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库切是南非当代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是后殖民文学的代表作家,其作品《耻》表达了对后殖民时代人的处境与命运、心灵与情感的深切关注。本文分析了南非社会转型时期白人与黑人的生存现状,历史巨变给他们带来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使他们陷入到生存困惑和迷茫之中,走出这种困境必须依靠南非人民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女性身份的广告话语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语是一种符号形式,是各种符号构成的有意义的、情景化的、建构性的社会活动.身份是一种符号潜势,其本质是施为性.女性身份在广告话语中的建构过程,体现了当代社会以男性思维为主导的意识形态掌握对话语符号资源的控制权,这种权力的不平等造就了广告中被典型化、物质化和商业化了的女性身份. 相似文献
3.
《相助》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初密西西比州杰克逊镇的白人主妇和黑人女佣之间的故事。小雯、艾碧莲和明尼三位女性以书写的方式来探寻自我身份、反抗白人文化霸权的努力构成了小说的主线。本文运用文化霸权和身份理论分析小说中的主要女性角色,探索不同女性身上所赋予的身份象征意义,以丰富对这部小说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日常用品,如洗发水、洗衣粉、沐浴露、香皂等广告话语的解读,分析日用品广告话语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和视点入手,反映和构建当代中国女性多元化的社会身份。对日常用品广告话语的研究有利于增进人们对女性社会角色变化和自身定位的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5.
囿于特定生存环境和传统写作规范的影响,张爱玲经历了作为作家与作为女性身份的双重焦虑。张爱玲通过日常生活和女性生存的书写建构女性身份。她对日常生活的发现和重视,使日常生活重返写作场域;她从女性视角书写女性,让我们看到女性作家如何做到忠于其生活、历史文化现实及其自身的性别特质。 相似文献
6.
美国作家查尔斯·弗雷泽所著《冷山》以逃兵英曼的返乡经历为明线,描述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兵寇封锁杀伐下艰难的归乡之路。同时,艾达与鲁比的姐妹情谊互助以及生态女性成长作为潜行于文的暗线,更为深刻地阐述了人与土地之间的复杂情感与关系。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对小说中两名女性成长过程中的主体身份批判性建构进行解读,探索困囿于顺从和驱离状态的女性如何在与自然以及他人的主体间性互动中实现自身的成长。 相似文献
7.
流散现象是近百年来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必然产物,这种现象的出现造就了流散写作的诞生。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语境下,流散写作已经越来越引起学界的关注。流散作家们往往具有双重的民族和文化身份,了解他们在异质文化语境中心灵世界和文化身份的变迁,对我们认识全球文艺格局的新趋势、新规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民族身份的实质是对民族关系的界定.与殖民文学和反殖民文学不同,后殖民文学摒弃了二元对立叙事模式,而采用含混叙事模式探索民族身份,界定民族关系.加拿大著名作家迈克尔·翁达吉的小说《英国病人》以二战为背景,对英国、加拿大、匈牙利、印度之间的民族关系及文化关系进行探讨比较,委婉含蓄地揭露帝国主义的罪恶,探索东西方民族和睦相处、平等交流的可能性,折射了多元文化背景下流散作家对当今世界地缘政治的洞察和对世界和平的期盼,堪称后殖民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9.
民族身份的实质是对民族关系的界定。与殖民文学和反殖民文学不同,后殖民文学摒弃了二元对立叙事模式,而采用含混叙事模式探索民族身份,界定民族关系。加拿大著名作家迈克尔.翁达吉的小说《英国病人》以二战为背景,对英国、加拿大、匈牙利、印度之间的民族关系及文化关系进行探讨比较,委婉含蓄地揭露帝国主义的罪恶,探索东西方民族和睦相处、平等交流的可能性,折射了多元文化背景下流散作家对当今世界地缘政治的洞察和对世界和平的期盼,堪称后殖民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10.
罗蓉蓉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6,9(1):19-21
作品避开对政治话语的宏大叙事,描写了日常生活中一对情人的爱情体验,来表达现代社会人们对身份的焦虑。主人公对爱情生活体验展示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身份的遗失,自我的失落。主人公尚塔尔对身份的矛盾心态折射出作者对自身文化身份的思考。尚塔尔对身份的矛盾和焦虑心态也是昆德拉复杂心态的写照。 相似文献
11.
张羽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14,(4):131-136
《小妖精集市》是克里斯蒂娜·罗塞蒂最杰出的,也是最受学术界关注的诗作之一。诗歌向读者们展现了两种分裂状态:一是男性"自我"空间和女性"他者"空间的分裂与对立;二是处于边缘化深渊中的女性心理的分裂状态。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女性只有借助于"第三空间"才能实现身份的重构和自我拯救。 相似文献
12.
托尼·莫里森的小说《秀拉》描写了黑人女性秀拉为构建自我身份所作出的不懈抗争。小说再现了生活在种族和性别歧视双重压迫下的黑人女性的悲惨命运,揭示了黑人女性面临的身份困境,并进一步引导读者对生活在社会边缘的美国黑人女性的生存状态和身份建构等问题进行思考。本文将对秀拉的身份建构历程进行回顾,并就其失败的结果分析可能的原因和由此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从生态女性批评角度分析佐拉·尼尔·赫斯顿的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在西方父权制的社会中,女性和自然都是男性压迫的对象。本文通过女主公珍妮的三次婚姻解读女性与自然的关系及珍妮通过婚姻追求自我解放,亲近自然。 相似文献
14.
毛尊 《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7,(22)
翻译中对文化的处理主要有两种方法:归化和异化。前者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而后者则以原语文化为归宿。随着后殖民研究的兴起,翻译研究也有了新的视角,国内也出现了一种"贬归化,扬异化"的势头。从后殖民文化语境下的文化身份研究入手,探讨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陈凤珍 《邢台师范高专学报》2010,(4):73-75
当今世界,尽管女权主义已经使得女性的声音不再成为一种边缘化声音,但是总体上看,女性书法家和批评家的声音仍然是很边缘化的,如何改变女性书法的窘迫状况,是目前女性书法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三个方面切入这一时代的困惑,强调在新世纪语境中,女性书法家只有注重传统与现代、文化与技艺、个体生命与书法世界化的整合,才能使女性书法走向新的辉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西北区》是英国作家扎迪·史密斯的新作,以伦敦西北部为背景,描述了四位在那里长大的年轻人的成长历程和生活现状。本文在对《西北区》进行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分析了女主人公之一的娜塔莉在身份建构过程中过于看中外在要求,自我异化导致无法接纳自己的状况。本文同时分析了另一名女主人公莱亚在工作场所和夫妻关系中呈现出的他者和失语的状态。史密斯通过对这几个年轻人的描写,表明了她对少数裔个人身份和生存现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小说到了《金瓶梅》才逐渐重视女性社会的存在,对于平民百姓的生活细节有极为详尽的描写,尤其是女性的服饰,描写得更为淋漓尽致,每一位女性出场时正如同一场场服饰展览会一般,本文拟以西门庆为中心,将《金瓶梅》中的女性分为妻、妾、婢、妓四大类,试图找出这几类女性的服饰特征,并观察时代女性的生活脉络。 相似文献
18.
朱红军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9,(3):58-60
《通天塔》以行为怪异、精神障碍和畸变的聋女,间接表现女性在电影中的角色定位。影视里的女性始终处于次元素地位,作为男权话语和分析框架中的客体,女性立场含混和模糊。真实女性形象的缺失,是一个先天残缺和无不错误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从华美早期女作家艾迪丝·茂德·伊顿姐妹开始追溯,对黄玉雪、汤亭亭、谭恩美和任碧莲等女作家作品的文本策略作历时解读,充分显示华美女作家在以文学实现其性剐、族裔身份重建过程中,文学场内、外动力机制对华裔女性文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