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球形棕囊藻生活史中包含单细胞和囊体2种形态,囊体的形成有助于棕囊藻抵制摄食.通过添加海洋弯曲甲藻和中华哲水蚤的过滤液,研究球形棕囊藻囊体形态对可溶性摄食信息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海洋弯曲甲藻提高了球形棕囊藻的囊体数量和囊体体积,而中华哲水蚤的摄食压力促使囊体直径继续提高,近80%的球形棕囊藻细胞更多的以囊体形式存在,但是囊体结构并未有显著的改变;囊体形成和体积提高赋予球形棕囊藻优越的竞争策略,有效降低了摄食死亡率,有利于球形棕囊藻频繁形成大规模藻华.  相似文献   

2.
为认识广西近岸强额孔雀水蚤Parvocalanus crassirostris对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下文简称棕囊藻)的下行控制作用,首先通过垂直拖网的方式对广西近岸强额孔雀水蚤丰度的月变化进行调查;然后,通过室内实验获得强额孔雀水蚤对单细胞棕囊藻的摄食率;最后,在棕囊藻赤潮易发季节,选择固定站位对棕囊藻囊体数量与强额孔雀水蚤丰度之间的关系进行连续观测。结果发现,强额孔雀水蚤在广西近岸终年存在;在调查海域,其丰度变化为(1 005±886)ind.·m-3到(10 723±5 168)ind.·m-3,平均值为(5 878±3 373)ind.·m-3。棕囊藻囊体密度高值期出现在强额孔雀水蚤丰度低值期。强额孔雀水蚤可高效摄食单细胞棕囊藻,水温从16℃到28℃时,其对单细胞棕囊藻的摄食率从(61.55±44.65)×103 cells·ind.·h-1到(73.92±4.66)×103 cells·ind.·h-1,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水温对摄食率影响并不显著(P>0.05)。较之小孔径浮游生物网(孔径160 μm),以往使用大孔径浮游生物网(孔径505 μm)对广西近岸强额孔雀水蚤进行采样,所得强额孔雀水蚤丰度降低2个数量级。鉴于强额孔雀水蚤可高效摄食单细胞棕囊藻,而自然海区中又存在高密度的强额孔雀水蚤,推测强额孔雀水蚤是广西近岸单细胞棕囊藻的重要捕食者,其摄食调控在控制棕囊藻赤潮的形成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在研究广西近岸棕囊藻赤潮发生机理时,建议考虑以强额孔雀水蚤为代表的小型桡足类动物的下行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营养盐胁迫对广西北部湾不同倍性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细胞生长和多糖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单因子控制试验,设置4.0∶1.0、24.5∶1.0和64.0∶1.0 3个氮、磷限制比例,对球形棕囊藻的单倍体和二倍体细胞进行人工海水培养,比较二者的生长变化及各生长期内藻多糖含量和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Transparent Exopolymer Particles, TEP)的释放差异。结果表明,氮、磷营养对二倍体细胞前期生长的促进作用强于单倍体细胞,二倍体细胞生长率显著高于单倍体细胞(P<0.05)。球形棕囊藻细胞分泌的多糖主要以溶解性胞外多糖(Soluble Exopolysaccharide, sEPS)为主,其次是胞内多糖(In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 IPS),固着性胞外多糖(Bound Exopolysaccharide, bEPS)占总糖比例最低。单倍体细胞和二倍体细胞的bEPS分泌趋势相反。氮、磷限制组的单倍体单细胞胞外多糖(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 EPS)、IPS和TEP...  相似文献   

4.
从珠海香洲码头赤潮海水中分离得到一株芽孢杆菌B1,考察了细菌不同生长期及添加比对球形棕囊藻生长的影响,探讨了藻密度、温度、光照、盐度、藻培养基中N和P含量对溶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稳定期的细菌溶藻效果较好,藻去除率达93.9%,分析球形棕囊藻干重的变化发现,随着球形棕囊藻细胞密度减少,藻干质量减小;细菌的最佳添加体积比为1%,调整期的球形棕囊藻易被细菌去除;温度对溶藻作用有影响,30℃时细菌溶藻作用极显著,去除率达到96.1%,利用HLPC分析溶藻过程球形棕囊藻色素变化,得出的结论与通过丙酮法测叶绿素a含量的结果相近;全黑暗时有利于细菌溶藻,溶藻作用在盐度为35‰时优于其他盐度,藻培养基中N和P的浓度降低时能促进B1菌的溶藻作用.  相似文献   

5.
两种碘制剂对球形棕囊藻的去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四烷铵络合碘和聚维酮碘对球形棕囊藻赤潮生物的灭杀和控制作用.四烷铵络合碘对球形棕囊藻有显著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当起始藻细胞密度为1.5×106/mL时,低于15mg/L的四烷铵络合碘溶液对球形棕囊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高于25 mg/L的四烷铵络合碘溶液对球形棕囊藻有显著的杀灭作用.四烷铵络合碘的最低有效质量浓度为25 mg/L.聚维酮碘对球形棕囊藻灭杀作用不显著,且用量偏大.四烷铵络合碘对藻的杀灭效果明显优于聚维酮碘,四烷铵络合碘具有高效、低毒安全、药效期长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除藻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北部湾株BBW PG-01对不同磷源利用能力的差异以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P)特性,揭示溶解有机磷(Dissolved organic phosphorus,DOP)在该藻赤潮发生时的重要作用。【方法】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以KH_2PO_4(PO_4~(3-))、核糖核酸(RNA)、葡萄糖-6-磷酸钠盐(G-6-P)、三磷酸腺苷二钠(ATP)和卵磷脂(LEC)作为磷源,对比研究BBW PG-01在这5种不同磷源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特征及碱性磷酸酶活性(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APA),并结合磷饥饿条件下的无机磷吸收动力学及碱性磷酸酶动力学分析其对无机磷和有机磷的竞争机制。【结果】5种形态磷源均可被BBW PG-01利用,RNA为其最优生长磷源,而以大分子有机磷LEC为磷源时生长最差,两者最大细胞密度分别为4.40×10~8 cells/L和2.39×10~8 cells/L,水解大分子DOP可能需要更高的酶活性。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在磷缺乏的条件下,BBW PG-01具有通过高亲和力来竞争磷源以维持生长的能力。【结论】球形棕囊藻北部湾株在AP的作用下,能够利用多种DOP进行生长,且在低磷条件下对无机磷(DIP)和DOP均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海洋中DOP可能是球形棕囊藻赤潮暴发和维持的重要磷源。  相似文献   

7.
几种因素对真刺唇角水蚤摄食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cta Giesbrecht)在室内条件下不存在明显的昼夜摄食节律,光周期对摄食率的影响不显著,摄食率随食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年虫无节律的饱和摄食率浓度约为100只/250ml,摄食率与食物浓度的相关模式因摄食潜力的不同而异.试验动物密度为1~2只/250ml的摄食率明显大于该密度以上,文中还对昼夜摄食节律机制及摄食率与食物浓度的相关模式间题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8.
红色赤潮藻(Akashiwo sanguinea)和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都是近年来在我国近岸海域频繁引发赤潮的藻类。为了探索红色赤潮藻和球形棕囊藻之间是否存在化感作用及作用方式,本研究采用不同起始密度培养红色赤潮藻与球形棕囊藻,并将前者的完整细胞培养液、无细胞滤液、藻液超声破碎液分别与球形棕囊藻进行混合培养,分析红色赤潮藻对球形棕囊藻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红色赤潮藻细胞起始密度保持5×105 cells/L的混合培养条件下,起始密度分别为5×105、1×106、2×106、1×107 cells/L的球形棕囊藻生长均受到明显的抑制;无论是含有红色赤潮藻完整细胞的培养液,还是其无细胞滤液或藻液超声破碎液,均对球形棕囊藻的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抑制强度由强至弱依次为完整细胞培养液、无细胞滤液和藻液超声破碎液;相反,球形棕囊藻的存在对红色赤潮藻细胞的生长无显著影响(P>0.05)。因此,红色赤潮藻具有抑制球形棕囊藻生长...  相似文献   

9.
几种因素对太平洋纺锤水蚤摄食率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于 1993 年 3~6 月对厦门港浮游桡足类优势种太平洋纺锤水蚤( Acartia pacifica Steuer)的摄食率及其与温度、盐度、食物浓度、食物种类、饥俄、食性等因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为太平洋纺锤水蚤的生态和人工培养研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太平洋纺锤水蚤对三角褐指藻(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的清滤率( F, m L/ind·h)和滤食率( G, cells/ind·h)受温度的影响显著, F 和 G 随温度(10~25 ℃)升高而增加,但温度达到或超过 30℃反而因不适应而降低,最适摄食温度在 25 ℃左右( F 和 G 分别为0.058 和 9.33×104).2)盐度对 F 和 G 也有显著影响, F 和 G 随盐度(13~26)升高而增加,但盐度达到或超过 30~32,反而降低,最适摄食盐度在 26 左右( F 和 G分别为 0.030 和 4.37×104 ).3)食物浓度从 6.22×105 升高至 1.00×107 cells/m L, F 有降低趋势,而 G 则有升高趋势;最大 F 和 G 分别为 0.03 和 11.37×104 cells/ind·h.4)太平洋纺锤水蚤对 9 种常见藻类的  相似文献   

10.
铝离子对低温好氧颗粒污泥颗粒化的强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低温条件下Al 3+对好氧颗粒污泥颗粒化的强化作用.在Al 3+质量浓度为30.0mg.L-1条件下,经强化颗粒化作用的好氧颗粒污泥仅需40d即可以培养成熟,其表面光滑,结构紧密,具有较好的沉淀性能和较高的生物量.培养成熟的低温好氧颗粒污泥对污水具有较高的处理效能,COD,NH4+-N和PO34--P去除率分别达到85.6%,88.8%和91.9%,较好地实现了碳氮磷的低温高效同步去除.低温好氧颗粒污泥形成过程中,胞外聚合物中蛋白质类的质量分数明显升高,达到9.25mg.g-1,蛋白质类与多糖类的质量比(PN/PS)为1.10,说明较高含量的蛋白质类是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重要因素.同时,加入30mg.L-1 Al 3+后,污泥zeta电位从-18.40mV逐渐升高到-6.51mV,表明污泥之间静电斥力减小有利于污泥聚集,形成颗粒.  相似文献   

11.
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藻华频繁暴发,不仅会危害海洋生态系统和渔业生产安全,还会堵塞核电站冷源取水系统产生严重安全隐患。球形棕囊藻藻华的暴发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本研究采用梯度升温降温实验,研究不同温度(高温、低温)条件下球形棕囊藻的生理生化响应及温度胁迫诱导的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过程。结果显示:低温胁迫抑制球形棕囊藻细胞的正常生长繁殖,但不会激活其进入PCD响应;高温胁迫使球形棕囊藻出现氧化应激,从而导致其发生PCD响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提高,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被激活后球形棕囊藻细胞出现Annexin V-FITC阳性反应。环境胁迫使球形棕囊藻细胞产生氧化应激,抗氧化酶活性快速升高,并激活Caspase-3使藻细胞发生PCD响应,表现出细胞磷脂酰丝氨酸(PS)外翻、细胞收缩和质膜从细胞壁分离等特征。本研究可为深入探讨球形棕囊藻藻华的生消机制与防治赤潮灾害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水产养殖行业不断扩大,但随之而来的鱼病对养殖行业造成了巨大损失.本研究以卵形鲳鲹(前期发病)上分离出的溶藻弧菌为实验对象,批量筛选多种中草药,选择抑菌效果最好的一种或几种中草药,并探究不同浓度中草药水提物的抑菌效果,确定其杀菌浓度(MBC)及最小抑菌浓度(MIC),再通过生化指标胞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  相似文献   

13.
在水温(28.59±1.74)℃下,选用冰鲜杂鱼饲养平均体质量为858.73 g的鞍带石斑鱼,经过60 d的生长实验,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1次/d、1次/2 d、1次/3 d)对流水养殖鞍带石斑鱼生长、摄食及免疫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频率对鞍带石斑鱼存活率的影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期间各个实验组存活率在99.40%~99.80%之间;各实验组间的肥满度(CF=2.22~2.35)、体质量变异系数(SV=20.08~24.27)、饲料系数(FCR=2.70~3.01)和日增质量(7.50~12.51 g/d)均无显著影响(p>0.05),而投喂频率1次/d组和1次/2 d组的特定生长率(SGR)和相对增质量(RWG)均显著高于1次/3 d组(p<0.05),投喂频率1次/d组的日摄食率和1次/2 d组的饲料转化效率均显著高于1次/3 d组(p<0.05);在免疫酶活力方面,投喂频率对鞍带石斑鱼血浆中的碱性磷酸酶(AKP=0.083 5~0.089金氏单位/mL)、过氧化氢酶(CAT=7.96~8.19 U/mL)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32.40~34.45 U/mL)均无显著影响(p>0.05).在本实验条件下,流水模式养殖鞍带石斑鱼的适宜投喂频率为1次/d或1次/2 d.  相似文献   

14.
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是一种生长快速且肉质鲜美的经济型海水养殖鱼类,但是近些年为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在不断扩大养殖的同时病菌也逐渐泛滥。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是华南沿海地区海水养殖鱼类细菌性鱼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给水产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本研究对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的抗菌作用进行系统研究,目的是为由溶藻弧菌引起的爆发性细菌性鱼病的高效防治提供科学的用药依据。本研究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黄连水提物对卵形鲳鲹源溶藻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和半数致死量(LD50),并使用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测定细菌超声破碎上清液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黄连水提物对溶藻弧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对溶藻弧菌的MIC、MBC和LD50的值分别为7.800mg/mL、31.250mg/mL和15.625mg/mL。胞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的结果提示:黄连发挥抑菌作用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损伤细菌的细胞壁导致细菌内容物的释放并引起菌体裂解死亡。黄连具有发展成为一种高效抗水产病害中草药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厦门港球型侧腕水母(Pleurobrachia globosa)的摄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肠含物分析和摄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厦门港常见浮游动物——球型侧腕水母(Pleurobrachia globosa)的食物组成、摄食行为、摄食强度进行研究.并根据台湾海峡、厦门港球型侧腕水母的生物量,估算其种群摄食强度。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海草对水温波动的适应性和适应机制,本研究以27 ℃为波动中心,设计波动幅度(简称“波幅”)分别为0、2、4、6、8、10 ℃的水温波动环境,将泰来草(Thalassia hemprichii)和圆叶丝粉草(Cymodocea rotundata)种植于上述环境中,并在实验结束后测定其生长状况、氧化与抗氧化产物、渗透调节物质、光合色素和光合荧光特征4类14项指标,从而评价其生理和生长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对于水温恒定时,水温波幅为2-4 ℃时2种海草的地上部生产力较高,抗氧化酶活性与细胞渗透调节物质含量较低,营养物质与叶绿素含量、光反应的电子传递速率较高,总体表现为生长状况更好。但随着水温波幅超过此范围,上述指标均出现相反的变化趋势,海草受到的过氧化胁迫逐渐增大。虽然海草仍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与细胞渗透势调节物质的含量等机制来抵抗这种胁迫,但抵御能力有限。波幅超过8 ℃的环境不利于2种海草的生长。此外,由于随着水温波动加剧,圆叶丝粉草各项生理指标值的变化幅度均大于泰来草,因此,本研究认为圆叶丝粉草对水温波动的敏感性高于泰来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