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用不同培养基对小麦和小黑麦杂交后代进行花药培养,发现含2.4-D和6BA(V(2.4-D):V(68A)=2:1)的培养基上形成的愈伤组织,其再分化苗的绿苗率和染色体加倍年远高于其他培养基.说明杂交后代对不同的细胞分裂素的敏感度是不同的,而6BA作为一种细胞分裂素,其作用也不仅仅是有助于愈伤组织的再分化.这对花药培养进一步的理论研究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用不同培养基对小麦和小黑麦杂交后代进行花培养,发现含2.4-D和6BA(V(2.4-D):V(6BA)=2:1)的培养基上形成的愈伤组织,其再分化苗的绿苗率和染色体加倍率远高于其他培养在。  相似文献   

3.
将分化出的单倍体试管绿苗置于3~8℃的冷库越夏,移栽前25~30天把经过越夏的无根苗转入0.5~1.0mg/L IAA或NAA的生根培养基,在23±0.5℃的温度条件下生根率可达94.1%。移栽成活后处于分蘖盛期的单倍体花粉植株,用0.04%秋水仙碱与1.5%二甲基亚砜混合液在18℃条件下浸泡分蘖节6~8小时,加倍成功率可达82.9~87.7%。  相似文献   

4.
因多倍体器官巨型性、抗逆性强及代谢产物含量升高等特性,多倍体诱导常被用于药用植物的育种研究。本研究利用秋水仙素在体外诱导椒样薄荷含芽的茎段,以期获得染色体加倍的变异植株。用不同浓度(50、100、150、200 mg/L)的秋水仙素对椒样薄荷茎段处理不同时间,从茎段的死亡率、再生苗的诱导和生长情况以及变异植株诱导率综合考虑,筛选出最适的秋水仙素处理组合为150 mg/L处理48 h。并对变异植株的生长状况、叶片形态、气孔大小和密度以及染色体数目等进行观察统计,成功获得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椒样薄荷植株,为椒样薄荷的品种改良和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11月中下旬将冬小麦花粉试管苗栽入田间,然后覆盖塑料薄膜至翌年2月底揭塑料薄膜,气温保持在10~0~13℃,土壤水分保持在占田间持水量的60%~70%,2月底揭塑料薄膜后调查移栽成活率达98.18%。经对618株自然加倍植株的考种,单株平均成穗10.9个,结实358.6粒。  相似文献   

6.
羽衣甘蓝花药培养技术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实验以6份羽衣甘蓝为材料进行花药培养.细胞学观察表明,当花蕾长为2.5-3.5mm,花瓣与花药长度之比为1/2~4/5时,45-65%的小孢子发育处于单核晚期,是花药培养的最佳时期.花药培养结果可见基因型不同,胚状体的诱导率有极大的差异,最容易形成胚状体的材料是Y3,诱导效率达17.74%;胚状体的出现在花药接种后的15-30天之间.培养基的种类不同,培养效果也有差异,其中以Keller培养基效果最佳;培养基中有机成份加倍,则可以显著提高胚状体的诱导效率.培养基中蔗糖的浓度对胚状体的诱导率也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植物花药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倍体在植物育种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花药培养是获得单倍体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综述了花药培养的研究概况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芝麻的花药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科学》1990,8(2):55-61
本文用正交试验法验证和筛选出芝麻花药培养最适宜的培养基,并对芝麻接种材料的遗传差异和生理状态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通过镜检,选择处于小孢子单核靠边期的花蕾,进行花药离体培养,筛选合适的培养体系:MS、B5、改良Keller三种培养基中,改良Keller更适合根用芥菜的花药培养,不添加激素的处理出胚率更高;4℃预冷处理5 d与3 d在胚状体诱导率上存在显著差异,处理0、1、3 d都有较好的出胚率,处理3 d时,出胚率最高;32.5℃热激处理1、2 d与不进行热激处理之间在出胚诱导上存在显著差异,热激处理1d和2d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热激处理2d出胚率稍高.  相似文献   

10.
苦荞麦染色体的加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秋水仙素和二甲基亚砜混合液对中国西南地区的三种苦荞麦品种进行染色体加倍,获得了同源四倍苦荞新品系.与原种相比,同源四倍苦荞新品系具有发达的根系、较大的籽粒和高大植株,其产量得到明显提高.新品系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经及其他药用成分的含量也有明显的提高.此外,新品系有较高的接实率,能稳定遗传,具有较强的抗逆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冬小麦花药离体培养的接种材料、培养基成分、染色体加倍方法进行了系统地研究。通过花培育种,获得一个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早熟、高产的冬小麦新品种花培2321。它比常规育种要快三至五年。  相似文献   

12.
基因型对小麦花药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86——1989年,我们研究了基因型对小麦花药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培诱导率受核内或核外多基因影响;用高山愈率的材料作为杂交亲本获得高的出愈率,并且有一定的杂种优势和超亲现象;母本对杂交F_1代出愈率的影响强于父本;通过花培方法获得的材料在花培中显出高的出愈率。  相似文献   

13.
以5个小麦杂交组合F_1为材料,采用两种培养方式,在不同碳源的三种培养基上进行花药培养。结果表明,用麦芽糖取代常用培养基中的蔗糖,可有效地提高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提早出愈时间,用葡萄糖代替蔗糖则具有不利影响;固体培养和固体+液体培养两种方式比较,愈伤组织诱导率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小麦花药培养初期,可溶性蛋白有新带出现,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活性升高,酯酶同工酶和淀粉酶同工酶的活性均呈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15.
小麦的个体发育与基本苗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随着基本苗的增加 ,小麦株高呈线性增加 ;单株的次生根数、分蘖数、结实小穗数和子粒重呈指数函数减少 ;单株成穗数、穗粒重呈幂函数减少 ;穗粒数呈倒数函数减少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激光照射对冬小麦萌发、幼苗生长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激光照射冬小麦种子,能够显著地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幼苗前期生长速度。此外,激光照射不同程度地抑制了主胫根的生长,但对侧根的影响不甚明显。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OD)的分析结果显示出,芽鞘与主胚根POD同工酶谱带的变化规律一致,即激光照射1min后POD同工酶谱带数减少,2min后,POD谱带数则增加。  相似文献   

17.
冬小麦耐旱种质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年对986份新育成小麦品种(系)抗旱性鉴定研究结果分析,将参试品种根据其性状抗旱指数的等级数值之和划分为抗旱型、中间型和不抗旱型;根据小麦性状对不同时期的水分胁迫反应的稳定性分为综合性状稳定型、穗数稳定型、粒数稳定型、株高稳定型和千粒重稳定型。这种划分对实现小麦品种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品种增产作用和育种上有效地选择亲本种质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不同类型小麦的播期试验和对冀、鲁、豫、皖、苏调查表明:“黄淮冬麦区”的晚茬麦在冬季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13.2℃,冬前0℃以上积温在400℃以下种植偏春性类型品种,一般比种植冬性类型品种增产7.6—13.1%,最高可增产29.4%。种植冬性早熟类型品种可提前3—5天成熟,为秋粮早播、丰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三个干旱年度的自然条件,鉴定了抗旱品种在生态和生理方面的特征、特性,并测算了根的伤流量、叶片结构和水分生理等几个主要农艺性状与抗旱性的相关系数,以及干旱胁迫对单株分蘖、成穗、籽粒产量和抗旱指数的影响,为进一步挖掘旱作农业技术潜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