备之一.列控中心接收轨道电路的信息,并通过联锁系统传送给无线闭塞中心;同时,列控中心具有轨道电路编码、应答器报文储存和调用、站间安全信息传输、临时限速功能,满足后备系统需要.介绍了郑西客运专线使用的LKD2-H型列控中心系统的体系结构.具体从系统的外部通信逻辑结构和接口结构以及列控中心主机柜的内部结构进行介绍.分析结果表明LKD2-H型列控中心系统体系结构功能更加完善,可扩展性强,接口功能尤为突出,完全满足客运专线规定速度条件下对列车实行安全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SDH网络管理系统和SDH子网级管理系统的通信结构,以及与SDH网络运行密切相关的模块——告警与性能管理模块的实现.分析了通过SDH管理系统各个层次之间的通信如何实现告警数据和性能数据的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水泵及水泵站在水利、市政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市场,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简述水泵站监测(控)系统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水泵站自动化监测(控)系统的使用情况,并着重介绍了水泵站自动化监测(控)系统用于内蒙古西河综合治理工程后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既有线车站分布情况复杂,存在一站多场、多站密集分布的情况,仅依据CTCS-1级区域列控数据中心(RDC)技术规范参数设置RDC,无法满足CTCS-1级列车在RDC切换时车地通信与控车数据更新需求.深入剖析基于单电台的CTCS-1级RDC列车切换场景,采用时间有色Petri网形式化方法对控车权移交过程参与对象进行模型抽象,通过CPN-Tools环境下的模型仿真,挖掘时速200km以下CTCS-1级列车移交过程车地通信中断时间范围,并将通信中断时间约束转化为距离约束,通过分析时间与距离约束探究既有线一站多场、多站密集分布场景下RDC的设置方式,为既有线RDC管辖边界点的选定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现场总线的产生传统的工业自动化测控系统一般是基于DOS(分散式控制系统)和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属于封闭式的控制系统。一个系统不经过网关等接口无法实现和其他系统的通信。由于控制器与现场设备的连接是点对点的,即一个I/O点对现场设备的一个测控点,这种连接需要铺设大量的线缆,成本高,结构复杂,可靠性差,维护不方便。而且由于DCS不是开放系统,互操作性差,难以实现数据共享。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现场总线(Fieldbus)技术应运而生。现场总线技术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发展的产物;是连接智能现场设备和自动化系统的数字式、双向传输、多分枝结构的通信网络,它的关键标志是支持全数字通信。它可以把所有的现场设备(仪表、传感器与执行器)与控制器通过一根线缆相连,形成现场设备级、车间级的数字化通信网络,可完成现场状态监测、控制、远传等功能。现场总线技术使企业网(Intranet)的信息采集延伸到了工业现场。它代表了当今自动化的发展方向,是工业现场级设备通信的一场数字化革命。由于现场总线技术明显的优越性,在国际上成为一个研究开发的热点。各大公司都开发出了自己的现场总线产品,形成了自己的标准。目前常见的标准有数十种...  相似文献   

11.
汽车无级变速器底层驱动系统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用于驱动步进电机和高速数字开关阀的无级变速器底层驱动系统.详细介绍此系统的底层驱动原理和系统中使用的电子元器件,设计了关键元器件的驱动原理图,以及变速箱接口单元与发动机管理系统之间的控制器局域网通信协议.进行硬件在环仿真,成功驱动步进电机和高速数字开关阀,精确快速地实现速比控制,夹紧力控制和离合器控制,验证了无级变速器底层驱动系统.  相似文献   

12.
在CMAC算法的基础上,采用两种方法来克服其存储容量随分辨力剧增的缺陷,一种方法是针对输入数据集分布和量化级一致的情况下,利用变分法,求得最佳非均匀量化曲线,使得量化噪声均方值最小;另一种是在输入数据集分布未知,量化级给定的情况下,利用求重心的方法,提高网络分辨力,从而避免了以增大存储容量来提高分辨力,大大提高了网络的分辨力与推广能力,使该算法更为实用.采用第二种方法,应用于四足步行机器人伺服系统的模糊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CAN总线及其在汽车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介绍了CAN总线的特点,数据帧格式,数据交换原理,数据传输速度及其与总线长度的关系以及近年来出现的几种高层协议,讲述了CAN总线在汽车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情况,指出CAN总线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控制器局域网总线,在汽车计算机控制系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程钢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6):6798-6800
某地区110 kV电网是以一个220 kV变电站为电源中心呈辐射状向各负荷变电站供电。为了保持电网零序网络的相对稳定,仅选择在220 kV变电站一台主变220 kV侧和110 kV侧中性点直接接地。一旦发生110 kV侧中性点失去的情况下,当110 kV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时,将在110 kV系统产生很高的零序电压,引发主变跳闸的大面积停电事故。针对增加110kV系统接地点进行分析计算,提出了增加中性点接地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在变电站通信网络中使用WinSock控件进行报文发送,实现了变电站网络中点对点的数据通信,将实时数据转换成文本文件供后台监控调用,并介绍了编程技巧.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了广东前兆台网“十五“项目的部署情况。根据国家地震前兆台网中心的工作要求,制定了相应的区域前兆台网中心和台站的规章制度,对中心和台站进行规范化管理。该工作仍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中,目的是要按质、按量、按时地提供前兆数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GPS/WLAN的车辆信息采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入分析WLAN和GPS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GPS/WLAN技术采集车辆信息的车载设备系统方案,给出了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该系统的主要特点有:车载设备在车辆运行过程中通过GPS采集车辆的各种信息并保存,在到达系统设定的WLAN接入设备的覆盖范围内时,将车辆行驶过程中所采集到的数据传送给数据接收服务器以供统计和分析,不占用蜂窝移动通信网络资源,实现了车辆与控制中心的准实时通信,降低了设备成本,节省了运营费用.  相似文献   

18.
A data center is an infrastructure that supports Internet service. Cloud comput the face of the Internet service infrastructure, enabling even small organizations to quickly ng is rapidly changing build Web and mobile applications for millions of users by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scale and flexibility of shared physical infrastructures provided by cloud computing. In this scenario, multiple tenants save their data and applications in shared data centers, blurring the network boundaries between each tenant in the cloud. In addition, different tenants have different security requirements, while different security policies are necessary for different tenants. Network virtualization is used to meet a diverse set of tenant-specific requirements with the underlying physical network enabling multi-tenant datacenters to automatically address a large and diverse set of tenants requirement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the system implementation of vCNSMS, a collaborative network security prototype system used n a multi-tenant data center. We demonstrate vCNSMS with a centralized collaborative scheme and deep packet nspection with an open source UTM system. A security level based protection policy is proposed for simplifying the security rule management for vCNSMS. Different security levels have different packet inspection schemes and are enforced with different security plugins. A smart packet verdict scheme is also integrated into vCNSMS for ntelligence flow processing to protect from possible network attacks inside a data center network  相似文献   

19.
基于CAN总线构成的分布式通信网络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石油钻井测控系统的设计中,考虑到构成测控系统的各独立单元之间数据交换较为频繁,测控系统所处的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对测控系统分布式通信网络的通信速度、通信距离、抗干扰性等都有较高要求的实际需求,文中介绍了利用控制器局域网(CAN)组建的分布式通信网络模块的方案。实践证明,以CAN总线作为构架来组建测控系统内部的分布式通信网络在通信速度、通信距离、通信网络的抗干扰性以及通信网络设计的灵活性上都完全满足测控系统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20.
基于CAN总线的桥梁健康实时监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桥梁结构监测用到的传感器类型多、数量大、位置分散.基于控制器局部网CAN结构设计斜拉桥健康实时监测系统.通过合理的总体设计,对传感器网络节点进行模块化设计和调试,对CAN传输层协议进行初步编制和使用.研究表明:MSP430单片机作为子模块核心部件,实现了对工程数据的高效获取和对CAN协议传输的控制;基于CAN总线的监测系统具有数据传输实时、高效和高可靠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