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恢复性司法是西方国家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司法模式,代表着一种新的刑事司法理念,这一司法模式以修复被犯罪破坏的社会关系和重塑社会和谐为基本目标,在对被害人地位的提升、犯罪人再社会化、提高刑事诉讼的效率等方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恢复性司法与我国现行刑事司法制度与观念有着不同程度的契合,但恢复性司法在我国的适用也存在不少障碍。  相似文献   

2.
社会形势的演变对刑事政策的变迁具有某种决定意义,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实现全面小康具有保障作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现需要一系列具体制度的支持,因此需要在诸如恢复性司法、社区矫正、死刑复核程序等涉及刑事立法和司法方面进行多维度的制度设计和改革。  相似文献   

3.
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是我们党和国家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刑事政策。检察实践中,贯彻该政策主要冲突集中表现在与公安机关的冲突,又集中体现在如何协调和处理执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立案监督和追捕追诉的问题、如何协调和处理执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公安“严打”定势的矛盾。本文拟就人民检察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检察实践予以分析以及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在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冲突.并探讨对策。  相似文献   

4.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我们党和国家提出的新的刑事政策,是司法机关准确实施国家法律的重要指针。依法办案是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题中之义,刑事司法必须在现行法律范目内“从宽”与“从严”,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不能被筒单理解为依法办案。在刑事司法中,司法者应当明确适用空间、抓住关键环节和区别案件情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5.
宽松刑事政策是现代两极化刑事政策之一端,其在程序上的典型体现是转向处分与修复性司法。这些程序变革对短期自由刑有积极影响和借鉴作用。它们为刑罚的发展拓宽了道路,促动了刑事程序之于轻微案件的简化,节约了司法资源。  相似文献   

6.
刑事司法救助实际上是扶贫、扶弱、扶残,它是实现司法公平和完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重要措施。该制度的建立体现了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安定有序。我国刑事司法救助制度存在较大缺陷。文章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背景,论证了建立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制度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完善该制度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7.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出台基于对犯罪“严打”的反思和对犯罪规律的再认识,还基于对刑罚功能有限、司法资源有限的现实考虑,更基于建设和谐社会、均衡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适应全球两极刑事政策趋势的需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性质定位,决定了其在社会犯罪治理中应有的作用和涉及的范围。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现实性质还不是基本刑事政策,而是属于刑事司法政策,这种状况不利于达到政策固有的或者期望的宗旨。  相似文献   

8.
就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规范化建设的角度出发,结合工作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规范化建设,确保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正确适用的措施: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依法行使不捕权和不诉权;编制严格的操作规程和操作标准,确保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正确适用;加强对有关人员进行规范化建设方面的培训,提高干警规范办案能力;进一步加强内控和外监,全面推广不捕说理制度,创建合理评判机制。  相似文献   

9.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刑事政策,对司法实践和执法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与刑事简易程序密切相关。以新的视角来审视,简易程序在制度设计和司法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需要不断完善刑事简易制度,扩大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这对于有效预防控制犯罪、服务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法制的发展,各法学学科出现了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趋势.在以往严格区分的公法和私法领域,也开始相互借鉴,在刑事诉讼这一公法领域,面对大量上访、申诉和大量的积案,司法实践引进私法领域的契约精神,主张在司法改革中改造带有对话协商性质的刑事调解制度.其中包括刑事调解制度的进一步扩大适用,面对公法和私法的互相渗透,借鉴私法精神,来重构我国有限的刑事调解的制度.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令人瞩目的刑事案件的解决方式,刑事和解制度为我国的刑事司法改革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尽管刑事和解与辩诉交易、恢复性司法、刑事调解等相关制度都具有重视参与当事人各获利益、协商和谈与权利自决等相同或相似之处,然而,细究起来,仍互存差别,各成一制.  相似文献   

12.
刑法理论来源于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实践。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民主与法制原则的基本要求下,刑法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是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间架起畅通的桥梁,使静态的、虚拟的立法构想,在动态的,现实的刑事审判中得以体现和落实。刑法教科书是连结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纽带,在刑法的学习、运用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就必然要求教科书在理论上的确定性、统一性和权威性,在实践中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德国刑法理论中犯罪支配说是关于正犯与共犯区分的通说,该说以是否存在对共同犯罪的实际控制为立足点对正犯和共犯进行区分,这成为大陆法系国家刑事立法和司法借鉴的范本。该理论应当引入我国刑事司法之中,以解决我国司法实践主从犯难以区分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对刑事司法提出了明确要求:"实施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改革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积极推行社区矫正。"至此,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便成为刑事法领域最大的主题,如何创新机制以实现这一刑事法政策成为司法机关和司法行政部门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15.
司法正义要求国家公平或公正地保护刑事诉讼中各方主体的合法利益。就中国现实情况而言.民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司法正义的实现。社会之所以需要刑事辩护律师,是因为他们能够为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有价值的刑事法律服务,能够为司法正义的实现提供现实支持。  相似文献   

16.
作为检察官自由裁量权行使方式之一的暂缓起诉,不仅可以满足现代司法对诉讼经济理念的追求,也符合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的精神,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文章从适用范围、考量因素、负担设置及其救济机制方面就如何在我国构建该制度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司法能动主义起源于美国,我国学者将其称为能动司法,更多反映的是一种政治愿景。与司法谦抑性相对应,能动司法意涵是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司法机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一种司法理念。可是,能动司法在各地的实践中存在着盲动的问题,司法权力有向行政、社会等权力领域扩张的倾向。这既背离了司法应有的审判功能定位,又带来权力重叠和社会自治权力被侵蚀的新问题。需要对能动司法进行反思,对其权力要通过职能、原则与方法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8.
谢波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3,32(2):94-100,122
羁縻政策是宋朝经略西南民族地区的统治政策,也是宋朝在该地区司法的指导原则。宋朝在西南民族地区的司法在不同时期呈现出多元面向:北宋时表现为绥怀与同化,南宋时则表现为因循与守旧。司法活动的目的本是定纷止争,实现社会秩序,但宋朝的司法却带了冲突抑或秩序化效果,这又同边臣的作为紧密相关,深刻反映了中华法制文明的多元性与一体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当事人制度,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该制度的相关立法过于简单,给当前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司法实践带来了诸多困惑与分歧。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及时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制度立法,准确司法,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0.
新社会防卫理论是国际刑事政策的理论基础,该理论在联合国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大会的会议文件都有充分体现。新社会防卫论国际化刑事政策与"国际航空安保公约"之间的密切联系,国际航空安保公约深受新社会防卫论国际化刑事政策的影响。国际化视野下民用航空领域犯罪的刑事政策应具有国际性、建构性、时代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性。现阶段,我国惩治民用航空领域犯罪刑事政策呈现四大基本现状:入罪化、罪名衔接不协调、"严打"政策、财产刑适用范围狭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