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4 毫秒
1.
王富强 《科技资讯》2011,(21):81-81
建筑垃圾已成为废物管理及环境污染的一大难题,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处理就被直接运到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而堆放和填埋则需耗用大量的征地、垃圾清运等建设投资,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和扬尘又加重了环境污染。本文针对建筑垃圾的特点,介绍了当前建筑垃圾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就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处理及其管理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王龙飞  尚建云 《科技信息》2012,(22):456-456
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耗用大量的征用土地费、垃圾清运等建设经费,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和粉尘、灰砂飞扬等问题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随着我国对于保护耕地和环境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如何处理和排放建筑垃圾已经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和环境保护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城市建筑垃圾的处理方式及相关政策等进行研究,以期能为我国城市建筑垃圾处理及综合利用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地震灾后产生大量建筑垃圾的处理是灾后重建的前提,在介绍震后建筑垃圾处理的特点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地震灾害建筑垃圾的处理经验和教训,提出通过完善法规和出台优惠政策、建立建筑垃圾处理信息管理中心等方式实现建筑垃圾的高效利用,指出了建筑垃圾在建筑墙体材料、再生骨料方面的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建筑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孙增寿  朱缨  张浩华 《河南科学》2003,21(4):486-489
目前我国建筑垃圾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北京市2001年的建筑垃圾为2500万立方米以上,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旧房拆除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旧混凝土构件和块体。传统的建筑垃圾处理方法将占用大量耕地,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如何合理处理这部分建筑垃圾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根据大量国内外调查资料和研究分析,从材料、技术和经济等方面论述了生产再生混凝土和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再生混凝土的可行性,给出了再生混凝土生产的技术要求和经济指标,对建筑垃圾的处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每年要产生数以亿吨计的建筑垃圾。目前,中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的近40%,将未经处理的建筑垃圾直接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以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不仅会消耗大量的土地资源、还会占用垃圾清运费等建设经费,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和粉尘、灰砂飞扬等问题又会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希望通过使用纺织垃圾作为掺合料和引进外加剂、减水剂来提高再生混凝土的性能,设计出具有工程应用价值的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解决多种环境和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6.
城市建设中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对环境保护不利,建筑垃圾的处理成为关注的焦点.该文介绍了垃圾土填筑路基在江西赣州"时间公园"小区道路中的成功应用,既减少环境二次污染,又节约建设投资.  相似文献   

7.
宁培淋  孙世永 《科技信息》2009,(23):304-304
建筑垃圾日益受到关注,将建筑垃圾环保循环应用与工程是目前国内外兴起的一种新的处理方法,文章分析了建筑垃圾构成和力学性能,并对已有建筑垃圾用于生产新型混凝土、堆山造景和地基处理等工程应用做了总结和前景分析。对建筑垃圾推广应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电子垃圾的再生利用与产业化运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电子垃圾的大量产生给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造成巨大危害的状况。同时根据其舍有丰富的可回收物质的特点,提出了对电子垃圾再循环利用实施产业化运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市垃圾中有超过31%是建筑垃圾,目前对建筑垃圾的处理较为随意,随处堆放的建筑垃圾破坏坏境、占用土地资源。本论述通过对建筑垃圾的基本特性进行分析,通过击实试验和CBR试验,探索建筑垃圾成为公路工程建设的路基材料,在降低公路工程成本的同时,减少环境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0.
冯琪芸 《科技信息》2013,(9):450-451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消费能力也在不断的上升,每天消费的资源都是个天文数字。同时还产生了大量的垃圾和废弃物,而当中的很多都没有得到很有效的回收和处理,资源浪费的现象严重,资源消耗越来越大,资源的供给不足将会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这些垃圾不仅占用了人类大量的土地,破坏了城市和谐的景观,而且还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持续性的污染,进一步的伤害人类的健康。因此,本文讨论的垃圾主要是指城市生活垃圾,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城市生活垃圾的回收模式。  相似文献   

11.
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是建筑垃圾减量化的重要途径,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逐渐暴露出许多的问题及风险。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2个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失败项目进行研究,从管理和政府政策的角度对项目利益相关者及宏观层面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主要面临的四大问题,即建筑垃圾资源化立法少、处理标准低、政策的强制性弱和销售渠道窄等。对应这四大问题,提出具体的建议措施,指出在总体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同时,政府政策对行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期为更多的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周增华 《工程与建设》2009,23(5):624-626
在公路、城市道路改扩建、旧城大规模改造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已成为环境污染的重大难题,面对如此严峻的环境问题,国内、外对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经验.该文在总结国内、外回收建筑垃圾经验的基础上,对建筑垃圾在道路建设中应用的可行性作丁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我国建筑垃圾的产生、主要成份,说明了我国目前建筑垃圾的处理现状,并对国外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蒋小花 《科技资讯》2012,(14):64-64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不仅可解决大量建筑垃圾堆放占用耕地、污染环境等问题,还能够减少开山采石造成的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将建筑垃圾用于修建公路不仅可以节约建材、降低工程造价,还能带来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并且同时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因此,如何对灾区建筑垃圾进行综合利用就成了重建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参考发达国家灾后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经验,根据震后建筑垃圾本身的特点,提出了综合利用的原则和方案。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中国建筑垃圾循环再利用率低的问题,基于演化博弈方法,构建政府部门与建筑垃圾生产单位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研究不同情形下政府与建筑垃圾生产单位的策略选择,探究预先征收高额建筑废弃物处理基金是否有助于提高其资源化利用率。研究结果表明,政府部门预先向建筑垃圾生产单位征收高额的处理基金不会增加基金征收的困难度,相反,较一般征收策略更有助于提高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利用率,并且能够帮助再生资源企业走出经营困境,引导建筑垃圾生产单位自愿进行资源化处理,构成建筑垃圾资源化的良性循环。政府加大对非资源化处理单位的惩罚力度,提高公众环保认知可以有效降低政府的监管成本,促进建筑垃圾生产单位的资源化处理行为。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合肥市逐渐学习其他城市的管理经验,开始重视对建筑垃圾的综合处理,但相应的建筑垃圾处理企业却甚少,资源化利用率较低。文章以建筑垃圾填埋和综合处理2种处理模式为研究对象,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法,建立评价模型,结合相关研究现状与合肥市基础数据,从环境效益的角度,利用CMLCA软件对比分析建筑垃圾在填埋与综合处理2种模式下的环境负荷值、生态毒性等指标,从而得出建筑垃圾经过综合处理后的环境效益较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以呼吁更多的市民及企业家投身到合肥市建筑垃圾的综合处理中,提高综合利用率,并通过分析得到综合处理过程中制砖阶段对环境的不良影响较大,应提高制砖工艺,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18.
由于我国目前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业发展迅猛,建筑垃圾的产生十分巨大,因此建筑垃圾的利用也是非常的重要。本文描述了我国建筑垃圾的现状和回收利用的意义,并介绍了目前世界发达国家有关处理建筑垃圾的一些方法,发表了对建筑垃圾利用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重锤夯扩挤密法处理杂填土地基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 《科技信息》2010,(15):318-318,264
杂填土是指含有大量建筑垃圾,工业废料或生活垃圾等杂物的填土,它是人们在长期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形成的地表填土层,主要与生产生活方式及原始地貌有关,其填筑物随着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水平不同而异,按组成物质可分为生活垃圾土、工业垃圾土、建筑垃圾土,回填方法一般是随意堆放。城市发展一般由中心地带向周围扩延,城市范围逐渐扩大,经常将已有的、早期规划的垃圾堆积场囊括其中。为充分利用土地,需要在过去的垃圾场上建设各种建筑物或修筑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因此研究杂填土的地基处理技术特别是深厚杂填土的地基处理技术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娄永忠 《科技信息》2011,(36):391-391
本文介绍了建筑垃圾的组成与特点,通过分析国内建筑垃圾减量化和综合利用的现状,明确了建筑垃圾处理和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推动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