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多中国当代散文中蕴含着作家各自独特的语言特色和风格,陈忠实在闲话桑麻中传达出了他的西部乡土散文语言淳朴浑厚的风格。《陈忠实散文选译》是中国文化尤其是陕西文化走向世界的有益尝试,译本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通过各种转换手段巧妙地译出了原文的“味”。都说翻译是“戴着脚镣跳舞”,译者通过结构转换、词类转换和单位转换等翻译转换技巧跳出了陈忠实散文这支“舞蹈”的节奏和韵律,展示了“舞蹈”的美。  相似文献   

2.
刘武安 《科技信息》2010,(2):198-199
以造型艺术的角度去赏析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直观造型美、瞬间永固美、再现性空间艺术,从艺术的语言到艺术的形式,画面表现的技巧到艺术家的情感,作品的线条、色彩到作品构成的意味形式,体会作品的内在灵魂。这种意味形式是造型艺术的特色,也是人类社会的结晶。  相似文献   

3.
陈忠实的作品通常通过描写农村生活,来叙说农民的遭遇和命运。在陈忠实的前期作品中,大多是描写农村的政治变动、社会变动及人的精神变动的。但从《蓝袍先生》开始,作家的创作思想有了崭新的突破:民族文化心理意识对于民族历史进程的影响——即民族命运进入了作家的意识形态。在其后创作中,关于民族命运的思考“非但没有终止反而继续引伸”。本文试图通过对陈忠实在创作上逐渐变化的分析,来揭示作家创作的心灵历程。  相似文献   

4.
王淮峰 《新余高专学报》2006,11(4):17-18,30
陈忠实的小说《蓝袍先生》和《白鹿原》,表现了他对儒家文化从叛逆到皈依的心态转变,也显示了儒家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和在正在进行的文化重构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维吉尼亚.伍尔夫集小说家与批评家为一身,本文从其小说《到灯塔去》的叙事实践入手,探析其批评意识,特别是叙事方式及想象构成。此乃研究论文《真实在瞬间,瞬间在别处》的第二部分,以拉姆齐夫人的晚餐为聚焦点,集中探讨此人物符号的诗意与征服力量,在批评与叙事的双向互动中揭示心灵在流动意念中泛显的光芒。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安妮·泰勒的小说《思家饭店的晚餐》中逃离与坚守,渴望与失望,冲突与和解这三组二元对立项的分析,揭示了小说所蕴含的深刻主题:家庭成员之间,成员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在矛盾和冲突中走向圆满和谐。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白鹿原》与《飘》中的主人公在特定时期内的性格和命运,探讨作者陈忠实与玛格丽特·米切尔分别在作品中表现出的对特定历史时期中的文化再认知,试图从文化层面对此进行平行类同的研究,旨在指出这一认知倾向的共同存在,并指出从文化分析角度对作品进行研究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8.
俞熔 《科技信息》2011,(20):268-268,271
众所周知,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分为前期、早期、盛期以及样式主义时期,其间绘画风格的发展与成就也有所不同。那么,我们是否可以通过一个经久不衰的绘画题材——最后的晚餐,来映证文艺复兴绘画的发展脉络呢?不难发现,《最后的晚餐》的绘画创作贯穿于整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并且不同时期的许多代表性绘画大师,都曾以该题材创作过绘画。以上两点说明《最后的晚餐》绘画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普遍性,我们可以由此相信:《最后的晚餐》的绘画创作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代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晚餐是我们一天中的最后一餐,因此对于晚餐吃什么最有营养的问题,人们都异常关注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肝胆疾病等慢性病在近10年来呈高发趋势,这与晚餐进食不当有必然的联系。不少家庭的晚餐菜肴丰盛,鸡、鸭、鱼、肉、蛋摆满餐桌,这些多是高蛋白、高脂肪、高能量食物。这种以晚餐补早餐和中餐,片面追求摄入高脂防、高蛋白食物的习惯,加上运动量不足,难免会为日后的身体健康埋下定时炸弹。  相似文献   

10.
《品读粤北》是一本全面阐释粤北文化的散文诗学作品。作者以散文游记的手法,从美学的角度去观察粤北的山水,以诗学的感悟去阐释粤北的文化。作品呈现的人文粤北意象、影像粤北意象、风度粤北意象和心灵粤北意象,展现了粤北文化的自然风情之美、人文哲理之美、文本艺术之美,表达了诗意的激情、理性的凝重以及浑然一体的气度等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11.
<文章精义>是宋元时期一部十分重要的散文理论批评著作,李耆卿散文理论在继承前人相关理论观点的同时也有创新,如文章繁简理论与文气思想联系在一起;强调后世文章的发展并不仅仅是对四书五经的承袭,而且还存在新变;文意关系不主张先立意等.其散文理论针对元代的散文理论批评总是在总结前人的理论的同时又有了新的理论阐述.  相似文献   

12.
任彦智  李艳 《长春大学学报》2010,20(3):55-57,90
《文章精义》是宋元时期一部十分重要的散文理论批评著作,李耆卿散文理论在继承前人相关理论观点的同时也有创新,如文章繁简理论与文气思想联系在一起;强调后世文章的发展并不仅仅是对四书五经的承袭,而且还存在新变;文意关系不主张先立意等。其散文理论针对元代的散文理论批评总是在总结前人的理论的同时又有了新的理论阐述。  相似文献   

13.
文章撇开对文学作品中性爱描绘作是非判断的传统方法,从话语的角度研究《白鹿原》的性爱内容。先阐述作品中几类性爱关系,进而把诸类性爱关系进行话语分析,从而洞察隐藏在话语中的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14.
《流别集》“为世所重”的主要是其所附之“论”而非“集”本身;《隋书》“辞赋转繁”乃举“辞赋”以概其凡,而“继轨”“取则”者与《流别集》之间,其体例亦非丝丝入扣。这与《南齐书·文学列传·论》所云与该列传所载有异略同,故以之说《流别集》有所失照。就今存佚文考察,《流别论》分为论“体”与解说作品两个部分。《文章志》乃独立于《流别集》之外的传录体书目。故考察《流别集》对《文选》的影响,不当涉及《文章志》。  相似文献   

15.
凌丹樱 《科技信息》2013,(6):227-227,228
陈忠实的《白鹿原》是20世纪90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婚丧嫁娶、生老病死、耕种纺织、天灾人祸是它描写的重要内容,其中关于人物死亡的描写占据作品大量的篇幅,是《白鹿原》中一束凄艳之花。有人在不该死的时候含屈死去;有人被无情的镇压;有人沉静、从容地走向死亡;有人死有不甘;有人寂寞的落幕;有人窝囊的走完风光一生的最后一步……《白鹿原》是一个大大的历史舞台,每个人只是这个舞台的过客,尽管他们都曾徒劳地表现过自己的生命本体意识,都曾坚韧地寻找过自己人生的文化突破口。但是,他们都毫无例外地失败了,并且被淹没在封建宗法社会所设制的腐朽伦理道德文化观念的大染缸中。一切的悲剧由死亡划上休止符,但这不代表着结束,因为死亡带给了我们更多的震撼体验。  相似文献   

16.
《文选》之置“述”体与“剪截”史书之某篇相对独立的部分为文等,不管是直接还是间接,其显然是受了《文章流别集》的影响。当然,两书间存在着集“清英”与辨“流别”、时域大小、崇“古”和重“今”、价值取向、对“变”之看法、集部封域之清晰与模糊等多方面的不同以致大异,然这往往亦是后者因之前者所致。比观彦和与仲伟所不满意者而未尝没有不大启之者及从异的角度考察《汉书》之于《史记》、《后汉书》之于《汉书》和《史记》所得等,思过半矣。  相似文献   

17.
《文选》之置“述“体与“剪截“史书之某篇相对独立的部分为文等,不管是直接还是间接,其显然是受了《文章流别集》的影响。当然,两书间存在着集“清英“与辨“流别“、时域大小、崇“古“和重“今“、价值取向、对“变“之看法、集部封域之清晰与模糊等多方面的不同以致大异,然这往往亦是后者因之前者所致。比观彦和与仲伟所不满意者而未尝没有不大启之者及从异的角度考察《汉书》之于《史记》、《后汉书》之于《汉书》和《史记》所得等,思过半矣。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名利场》中夏泼小姐的衣服和金刚钻为例,剖析了19世纪英国作家萨克雷对物的对立功能、对人与物间的关系所作的深刻思考。萨克雷不仅看穿了名利场中物所表现出来的超越使用价值、突显物主(拥有者或使用者)身份地位的符号功能,他还看到了物的另一功能:它们往往会脱离主人的控制,去控告主人、威胁主人,甚至颠覆其身份地位。  相似文献   

19.
同在九十年代,同样写了性描写,具有同样轰动效应的《废都》与《白鹿原》,却有着不同的创作心态。有“文曲星”之称的贾平凹由于个人创作思想的变化和自身生活境遇的影响,以颓废的心态创作了颓废的《废都》;而一直默默无闻的陈忠实,却凭二十七年的创作积累,以及对完成大命题长篇的强烈使命感,在知天命之年完成了关于民族心灵的秘史─—《白鹿原》。  相似文献   

20.
莱奥纳尔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是文艺复兴盛期最为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他精力充沛,多才多艺,在众多领域中都堪称领袖,绘画也许是他最不擅长的一项工作,但一幅《蒙娜·丽莎》足以让他名垂画史,《最后的晚餐》更是在基督教艺术中的典范之作。画中描述的是《圣经》中记录的十分重要而又具有戏剧性的事件——基督和他的使徒共进最后的晚餐。画中的人物从左至右分别为:马太、小雅各、安德烈、犹大、彼得、约翰、基督、多马、大雅各、腓力、马可、犹得、西门。人们可以在《新约》的四篇福音中找到相关的描述。这是在15世纪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