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康德通过哥白尼式的革命而创立了独特的存在论。康德认为,存在论与认识论二者具有统一性,存在可以通过认识来确定,因此当我们知道了存在何以是存在,也就知道了如何认识存在,反之亦然。康德认为,存在首先必须出现于时空之中而成为对象;而对象必须被归结于范畴之下,获得自身的规定性,从而具有客观实在性。理念是超验的、可能的存在,而不是时空中的现实的存在。康德的存在观割裂了现象与物自体的联系,该缺陷只有到了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论才真正得以克服。  相似文献   

2.
柯利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10):12-15
“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问题是康德认识论的总问题,也是康德认识论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康德在寻求这个根本问题的解决时,既不是从主体和对象的关系上想办法,也不是从外部经验方面来找出路,而是从主体的先天条件着手,他认为这对解决这个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康德在逻辑学、认识论、方法论等方面,找出感性、知性和理性三种不同认识能力本身固有的先天知识形式和知识原理,从而确定人类认识能力在某一范围内可以构成科学知识,超出这一范围便会产生假知识、伪科学,进而表明“先天综合判断”这一命题在康德认识论中的地位及意义。对康德这一总问题的再认识,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和评价康德哲学。  相似文献   

3.
"我思"范畴无论是在笛卡尔哲学还是在康德哲学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但通过对"我思"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二者存在着诸多差异。笛卡尔热情讴歌理性,康德则主张对理性进行正确审视;笛卡尔的"我在"是实体性存在,康德的"我在"是现象的存在;在知识的问题上,笛卡尔是彻底的理性主义者,康德则是企图对唯理论和经验论进行调和;笛卡尔认为认识自我是十分容易的且能认识人的本质,康德则认为认识自我是十分复杂的,我们只能认识现象的自我而不能认识自在的自我。  相似文献   

4.
本文剖析了康德先验的认识论,指出了康德先验的感性学说、知性学说和理性学说的历史进步性及缺陷,分析了康德认识论在西方认识史上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5.
哲学乃人类所拥有的一门最古老的学问。然而,哲学的研究对象至今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也许,自哲学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其研究对象的不确定性。几千年来,哲学家们已经从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等多角度作过探索。在西方哲学史上,古代哲学主要倾向于本体论,近代哲学则侧重于认识论,康德以后也有些哲学家从价值论角度作过探索。但笔者认为,价值论角度的  相似文献   

6.
能否认识作为认识主体的自我呢?康德B版先验演绎的一个结果就是对自我认识的可能性问题的提出。康德的回答是肯定的。遵循其认识论的基本思路,即感性与知性在功能上的严格区分和认识上的结合,康德得出双重意义上的自我认识:认识作为现象的自我和认识作为我自身的自我。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于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知性理论、先验统觉的综合统一性原理、图型说以及现象和本体的划出的研究,明确指出康德的认识论是不同于传统认识论的本体认识论,认识论在康德哲学中仅仅占有导出的地位,是康德哲学的入口.  相似文献   

8.
要反对传统哲学,摧毁传统哲学的标杆.以康德为靶是最好不过的了.在康德的认识论中,把握其关于"先验逻辑"的理念,对于理解康德整个"纯粹理性批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先验逻辑的核心是范畴理论.在康德哲学语言中,范畴等价于纯粹知性概念.康德把知识形成的活动,从根本上看做一种对知觉加以综合并形成统一性的过程,而这其中知性能够借以实施这一综合活动并达到统觉的统一性的工具,就是"范畴".因此,对范畴的源起和客观有效性先验演绎就是康德认识论核心之核心了.罗蒂从康德范畴源泉、有效性、范围切入,显示其哲学的反表征主义、反基础主义和反本质主义的后现代主义特质.  相似文献   

9.
康德使认识论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但康德以科学来论证哲学,为哲学争得合法性的同时,为实证主义开了方便之门,从而使知识论取代了认识论,认识论的衰弱标志着哲学危机的出现.哈贝马斯敏锐地觉察到了这点,他以兴趣为导向,重新考察认识论问题,力图克服哲学发展出现的危机.在这个意义上,康德先验逻辑的批判反思,对我们充分认识产生认识论的衰微和哲学的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时间和空间存在,尺度存在,生态学实验对象的时空尺度(本体论意义上的,又叫“本征尺度”)也存在。对生态学实验对象的时空尺度认识的基本原则是让“生态学实验对象的时空操作尺度”(方法论意义上的,又叫“表征尺度”)与生态学实验对象的时空尺度相契合(认识论意义上的)。这是生态学实验时空尺度关联实在论。在具体的生态学实验过程中,有些生态学家或坚持生态学实验对象的时空尺度不存在,或坚持其虽然存在但是不可认识,从而走向工具论和经验建构论(反实在论)。这种立场与生态学认识的基本宗旨--认识自然界中存在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相违背,应该抛弃。而且,某些生态学家或出于生态学实验对象的时空尺度本身认识的困难,或出于“不发表便出局”及其他原因,一是将生态学实验对象的时空尺度之时空简化为牛顿的绝对时空观,而没有考虑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空观、普里戈金的“内时间”乃至引伸出来的“内空间”时空观,以及莱布尼兹的关系“空间观”乃至引伸出来的关系“时间观”,二是没有选择恰当的“粒度”和“幅度”进行实验,造成“用度失当”之误,三是没有进行充分的多尺度分析,造成“聚集偏差”,四是没有建构合适的模型,造成“鼠夹捕象”现象,五是没有正确识别“特征尺度”,造成“生态学谬误”。生态学实验者应针对上述不足,坚持正确的时空观,采取各种措施,以获得对生态学实验对象尺度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1.
费尔巴哈关于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学说是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德国产生的。它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间冲突的反应,是对康德、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反动。康德(1724——1804年)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创史人。康德哲学反映了当时软弱的德国新兴资产阶段的两面性和妥协性。他的哲学基本特征是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使两者妥协,使各种相互对立的哲学派别结合在一个体系中。在康德哲学中,主体和客体之间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是尖锐对立的。他一方面承认主体——人之外,有一个自在的客体——自在之物,但同时却又断言:“它们本身究竟是怎样的,我们毫无所知,我们只知道它们的现象、即它们作用于我们的感官而在我们心中产生的表现。”这就使它自己提出的,在认识某物之前,必须首先研究认识本性这个任务不能不落空,并为宗教信仰留下了地盘。  相似文献   

12.
一切的知识,都是先天综合判断。这是康德分析已有的知识所得出来的结论。康德是通过分析数学知识作为他纯粹理性批判的开端的。然而先天综合判断的前提却是作为感性纯直观的时间与空间。康德的时空概念从而构成了理解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钥匙。作为论证的基石,康德的时空概念孕育了对唯理论与经验论的调和的理论胚胎。  相似文献   

13.
"自我意识"是康德认识论哲学的核心和难点,蕴藏了康德认识论哲学的源头。康德创造性地提出"先验自我意识"概念,解答了休谟在认识论上的遗留问题,并突破了经验论和唯理论的藩篱,在认识论上实现了"哥白尼式的革命",由此影响了费希特、谢林以及黑格尔,开启了自我意识问题研究的不同流派。  相似文献   

14.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理论是模写,是客观实在的近似的复写”。(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265页)物理时空理论是关于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的客观的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的反映,这是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而任何具体的物理时空理论,就其正确反映客观的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来说,又不可避免地有它的近似性,人类对于客观真理的认识只能在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中实现。其所以如此,原因之一是:空间和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而自然界各种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宇宙万物的运动与变化。但是,在  相似文献   

15.
社会学中的实证主义认识论和理解主义认识论不是一般所认为的水火不容般的紧张对立,实证主义社会学认为这种认识形式是唯一的,而在唯一的认识形式下所有的经验研究都是可以比较的,可以验证的,所以社会学具有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性;但是理解社会学则认为没有绝对不变的唯一的认识形式,不同的认识形式只是局部暂时的有效,所以它们都具有科学性,但是科学性对于二者的含义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6.
要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方向,就必须科学地区分认识发展过程的历史阶段,必须以求实的态度正视现今认识论的进展现状,充分肯定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丰富和发展。认识论发展经历三个基本阶段———客体阶段、主体阶段和主客体阶段,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既是第三阶段的最高成果,又是使认识论的核心问题从主体和客体关系演变为认识与实践关系,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认识论史上所实现的伟大变革,从而开辟了认识论发展的新纪元。我们应该继续沿着实践方向推进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康德美学主题一直是康德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研究者们一般从康德哲学的角度去解释康德美学问题,他们认为康德美学是其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康德美学是用来沟通认识与道德之间的鸿沟的。而实际上,康德美学不仅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更起到了综合的作用。它通过"自然与自由和谐论"将纯粹理性和实践理性综合起来,其内在深意在于从人类学意义上完成其先验人类学的建构。其目标是用来沟通经验世界和超验世界,保持人的独立人格和尊严,从而完成自身道德人格的建构。但是由于康德是从先验的角度来阐释这一主题的,因而其美学是未完成的,但它却为未来美学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康德开创了理性的、批判的哲学革命体系。"前批判时期",康德的哲学革命首先是在自然科学领域进行的,打破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僵化自然观;"批判时期",他又以理性思辨在认识论、伦理学领域综合唯理论与经验论、幸福与道德,继续推进其哲学革命,表达了他整个批判哲学所关注的四个问题。康德通过纯粹理性批判提出了先验自由概念,通过实践理性批判以及历史和政治理性批判确立了先验自由观念。康德在星空上与心灵中进行的哲学革命蕴含着社会政治革命的巨大能量,具有崇高境界。  相似文献   

19.
从经典科学到系统科学--两种科学范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与比较经典科学和系统科学,两种产生于不同的时空及文化背景中、不同范式指导下的科学形态及其不同的认识论模式,提出在人类科学与文化的发展进程中,需要以多元化的视角来认识和理解科学。  相似文献   

20.
常娟 《韶关学院学报》2005,26(11):25-29
庄子的“自然”是与“道”融合的,它是外部自然界及其规律与主体相契合的结果,具有自然而然的发生、发展、变化的特点;康德的“自然”则是相对于物自体而存在的“现象界的全部”,它包括外在物理学意义上的自然和内在心理学意义上的自然,是主体对象化的产物,体现了主体的先验综合能力。两相比较,庄子的“自然”居于本体层面,强调人与自然的浑融天成,康德的“自然”则带有鲜明的主体烙印,认为人是自然的立法者,自然属于认识论的范畴。这种差异与中西方思维方式以及两人所处的不同社会、时代和学术背景是相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