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贵州特有植物小黄花茶的物种起源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天才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0(1):6-10
运用植物系统发育与进化意义上的性状极性比较分析和生物地理学方法探讨了贵州特有植物小黄花茶(CamellialuteofloraY .K .Li)的物种起源与狭限分布问题。小黄花茶喜温喜湿 ,苞被未起分化且数目较多 ,是山茶属中一个较原始的类群 ,它与短柱茶组 (Sect .ParacamelliaChang)和金花茶组 (Sect .ChrysanthaChang)植物具有某些相似表征性状 ,但进化发育的形态结构却有较大差异 ,隶属于山茶亚属下一较原始的独立组—小黄花茶组 (Subgen .Camellia ,Sect .LuteofloraChang)是比较恰当的。根据物种形成原理结合小黄花茶生境与狭限分布的生物地理学特征分析 ,可以推测小黄花茶的物种起源于异域物种形成中的分替 (vicariance ,allopatriespe ciation)型式 ,即来源于地理物种形成 相似文献
2.
小黄花茶繁殖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分布极狭的贵州特有植物小黄花茶在原产地贵州省赤水巾金沙沟同一立地条件下采用种子繁殖、高压繁殖、扦插繁殖,结果表明:(1)小黄花茶种子寿命和休眠期较短,约为三个月左右;种子繁殖以露天育苗不盖土和薄膜覆盖育苗种子盖上出苗率最高,可达48.3%;(2)高压繁殖成功率高,可达85%;(3)扦插繁殖的适宜时间为春末秋初,用1000ppm吲哚丁酸浸泡5秒钟和300ppm吲哚乙酸浸泡约1.5小时成活率高,可达56%以上。 相似文献
3.
小黄花茶和长柱红山茶种质资源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黄花茶 (CamellialuteofloraY .K .Li)和长柱红山茶 (C .longistylaChangapuezengetzhou)是分布极狭的贵州特有植物 ,由于其花、果、叶、形的优良观赏性状 ,因而具有观赏园艺价值和消费市场开发的需要。经过在种苗扩繁与栽培技术和产品开发与市场预测等方面进行的研究证明 ,最有效的方法及其优选模式为“组织培养 >扦插繁殖 >嫁接繁殖” ,3种途径都能形成批量苗木 ,并适合产品市场化 ,投资收益率可分别达到50 %± 30 %、50 %± 15%和 50 %± 10 % ;但由于该两种物种资源的分布狭限和稀少 ,只有在引种和繁殖一定种质资源 (原植物 )的基础上采用扦插繁殖和快速高效组织培养 ,培育基地苗木 ,再进行扩大再生产 ,组装配套流水线高技术生产作业和实现大批量苗木生产以供应市场需求。小黄花茶和长柱红山茶扦插繁殖插穗宜采用当年生刚木质化而无病虫害的健壮春梢 ,于 5~ 6月采集为宜 ,插床要求遮阴度 2 0 %~ 30 % ;用 30 0~50 0 μg/LNAA溶液浸泡 12~ 16h ,取出用清水清洗后进行扦插 ,对促进生根效果好 ,生根率可分别达到 6 5%~ 80 %和 6 0 %~ 90 % ,其中以 30 0 μg/L浓度处理的成活率最高 ,可达到 80 %以上 ;嫁接繁殖受贴木和接穗材料来源限制 ,大树嫁接和芽接两种方法获得的成活率分别达到 4 0 %、52 相似文献
4.
张华峰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4(3):56-62
为了明确珍稀濒危物种金斑喙凤蝶(Teinopalpus aureus Mell)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基于我国已有的分布记录,结合环境数据,采用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对其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最暖季平均降水量(bio18)、最冷月份最低温(bio6)、最热月最高气温(bio5)和最湿月降水量(bio13)在金斑喙凤蝶的地理分布中起主要作用。在最暖季平均降水量(bio18)为423~ 1172 mm,最冷月份最低温(bio6)为-7 ~ 14 ℃,最热月最高气温(bio5)为21~39 ℃,最湿月降水量(bio13)为186~ 479 mm的环境条件下适合金斑喙凤蝶生长;在当前气候情景下,预测金斑喙凤蝶主要适生区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及台湾和海南等地,面积约为133.27万km2,其中高适生区分布集中在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浙江等南亚热带地区,约为39.93万km2面积。本研究模型预测精度高,对金斑喙凤蝶的保护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显脉金花茶(Camellia euphlebia)扦插生根的最佳试验条件,为该物种的保护及规模化种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以生根率、生根数和平均根长为扦插生根效果的评价指标,并构建生根效果指数,研究激素种类、激素浓度、插条浸泡时间和扦插基质4个因素对显脉金花茶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扦插基质对生根效果指数的影响最大,插条浸泡时间次之,激素浓度的影响最小,只有扦插基质对生根效果指数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余3个因素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当激素种类为萘乙酸1-Naphthaleneacetic acid(NAA)、激素浓度为300mg·L-1,浸泡时间为12h,扦插基质为泥炭土+珍珠岩时,显脉金花茶扦插的生根效果最好。【结论】采用扦插繁殖技术开展显脉金花茶的大规模育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7.
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的肉质根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南药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和药用价值。本研究收集了25个巴戟天有效分布信息,结合气候、地形、土壤等38个环境因子,运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对巴戟天当前(1970-2000)及未来2050s (2041-2060)3种气候情景下(SSP1-2.6、SSP2-4.5、SSP5-8.5)的潜在地理分布进行预测,并根据贡献率及响应曲线综合评判影响巴戟天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MaxEnt模型预测精度高,4种气候情景下的Area Under Curve (AUC)值均大于0.985。(2)对巴戟天分布贡献率较大的主导环境因子有4个,分别是最冷季度降水量(47.4%)、年平均气温(28.9%)、年降水量(10.0%)、平均气温日较差(1.7%),最适宜巴戟天生长的生态位参数分别是156.8 mm、21.8 ℃、1 857.1 mm、6.4 ℃。(3)当前巴戟天的潜在适生面积合计83.59×104 km2,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等热带、亚热带地区,高适生区集中在广东(肇庆、云浮、惠州、河源)、广西(玉林、贵港、防城港)、台湾(花莲、台中)、海南(保亭、陵水)等地。未来气候情景下巴戟天潜在地理分布总体收缩,低适生区变化较为明显,中、高适生区相对稳定。(4)随着气候变暖,未来气候情景下巴戟天潜在适生分布呈现“西扩”与“东缩”的趋势,适生区由东向西迁移,云南西南部是主要增加区。适生区分布研究结果可为巴戟天栽培区域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气候变化情景下广东省红豆属(Ormosia)潜在适生区的变化,探究影响红豆属植物潜在适生区的主导环境因子,本研究基于MaxEnt模型和ArcGIS 10.8软件,利用17种红豆属植物的分布数据及22个环境变量数据,结合未来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126、SSP585)的气候情景,分别预测红豆属植物在当前和未来气候场景下的潜在适生区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适生区预测模型的评价效果良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下面积(AUC平均值)均为0.8-1.0。(2)在当前气候情景下,大面积(占广东省面积的40%-100%)适生的红豆属植物有茸荚红豆(Ormosia pachycarpa)等3种;中等面积(占20%-40%)适生的有薄毛茸荚红豆(O.pachycarpa var.tenuis)等6种;小面积(占5%-20%)适生的有韧荚红豆(O.indurata)等4种;极小面积(占0%-5%)适生的有凹叶红豆(O.emarginata)等4种。其中面积占比最大的是茸荚红豆,总适生面积为15.228 8... 相似文献
9.
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 Maxim.)作为野生药材,品质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为研究淫羊藿品质变化趋势,本研究选取甘肃省南部洮河流域内淫羊藿为研究对象,以淫羊藿苷含量为淫羊藿品质标准,运用MaxEnt模型和地理信息技术,对影响淫羊藿品质的环境因子进行筛选分析.结果显示,淫羊藿苷含量与7月份水蒸气压呈线性回归关系(F=26.331, P=0.000, r=0.703, R2=0.494),淫羊藿苷含量随着7月份水蒸气数值增加逐渐降低,在适宜淫羊藿生长的河道两边,距离河流越远淫羊藿苷含量越高,药材品质越好.本研究表明,MaxEnt模型和地理信息技术可作为研究影响野生淫羊藿品质变化的一种有效方法,指导淫羊藿药材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相似文献
10.
东亚四照花群体中国潜在适生区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四照花属(Cornus)是具有较好发展潜力的园艺观赏树种。通过生态位模型分析评价东亚四照花在中国的分布情况及主要限制环境因子,可为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43个东亚四照花的地理分布记录和19个环境因子为预测数据,采用 MaxEnt 模型对东亚四照花潜在适宜分布区进行预测。【结果】采用 MaxEnt 模型预测东亚四照花适宜分布区准确度极高(AUC值达 0.933)。东亚四照花的现代极高适宜分布区为四川与云南交界部分地区(100°~104°E,26°~27°N),四川省盆地西缘的部分地区(102°~103°E,29°~32.5°N),陕西省南部地区及陕西、四川、甘肃和湖北交界地区(105°~112°E,32°~34°N),湖南、湖北和重庆交界部分地区(108°~112°E,29°~32°N),四川、云南和贵州3省交界区(105°~108°E,26°~27°N),广东北部、广西北部、湖南南部和江西南部的部分地区(110°~118°E,25°~26°N),福建、 江西和浙江3省交界的部分地区(117°~122°E,25°~28°N)。影响东亚四照花分布的主要因子应为综合环境因子,主要为季节性的降水和温度变化以及极端低温。【结论】随着气候变暖,东亚四照花适生区不会发生迁移,只会逐渐破碎化并且越来越小。该模型的预测结果可以在大尺度上为东亚四照花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及适生区的区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珍稀物种的分布特征是物种濒危等级评定和保护策略制订的基础资料.本文利用MaxEnt模型对分布于凉山山系的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包括光叶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var.vilmoriniana)种群的生境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珙桐主要分布在海拔1500~2300m的中山地带;在水平方向上珙桐基本分布在凉山山系东坡的小凉山地区.珙桐总分布面积为1832.446km2,其中最适宜生境面积为958.448km2,次适宜生境面积为873.998km2.刀切法检验结果及限制因子分析表明影响珙桐分布特征的主要环境因子有温度季节性变异系数、海拔、最冷月最低温、最冷季降水量、降水季节性变异系数、到居民点距离.本文建议应加强对凉山山系保护区外的大面积珙桐生境的保护及关键连接区域的恢复,以促进山系内珙桐资源的增长和生境的连接. 相似文献
12.
厚叶木莲(Manglietia pachyphylla)是中国特有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目前仅在广东和广西有少量居群,被列入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研究其潜在地理分布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标本记录和野外调查数据,结合56个环境因子,应用MaxEnt模型模拟现代(1970-2000年)和3种未来(2021-2060年)气候情景下厚叶木莲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结果表明:(1)MaxEnt模型模拟精度极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值为0.978;厚叶木莲现代潜在适生区集中分布于广东、海南、台湾、广西、福建及江西的大部分地区,在云南南部、湖南东部和西藏东南部等地也有分布。(2)对厚叶木莲的分布贡献率较大的主要生态因子有6个,分别是旱季平均温度(23.6%)、年平均降水量(22.7%)、下层土壤盐基饱和度(16.9%)、下层土壤碎石体积百分比(12.1%)、下层土壤质地分类(9.1%)和最冷月最低温度(7.3%)。其中,旱季平均温度20-25 ℃、年平均降水量3 500-4 500 mm和酸性砾质土是最适宜厚叶木莲生长的生态位参数。(3)现代厚叶木莲适生区面积合计67.07万平方千米,约占中国陆地面积的7%,低、中、高适生区分别占适生区总面积的69.3%、26.4%和4.3%;2021-2060年,在不同气候情景下,厚叶木莲适生区面积存在分化。在SSP126和SSP585气候情景下,厚叶木莲适生区面积均收缩;在SSP245气候情景下,其适生区面积则有较大幅度扩张。(4)2041-2060年,在SSP585气候情景下,当前气候条件下分布于广东中部和西部、广西西南部及海南中部的厚叶木莲高适生区全部消失。因此,建议广东江门古兜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北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机构加大对厚叶木莲的保护力度,并开展其种苗培育和引种驯化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随气候变化加剧,未来西南地区针叶林分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进行未来气候下西南地区常见针叶树种适宜分布区研究,为该地区森林生态安全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最大熵模型(MaxEnt)模拟未来气候情景下西南地区常见的12种针叶树的气候适宜分布区。【结果】MaxEnt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西南地区12个树种的潜在分布,AUC值均达0.9以上; 2070年MPI-ESM-LR模式RCP4.5情景下西南地区12种常见针叶树种气候适宜区面积分布变化显著,包括冷杉、三尖杉、杉木、干香柏、柏木、水杉、云南松、红豆杉和福建柏在内的9个树种气候适宜区与气候最适区面积增加11.1%~412.8%;银杉和油麦吊云杉的气候适宜区面积分别增加6.0%和32.8%,但气候最适区面积减少了0.8%和3.5%;云南油杉未来气候适宜区和气候最适区的面积则减少24.0%和29.1%。【结论】西南地区针叶林中广布树种的气候适宜区面积会得益于气候变化而扩大,但云南油杉和油麦吊云杉等一些西南特有乡土树种的气候适宜区面积则会因为气候变化而缩小,因此对特有乡土树种的保护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6.
中国姜科植物,在1981年出版的从中国植物志16卷2分册上载19属142种10变种,之后又陆续表发了2个新属,1新纪录属和66种(附表),累计已有22属208种10变种。主要分布在西南部至东南部,计云南19属125种6变种,广西11属74种3变种,广东10属41种1变种。从属的分布区类型来看,我国姜科主要是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类型及变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