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法治建设和发展中,很注重移植西方的法律,有些移植过来的法律却出现了"水土不服",其实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中有许多同现代法治的理念相对或相通的地方,中国的法律要得到长足的进步,必须根植于本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并根据实际情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2.
李家有 《科技信息》2012,(24):96-97
在中国法治社会的构建过程中,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而中国法治的最大困难则来自文化传统。作为法律运转的强大精神支柱和人们行动先导的法律文化在精神层面的深刻影响,是造成法律实施不理想的一个主要的、根本的原因。建设中国法治社会,同时也必须弘扬和开掘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积极因素。中国的法治建设在注重制度层面建设的同时必须正视和构建与法治国家相匹配适应的现代化的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3.
礼法文化以儒家思想作为核心,倡导"礼法合一",将古代的"礼"与"法"结合起来,不断演变成为我国独具历史特色的丰富、完整和周密的法律传统。礼法文化在我国历史上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不仅对中国古代法制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我国现代法治建设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当我们因为中外法律文化的差异而踟躇之际,当我们因为民众缺失法律的信仰而迟疑之际,当我们梦想中的法治渐行渐远之际……听到了从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古代法律制度中寻求法治救治之道的呼声,从历尽岁月洗涤的存留养亲制度中我们找到了"轻刑化"的思想。存留养亲制度不失为我们在寻求法律施行的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统一中的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实践的灿烂成果。本文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成因和社会基础进行分型,剖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品质,并以现代人的眼光经行评析,试图找出传统精神与现代社会契合和不契合的部分,借以找出中国法治现代化应带借用的成分,剔除不适合现代社会要求的落后因素。通过借鉴西方先进法律文化和继承本民族民族精神的闪光点,为中国法制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创建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高效和公平的法治体系,真正实现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法治社会中,存在着三种异质性法律文化,即马克思主义法律文化、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和西方法律文化。这三种历时性的法律文化以冲突的形式和共时性的形态存在于当今意识形态中。应处理好这三种法律文化及其相互关系,从而为我国法治社会建设创造良好法律文化氛围。应当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为主导,立足于重视和发掘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当代解读,同时借鉴和吸收西方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从而谱写法治中国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7.
法律文化影响着一个国家民主和法治的进程。在我国长期历史传统中形成的法律文化,在推进我国法治进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阻碍法治进步的消极因素。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主义法律文化、暴力主义法律文化和工具主义法律文化,作为传统观念和政府政策的产物,深刻影响着我国当代的法治建设,成为我国法治进程中不得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徽州民间调解是徽州民间法的一种表现,放到整个传统中国社会的体系里看,徽州的民间调解就不仅仅是一种制度,还是一种文化,更是中国法文化的重要遗产。中国当前的法治困境主要来源于对中国实际和中国历史的不了解,更没有关注传统中国所蕴含着的法文化资源。在这样的背景下,讨论徽州民间调解的法文化含义就显得更为重要。事实上,在对法治进行历史化的考察中,徽州研究和四川地方档案研究一直是在与北京的法典研究、"大法"研究相对应的微观历史研究。所以,深度挖掘徽文化中的法治研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法治国家的公民应当具有法治精神。但是当前中国公民尚未普遍具有法治精神,人们对法治和法律的认识仍存在偏差,对法治理想及其价值目标还缺乏心悦诚服的认同、充分的信任、坚定的信念和忠诚的信仰。这种状况是由中国文化传统中消极方面、特殊的历史原因、法律运行的失调以及法治宣传教育的重心偏离等因素共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飞速发展,人权事业也日益全球化,我国传统的以"国家为本位"的刑法理念已经不适应我国社会的法治建设,而树立"以人为本"的刑法理念已然成为法治建设时代的诉求。"以人为本"的刑法理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人权保障的理念、刑法谦抑的理念、形式理性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传统与西方法治制度在两个不同维度内运行的深层次矛盾和冲突,使中国的法治建设遭遇了巨大的尴尬。陈忠林老师主张把"常识、常理、常情"运用法律中,从而在西方法治制度与中国历史传统的联系中建立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促使西方法治制度和中国文化传统能够携起手来,共同构建我们国家的真正的法治大厦,以实现法治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2.
法治即是法的统治,“善法的统治”是一种法治的完美状态,中国传统法律形式多样,不乏善法的存在,但是缺乏法的统治,所具有的善法只是人治的工具,中国法律传统中更多的是非法治因素。法治多元理论下的所谓“中国传统法治”理论偏离对法治的正确认识,引起理论混论。抛弃法治多元理论,正确认识中国的法律传统,对建设法治中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我们五千年历史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在当今建设法治社会的时期也有其积极意义。在法治化进程中如果忽视传统文化的影响,那么可能会激发比较深层的社会矛盾,而传统文化与法治理念结合得好则会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4.
以儒家思想为内核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并非与现代化必然背道而驰,儒家思想在经过清理、改造、转化之后是能够与西方市民法文化结合的.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应走中西文化结合之路,实现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性转换,为法治模式的形成培育出适合它成长的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15.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先驱,他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借鉴吸收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合理因素,从中国国情出发,逐步形成了极富前瞻性和实践意义的社会主义法学思想。他提出的借鉴和吸收人类一切法制文明成果,将学理与实践相结合,理性思考法制建设,发挥法律强制之效力,保障个人权利与自由,建立"民彝"之律法,确保人民之主权等珍贵思想财富,于当代我们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运用法律思维解决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明代方孝孺和黄宗羲是我国法律思想史上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们创造性的提出"民主法治"的命题,在封建社会是独树一帜的,他们将皇权重新定位,将权力限定在法律的范畴之内在封建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是我国传统民主法治理念的滥觞。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法制建设的推进 ,需要转换传统法治意识 ,突破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束缚 ,培育一种与建立在市场体制上的现代政治法律制度相适应的现代文化 ,建立现代化的法制社会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法律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法律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我们应该以"历史的,发展的,全面的"辨证的眼光去看待传统法律文化。文章试着把传统法律文化放入到"现代化"的大潮中,揭示传统法律文化对中国的法治建设的积极的合理性因素,并探寻其现代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法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朵奇葩,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共同构成现代文明的基础。法治具有特有的属性和原则,这些属性和原则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基因。法治文化历史悠久,从古希腊法治观念的萌芽到古罗马发达的法律制度,从中世纪基督教对法治在仪式、传统、权威和普遍性等方面的塑造到近现代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观念的确立共同构造了法治文明的文化基础。法治走过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因此,探究法治文明的文化基础对于当代中国建立现代法治国家具有深远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法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朵奇葩,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共同构成现代文明的基础。法治具有特有的属性和原则,这些属性和原则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基因。法治文化历史悠久,从古希腊法治观念的萌芽到古罗马发达的法律制度,从中世纪基督教对法治在仪式、传统、权威和普遍性等方面的塑造到近现代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观念的确立共同构造了法治文明的文化基础。法治走过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因此,探究法治文明的文化基础对于当代中国建立现代法治国家具有深远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