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爱伦·坡是美国文坛不可多得的奇才,他在自己的作品中一直坚持“效果论”.短篇小说《厄舍府的倒塌》则是体现坡效果美学的力作.为了达到预期的恐怖效果,坡在该小说中通过恐怖氛围的营造、悬念和象征手法的采用及对超自然现象的描写使得故事情节的发展更为恐怖惊悚,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心灵的震撼从而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2.
黄莹 《科技信息》2011,(29):150-150,155
美国19世纪作家埃德加.爱伦.坡的作品向来因其离奇、恐怖的情节和悲观的思想而受到读者和评论家们的关注和争议。《厄舍古屋的倒塌》被认为是爱伦?坡最优秀和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之一,不仅是强调了阴郁衰落的景象,而且造成一种令人窒息的压抑感和离奇古怪的神秘色彩,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幻觉,从而揭示其死亡主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语言运用、心理描写、技巧使用三个角度,分析爱伦坡的著名短篇小说《厄舍古屋的倒塌》中对恐怖艺术效果的塑造。  相似文献   

4.
卷帙浩繁的美国文学史的长卷中,一生都怀着文学梦漂泊的爱伦·坡成了恐怖﹑美和逻辑的化身。他的哥特小说并不是肤浅地给读者以感官上的惊悚之感,而是集恐怖感、艺术美与思想美于一体。他的哥特小说的代表作《厄舍古屋的倒塌》充满了对阴森恐怖的气氛和情节的渲染。本文主要是从其题目着眼,探讨古屋倒塌的真正所指。  相似文献   

5.
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时期作家埃德加·爱伦·坡的作品向来因其离奇恐怖的情节而受到读者和评论家的关注和争议。在其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厄舍古屋的倒塌》中,埃德加·爱伦·坡不仅生动描写厄舍古屋阴郁衰落的内外环境,而且形象刻画了古屋中罗德里克兄妹的怪诞行为,从而为小说成功的营造恐怖气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爱伦,坡的小说《鄂榭府的倒塌》的粗略分析,旨在展示作品深刻的内涵和艺术魅力以及作家怪诞写作的真实意图。  相似文献   

7.
《厄舍古屋的倒塌》是爱.伦坡短篇小说中的精品,从问世以来一直受到众多读者与批评家的青睐。该作品的评论大多采用精神分析法来解释小说主人公罗德里克的死亡原因,认为罗德里克的死主要是其自身心理扭曲所致。文章认为罗德里克的死是由其所生存的外部环境、自身心理疾病以及朋友的介入三方面的原因所促成,而并非他一人之过。  相似文献   

8.
《杀夫》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杀夫》中的主要人物林市、陈江水和阿罔官进行深层的精神剖析,阐释他们的内心世界,并在其内心世界的彼此纠结中揭示林市的悲剧是源于群体和社会的悲剧。从而引起人们去思考怎样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机制才是完善的。  相似文献   

9.
在弗洛伊德主义与其它西方理论一起试图跻身中国文化界和文学界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包括沈从文在内的许多中国现代作家都直接间接地受其影响。沈从文小说中人物的潜意识、无意识活动因素自然流动,常态变态心理跃然纸上。本文拟从塔与溪的总体象征意味、“恋水情结”——“恋母情结”的一种交体、雾气笼罩下的力比多、对翠翠梦的解析这四个角度对《边城》进行精神分析式的解读,希望为阅读沈从文的经典之作提供新的启示,打开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0.
柔石的《二月》作为一部现实主义文学杰作,长期以来都以现实题材的深刻性和技术的工妙性所引人注目,而对于小说中刻划人物形象借助的特异方法往往被忽略。本文之旨趣恰在阐释柔石是如何用弗洛伊德“恋母情结”和人格理论来完成对萧涧秋的性格塑造,又是如何以“死之情结”和人格理论对文嫂的处境与结局作出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1.
法国作家扬·盖菲雷克的<野蛮的婚礼>把西方当代的著名精神分析学理论引入文学创作中,对作品主人公的"无意识","俄底普斯恋母情结","梦"以及病态心理进行心理学分析,用艺术形象诠释了西方精神分析理论,也展示了一幕病态人格悲剧.  相似文献   

12.
<宝贝儿>是俄国著名短篇小说巨匠安东.巴浦洛维奇.契诃夫创作的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小说思想深刻,语言凝练,风格独特,短小精悍,简练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富于音乐节奏感,寓意深刻,是时代精神和作家心灵的真实再现.本文另辟蹊径,从弗洛伊德潜意识、移情等精神分析理论入手重新解读了<宝贝儿>主人公奥莲卡的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13.
作家迟子建的新作《晚安玫瑰》具有明显的弑父主题倾向性。但这种弑父并不是根源于俄狄浦斯情结,而是源于厄勒克特拉情结。由于父亲在生命中的缺席和对父亲的依恋,构成了小说中三个女主人公寻找父亲的情节与意象,具有明显的精神分析意义。迟子建通过弑父主题的表达,探讨了人类自我救赎的问题,即通过爱情、宗教和审美三种升华的方式获得精神救赎。  相似文献   

14.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女主角玛吉因为自己的恋爱问题和哥哥汤姆多次冲突,每次都屈服于哥哥的压力,凸显了情感和道德、欲望和责任的矛盾。精神分析玛吉的精神结构,探索她的本我和自我及超我的内部斗争,发现她的本我受到了过多的压抑和束缚,自我缺乏独立自主的判断力和抗争的勇气。依赖性的人格缺陷是导致了她的爱情悲剧的精神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电影叙事的结构中梳理出主要人物的行为活动及其深层心理原因,在爱情故事这一表层结构下发掘出关于自我与他者自恋与他恋死与生时间与记忆这样四组与人类生活和精神情感始终相随的深刻命题,在人物被疗愈的过程中展现生命本身的诡谲和绚烂。  相似文献   

16.
卢裕 《科技信息》2010,(10):I0132-I0133
1991年,简·斯迈利的代表作,被誉为美国当代"李尔王"的《一千英亩》一经问世,便因其心理刻画和对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的深刻描写而先后获普利策奖和美国国家书评人奖。同时,学术界对这部小说主旨和手法的探讨也是层出不穷:有的对其进行女性主义解读,揭示出新一代美国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有的通过分析其互文性结构特征,展示了对《李尔王》的戏仿与解读给予了小说情节与人物性格发展影响与制约;有的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出发,分析土地与女性之间的关系。本文以弗洛姆的新精神分析文论为依托,分析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解读了女主人公吉妮社会的自我与个体的自我相互压抑、相互融合,最终以"创发性的爱"将两个背反的自我统一,构建起一个成熟、完整自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美国作家简.斯迈利的小说《一千英亩》中有4个男性关键人物。他们中既有单一气质的代表,又有双性同体的典型,不同的气质组合导致了他们不同的命运和结局。根据双性同体理论,只具有单一气质的男性逐渐在社会生活中迷失自我,而双性同体则可全面发挥自身潜能,拥有完美人生。  相似文献   

18.
在爱伦·坡众多女性受害题材的作品中 ,《危舍府的倒塌》是比较典型的一篇。本文试图通过该文男主角性格转变的过程 ,从一个侧面说明坡作品中男性人格自我完善的一种趋势。这种趋势也显示了坡描写的接受女人既是“其他的人”又是“自己的一部分”的能力是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9.
《赫索格》是20世纪美国杰出小说家索尔·贝娄的代表作,小说叙述了主人公赫索格五天内的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的苦难探求之旅。文章运用精神生态理论,从主人公赫索格精神的真空化、行为的无能化、存在的疏离化三个方面剖析主人公赫索格精神生态不平衡的成因以及他从异化到自我实现的精神探索。  相似文献   

20.
《嘴唇里的阳光》包含多重隐喻,陈染的真正主旨是拒绝既定规则,建构“另一种规则”,“另一种规则”的建构必须以拒绝所谓的既定“规则”为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