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产权并无坚实的自然法根基,其唯一的合法性基础是工具论的:平衡私权与公共利益,促进知识传播。生物技术的发展曾使发达国家以专利为名占有了发展中国家的植物和作物遗传资源。为制衡这一趋势中包含的不公,国际法《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等提出"惠益和分享"以及"农民权"等理念,但这些规定并未切实保障发展中国家农民的权益。随着转基因作物技术发展呈现出的诸种新特点,转基因技术介入种质改良,成为专利形成的当代理由,这一情形不仅将加剧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围绕种质问题的经济和文化不公,还可能排挤非西方科学育种方式所根植的知识类型,而这类知识在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农业品质、维持区域农业自治等方面有着难以被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11):14-15
本课题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生活垃圾综合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示范"的课题之一.研究目标是:提高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综合管理水平,推动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促进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综合集成,使生活垃圾管理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提高管理的社会效益,节省社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22,(8):66-67
我国西南山地地质环境多样、生态敏感度高、景观完整性好,生态保护是国土空间开发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在提高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的同时,保护好优质耕地,避免破坏生态环境,是西南地区国土空间开发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一,保护耕地和保护环境是我国...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畜禽养殖业和农业综合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乡镇工业对资源利用强度的日益增加,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形成“点源与面源共存、生活污染与工业排放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复合”的严峻形势,总体状况不容乐观,有悖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的。本文以浙江省丽水市为例,从生态环境的角度,重点分析了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压五大制约因素,强调要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只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1998年11月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明确指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要“紧紧围绕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科技为先导,以重点地区治理开发为突破口,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处理好长远与当前、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现状分析出发,该《规划》仅对全国陆地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些重要方面进行了规划,主要包括:天然林等自然资源保护、植树种草、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草原建设、生态农业等。生态环境建设是我国乃至全世界一项长期的任务。该《规划》自颁布以来,国家已投入了巨额资金,并动员广大干部与群众参与。“生态环境建设”一词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文献,家喻户晓。为了全面实现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很有必要深入探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内涵,以便端正认识,统一行动。因此,我赞成对这一重要而常用的科技名词进行研讨、审定。对“生态环境建设”一词的界定,要求我们首先明确“生态环境”及“建设”两个名词的内涵。我认为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即生态系统(ecosystem),一般指水资源(即水环境)、土地资源(即土地环境)、生物资源(即生物环境)以及气候资源(即气候环境)。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具有同一性。自然资源是指对人类生存与发展能够创造财富的自然环境要素。自然环境具有资源性,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愈来愈多的自然环境要素将成为人类创造财富的资源。因此,《规划》明确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建设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所谓生态环境问题,即生态系统退化(degradation),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资源与环境过程中,对资源与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包括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导致生态环境退化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生态破坏,如滥伐森林、陡坡开荒、超载放牧等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物种消失等;二是环境污染,如工农业废弃物对大气、水源、土壤的污染。有的地区生态环境退化可能以某一类为主,但在更多的地区两类问题同时存在。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质是生态环境的保育(conservation)。保育一词在国内外的百科全书与词典(如《Resource Conservation Glossary》、《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大百科全书·水利卷》、《中国水利百科全书》、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主持编写的《林学名词》、《水利名词》及《土壤学名词》)中,是指保护(protection)、改善(improvement)与合理利用(rational use)。因此,生态环境建设是指水、土、气、生等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改善与合理利用。在这里,保护是指防止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改善是指已经退化的生态环境的恢复和重建,合理利用是要求寓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之中。正确认识生态环境建设的内涵,有助于避免从某个地区或部门的特点出发,片面强调某一项生态工程建设(Ecologic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任务是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同时也不至于把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改善与合理利用分割开来。  相似文献   

6.
作物种质资源是控制作物性状的基因载体,是作物育种及其相关学科的生命物质基础.如何从丰富的种质资源中快速、准确地鉴定出育种上迫切需要的新的优异基因,是我国作物育种的急需与作物种质资源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我国农业上的第二次"绿色革命"应以培育"少投入、多产出、保护环境"的新品种为突破口.因此本项目以发掘抗旱、抗病(虫)、肥料高效利用及优质基因为研究重点.我们将植物基因组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基因资源研究,提出了核心种质构建→重要新基因发掘→基因克隆的技术路线.项目近两年取得如下进展(1)明确了建立核心种质的策略与方法,建立起了水稻、小麦、大豆初级核心种质.(2)明确了新基因发掘的方法,构建了一批基因作图群体.(3)已克隆到水稻抗白叶枯病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7.
彭英林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8):45-45,47
1 项目介绍 本项目采取资源调查、性能观察、杂交试验、肉质测定、分子检测、饲养模式和经营体系等研究方法,较深入系统地开展了宁乡猪的种质特性及应用研究,成果应用于生猪养殖及产业开发,重点应用于地方猪种遗传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4):59-59
“野生蔬菜沙葱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是甘肃省治沙研究所依托甘肃省科学事业费项目“干旱沙区野生沙葱人工栽培技术试验研究与示范”(QS022-C31-066)所取得的研究成果(2007年获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并被列入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项目主要针对甘肃省河西走廊人口多、耕地少、环境恶劣、水资源和自然植物资源匮乏,社会经济尚不发达等特点,以合理开发利用野生优质植物资源,促进和保护沙区脆弱的生态系统为目的,旨在为沙区地方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态环境建设多做贡献。  相似文献   

9.
搞好水土保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西部开发与实施苛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土壤侵蚀与环境调控及提高旱农生产力为主攻方向,突出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在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同时,在土壤侵蚀力学、土壤质量演变、土壤物质迁移过程、节水农业的生物学基础、流域水文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对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科研成果,对国家宏观决策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  相似文献   

10.
“农业综合开发科技增效示范工程”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以农业综合开发为平台,在2004~2008年间,从院属15个研究所选派近300名科技人员,在辽宁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的基础上,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总面积3123.2万亩。在高标准农田上大规模实施农业科技增效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11.
黄河流域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地区之一,其大部分地区属于半干旱地区,水资源条件先天不足,生态环境脆弱.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水资源状况恶化,特别是近20多年来下游断流频繁发生,不仅造成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加剧,而且对流域的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冲击."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化规律与可再生性维持机理"研究项目在深入研究黄河水资源的形成演化规律的基础上,探索黄河水资源可再生性维持的新问题.以水循环和水资源演化为主线索,在水资源二元演化模型的基础上,以可再生性维持理论为指导,以综合调控为手段,实现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深入揭示水沙过程变异机理、河道萎缩及小水大灾形成的机理,提出恢复流域生态环境和河道行洪能力的措施,为缓解黄河水危机和遏制生态环境恶化及水灾害提供理论和应用的科学依据.通过近两年来的研究,项目已取得一些理论性和应用性成果.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成果》2013,(20):26-27
通过多单位5年协同攻关,研究获得了不同保护方式下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存效果,建立了种质活力分子评价技术和3种无性繁殖作物种质资源基因库超低温保存技术;此外还研究提出了控制玉米、小麦、大豆、菜豆等作物种传病原菌对种质保存与更新潜在危害的技术策略。建立了作物种质资源“分子身份证”数据库,研发了作物种质资源指纹图谱识别系统。这些结果和技术的获得,为确保库存种质的安全保存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课题研究重要成果和重要进展如下: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三峡工程建设和百万移民工程基本结束,库区建设工作的重心转向促进库区人民安稳致富、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上。三峡库区综合信息空间集成平台项目的建设,将及时地提供库区各类综合信息,为库区建设发展等科学决策提供信息上的支撑。本文从三峡库区综合信息空间集成平台的设计、项目取得的成果及应用等方面介绍GIS技术在三峡库区建设中的应用,并分析总结项目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我国西部地区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人类的生存与生产环境比较恶劣.历史长久的人为活动,特别是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更加剧了生态环境向恶性化发展.江泽民总书记发出"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的号召以后,国家和地方政府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的决策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首要地位,改善与扩大人类生存空间.并认为,加强林草植被建设,改善生态环境,近几年将是最有利的时机.相继实施了如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一系列重大措施.生态环境建设各项措施的实施应持极其慎重的科学态度,要有科学的试验和论证,一切措施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科学技术要走在措施实施之前.例如不同区域植被建设中乔、灌、草的配置,植被建设的方式和模式,宜林、宜草地域的评价,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植被建设,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等.在上述方面,国外的相关理论和经验虽然可以借鉴,但是,根据时空关系的生态学基本原理,生态建设必须因地因时而建,不可脱离地域和各种自然和社会条件.超越客观规律,可能造成重大损失,受到自然的惩罚.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6):F0002-F0002
该项目由宁夏回族自治区畜牧工作站联合宁夏种质资源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固原市畜牧技术推广中心等单位组织实施.项目立足于自治区环六盘山肉牛产业带建设,针对制约地肉牛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环节进行研发、集成与示范.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24):23-23
1项目总体概况“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试点”是国家自然科技资源整合与共享平台建设重要内容之一,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承担,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核心种质资源就是种业的"芯片".农业的每次重大突破,无不得益于关键性种质资源的保护、发掘利用."全国十粒种,一粒自北京."自2010年首次提出打造"种业之都",10余年来,"京"字号种子持续领跑全国,全市每年育成农作物新品种400余个,品种数量和销售额均占全国10%.自主繁育的祖代蛋种鸡全国...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4):60-60
“秸秆栽培珍稀食用菌高效安全配套技术”是在山东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2005年获得的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珍稀食用菌阿魏蘑、杏鲍菇的研究与产业化开发”项目基础上技术集成而来,2007年被山东省列为农业技术推广项目。通过推广,可以提高秸秆利用率和利用效益,推动循环型农业、生态农业和资源节约型农业建设,生产珍稀、高档菌类食品,  相似文献   

19.
我国旱作农业区耕地面积广、贫困人口多、生态脆弱,在国家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举足轻重。干旱加剧和农业用水负增长态势下,依靠科技大力发展现代旱作农业,是缓解水资源短缺、保障粮食安全、消除贫困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国家需求。项目围绕持续提高旱作农业区降水保蓄率、利用率、水分利用效率和效益等重大关键技术难点,在主要类型旱作农业区开展了为期15年的联合攻关和集成应用,取得了重大创新和突破。  相似文献   

20.
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密切,地方传统文化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同时还对生态环境建设存在极大的促进作用.有时还会阻碍生态环境建设的进一步实施与实现.西部大开发必须进行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环境.由于甘肃河西文化的滞后性和封闭性,使西部开发中林草业发展与其传统文化产生了摩擦,超越传统文化,克服陈旧意识,转变思想观念,不断创新,营造先进的文化环境,为林草业发展培育强劲的文化内动力,是消除林草业发展与传统文化摩擦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