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48年10月9日至10日,在贵州省威宁县石门(坎)发生了2次破坏性地震.本次地震是贵州省境内近百年来震级最大的地震.地震为双震模式,地震震级为6.2级,宏观震中为N 27.36°、E 103.95°.重新编制的地震等烈度图显示,极震区地震烈度达到Ⅸ度,等震线呈椭圆形,长轴走向NNE,与主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地震的发震构造为石门断裂.建议将本次地震命名为“1948年10月9日贵州省威宁6.2级地震”.  相似文献   

2.
1948年10月9日至10日,在贵州省威宁县石门乡发生了2次破坏性地震.在石门乡猴子岩(女姑村)一带,地震造成了滑坡、崩塌、地裂缝和断层等次生地质灾害现象.该处形成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比较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位于震中附近,受地震波影响大;多条断层和多组节理切割岩体,破碎的岩体在震动作用下易滑塌;岩层为软硬相间的结构,易形成发生滑坡和崩塌的地貌;陡崖和陡坡容易形成崩塌和滑坡.  相似文献   

3.
《河南科学》2017,(8):1309-1315
地震灾害的频繁发生给人类带来了大量的损失,对其进行准确的趋势判断,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利用自然可公度理论、蝴蝶结构图的对称性分析、地震可公度结构系、震中的时空迁移方向等预测判断该地区M_W≥7地震发生的时间和空间趋势.同时根据太阳黑子发生的周期频率、月球引潮力等分析此地区发生地震的机理.结果表明:1)巴布亚新几内亚2018年和2019年发生M_W≥7地震的信号最为强烈.2)从震中经向、纬向迁移的总体来看,下次地震震中向西南方向迁移的可能性较大,并且其范围可能在南纬5.1°以北,东经150.9°以西.3)巴布亚新几内亚下一次地震有极大可能发生在太阳黑子活动的第24周期下降段以及朔望日前后5 d之内.此研究旨在为今后的防灾减灾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根据菲律宾1970年以来Ms≥7.0的地震资料,采用时间对称性的三元、四元、五元可公度方法和蝴蝶结构图法,对菲律宾地震灾害的时空对称性规律及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判断.结果表明,2013,2014年,菲律宾Ms≥7.0地震的信号最强,2014年发生地震的可能性极大;未来地震震中可能向西北方向迁移,在11.5°N以北;124.0°E以西地区,即菲律宾西北地区.  相似文献   

5.
2008年1月9日西藏改则扎西错Ms6.9级地震的InSAR实测形变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月9日西藏自治区改则县以东扎西错附近发生一次Ms6.9级地震,利用欧洲EnviSat雷达遥感卫星资料,获取了该次地震的同震形变场。观测显示地震造成震中区半径30km范围内近东西向升降变形,最大近0.5m。借助均匀弹性半空间位错模型,估计本次地震基本是一次正断破裂过程,其最大倾滑量在2.0—2.4m之间。地震发生在走向N30°E、朝北西向倾滑58°的隐伏正断层,可能没有产生地表破裂。但单一断层的均匀位错不能完全解释InSAR形变场的复杂变化,推测InSAR观测到地表变形是主、余震两次破裂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三板溪水库地震活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三板溪水库位于沅水干流上游河段的清水江下游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内。本文总结了三板溪水库地震活动时间、空间分布特征,对三板溪水库区地质构造环境和地震活动特征、地壳表层卸荷型水库地震的发震构造条件和地震活动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三板溪库区蓄水以来地震活动频繁,蓄水前基本无震。三板溪水库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库区两岸多组断裂及破碎带通过地带,地震活动具有震源浅,震级小,震中震感强烈,并与库水位升降有明显响应关系。综合分析认为三板溪水库诱发地震成因类型大多数为地壳表层卸荷型,少数为构造型。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国际地震中心陨杂悦(International Seismological Centre)和美国地质调查所震中初定报告孕阅耘(The Preliminary Determination of Epicentres Bulletin)提供的地震数据资料,以及西藏大学地震台网收集的地震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青藏高原属于地质构造与地震活动极为活跃的区域,自1900年以来曾发生过3780次以上地震;青藏高原内部的地震绝大部分都属于浅源地震(源深度小于50km),以拉萨为中心的周边地区属浅源地震的高频率发震区。  相似文献   

8.
对2005-2007年四川省内发生的262次地震(震级为3~5级)进行时间-空间分布统计分析,发现这些地震的时空演化具有一定的内在规律。通过对3年来地震数据的可视化分析,发现四川省有4个明显的地震热点地区,而且3年来这4个热点地区的地震发生频率的变化规律不一。基于球面坐标的空间分布统计分析方法,本文分析了地震的空间分布重心、地理范围,发现地震的重心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范围不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对逐年的地震数据进分析发现,3年来地震的重心一直在向东南方向移动;将3年的数据综合为4个季度进行分析发现,第1~3季度一直向东南移动,第4季度则突然跳回到西北处;将3年的数据按12个季度进行分析,发现地震重心在前2年的8个季度中具有年周期的逆时针旋转规律,在2007年的前3个季度中,地震的重心仍逆时针旋转,第4个季度出现较大异常,重心往东南方向大跳了一步。最后以5.12汶川震中(30.986°N,103.364°E)为中心,分析了2005-2007年四川地震的空间分布的统计规律曲线,发现2007年地震出现较大的外移趋势,远离汶川地震震中。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果可以为地震的预报预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公元600年12月16日,在甘肃天水与陕西陇县一带,发生1次强烈地震,造成严重的震害及社会影响。长期以来,对公元600年秦陇地震的确切震级、震中位置、震中烈度的认识存在分歧,对该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不甚明确。秦陇地区位于南北地震带的北段,在构造上处于鄂尔多斯块体西南缘与青藏块体东北部的祁连断褶带之间的过渡地带。对公元600年秦陇地震详细考证,对其发震构造进行探讨,对于评定秦陇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分析其未来地震危险性有重要意义。本文收集有关公元600年秦陇地震的相关史料及研究成果,发现一些新的可能与该次地震有关的佐证资料,通过史料考证及震害分析,推断公元600年秦陇地震震中应在天水陇县之间,更靠近陇县的陕西境内,震中烈度达IX度,震级6(3/4)级左右,本次地震极震区长轴方位大致与陇县-宝鸡断裂带相吻合。经过野外实地考察,综合分析认为,公元600年秦陇6(3/4)级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固关-县功断裂带的八渡-龙尾段。  相似文献   

10.
贵州主要活动构造体系与地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金城 《贵州科学》1993,11(3):18-23
晚期新华夏系的北北东与北东东向断裂在輓近地质时期最为活跃,是孕震和发震的主要构造,大部中强地震的震中位于这两组断裂附近,尤其是北东东向的扭压性断裂,几乎切割了早期所有构造体系和构造带,与地震密切相关。贵州省境的大部地震,尤其是中强地震,发生于东经106°以西地区。晴隆—兴仁—册亨及威宁—石门两带为重点震区。另外,有些历史上曾发生过地震而近年又有小震发生的活动断裂带及断陷盆地,显示断裂活动的潜力在增强。上述地区,应予重点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