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戏剧创作中,冲突常常是推动情节发展的根本动力,戏剧情节是在矛盾冲突及冲突的消解过程中发展的,换句话说,矛盾冲突构成了戏剧的灵魂。而《罗剧》中的矛盾冲突主要体现为两个世仇之间的矛盾冲突、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封建与反封建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的消解主要是通过暴力这个中介而完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暴力成了罗与朱二人之间爱情的对立物。本文将就《罗剧》中的暴力冲突描写进行分析,进而挖掘罗与朱二人之间爱情悲剧的真实原因。 相似文献
2.
罗长斌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1)
称作悲剧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事实上并不符合亚理斯多德的悲剧理论,它更象是一部喜剧。封建主义衰亡之际,新兴的人文主义思想并未完全建立。一些顽固的封建习俗如血亲复仇仍在前封建大家族中残留并作为他们进行苟延残喘挣扎的重要形式和最后堡垒。世仇观念的继续存在不仅为拥有新思想观念的市民阶层所不齿,也被本家族小年轻一代所抛弃。建立在这种背景之下的罗朱爱情故事就和窒息人的守旧意识形成鲜明对照,并在他们和父辈们进行的一系列抗争中展现了这一对恋人成熟的青春和爱情以及他们对生命的赞颂。在黑暗中闪烁着光芒的两颗年轻的心最后以震撼人心的方式走向结合,从而充分表达了他们对文艺复兴时期的爱情、友情、和谐和幸福的热烈追求和执着抗争。死亡不仅象征了旧制度的终结,更重要的是象征着新生命的开始。 相似文献
3.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帮助人们更好更清晰地了解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重要的认知工具。本文通过分析莎士比亚作品《罗密欧和朱丽叶》中"爱是旅程"、"爱是植物"、"朱丽叶是太阳"的爱情隐喻模式,从认知角度来论证隐喻的本质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4.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西方第一部从理论内容到理论形式都比较完备的关学和文论专著.它不仅深刻论述了艺术的本质和意义,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悲剧理论,堪称欧洲戏剧理论的奠基之作.本文在一定程度上对悲剧理论进行了阐释,介绍了悲剧的基本定义,并尝试从悲剧理论出发,着重探讨情节和性格两要素在《德伯家的苔丝》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莎士比亚的文化选择——从《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婚姻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文建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4,(4):61-64
莎士比亚反对中世纪基督教的禁欲主义,支持男女一见钟情,肯定爱情美好。莎士比亚没有盲从于文艺复兴初期过分放纵欲望、"随心所欲自行其是"的潮流,而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选择,剔除了早期人文主义作品中过分粗俗、纵欲、不道德的成分,肯定男女追求爱情幸福权利的同时,批判地接受了基督教文化中的道德约束——节制与忠贞。这种独特的文化选择彰显了莎翁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6.
自上世纪初以来,翻译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举足轻重,其中莎剧的译介占据了重要一隅。本文选用了曹禺和孙大雨两位大家的诗体译本《罗密欧与朱丽叶》,拟用现代翻译理论,从两译本对原文双关修辞处理的角度对两家译文的长处与不足进行比较考察,以加深读者对诗体译本的文学性理解和重视,更好的领略这部莎翁遗作波澜壮阔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进行比较,探讨了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梁山伯与祝英台》主要反映了封建礼教对人们思想的束缚,《罗密欧与朱丽叶》则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势力、追求自由爱情的决心。 相似文献
8.
吴彩琴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3):79-80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我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从南北朝时期就一直以不同形态的艺术形式传播着;而《罗密欧与朱丽叶》则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之一,也是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一部巨作,其故事源自意大利古老传说。虽然这两部文学作品创作于不同时期以及不同环境,但二者都是以悲情爱情为主要基调,通过男女主人翁之间的悲情爱情深刻描写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人文思想。本文以《梁山伯与祝英台》以及《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主要探讨中西方悲情爱情的异同点,从而从揭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娇红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两部经典的爱情悲剧,而这两部作品又都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倾向.本文阐述了两部作品在爱情之上附载的更为深广的进步意义.同时指出从悲剧主人公对待外界强制力量的态度来看,两部作品又呈现出不同的特质. 相似文献
10.
杨峥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17(12):86-88
托马斯.哈代是十九世纪的英国文学巨匠,他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早已深入人心。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他的代表作《诗学》是西方美学史上第一部最为系统的美学和艺术理论著作。亚氏提出的悲剧理论也一直被用作分析悲剧的理论基础。用该理论分析《苔丝》中女主人公的悲惨命运,以期帮助读者有效地理解苔丝悲剧人生的成因。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两部不朽的文学著作所叙述的爱情故事,结局都是悲剧性的,虽然他们的爱情一样真挚,但因国度不同,人物生存的环境不同,性格不同,使这相同的悲剧结局里,有着不同的悲剧内涵,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从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看元杂剧《赵氏孤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氏孤儿》是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被译成外文并广为流传的作品之一。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悲剧理论的奠基者,提出了悲剧学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悲剧定义。如果从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看元杂剧《赵氏孤儿》,来寻求二者的契合点的话,主要体现在悲剧的情节、悲剧人物的性格、悲剧的表现形式、悲剧的净化作用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电影《胭脂扣》自问世以来受到一代代人的追捧,该影片情节结构错综复杂、叙事视角相互交织、人物性格生动鲜明,展现了独特的魅力,同时也留下丰富的解读余地。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对悲剧作了系统阐释,其悲剧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借助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从情节、性格、形象3个方面以及悲剧的功能来透视这部影片,有助于梳理复杂的故事情节,发掘作品的深层内蕴。 相似文献
14.
路璐 《邢台师范高专学报》2012,(2):52-54
亚里士多德在世界美学史上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深刻的影响力,他开辟了一个与柏拉图美学思想对立的体系,提出了自己的悲剧理论和一系列美学观点,对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局限性,该文试围绕他的悲剧理论来阐述他的美学思想的局限性,以此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16.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文艺复兴时期大文豪莎士比亚的经典剧作。这部爱情悲剧蕴含丰富的伦理因素。其中以罗密欧与朱丽叶坎坷的爱情之路为伦理主线。本文应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通过解构贯穿在这条伦理主线上的多处伦理结,进而探讨出这部戏剧形成悲剧文本的伦理因素。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以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为支撑,从悲剧性格,悲剧效果,及其作品的悲剧环境三方面对《妻妾成群》做简要分析,以试图寻找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在具体文本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爱情是人生永恒的主题,也是艺术的永恒主题。而在西方宗教的禁欲主义压制下,爱情往往带有悲剧色彩,西方文学中的爱情是在宗教氛围笼罩下的描写。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俯拾即是,“因为爱情和婚姻实质是一个民族深层文化的体现”,反过来文化背景的差异又影响、限制着一个民族的恋爱方式和婚姻习俗,决定着男女主人公对爱情与婚姻所采取的行动。本文通过英国莎士比亚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美国著名作家霍桑的《红字》,分析这两部爱情悲剧对民族深层文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在《献给爱米尼的玫瑰》中,威廉·福克纳揭示造成爱米尼·格里尔生悲剧的原因是植根于生产和消费模式之中的生活方式的矛盾.生存悲剧的矛盾性质和非对抗性方式决定悲剧故事不需要以一个情节完整的行为作为主题,也不一定需要开始,发展和结束的矛盾过程.读者在爱米尼·格里尔生的悲剧中经历情感的极点,也感受到《献给爱米尼的玫瑰》中体现的悲剧精神正是对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