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赛珍珠的抗战小说《中国天空》被改编成电影时,雷电华电影公司重塑了小说主要人物形象,使他们成功地符合当时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然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赛珍珠反思战争、渴望和平的初衷。  相似文献   

2.
小说<灵旗>体现了较高的美学水准,对当前抗战小说的创作依然具有借鉴价值.从思想主题上看,该部小说的写作超越了社会结构视野以及战争本身,而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来反思人的命运、战争的残酷以及历史理性的荒谬,其内蕴着一种可贵的哲理精神.从形式上来看,这部小说运用了意识流、心理刻画以及"超现实"等多种艺术手法,具有艺术创新的自足性和启示性.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以后,美国所奉行的"单边主义"对好莱坞的战争题材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致美国国民对战争的态度都产生了很大变化.本文试图从美国单边主义政策出发,对冷战后的好莱坞战争电影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等待》充满着反思的意蕴,小说通过描述"文革"时期小人物的爱情悲剧,对妇女关系和"文革"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新移民"和"流散"的复合身份使哈金始终处于中、美两种文化的边缘,反思更为客观、中肯。  相似文献   

5.
小说《灵旗》体现了较高的美学水准,对当前抗战小说的创作依然具有借鉴价值。从思想主题上看,该部小说的写作超越了社会结构视野以及战争本身,而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来反思人的命运、战争的残酷以及历史理性的荒谬,其内蕴着一种可贵的哲理精神。从形式上来看,这部小说运用了意识流、心理刻画以及"超现实"等多种艺术手法,具有艺术创新的自足性和启示性。  相似文献   

6.
对反思小说起源、发展、作家、作品、题材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进一步对反思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新质进行总结,由此得出结论:反思小说在文学精神发挥、主题展示、知识分子地位改变及艺术表现等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但反思小说的历史局限也是客观存在的,表现出超越性不强、批判性不彻底,前瞻性有限等特点,从而导致了反思小说思潮的逐渐消退。  相似文献   

7.
《飘》是一部描写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随着战争失败、奴隶制废除,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小说。而《乱世佳人》是一部根据《飘》改编的影片,它以小说的第一场——郝思嘉在陶乐庄园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开始,又以小说的最后场面——郝思嘉打算回陶乐庄园作结。但这两种不同媒体——小说和电影在传递同一故事内容时  相似文献   

8.
正二战是全人类的伤痛,历经时间的流逝也难以愈合。即便战争已经结束,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主题也永远值得书写,值得被永远铭记。谈到聚焦犹太人悲惨境遇、反思二战的电影,我们很容易想到《辛德勒的名单》《钢琴家》《美丽人生》等。电影一次又一次地带我们重返战场,体会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深不可测。  相似文献   

9.
正科幻不能像科技那样直接影响人类,但却有一股神奇的力量一直推动着它不断地向前发展。"科幻"是"科学幻想"的简称,它是人类在有限的认知里发生的不与现存事实理论相冲突的想象,我们常看到的是科幻小说、漫画、电影。"科幻"一词在二十世纪才被正式提出,但第一部被公认的科幻小说却出现在公元2世纪——古希腊小说《真实的故事》,小说里描绘了星际旅行、外星生命、星际殖民和战争、人造生命等内容。第一部科幻电影  相似文献   

10.
战争电影是最能反映人类命运和人类生存图景的一种电影。世界各国战争电影在展现人们对人道主义的理解上有诸多的一致性,但在具体的创作中却各有不同。中国战争电影就因自身的民族特色、文化传统、独特历史等,在人道主义的表现上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中国战争电影因此在世界战争电影中脱颖而出,向全世界观众呈现出了中国式的人性光辉。  相似文献   

11.
李星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11):70-71
采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方法,通过分析老板在小说《苍蝇》中令人费解的行为举止,指出老板对在一战中丧生的儿子的刻意回避和遗忘,不是麻木不仁,冷酷无情,而是为求自我保护导致的心理发展的停滞和倒退,引发了人们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心灵创伤进行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2.
当前近代文学研究中的“早秋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对向第十五届中国近代文学学会提交的代表性论文进行了分析,指出当前的近代文学研究已经进入到了反思和重视自我定位的阶段,也即具有了"早秋精神"。在此基础上,对反思和自我定位中所涉及的"立场"、"近代性"、"五四标准"、"现代性研究的缺失"、"本位观"、"阐释系统"等提出了浅见,并以小说观念研究为例探讨了近代文学理论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元小说"作为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在英国著名作家约翰·福尔斯的名作<法国中尉的女人>中有着鲜明的体现以小说为对象进行自我反思--作者一方面进行小说创作,同时又在字里行间对自己的创作行为加以评论,展示小说的叙述成规和创作过程,从而把小说创作的人为性和虚构性充分地揭示出来,还这一活动的神秘性为真实性.其实对后现代性的一些反思也一样小说的虚构与真实原本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现代生活给予我们的也具有同样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探讨刘恒以城乡结合处的"他者"视角,去展现其京味小说由浓到弱、由表到隐的异化层次特点:深层异化下的精英批判——表层异化下的大众反讽.以"他者"视角去看待异化、另类的北京以及北京文化,对于身在其中的京味作家来说是一种有利而丰富的对照,也通过异化的表达对传统京味文化作出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进而探讨刘恒这种异化的京味文化表达在影视化后的变异以及变异之因,这对于认识京味文学的丰富性面貌和90年代泛电影时代的电影改编也有一定的思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不是潘金莲》是刘震云的又一力作。小说基于对现实的深沉反思,从主题到内容处处显示着对社会的深沉叩问。小说延续了《一句顶一万句》的风格,继续围绕"一句话"和"一万句话"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在两条对比性线索的巧妙设立间,将诸多问题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16.
斯坦贝克的许多优秀小说被成功地改编和拍摄为电影,其中获奖最多和影响比较突出的有《人鼠之间》《愤怒的葡萄》和《伊甸园之东》3部影片。这3部电影作品分别通过不同的角度和题材,塑造典型化角色,以现实主义的手段聚焦斯坦贝克关注的困窘,展示了对原作媒介的跨越及其悲剧意识小说主题模式的再提炼;改编作品还对原故事叙事时空进行了集中式重构,在电影的影响上体现出电影作品对小说及社会语境的映射性,完成了从不同风格的小说到现实主义风格电影的集体转身,实现了小说与电影的精彩握手,为诠释斯坦贝克悲剧意识作品所具备的特殊魅力提供了极大的空间与可能。  相似文献   

17.
莫泊桑的《羊脂球》和丁玲的《我在霞村的时候》,都是描写的以战争为时代背景身为弱女子的不幸命运。丁玲与莫泊桑的战争经历使他们能够以个人独特视角穿透"战争与女人"小说的一般模式,拒绝正面描写战争而使其创作表现出对战争文化心理的疏离,更着眼于对人类本身的关照,但是两者在人物形象设计、叙事方式和情节安排方面有较大区别。  相似文献   

18.
美国当代著名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采用解构式的写作方法,对传统文学作品的连贯性和流畅性进行颠覆;而且小说不再宣扬战争的合理性及正义性,反而关注战争的灾难性与毁灭性,是对传统战争小说的解构,同时也对英雄主义进行消解。  相似文献   

19.
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家》从朝鲜战争、种族冲突和内心冲突三个层面描述了美国退役黑人士兵弗兰克的创伤体验:朝鲜战争构建了弗兰克的战争受害者形象;黑人"坐以待毙"的种族冲突为弗兰克埋下种族创伤的记忆;弗兰克由受害者向加害者的角色转变使他陷入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内心冲突,加重了他的创伤症候。《家》以战争维度书写了弗兰克遭受的多重创伤,突出了黑人修复创伤、重建家园的艰难。弗兰克兄妹回归黑人社区,终获心安的"回家"结局延续了莫里森小说的伦理诗学传统。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寻根小说,其理论主张呈现出明显的"文化守成"倾向。这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其一,主张回归传统文化,追求本土文化身份认同;其二,反思工具理性的启蒙现代性,张扬审美现代性;其三,追求自然环境生态和人文精神生态的双重和谐。寻根小说作家力图通过探寻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及劣势,来对自身文化进行重造,使其更好地参与全球文化交汇,从而完成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寻根小说的这种"文化守成"价值理念,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西方启蒙现代性的反思,其对多元现代性的自觉追求有着显性的价值和意义,但在创作实践中所暴露出的理念偏颇也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