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苗药苦皮藤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结合文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苦皮藤根石油醚部位中分离鉴定得到6个化合物:13,14-dihydroxy-8,11,13-podocarpatrien-7-one(1)、β-香树脂醇(2)、9(11),12-dieneoleana-3β-ol(3)、Friedelin(4)、4-二甲基庚二酸(5)、正十六烷酸(6)。结论:从苦皮藤石油醚部位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包括4个萜类、2个脂肪酸,其中化合物1-6为首次苦皮藤中获得。  相似文献   

2.
防治菜青虫的杀虫植物筛选及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测试了25种有毒植物的95%乙醇提取物对3龄菜青虫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瑞香狼毒、巴豆对菜青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此基础上,以正己烷、氯仿、乙酸乙酯为溶剂对狼毒、巴豆的无水乙醇提取液作分级萃取,所得萃取液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巴豆及狼毒的正己烷萃取物对菜青虫有较强毒杀作用和拒食活性,当样品稀释倍数为50倍,其48h内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8.9%和66.7%,72h内校正死亡率则分别达到95.6%和91.1%,72h的平均拒食率则分别达到87.5%和83.3%。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贵州民族药材苦皮藤建立一个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苦皮藤药材中儿茶素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药材中儿茶素的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条件:JADE-PAK ODS-AQ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5%冰醋酸溶液(7.8∶92.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流速1.0 mL/min。结果:薄层色谱法鉴别苦皮藤药材的特征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儿茶素在0.12μg~1.5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y=369.51x-1.7732(r=0.9999),精密度及加样回收试验结果符合质量标准研究的要求。结论:该法简便易用,专属性好、结果准确,可用于苦皮藤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苦皮藤中两个倍半萜多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皮藤中两个倍半萜多酯杨立1)王艳红2)涂永强1)陈耀祖1,3)(1)兰州大学应用有机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2)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3)浙江大学化学系)关键词卫矛科,南蛇藤属,苦皮藤,倍半萜多酯,结构鉴定分类号O624.421苦...  相似文献   

5.
应用害虫种群系统控制的状态空间方程和作用因子添加分析法 ,模拟 1%苦皮藤乳油对小菜蛾种群控制作用。结果表明 ,其控制机理主要是对小菜蛾成虫产卵的显著忌避作用 ,尤其是在种群发展的初期 ,由于其显著的的忌避作用 ,降低田间卵量 ,使其种群数量明显降低下来 ,从而有效控制其为害。  相似文献   

6.
水分对苦豆子的生长及其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苦豆子不同水分处理下的试验,测定其株高、鲜重和有效成分(苦参碱),分析水分对苦豆子生长情况及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为进一步探求在中部干旱带沙质荒漠化区域下如何提高人工种植苦豆子的灌溉水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扩大苦皮藤有效成分的来源,减轻对野生植物资源的需求压力,以苦皮藤素A含量为比较标准,对苦皮藤愈伤组织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其含量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以甲醇为提取溶剂采用回流提取时,料液比1∶8、60℃提取1.5 h,苦皮藤种子、叶和茎为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苦皮藤素A提取率最高,皮藤素A含量茎愈伤组织种子愈伤组织叶愈伤组织.说明苦皮藤种子、叶和茎为外植体的愈伤组织中含有以苦皮藤素A为代表的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8.
植物抗真菌有效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从植物中提取的具有抗真菌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及其对一些真菌的抑制活性强度,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对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9.
植物多糖的生物活性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多糖具有抗免疫调节、抗肿瘤、降血糖、抗病毒、降血脂等作用.多糖类化合物作为一种新药物,具有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疗效好等优点,本文对其生物活性及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等方面作了介组.  相似文献   

10.
室内测定了采自山东地区的117种植物样品的丙酮提取物对蚜虫、玉米螟、及田间采集的菜青虫等昆虫的生物活性,筛选出了对供试昆虫具有50%以上生物活性的植物样品47种,其中豆科5种,菊科4种,大戟科3种,其余各科不足3种.通过研究分析认为楝,苦参和烟草有进一步研究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从杀虫植物苦皮藤中分离得到两个新骨架生物碱 ,被命名为 1 ,3—氧氮杂环已烷化合物A、B。它们的生物活性被美国国际卫生和抗癌研究中心 (NCI)筛选。通过体外定向肿瘤筛选 ,9个不同种类的 60个细胞株毒理实验结果表明 ,化合物生物碱B显示温和的细胞抗癌活性 ,抗非小细胞肺癌 (NCI—H2 3) ,抑癌细胞生长率GI50 =3.0× 1 0 - 5m(9.6μg/mL)。生物碱A的细胞毒理正在筛选中  相似文献   

12.
南蛇藤果中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从南蛇藤果实中分离的16株内生真菌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进行液体培养,将发酵产物中的发酵液用高压蒸汽湿热灭菌,菌丝体晾干研磨后用丙酮提取.用发酵处理液和丙酮粗提物对一些常见的植物病原菌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发酵产物的抑菌率在50%以上的活性菌株有13株(占81.2%).说明南蛇藤内生真菌中的抗病原真菌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抑菌活性最强的发酵处理液的抑菌率高达90.5%,菌丝粗提物的抑菌率达89.2%,但活性菌株的抗菌谱比较狭窄.  相似文献   

13.
花椒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调味品是食品的灵魂,凡是加工食品或烹调食品几乎都离不开调味品。花椒——"八大调味品"之一,它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花椒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丹参根部活性成分的分布规律,为丹参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依据。将丹参根部分别从横向和纵向切段,采用HPLC测定其中7种活性成分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丹参根部活性成分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根部从外向内各成分含量均呈降低趋势,表皮中含量最高。根部从上至下水溶性成分含量呈降低趋势,上部含量最高;而脂溶性成分含量则呈升高趋势,下部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5.
采用ITS序列分析对从南蛇藤中分离到的一株内生真菌Y4进行了鉴定,并对其液体发酵产物的抑菌活性和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Y4是子囊菌门的炭疽菌属(Colletetrichum)真菌,其菌丝体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相萃取物对7种植物病原真菌都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抑菌活性成分可能为生物碱、内酯、香豆素和有机酸.  相似文献   

16.
醇提水沉与水提醇沉提取杜仲叶活性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别采用正交设计实验考察了提取溶剂浓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溶剂用量以及醇沉溶剂浓度等对醇提水沉法和水提醇沉法提取杜仲叶活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活性成分的含量,还是活性物质的得率,醇提水沉法都优于水提醇沉法。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单片机的手持式机构,用于主动控制磁性螺旋型胶囊内窥镜,详细介绍了手持式机构对胶囊内窥镜的主动控制原理、组成结构、软件流程及其在猪小肠内的离体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手持式机构主动控制胶囊内窥镜在肠道内运动的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该方法操作简单,性价比高于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18.
根据虚拟实验的技术和方法特点,提出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方向.通过对不同虚拟实验类型应用于实验教学的研究,利用沉浸式、协作式和自适应虚拟实验环境,开设一定数量和比例的验证性、综合性、探索和设计性实验实现学生的设计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分析虚拟实验与实验教学应用的结合点,构建虚拟植物生物学实验室教学系统.  相似文献   

19.
植物代谢组学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谢组学对生物体或细胞中全部小分子代谢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是继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之后又一门新兴的组学技术。植物代谢物在种类、含量、生理功能方面极具多样性, 因此植物代谢组学在代谢组学的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植物代谢物是植物生理状态在代谢水平的反映, 从整体上研究植物代谢物的变化及其调控将为解析植物生长发育及其与环境因子的互作奠定基础。植物代谢组学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代谢物积累模式及其遗传基础研究、代谢相关基因的鉴定及途径解析方面, 成为现代植物生物学研究中的热点领域之一。本文综述植物代谢组学分析技术的基本组成、发展状况及植物代谢组学应用于现代植物生物学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相似文献   

20.
通过干热、湿热以及微波辐照的方式对油菜籽进行热处理,然后以有效化学成分含量为指标,分别研究不同方式热处理后油菜籽中酚酸、植酸、硫甙和原花青素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干热、湿热以及微波辐照处理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油菜籽中酚酸、植酸和原花青素的含量均逐渐减少,硫甙的含量则先增大后减小,其中微波辐照法对四种有效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较干热法及湿热法小,表明不同热处理方式对油菜籽中有效化学成分的含量是有影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