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 2 5℃加氢汽油介质中 Fe Cl3- Al(i- Bu) 3- phen体系为胶体催化剂的基础上 ,用电导率结合UV- Vis光谱对铁系催化剂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作进一步的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 :催化剂组分以离子对的形式参与反应 ;Al(i- Bu) 3以缔合状态存在并解离成离子对 ,它与 Fe Cl3作用是形成胶粒的主要反应 ;Fe2 +位于催化剂胶粒表面 ,Phen与 Fe2 +络合有阻止 Fe2 +被还原成更低价态 (Fe+、Fe0 )的作用 ;适当过量的 Al(i- Bu) 3形成双电层 ,使催化剂胶粒稳定 ,同时将 Fe3+还原成 Fe2 +.  相似文献   

2.
FeCl3—Al(i—Bu)3—Phen催化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FeCl3-Al(i-Bu)3-Phen胶体催化剂在25℃加氢汽油中,单、多组分按不同配比混合非水体系的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并测定相应的紫外、可见光谱。实验结果表明,Al(i-Bu)3以缔合状态存在并解离成离子对,它与FeCl3作用是形成胶粒的主要反应,Phen与Fe^3+络全有阻止Fe^2+被还原更低价态的作用。适当过量的Al(i-Bu)3形成双电层,使催化剂胶粒稳定,同时将Fe^3+还原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V(acac)3-Al(i-Bu)2Cl催化体系的相态,通过Tyndall效应,电镜观察和超过滤实验,证明了V(acac)3-Al(i-Bu)2Cl催化体系在深有丁二烯的甲苯溶剂中以小颗粒分散,粒径在1-100nm之间,为胶体催化剂,属于高度分散的多相催化体系,催化剂的活性中心位于胶粒表面,催化颗粒是无定形的,以较佳配比所得的催化剂颗料较小,分布均匀,催化丁二烯聚合反应活性高。  相似文献   

4.
FeCl3—Al(i—Bu)3—phen各组分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FT-IR谱结合UV-Vis,对在加氢汽油介质中FeCl3-Al(i-Bu)3-phen胶体催化剂及各组分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得出在胶粒表面FeCl3与phen作用,生成Fe(phen)Cl3,它被Al(i-Bu)3还原为二价离子的表面双金属配合物,丁二烯在空位上配位,形成π-烯丙基活性种,实现了链引发反应。  相似文献   

5.
应用FT -IR谱和Uv -Vis,对加氢汽油介质中FeCl3 -Al(i-Bu) 3 - phen胶体催化剂的各组分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 ,得出在胶粒表面FeCl3 与phen作用生成Fe(phen)Cl3 ,它被Al(i -Bu) 3 还原为二价离子的表面双金属配合物 ,丁二烯在空位上配位 ,形成π -烯丙基活性种 ,实现了链引发反应  相似文献   

6.
应用FT-IR谱和Uv-Vis,对加氢汽油介质中FeCl3-Al(i-Bu)3-phen胶体催化剂的各组分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得出在胶粒表面FeCl3与phen作用生成Fe(phen)Cl3,它被Al(i-Bu)3还原为二价离子的表面双金属配合,丁二烯在空位上配位,形成π-烯丙基活性种,实现了链引发反应。  相似文献   

7.
通过Tyndall效应,超过滤实验和电镜观察证明,Fe(naph)2-Al(l-Bu)3-CH2=CHCH2Cl催化剂在加氢汽油溶剂中呈胶体分散系。Fe(naph)2与Al(i-Bu)3的反应是形式胶粒的基本反应。催化剂颗粒是无定型的。催化剂各组分的配比影响颗粒的形态,其中以较佳配比所得的催化剂粒较小,分布比较均匀,而且催化活怀高。由于是胶体催化剂,颗粒表面上的活性中心起催化作用,因此催化剂的利用  相似文献   

8.
己证明在加氢汽油介质中Ziegler-Natta镍体系「Ni(naph)2-Al(i-Bu)3-(BF3OEt2+C8H17OH)」为胶体催化剂。本工作按多相 化反应动力学理论处理体催化丁二烯聚合反应体系,提出了催化机理,认为链引发反应是催化剂各组份相互作用,在胶粒表面形成的活性位,再与单体反应形成活性种的过程,且后者为速率控制步骤;在链增长反应中,丁二烯在胶粒表面服从Langmuir吸附规律,且  相似文献   

9.
通过Tyndall效应,电镜观察和超过滤实验表明,FeCl3-Al(iBu)3-Phen催化剂在溶有了二烯的加氢汽油介质中为胶体分散系,活性中心位于胶粒表面因此是胶体催化剂。催化剂各组分配比影响胶粒形态,其中以较佳配比所得到的颗粒较小,分布均匀,催化活性高。  相似文献   

10.
漆酚铁铝高分子催化剂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漆酚铁铝高分子复合试剂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中存在O-Fe和O-Al键,还测定了催化剂中的含水量,分析了催化剂活性与含水量的关系,探索了漆酚高聚物及其助催化剂在酯化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探讨了催化剂的可能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1.
详细研究了在Al(i-Bu)3-La(AA)3-H2O的催化下环氧乙烷的均聚反应和与环氧丙烷的共聚反应情况.实验发现在该催化剂的作用下,以甲苯为反应介质,在n[Al(i-Bu)3]∶n[La(AA)3]为16~10,n[Al(i-Bu)3]∶n[H2O]为1∶(1~3),n(单体)∶n[La(AA)3]为1000∶(1~3),n(单体)∶n[Al(i-Bu)3]为100∶(1~3),45℃预聚2h,85~90℃聚合10h的条件下,催化剂的活性高,聚合速率大,所得产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高.以水为溶剂,在30℃测得环氧乙烷均聚物的v=310×104;在m(环氧乙烷)∶m(环氧丙烷)为195∶15时,其共聚物的v=380×104,且产物有较好的水溶性.  相似文献   

12.
Ni-Ce/Al2O3催化剂上CH4、CO2和O2催化重整制合成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TG、TPR、XRD、XPS等多种手段对Ni-Ce/Al2O3催化剂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预处理条件等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较佳的催化剂焙烧温度为780℃,还原温度为775℃、在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中,Ni物种主要以NiAl2O4尖晶石的形成存在,而共沉淀法制备催化剂的表面则存在着较多的氧化镍,镍铝尖晶石的晶型结构较差,晶粒细小,在反应过程中可合部被还原成具有催化活性的金属镍物,从而使该催化剂在反应中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希夫碱钛配合物/三异丁基铝催化MMA本体聚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希夫碱缩合反应,制得水杨醛亚胺配体(1),其Na盐分别与TiCl4和CpTi-Cl3反应合成了新型希夫碱钛配合物{3,5-di-Br-2-(O)C6H2CHN[2(O)C6H4]}TiCl2(2);{3,5-di-Br-2-(O)C6H2CHN[2(O)C6H4]}[TiCl(C5H5)](3).以GC-MS,1HNMR和元素分析对中间产物及配合物进行了表征.以Al(i-Bu)3为助催化剂,详细考察了聚合时间、温度、Al/Cat和MMA/Cat的摩尔比对催化MMA本体聚合的影响.两个催化体系的聚合转化率均可以达到62%左右.2/Al(i-Bu)3(A)催化体系在聚合条件MMA/Cat(摩尔比)=2 000,Al/Cat(摩尔比)=20,T=60℃,t=15 h下,Mη可以达到3.6×105,相对分子质量分布2.14;3/Al(i-Bu)3(B)催化体系在相同聚合条件下,Mη可以达到4.3×105,相对分子质量分布2.44.红外光谱分析表明,A,B两个催化体系所得的PMMA的间同含量分别为85%和86%左右.  相似文献   

14.
均相和非均相Fenton型催化剂催化氧化含酚废水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研究了均相和非均相Penton型催化剂催化氧化含酚废水.对均相催化氧化反应进行正交试验和单因数试验,确定其氧化降解特定废水的最优化条件.在Fenton反应机理的基础上,探讨了Fe^3 在均相和非均相条件下的催化氧化机理;制备了Fe^3 /人造沸石和Fe^3 /活性炭催化剂;进行了非均相催化氧化降解高浓度含酚废水的试验;比较了均相和非均相催化氧化反应对苯酚降解率的影响.结果发现非均相反应能大大提高苯酚降解率,使用Fe^3 /活性炭为催化剂时可使苯酚的降解率达到93.02%.  相似文献   

15.
超声辐射制备Fe3+/γ-Al2O3催化剂催化降解含酚废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超声辐射法和浸渍法制备了Fe^3+/γ-Al2O3催化剂,并进行了非均相Fenton试剂反应以降解含酚废水;比较了两种不同方法制备的非均相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并用XRD和XPS技术对Fe^3+/γ-Al2O3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超声辐射法制备的Fe^3+/γ-Al2O3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其对苯酚的降解率和降解速率大约为浸渍法的两倍;XRD测定结果表明,催化剂催化降解活性的高低与Fe^3+/γ-Al2O3表面上的分散状态有关;XPS分析结果表明,超声辐射法制备的催化剂其Fe3O4的衍射峰略低且弥散,半峰宽也较宽,这表明此时Fe3O4在载体上主要以小颗粒高分散状态存在,或是以非晶态的不定形状态存在,这有利于催化剂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在REY、REHY、USY三类常用的FCC分子筛催化剂中加入捕钒剂组分(对催化剂基体进行化学改性)对钝化重金属钒污染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碱土金属类捕钒剂ABO3对REY、USY类FCC催化剂有良好的钝化效果,属于酸碱反应的钝化机理。但碱土金属类捕钒剂,如ABO3、MgTiO3、MgO和CaSnO3等,与REHY分子筛不匹配,非但没有钝化重金属,反而对REHY分子筛的质子酸中心有破坏作用,使  相似文献   

17.
吴跃辉  罗来涛 《江西科学》2006,24(2):201-204
综述了铈在三效催化剂(TWC)中的应用研究现状。稀土铈对三效催化剂的改性作用表现在:在富燃和贫燃条件下起储存和释放氧的作用;促进活性金属在涂层上的分散程度和提高A l2O3的高温稳定性;促进水煤气变换反应和水蒸汽重整反应。  相似文献   

18.
Ni/Al2O3石蜡加氢精制催化剂的研制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分析正电子湮没谱(PA SCA),氨吸附-程序升温脱附(NH3-TPD),电子能谱(XPS),X光衍射(XRD)和低温氮物理吸附(BET)等技术,研究了A l2O3载体及N i/A l2O3石蜡加氢精制催化剂的制备过程和条件。研究表明:在制备A l2O3过程中加入淀粉及H3PO4,可以在相对低的焙烧温度下制备出大孔径的A l2O3,该A l2O3表面只含有弱酸中心和少量中等强度酸中心。再以含镍化合物溶液浸渍该A l2O3载体,制备出N i/A l2O3催化剂。实验考察了焙烧温度对镍在催化剂表面上分散的影响,发现在450°C的焙烧条件下,N i/A l2O3催化剂表面上形成了非晶态或无定型态金属镍。小型反应活性评价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优良的石蜡加氢精制性能,还兼有脱除石蜡原料中含金属化合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通过添加碱性氧化物MgO来调节γ-AL2O3表面的酸性,考察了不同镁含量对γ-AL2O3的表面酸性及积炭性能的影响,同时考察了以镁改性的γ-Al2O3为活性基体的FCC模式催化剂的活性及积炭性能。结果表明,加镁不改变γ-Al2O3表面的酸中心类型,只是减少了强Lewis酸中心,有利于抑制γ-Al2O3上的积炭反应,适量的镁对FCC模式催化剂的活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0.
CO2加H2合成甲醇反应中CuO/ZnAl2O4催化剂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制备条件对CO2加H2合成CH3OH反应中CuO/ZnAl2O4催化剂的性能及ZnAl2O4尖晶石形成的影响。采用XRD、BET、TPD和FT-IR等测试技术,对催化剂晶相结构和表面物种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沉淀方法对催化活性具有重要影响;NaCO3沉淀剂最有利于ZnAl2O4尖晶石的形成;Zn/Al摩尔配比为0.23/0.38时,尖晶石形成最为完整,活性最好。经TPD和FT-IR测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