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静静 《科技信息》2009,(7):160-161
人与自然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核心内容。在生态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探讨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对于我们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积极建设生态文明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务,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积极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实现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优化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树立生态文化意识,进行有效的生态治理。  相似文献   

3.
建设生态文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党和国家关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作为嘉陵江和汉江上游的生态屏障,万源的生态文明建设直接关系到长江水质和万源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万源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条件、蓝图构想、战略举措进行了论述,为加强万源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乡镇文化是基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没有先进文化作为支撑,基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必然要受到影响,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乡镇文化建设同样也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本文对乡镇文化事业建设为什么要加强科学发展观、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素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使其形成全面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将对我国未来的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高校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高校要明确其在生态文明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途径,切实提高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效果,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能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我国目前正积极的推进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生态经济,绿色农业。根据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基本要求,如何建设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成为一个重要命题。通过对京郊农村个案的调查研究,了解其生态经济建设的成果,用五律协同原理等理论分析,研究其发展机制,进而探寻其发展模式,使之更具研究性和推广性。  相似文献   

8.
市民素质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民素质是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要建设好现代化的城市就必须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全面提高市民的身心素质、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素质、生态意识和审美意识 ,等等 ;而人的全面发展和市民素质的综合提高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 ,其中制度是保证 ,环境是关键 ,教育是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就必须紧紧抓住发展、创新、改革和队伍建设这4个关键问题,进一步推动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理解和把握生态文明的最为核心的问题,是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关于生态文明的研究应注重对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考察,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人们深入理解和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科学深刻的理论根据,为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手稿》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及文明阶段的批判,提出了异化劳动、人化自然、自然科学与关于人的科学的统一等重要思想。其中蕴含的许多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经典论述,在当今世界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现实状况下,对于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加强生态保护,推进资源环境审计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与互补,建立和完善资源环境审计工作制度,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自然是人存在的前提和基础,人必须保护自然生态,劳动实践是人和自然统一的中介,人和人的关系制约着人和自然矛盾的解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最终根源,只有以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人与自然才能实现最终的和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要推进经济增长模式的生态化,要倡导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13.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4.
陈杰 《科技信息》2009,(30):I0247-I0247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又一次飞跃。地方高校要更快更好地发展,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学校的改革建设,以"以人为本"推动体育教学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越来越重视生存环境的当今社会,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依托政策体系建设的完善才能够健康发展。该文总结了广西生态文明建设基本经验,对广西生态文明建设政策体系进行基本界定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区制订产业准入制度、推进污染排放权试点工作等创新政策...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并且强调生态文明观念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了践行科学发展观,高校应加强生态伦理道德教育。高校加强生态伦理道德教育,是与时俱进的时代反映,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为此要多渠道拓展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途径,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是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提出后,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之下,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发展的前提下,促进我国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又一重大理论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继承和发展,不仅有着重大理论意义,更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全面协调框架下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济增长观到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走过了从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到生态、社会的可持续的道路。科学发展观对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以全面协调来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新的要求。全面协调要求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相协调,人与人的关系相协调。在全面协调框架下可持续发展方式必须是: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制度创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来实现生态的可持续;以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区域间要素流动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以以人为本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协调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  相似文献   

19.
杨彦晓 《科技信息》2012,(6):444-444
我国新时期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新时期林业职工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为此,林业人员就必须破除陈旧的阻碍现代林业建设与发展的思维模式,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多种方法,不断改进自己的思维模式,从而以与时俱进的、全面系统的、不断出新的思维方式,研究、分析、解决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矛盾和困难,进而保证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后勤人才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后勤人才建设观,注重人才的有效使用、注重人才的潜能开发、注重人才的多样性开发、注重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