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1980—2017年气候资料,结合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对天津沿海地区大雾天气气候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大雾发生频次呈北多南少的分布特征,大雾天气日数呈减少趋势,但时数呈上升趋势,反映出连续性大雾或长生命史大雾天气这种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有所增加。雾的日变化特征呈单峰类型,峰值集中在早晨06:00~08:00,且各季有所不同,春秋季集中在早上06:00~07:00,夏季较早,集中在04:00~06:00,冬季稍晚,集中在07:00~08:00,午后14:00~19:00为少雾时段。各强度雾中,大雾频次最多,年平均5.2 d,其次为强浓雾年平均4.4 d,浓雾和特强浓雾频次较少;持续时长为6~12 h的雾出现频次最多,占28.7%,其次是时长为0~3 h的雾,占27.8%。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知网2005年1月1日至2008年7月31日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对《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网络传播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5—2008年《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访问量为145726次,其中院校类访问用户占总数的61.7%。下载频次为66383次。数学文献数为351篇,引用频次为154次。物理文献数为128篇,引用频次为28次。化学文献数为142篇,引用频次为141次。生物科学文献数为77篇,引用频次为160次。其中化学、化学工业、计算机技术和生物科学各学科引用频次较高。定量分析《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网络传播情况,为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定量分析<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网络传播情况,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中国知网2005年1月1日至2007年3月15日的网络传播统计数据为基础,主要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05-2007年3月<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访问量为170 446次,院校类访问量占总数的70.76%.计算机软件及应用的文献数为190篇,占所有专业文献数的4.57%,引用频次为444次,占所有专业引用频次的9.08%.结论 网络访问量及用户访问量以较高的比率逐年递增,其中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化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各学科的网络引用情况和网络传播情况最为显著;信息科学与技术论文与其他学科相比,发文量少引用率却高;引用频次的增长犹以2000年后的贡献为最大.  相似文献   

4.
山地麻蜥春秋季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10月和1999年5月在徐州市南郊牛头山对山地麻蜥进行了食性统计,据36只山地麻蜥胃的剖检,食物大部分为昆虫;春季,14只蜥蜴胃中,昆虫出现频次为34,占频次总数的80.95%,检出食物85只,占食物总只数的87.63%;秋季22只蜥蜴胃中昆虫出现频次为50,占频次总数的94.34%,检出食物576只,占食物总只数的99.14%。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寒潮灾害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统计计算出我国160站1955/1956至2004/2005年冬春季(11月至翌年4月)寒潮灾害发生的频次和强度序列,分析了气候变暖前后寒潮频次和强度的主要差异.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寒潮灾害气候趋势变化与北极涛动(AO)变化的可能联系.得到以下结论:(1)我国冬春季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初呈显著增暖趋势;(2)气候变暖后,冬春季发生全国性寒潮灾害的频次显著减少,其中内蒙、华北和江淮地区寒潮频次减少明显,华北和新疆部分地区寒潮强度减弱显著;(3)寒潮频次的减少趋势与AO位相的增强趋势背景有一定联系,当AO处在负位相异常的气候背景时,极易诱发我国中东部地区寒潮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如何区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一直以来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文中以塔里木河流域近50年来实测径流资料以及塔里木河干流区气象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非参数的Spearman秩次检验和Mann-Kendall检验对干流径流和气象因子时间序列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二者的突变点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干流阿拉尔、新渠满、英巴扎和卡拉水文站年径流量发生突变的年份分别为1970,1972,1974和1974年;而气候变化发生突变的年份则为1993年.人类活动对塔里木河干流(以卡拉水文站计)年径流量减少的影响在20世纪70—90年代和2000—2005年分别为41.96%,74.73%,76.45%和67.18%;气候变化对干流年径流量减少的影响在20世纪90年代和2000—2005年分别为1.67%和2.95%.人类活动是影响干流径流变化的最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7.
利用四川什邡市1959-2010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什邡市雾的气候特征、变化趋势以及强浓雾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2年什邡市雾呈整体增多趋势,具有显著的季节差异,月雾日数呈单峰特征;秋冬季强浓雾占全年频次的75%,出现强浓雾时的气象要素特点为温度低、湿度大、温度露点差和风速小,主导风向为偏北风;年、秋、冬雾日数均检测到有明显突变并呈显著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从节水-减排目标出发,利用1985-2005年相关统计数据,分析了近20年来山东省工业生产水资源消耗和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排放的绿色距离及生态贡献的动态变化,得出了在总体上向好的方向发展的结论.利用2005年截面数据,对37个工业部门进行了节水减排的分类研究,并将37个工业部门划分为3种类型,即低耗水-低污染工业、高耗水-低污染工业和高耗水-高污染工业.然后,对上述3类工业2001—2005年的水资源消耗和COD排放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占工业生产总值34%的高耗水-高污染工业,消耗了77.1%—79.2%的水资源,排放了84.4%-88.7%的COD,是引起水耗总量上升和水污染加重的首要因素;而占生产总值33%的低耗水-低污染工业,消耗了不到8%的水资源,COD的排放量也不超过3.5%,是典型的能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行业.  相似文献   

9.
利用ADTD-2C型VLF/LF三维闪电定位仪对北京市2013—2017年地闪的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北京市地闪活动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15—2017年,北京市地闪频次及电荷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年地闪时间及频次显著增加,正地闪比例大幅提高,负地闪比例相应降低;2)2013—2017年北京市地闪活动年内分布不均,显著集中于6—9月份,白天比夜间活跃,午后至傍晚最频繁;3)一天内正、负地闪的小时强度变化相反,正地闪活动白天比夜间强度略高,而负地闪强度夜间显著高于白天,正地闪强度均值显著高于负地闪,危险性增加,地闪小时频次与小时强度均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4)一日间地闪密度高值区受人类活动等多因素影响分布不均,5年间北京市密云区和平谷区地闪密度降低,其余14个区县密度增加,南部增幅显著大于北部。研究成果以期充实对北京市对流天气事件气候规律的认识,为北京市雷电预报预警及防雷规划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对长江三角洲区域降水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我国中东部地区115个测站1960—2005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城市化对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降水的可能影响.以中东部地区为背景,对比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与背景区域的年降水变化趋势,结果都呈现增长趋势,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年降水量增长速度明显快于背景区域的年降水量增长速度.同时分析了两个区域不同季节和不同强度的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春、秋两季降水都减少,春季长江三角洲地区降水减少速度慢,而秋季长江三角洲地区降水减少速度快;整个中东部地区小雨的年降水量减少,中雨、大雨和暴雨的年降水量增加,长江三角洲地区小雨的年降水量略有增加,中雨、大雨和暴雨年降水量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整个中东部地区.结合降水天数的变化情况,说明降水强度加大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降水增加的主要原因,这可能与该地区的快速城市化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科技论文产出的总体情况 1.中国国际科技论文数量呈快速增长 1996至2005年的十年中,SCI、EI和ISTP三系统收录的中国科技论文数呈快速增长态势。1996年中国科技论文数为27569篇,到2005年已增至153374篇,增长了456.2%,年均增长率达21%。中国论文数占世界论文总数的比例从1996年的2.0%升至2005年的6.9%,增加了4.9个百分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2485例眼科住院病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我院近10年2485例眼科住院病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白内障发病率最高,占住院总数的34.53%,其中老年性白内障占79.83%,占住院总数的27.57%,眼外伤居第二位,占住院总数的13.00%以青年男性为多;青光眼占11.31%,以急性闭角青光眼为多见。通过统计分析,间接了解我省眼病的发病情况,为今后我省防盲治盲工作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很快。从1998年到2005年短短的几年间.我国高职院校总数和招生人数分别增加了2.5倍和5.6倍。2005年全国高职院校总数约占全国普通高校数量的61%.招生人数为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数的53%.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我国高职院校已经在数量上占据了全国普通高校的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14.
1850-1949年关中地区干旱灾害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陕西省关中地区1850-1949年历史资料的统计,对该时期关中地区干旱灾害的时间变化、旱灾等级和成因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关中地区这一时期共发生干旱灾害56次,平均1.78年1次,其中以1920—1934年干旱灾害为最频繁.该地区以中度旱灾为主,发生次数占旱灾总数的57.1%,大旱灾和特大旱灾发生频率分别占旱灾总数的10.7%和8.9%.旱灾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夏旱最多,春旱和秋旱次之,冬旱最少.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是旱灾发生的自然背景.关中地区特大旱灾和大旱灾一般是年均降水量减少200mm以上造成的.轻度旱灾与中度旱灾主要是降水量分配不均造成的,有时伴随降水量减少.  相似文献   

15.
笔者采用因素分解法对东营市的一次能源碳排放进行分析,并利用IPAT方程对东营市未来中长期的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进行了情景预测.研究表明:2005—2009年东营市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总量逐年增长,年均增长率为7.5%;人均碳排放量随着人口的增长呈增长趋势,年均增长速率为6.6%;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年均下降速率为7.2%;能源结构不断优化,碳能源强度逐年下降,年均下降率为0.5%;第二产业能源消费所占比重最高,是影响碳排放的主要产业部门;低碳情景是东营市实现可持发展的最佳方案且该情景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是以减缓经济增长桌宴现节能减排目标的  相似文献   

16.
郭军 《天津科技》2009,36(1):86-88
应用经验公式模拟了中新生态城1978—2007年逐日太阳总辐射,通过分析近30年来生态城的太阳总辐射特征,结果表明,生态城属于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带,年总辐射为5966MJ/m^2,20世纪80年代属于太阳辐射丰富阶段,近年来处于较少的阶段。在典型年中,可利用的太阳辐射天数为199天,占全年的54.5%,可利用的太阳辐射占总辐射的65%。可利用率较高的是春季和秋季,一天当中下午是最有利的利用时段。  相似文献   

17.
以2002~2006年《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期共477篇论文为统计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分别对载文量、学科分布、作者分布、基金论文比、引文量、普赖斯指数、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趋势指数等方面就2002年创刊以来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自2002年创刊以来,各项计量指标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在2004年成立南通大学后更为明显.稿源数量大量增加,稿件质量显著提高,高级职称的作者逐年增加,2006年的增长幅度相对较大;刊载的基金论文所占比例逐年提高,其中2006年国家基金和省部级基金相对前几年有了大幅度提高,基金论文比达到了44.95%,其中省部级以上基金论文数占基金论文总数的69.39%.普赖斯指数平均值为56.48%,2005和2006年接近60%.影响因子有了很大程度的增长,2006年的影响因子值近似于2002年的9倍.同时总被引频次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2006年为2002年的20倍.尤其可喜的是刊物发展趋势指数为0.0598,已达到了同类综合大学学报的指数水平,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文章最后还针对某些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清代历史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重建了16441911年四川汶理茂地区洪灾与ENSO事件的等级序列;并探讨了其发生规律、周期等特征。运用统计分析、卡方检验及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对得到的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6441911年四川汶理茂地区洪灾与ENSO事件的等级序列;并探讨了其发生规律、周期等特征。运用统计分析、卡方检验及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对得到的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6441911年汶理茂地区洪涝灾害共计45次,约每6年有一次洪灾发生。其中轻度洪灾10次,占洪灾总数的22.2%;中度洪灾22次,占洪灾总数的48.9%;大洪灾13次,占28.9%;中度以上洪灾比例高达77.8%。洪灾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清代早期洪灾频次较少,后期洪灾激增。洪灾显著性周期有3年,4年,6年和20年,其中20年为第1主周期。ENSO事件与洪灾关系显著。ENSO冷暖事件转换时气候波动大,洪灾等气象灾害多发。气候变得更加湿润,年降水增多是引发洪灾的气候大背景。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火灾却一直困扰着人们。据统计,仅1999年至2001年间,全国共发生电气火灾119029起,直接经济损失34.3亿元。电气火灾在全国火灾起数中所占比例一直呈上升趋势:1982年为7.2%,1998年上升到27.5%,在有的省市则占到40%以上。四川省1993年至2002年10年间,电气火灾的数量占当年火灾总数的21.3%—28.5%,始终排在火灾原因的前两位。  相似文献   

20.
2002—2003年,分季节对四川米亚罗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进行调查,结合保护区2004—2007年的鸟类监测资料,确认保护区有鸟类210种,分属于14目40科.以留鸟和夏候鸟为主,占总数的88.1%.从185种繁殖鸟的区系上看,有东洋界成分106种,古北界成份59种,广布种20种,分别占繁殖鸟总数的57.3%,31.89%和10.81%.保护区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5种,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0种,我国特有种16种.雉类和画眉类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