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结合水泥搅拌桩在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应用,对选定路基断面进行了地表沉降试验观测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水泥搅拌桩对软基的加固效果明显,沉降观测试验仪器选定及方案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湖南境内某高速公路高等级路堤试验段为依托,对采用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处理软土路基时的地表沉降进行了测试及分析,得出了地表沉降的变化规律,以及真空荷载、地质情况和填筑速率对软土沉降及沉降率的影响规律,以此对实际工程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3.
张威  吴仍武  刘勇 《科技信息》2014,(1):79+109
本文首先介绍了DInSAR技术的基本原理,为了探讨DInSAR测量技术在进行地表沉降监测的可行性,采用传统的GPS测量地表沉降情况,并获得地表沉降监测数据,并将这方法所得数据值与DInSAR测量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DInSAR监测结果与GPS观测结果具有一致性,能够满足地表沉降监测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4.
在公路的建设过程中,经常会提到有关路基沉降变形的问题,本文主要是介绍了公路建设过程中路基沉降变形观测的主要内容,沉降与稳定观测点的布设,沉降观测的要求和精度指标以及沉降观测资料的整理及沉降预测,并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振动沉管灌注砂桩在处理淤泥质粘土地基中的应用和施工工艺;并对处理后地基进行了静载试验以及沉降观测,观测结果表明承载力有明显提高,而沉降对周围的影响却较大.  相似文献   

6.
为便于快速获取兖矿集团本部所辖矿区范围内的各类地表形变信息,借助GNSS、计算机、无线通信、网络等先进技术,进行了煤矿单基站CORS系统的建设。以已知控制点观测、铁路桥沉降观测、村庄沉降观测为范倒,进行了基于单基站CORS系统妁实时动态定位(RTK)应用测试,通过与传统测量数据的精度对比,验证了CORS系统在矿区地表形变测量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宁靖盐高速公路X标段软基处理及工后沉降观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宁靖盐高速公路X标段(k138 000-k153 000)工程地质概况、软基设计、施工方案以及沉降观测情况,选取了代表性的桥头10m、桥头50m、圆管涵、箱涵处作为沉降观测点进行软基的沉降观测,并对本段高速公路通车运营近两年的动态沉降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对累计沉降量和沉降曲线进行研究,对软基处理的效果加以评价。  相似文献   

8.
肖伟良 《科技资讯》2014,(3):104-105
贵广铁路岩山隧道下穿寨蒿河段由于埋深浅、地质条件差容易导致开挖困难和河水渗漏,施工方案的重点是保证安全开挖的同时防止地表沉降和河水渗漏。通过改移河道、加固公路挡墙、进行河底地表加固处理等措施保证了隧道开挖的顺利进行,然后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洞内监控量测和地表沉降观测相结合,成功地穿过寨蒿河底段,既确保了施工安全又降低了施工成本,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矿区地表形变以及沉降漏斗的生成机理、过程和趋势,获取沉陷发展规律,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生态重建,采用D-In SAR对某钻井水溶矿区进行了监测。选取某钻井水溶矿区地表2015-2017年Sentinel-1A影像构成2个干涉影像对,进行地表形变监测。在SAR Scape软件平台,针对D-In SAR干涉影像的基线误差、大气误差和地形误差等,通过干涉影像对配准、基线估计、滤波去噪和相位解缠,获取矿区地表形变图;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和MATLAB软件,与水准测量数据进行叠加,分析沉陷区域的空间动态分布。然后进行D-In SAR形变数据和矿区水准沉降监测精度、相关性和误差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精细化D-In SAR监测与水准观测的形变趋势一致,达到了水溶矿山地表沉降体积的获取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0.
曹玲 《科技资讯》2009,(9):244-244
本文在结合作业实践,对珠海建筑物的沉降原因、沉降观测等级及精度确定、沉降观测基准网点及沉降观测点布设、沉降观测方法、沉降观测、对沉降观测测量仪器的精度要求和其周期和频率进行了浅析,从而总结了沉降观测成果的整理内容,以及在整个沉降观测中,只要我们观测人员相互配合,工作协调一致,步步校核,必将使得观测过程顺利有序,观测成果稳定精确有效。  相似文献   

11.
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地表沉降数据分析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平稳时间序列的特性,研究了应用ARMA(m,n)模型对矿区地表沉降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预报的方法步骤,并用一组实测沉降数据实例说明.结果表明,应用ARMA(m,n)模型分析处理地表沉降数据十分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12.
以北京地铁6号线洞桩法车站为工程背景,首先在现场实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北京地区暗挖车站地表沉降值进行预测;然后选取Cam-clay(修正剑桥模型)对北京地区洞桩法地铁车站地表沉降规律进行分析;最后基于变位分配法对洞桩法地表沉降的位移控制进行分阶段处理,实现地表沉降分阶段控制的目标.结果表明:北京地铁6号线洞桩法车站地层损失率V1均小于1%,地表沉降槽宽度参数K为0.65~0.8;小导洞开挖(施工步序1)和二衬扣拱施作(施工步序3)引发的地表沉降所占比例之和近80%,施工步序1、3对控制地表沉降具有重要意义;现场实测和数值计算的结果基本吻合,地表沉降最大值均出现在车站中心线上方.  相似文献   

13.
曲线双隧道开挖不同于直线型隧道,近年来曲线线型多应用于地铁隧道。为研究地铁常见的曲线平行双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基于吉隆坡MRT一期北段工程的施工实测数据,对4个位于不同曲线半径处的观测面沉降数据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单线曲线隧道引起的地表沉降槽有不对称现象,最大沉降值位置在隧道轴线下方;当覆土厚度等于隧道轴线距离时,曲线平行双隧道引起的地表沉降槽为对称的高斯分布,最大沉降位置在双线隧道中线位置处;随着曲线半径减小,地表沉降量将增大,当半径减小到300 m时沉降显著增加,减小千斤顶速度对减小沉降量影响不明显,应保持合理的土仓压力并适度提高注浆量。  相似文献   

14.
席军峰 《江西科学》2012,30(4):484-486,502
对双曲线模型公式进行了研究,将双曲线模型应用于高层建筑物沉降监测预报中,结合某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数据,建立了相应的双曲线预报模型。通过Matlab编程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处理的图像显示双曲线模型与原始观测的数据曲线变化趋势一致,很好的反应了建筑物沉降的变化规律,证明了双曲线模型可以应用于高层建筑物沉降预测。  相似文献   

15.
"两墙合一"条件下地铁车站深基坑变形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主体回筑后受力变形特性与空间效应复杂的问题,综合采用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土体沉降与支护体系变形特性进行分析,得到地连墙水平位移、周围地表沉降规律、沉降与位移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以及基坑的三维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条件下地表沉降的主要影响范围为0.5He~1.5He(He为基坑深度);最大地表沉降与地连墙最大水平位移的比值为1.0~1.6,地表沉降随地连墙水平位移的增大呈非线性增大,最大地表沉降、地连墙最大水平位移与开挖深度具有线性关系;基坑边角效应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大于对基坑水平位移的影响,基坑水平位移的空间效应相比地表沉降大约滞后0.5He的距离.  相似文献   

16.
黄浦区洛克外滩源深基坑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结合大量现场实测数据,系统分析了基坑开挖过程中维护结构变形、地表沉降以及周围建筑物的变形规律,监测结果显示:维护墙体变形整体呈"纺锤"状,并具有明显的时空效应,随着开挖深度的不断加深,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的最大值也不断向下移动;地表沉降曲线表现出明显的"沉降盆",在距离基坑边缘一定距离处达到最大值,并随着距基坑距离的不断增大,地表沉降逐渐减小,且深层土体的开挖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尤为明显;加强邻近历史建筑物侧的基坑维护和防水措施以及对历史建筑物地基的加固处理有效地控制了历史建筑物沉降.结论对在密集建筑群中软土地基上基坑设计和开挖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毅 《科技信息》2008,(32):143-143
浅埋地下工程的施工往往会造成地表的沉降,地表沉降又对地表建筑物的安全使用产生很大影响。这个问题对地下工程的今后发展尤为重要。文中作者分析了浅埋地下工程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的机理,以及几种地表沉降形式对地表建筑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唐山市大南湖景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地表变形的特征,提出了沉降监测体系的建立方案,论述了基准点的布设与基准网的观测、监测点的布设与观测、监测周期的设置、监测数据的处理等方案.为地质灾害多发地区变形监测体系的建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测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提出了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和施测步骤,阐述了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并给出了沉降预测的实例,以及对沉降预测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0.
分析地铁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对建筑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分别对粉质黏土、粉砂、黏土条件下的隧道开挖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三种不同土质中地表沉降随埋深的变化规律以及三种土质中同一埋深下地表沉降槽曲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同埋深下粉质黏土、粉砂、黏土中的地表沉降值依次减少;粉质黏土、粉砂、黏土的地表沉降槽曲线宽度随埋深的增加而增大;粉砂沉降槽相对于黏土较窄而深,说明土质条件越好,沉降槽宽度越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