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技击意识的培养对太极拳教学效果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课的研究、示范、练习等教学过程中引入技击方法,使之与拳式的教学有机地结合。通过教学中的对比实验和研究,结果显示技击练习对太极拳教学具有特殊的作用,表现在能增进对太极拳拳式和拳理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太极拳的效率,便于他们记忆,且不易遗忘。同时能培养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生物力学角度和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入手,探讨了二十四式太极拳中野马分鬃拳式的技击运用和力学分析,着重研究了化解对手攻势手和顺势借力的技击法,以及如何顺随对手变动运用采劲、掤劲、抖放劲和转劲克制对手的力学原理,从而达到因合施力运自如,引进落空合即出的克制对手效果.  相似文献   

3.
太极拳的核心是技击,而技击的核心是劲力.劲力的发放效果是技击中能否制胜的关键.提高劲力的发放效果须首先尽量减少劲力在自身体内的无用消耗.减少劲力在自身体内的无用消耗,即充分利用太极拳技法特点,通过保持正确的身型、松静的身心状态及合理的运用呼吸,去除拙力,实现体内劲力最大限度的滋生、整合及发放.据此,从太极拳运动中人体自身内在因素人手,对影响太极拳整体劲发放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考察和分析掤字的来源,以及历史上对太极拳的掤和掤劲的各种说法,初步论述了太极拳掤劲的含义,说明太极拳的掤劲是一种内劲。并结合实践,提出了对掤劲练习的看法,以期能够更好地把太极拳理论和竞技操练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吴文强 《科技信息》2008,(14):151-15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针对很多人对太极拳技击有疑问的现实,分别从太极拳技击的原理、技击原则、技击的劲力及太极内功等方面来阐述。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太极拳的真谛,了解太极拳的技击内涵。使太极这一优秀的拳种不断的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6.
技击是太极拳武术文化更深层次的内涵和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它的精髓和灵魂。弱化太极拳技击内涵不利于太极拳的发展和推广、阻碍了传统太极文化的传承。强化技击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结合技击文化思想和攻防内涵,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开展校园太极拳教学,是传承太极文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李大鹏  常渊博 《科技信息》2009,(26):255-255
本文旨在对太极拳教学阶段和方法进行研究,为高校太极拳教学提供参考依据。太极拳教学阶段为以下阶段:基础阶段,求学生了解和学习太极拳的基本知识和运动特点;练习阶段,要求学生能掌握完整套路并进行简单的推手练习;巩固阶段,要求学生巩固提高所学技能,逐步掌握太极拳的运动规律;贯通阶段,要求学生达到意念、呼吸和动作的融会贯通,密切配合。在这些阶段的理论指导下,运用快慢结合法、高低练习法、技击法和推手对练法进行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华武术的推广和普及,愈来愈多的人们都喜欢演练太极拳,但太极拳的技击术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不少人以为太极拳的技击功效很差,更多的人对太极拳的技击术存在着神秘的看法,所以作者就技击术所遵循的客观规律和太极拳的技击术的力学依据略作介绍,希望爱好太极拳者能有正确的认识,其次,太极拳的技击手法变化多端,笔者不可能做一手一手的介绍,因此本文只是把较为基本的几个愉人体会做一些原则性说明。  相似文献   

9.
以攻防变化为基础的太极拳,无论从太极拳盘架走势,还是技击实战,无不体现着攻与防的技击规律和战术的意识.本文从太极拳攻防中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慢制快等几方面充分阐述了攻防在太极拳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0.
在21世纪中华武术逐渐走向世界,我国全民健身体育不断发展的形势下,着重分析了在太极拳技击运动中的力学原理,阐述了太极拳技击运动中的用力都是受着运动定律的支配,使太极拳的技击运动的技术动作更趋规范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深层次地说明太极拳虚领顶劲、立身中正、一动无有不动、一处有一处虚实、用意不用力、意识引导动作等要求的准确练法,并进一步说明太极拳独有的这些练法对整个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大脑皮层躯体感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和视觉中枢以及视神经、眼肌运动神经的锻炼效果及医疗作用。从而揭开太极拳为什么在练习上极缓慢,使用上能极神速,虽以逸待劳却后发先至的技击原理。  相似文献   

12.
蕴含哲理的太极拳,无论从身心修炼,还是技击实用,始终都在开合的变化之中.本文从开合之含义、太极拳盘架、技击、呼吸以及劲力发放等几方面阐述了阴阳学说之开合在太极拳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该书由我校体育系武术教师、1984年武汉国际太极拳(剑)表演观摩大会金奖获得者罗红元、古岱娟合著,出版后深受国内外太极拳爱好者欢迎.全书分理论篇与训练篇,理论篇主要阐述有关太极拳阴阳范畴的几对关系、内劲的产生机理及其运用、太极拳推手原理等问题.训练篇阐述太极拳全面训练的内容、要求和方法,讲述了太极拳基本功、基本动作及套路(陈式一路和杨式太极拳)等属于自制阶段的练习,以及推手的基本技术、战术等属于制人阶段的练习.书中还附有作者的父亲和老师、太极拳家罗基宏先生的部分拳照及有关太极拳理法的精辟论述.  相似文献   

14.
太极拳是道家哲学在养生与技击方面的经验之学。太极拳要求的放松只能在尽可能少用力的情况下,通过思想意识的作用,来逐渐达到最大限度的柔软,是从轻走向松的。我们练太极拳时就是用一套特殊的理论和方法,把僵硬了的身体又改造过来,可以说,太极拳中的一切巧妙和健身效果,都是由松而生,或从松软转化而成。经常练习太极拳的人,都知道柔软是什么味道,僵硬又是什么味道。虽然大家都标榜以柔克刚,但在实际练习时,你会发现,绝大多数人是偏硬的,能实践以柔克刚的少而又少。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太极拳中"马步靠"为研究对象,通过自身练习体悟,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并对太极拳专家进行相关内容的访谈,对其动作结构作了分析,又着重以其动作用力,身形要求,阴阳结合,虚实变换,艺术审美等方面分别研究了"马步靠"的健身价值、技击实战价值、艺术价值等。从而进一步分析阐述了"马步靠"动作的实用价值,与此同时也根据研究的结果,对太极拳练习者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太极拳中"掩手肱捶"为研究对象,通过自身练习体悟,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并对太极拳专家进行相关内容的访谈,对其动作结构作了分析,又着重以其动作用力,身形要求,阴阳结合,虚实变换,艺术审美等方面分别研究了"掩手肱捶"的健身价值、技击实战价值、艺术价值等。从而进一步分析阐述了"掩手肱捶"动作的实用价值,与此同时也根据研究的结果,对太极拳练习者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太极拳内劲耗散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拳内劲是肌肉运动系统的一种耗散结构,从它的形成条件到动态特征来分析,太极拳内劲对信息的把握和与经络的配合是内劲最重要的内在操作过程.不仅显示了太极拳内劲在人体系统中的养生健身价值,更说明内劲耗散结构的建立才能真正全面发挥太极拳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掩手肱捶"和"云手"是四十二式太极拳中的两个动作,本文以"掩手肱捶"、"云手"为研究对象,通过自身练习体悟,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并对太极拳专家进行相关内容的访谈,对两个动作的动作结构作了分析,又着重以他们的动作用力,身形要求,阴阳结合,虚实变换,艺术审美等方面分别研究了他们的健身价值、技击实战价值、艺术价值等。从而进一步分析阐述了四十二式太极拳中部分动作的实用价值,与此同时也根据研究的结果,对太极拳练习者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太极拳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传统哲学、辩证法以及力学原理为太极拳技击思想提供了理论源泉.  相似文献   

20.
赵静 《科技信息》2010,(34):288-288
太极拳是我们的国粹,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由于动作的柔、松、匀、慢,故不同年龄段的人皆可以练习。太极拳是养生、健身与技击完美统一的一个完整体系。是一种科学的健身方法。可以强身健体,可以防身自卫,可以陶冶情操。能够强骨骼、增强肺功能、健肠胃、利脑养生。因其明显的健身效果和适合不同人群的特点,很多人将它长期作为自己的健身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