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口译译员,仅有扎实的语言基础是远远不足以应对千变万化的口译职场的。本文通过以译者的主体性理论为基础,论述一些影响口译质量的一些较为主观的因素,如应变能力、矛盾处理、文化沟通等方面加以论述,并用口译实例略加说明,旨在通过分析这些因素、指导口译实践以增强译员对译场的控制力。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外交部翻译群体中。女性译员承担了外交部大部分的口笔译任务,并且表现出较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口译教学在我国起步较晚,我国现行口译模式、课程设置均沿用西方模式,未形成自成体系的口译理论。外交部翻译室的口译培训具有独特的理论视角和实践模式,为我们提供了本土化的成功经验。从外交部女性口译译员的教育背景入手,研究其翻译思想,并发掘其对我国现阶段口译教学原则、模式、课程设置及评价机制的启示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琼 《甘肃科技》2010,26(22):196-198,195
由于口译是一种特殊的交际活动,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对于从事口译工作的译员而言,就要求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丰富的知识和娴熟的口译技能。通过对口译译员能力的分析,就口译教学提出针对训练的建议,以培养出合格的口译人才。  相似文献   

4.
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提出了一条不同与传统测试方法的新思路。从口译的本质和模式出发,在遵从交际法语言测试"真实性"的原则下,探讨了口译测试的内容及形式,并借鉴陈菁制定的口译量化评估表,提出了以考查译员知识能力、技能能力、心理能力三大知识结构的口译评估系统。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补充性的视觉输入,PowerPoint能够辅助译员的口译工作;然而,多任务的Power-Point口译又可能对译员的临场应变产生干扰。鉴于目前口译研究和教学很少涉及PowerPoint口译,文章结合案例,针对PowerPoint在口译中的干扰和辅助作用,对译员事前准备及现场应变策略作一定的补充。  相似文献   

6.
大型记者招待会面对的是国内外各种各样的新闻媒体和听众,由于其官方权威性,对译员的要求很高。译员除了具备语言功底、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知识面等方面的基本素质外,还必须掌握一些口译策略。首先探讨了记者招待会口译的特点与要求,进而从理论出发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并通过分析2009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外交部长杨洁篪答中外记者问的口译现场实例,来验证这些策略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崔瑾 《科技信息》2013,(10):226-227
长句结构复杂、分句多、信息量大,对于现场译员的记忆和表达都是不小的挑战。而法国释意派理论提出的口译是一种交际活动及"脱离语言外壳"等思想对于汉英长句口译极具指导价值。本文以释意理论为指导,探索长句口译的一般规则,提出了四种口译策略:句子切分、要点重组、逻辑加工和表情达意,并辅以案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8.
康振 《科技信息》2013,(10):231-231
如何处理在交替传译中把握好汉语文化负载词的外延与内涵,能够很好地体现译员的临场应变能力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这对口译员是个挑战和压力,同时也是学生译员观摩学习的好时机。本文运用释意理论并以2013年"两会"李克强总理中外记者会口译为例进行分析并提出探讨适合具体语境的译法。  相似文献   

9.
口译"顺译"的认知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口译因为具有和笔译不一样的特征而导致了口译实践中译员采取了一种特殊的翻译方式——顺译,进而分析顺译的优点并特别剖析了顺译背后隐藏的认知理据,指出它是建立在充分的认知理论基础上的,即:人类短期记忆容量的有限性、译员认知资源的有限性和英汉语言的共相性。  相似文献   

10.
李瑛 《广东科技》2008,(12):50-51
法国翻译理论家达尼卡·塞莱丝柯维奇在长期的口译实践基础上提出了释意派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译员理解、翻译和表达的对象,不是原语的语言形式,而是讲话人或作者要表达的意义和思想。译员的中心任务是剥离原语外壳,抓住意义实质。运用释意派理论,结合外交翻译的特点,通过分析2007年“两会”记者招待会口译实例,说明外交场合古诗翻译应如何进行。  相似文献   

11.
联络口译译员应该正确定位自身在口译活动中的角色,努力做到既能够把握适度的"中立",不"过分参与",又能够适时地通过"客户教育"和"讲者教育",发挥自己在口译进程中的能动性,真正成为口译活动中语言和文化交流的促进者。  相似文献   

12.
邢星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9):70-71,96
作为一种中介的言语交际活动的口译具有即时性和现场性的特点,口译记忆对口译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口译学习和口译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口译记忆是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一种结合,是译员将刚刚接收到的信息暂时储存在短时记忆中,同时激活长时记忆中的相关部分,使其参与译员的在线记忆运作的工作记忆。本文旨在通过对口译记忆过程的分析,结合口译特点,提出提高口译记忆的策略及操练方法,以帮助口译学习者进行有效练习。  相似文献   

13.
视译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同声传译的准备训练之一.所谓视译就是指译员能够看着源语的文字不间断地口译成目标语.笔者认为,随着视译训练的科学性被逐渐地认识和证明,视译口译方法也逐渐打破同声传译培训等的局限,走进普通的英语能力训练当中.笔者结合长期的大学英语教学经验得出,视译也是汉语为主导环境下的提升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有效方法,可以在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实施并收到良好效果.本文探讨了视译口译在大学英语课堂内实施的方案及其成效.  相似文献   

14.
张敏  戴小新 《科技信息》2007,(14):13-14
法国翻译理论家达尼卡.塞莱丝柯维奇在其长期的口译实践基础上提出了释意派理论。该理论曾一度成为口译界的主导性理论,迄今仍受到口译教学的重视与遵循。用释意理论指导口译实践可以提高译员的理解能力,改善口译效果,并且认为口译员应重视语言知识的积累,拓展知识面,掌握方法来提高口译水平。  相似文献   

15.
口译是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交流的媒介,口译的过程就是一个跨文化交际的过程.文化空缺和文化干扰增加了口译的难度,对译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译员应该充分了解口译的文化功能,适当运用变通手段尽可能地减少文化冲突带来的冷场、误解等.  相似文献   

16.
成弈 《科技信息》2007,(27):353-354
结合语用学中Grice的合作原则,从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着手,分析口译中的会话含义。认为:在口译实践中译员应在综合考虑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的基础上,遵照合作原则解读交际者的"弦外之音"。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国际交流日益密切,同声传译在国际会议中不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著名口译研究学者Daniel Gile的认知负荷模型为理论基础,分析了译员在同步处理多任务时常用的策略技巧,对有利于缓解译员压力、提高译文质量的方法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口译笔记是有效口译活动的关键,它是为了弥补译员短期记忆能力的不足,帮助译员利用笔记来加深对源语信息要点和逻辑结构的提取。口译笔记技能和任何其它技能一样,要遵循技能习得的一般规律。我们可以把口译笔记技能看作是程序性知识,它是经过大量的陈述性知识的积累和练习,最终变为一种熟练的技能。在口译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口译笔记的认知特点和作用,注重对学生进行口译笔记的策略训练。  相似文献   

19.
口译的特点及标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口译的定义、特点及标准进行了简要论述,同时对口译译员素质的培养进行了相关陈述。  相似文献   

20.
从口译员自身看影响口译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译是一门综合的学科,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与译员的素质密切相关。本文从译员自身出发,着重探讨了影响口译质量的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