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贵祥军旅小说最大的特点就是塑造的人物有血有肉、个性鲜活丰满。徐贵祥军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文革”前17年小说最大的区别就是他对人物性格特征的深入发掘和对敌我双方人物形象客观深入的刻画。新时期以后,军旅作家由描写战争转变到描写战争中的“人”,对英雄进行重新审视,把英雄当“人”来写,这方面,徐贵祥军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也显得相当丰满鲜活。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以来,军旅作家开始把目光转向军人自身,把笔触伸向军人群体的个案和人性深处.作为当代皖西籍著名军旅作家的徐贵祥,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从社会关系的总和中去把握军人,辨证地表现军人的共性和个性、自然性和社会性,大胆地描写军人性格的二重性乃至多重性.本文从作家对战争、历史、未来的理性表现中,分析徐贵祥军旅小说的独特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战争是文学不竭的创作源泉,战争文学更是能反映人的本真。作为战争文学的主力干将徐贵祥近年来佳作迭出,新作《马上天下》更是将战争写得出神入化,两种不同的战争观交相辉映。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战争频仍,对战争的思考从未间歇,老子、庄子的战争观虽是两千年前的智慧结晶,在两千年后依然熠熠生辉;现代高科技战争形势下,对战争的形态、战争的准备、战争的胜负、战争的本质等战争的深层思考,作为有担当有责任的军旅作家,徐贵祥对此义无反顾地进行了文学观照。  相似文献   

4.
英雄人物的成长离不开具体的历史时代环境。随着对“文学即人学”观念的深入思考,当代军旅作家们开始注重在作品中展示英雄人物的成长与具体历史时代环境的关系,塑造了一批具有个性和丰富内涵的英雄形象。徐贵祥在《历史的天空》中塑造了一位另类英雄人物——梁大牙(梁必达)形象。文章从四个方面对梁大牙的出身、经历、性格和情感进行分析,揭示了其体现出的人性复杂性和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5.
闫朝华 《科技信息》2011,(35):60-60,77
在日语学习中,动词是我们学习的一大难点。本文以他动词是否有自动词对应的这一点入手将动词划分为两类,一类是「焼く」「焼ける」这样的有自动词对应的有对他动词,另一类是「書く」「飲む」等这样的没有他动词对应的无对他动词。本文以他动词意义上的特征作为中心,对有对他动词和无对他动词中的特征差异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他以文化为特性的民族主义思想,使得他能较早地关注民间文学,对史诗、神话、图腾等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强调民间文学的意义和作用,并且运用民间文学形式进行创作。尽管他的民间文学研究属于前学科性质,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但是以民族主义为核心的理念对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苏轼论史多有新见 ,但透过纵横捭阖的议论 ,贯穿始终的是他的人格思考 ,他用以评断历史人物的参照标准是他的人格理想和人生价值取向。苏轼在大量史论文中勾勒出理想的人格形态 ,这一人格以超俗的特质与现实的价值光辉显得完美无缺 ,也以行为表现的进退自如而显出精神上的主动乐观。苏轼史论文还反映了他提出如是人格理想的思想基础和心理基础 ,佛、道思想以及当时的政治环境对他有深刻的影响。所以 ,苏轼论史立意新警 ,根本上是源于深沉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尼采对过渡依赖工具理性导致的虚无主义的深刻认识促使他勇敢地肩负起改变这一现状的历史使命,他从希腊悲剧中特别是酒神狄奥尼索斯精神中汲取养分,最终形成以"权力意志"和"永恒轮回"为核心的解释途径。自尼采的这一解决方案提出之日,赞赏推崇者有之,批评不屑者有之,甚至对其产生误解的也不乏其人,然而不管在世人看来他的解决是否在结果上取得成功,至少他对这一难题的解决所付出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倘若我们愿意换一种视角来看的话,或许有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9.
戴熙论画,以闲、静、淡、远的风格为“四美”,又进而以识、学、才“三长”兼备,才得画道之成,他提倡“形为心役”的创作,认为造化重于笔墨。他认为文人画应是“名心尽净”、“游戏人间”,故提倡“趣”、“灵和”、“天真”。在学古的择向中,戴熙窥元而追宋,有“振起北宋”之志。他对“四季山水”说有自己独到的体会,对风格学有独到的美学诠释。  相似文献   

10.
平民诗人王学忠是当代诗坛的独特现象,他的诗歌关注当代工人的生活困境和命运不平,正直无惧。他的诗歌意义主要有两点:一是以底层人民的自我表述迫使人们郑重思索工人阶级所经历的生活变迁和情感失落;二是他的诗歌精神是对传统写作伦理的继承与坚守,是对知识分子奴性表现的检省。当然,他的诗歌也有明显的局限性——艺术上的落后性与思想上的肤浅化。  相似文献   

11.
苏轼以文为诗、以学为诗,自后山、易安以还,学界多有论述.但对其以文论诗、以学论诗的批评方法,却少有涉及.苏轼以文、学为批评,显然是出于他一贯的以文、学为诗的学术思维习惯和学术背景.他的以文、学为批评,集中体现在其对杜诗"诗史"品格批评上.  相似文献   

12.
姜景 《奇闻怪事》2011,(6):44-45
一个有魅力的老师对学生的教育,特别是对错误的批评一定要抱着治病救人的态度,对学生充满期望,诚恳地表现出对学生的热爱、关心。当学生感到老师对他的责备完全出自内心的爱时,就会感到温暖,产生愉快的体验,心情就会平静下来,兴奋代替了抑制,便乐于接受教诲。一个有魅力的教师,或许他的工作条件并不理想,或许他没有英俊的外表和娇美的容颜,但他一定自然朴实、忠诚教育事业,以良好的师德要求自己。一个有魅力的教师一定是有情有爱,会用一颗美丽的心灵善待学生、呵护学生,用自己的出色工作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和幸福。  相似文献   

13.
撒路斯提乌斯是罗马共和时期的政治家、史家。他的作品无论在选材上、写作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他从当代政治、军事事件入手,以道德为评价准绳,尽量客观地描述了共和时期罗马社会的发展状况,他的写作特点和他的史学思想对后来罗马和西方史家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李珍连  陈新花 《科技信息》2007,(30):128-129
赫伯特·斯宾塞是西方社会学史上早期的英国社会学家,对西方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有较大影响。他是社会有机体论和社会进化论的代表,借用物理学和生物学的方法,系统阐述了社会有机体论和社会进化论。他还对社会类型作出了划分,较为有名的是以社会内部管理管理的程度和范围为标准,把社会分为军事社会和工业社会。本文就他的主要社会学思想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
奥古斯都渴望名垂千古,但历代史家对他却有褒有贬。罗马帝国的史家大多美化甚至神化他,启蒙时代的史家则质疑和批判他,19世纪的史家对他褒贬皆有,现代史家对他的评述则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这既让奥古斯都名垂青史、彪炳千古的希望落空,也启示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要破除“盖棺定论”的传统思想,从发掘历史学的人文价值的角度,不断对历史人物作出比较公允的、多元的新诠释,以启迪当代与后世。  相似文献   

16.
朱熹发掘了传统经典中俗语使用的客观现象,将俗语作为理解传统经典的一个视角,细化了传统典籍的整理和诠释。他认为传统典籍中的俗语使用具有很强的时空性质,有其历史进步意义,也有其文化传承的局限性。朱熹发挥俗语的正面作用,自觉进行俗语的推广和使用。他对俗语使用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俗语释经典,传情达意,事半功倍;以俗语讲道,化繁为简,明白易懂;以俗语为喻,生动形象,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17.
柳宗元因贬谪南方而与岭南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方面,他以激进政治家的姿态,部分地吸收了岭南禅文化,并对岭南商业文化表示了排斥;另一方面,他在岭南推广儒家文化,采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手段,对岭南落后的民俗文化进行了改造,为唐代岭南文化品味的整体提高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虽然他的言行对岭南文化的发展也不免有负面影响,但他运用独到的思想与方法重建岭南文化,至今仍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老黄说:"我们的发展没有阻碍。"他对自己企业的发展充满了自信。他说,企业要有危机感才能有好的发展。他说,企业只有创新才能有生路。  相似文献   

19.
废名,在中国现代作家中以特立独行名世,所写小说、诗、散文和论著都有奇气,有人说他是诗人,有人说他是散文家,还有人说他是禅师。他的这几种气质在他的散文中都得到了体现,本文拟从这三个方面对其散文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20.
在《通往威冈码头之路》中他写到,究竟人是什么呢,首先便是饭桶。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以政治讽喻小说《动物农场》和《1984》两部作品称誉世界文坛,不过奥威尔对食物也很有想法,奥威尔对食物的描述无与伦比之处在于他捕捉食物恶心之处的能力,在《通往威冈码头之路》(1937)中他说,“牛肚豌豆”店的店主布鲁克先生给人一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