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让科学像艺术一样普及"、"科学是一件让人上瘾的事情"……类似的话语,对一个从事科学传播的工作者来说,是多么地振奋,虽然这些鼓舞人心的话多数出自国外的专家学者,虽然这种理想的局面至今尚是理想,但毕竟有无数的人在无怨无悔地实现着这种理想。我们生活在这么一个时代,科学与每一个人如影随形,所有的人都在不知不觉中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职前科学教师的教学自信,围绕着"科学教学内容知识"、"实习和见习"、"评价"、"反思"、"教师"、"学习环境"六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一学期的整体教学法改革。通过调查经历过此次教改的30名科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发现,六个要素对他们的教学自信都有影响,但没有一个是主要影响因素,而是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昆虫学家蒲蛰龙及其生物害虫防治研究工作的个案,探讨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的主流科学观。本文首先指出,(激进的)"革命主义"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反科学",或仅注重科学的技术应用方面。革命主义的科学观与其他科学观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主张一种"群众性科学",要求技术性的、专业的"专"知识和来自外国的、学院式的"洋"知识与政治的、革命性的"红"知识和"土"知识结合起来,实际上更多的是服从于"红"知识和"土"知识。通过蒲蛰龙的个案,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科学家如何在自相矛盾的科学观中求得平衡。这一个案清楚地展示了,为取得符合国家政治目标的科学成就,蒲蛰龙是怎样设法在红与专、土与洋之间取得平衡的。此外,这一个案还提供了一种讨论的角度:不同的时代如何衡量科学成就。就蒲蛰龙的工作而言,20世纪50—70年代的叙事所强调的那些方面,与改革开放后的叙事截然不同。本文指出,为了全面地理解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的科学事业,历史学者必须综合三种叙事:其一是强调专业性和跨国科学的叙事,其二是强调扎根农民和自力更生的叙事,其三是强调个人经历和人际关系的叙事。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学习思想在本质上是革命和科学的.科学意义上的毛泽东学习思想并非表现在"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三大层次上,而是有更为丰富、更为科学的内涵.作为一套新颖的、完整的、科学的学习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体系,毛泽东学习思想的萌芽于毛泽东学生时代,形成、发展和成熟于毛泽东投身于革命的实践过程中.毛泽东学习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5.
由于近代科学技术在我国的传播,出现了许多新的科学词汇;由于科学书籍的译者无章可循,对新词汇的译法见仁见智,各行其是,造成"一词多译"的混乱,因而引发了"名词统一"的呼声;由于名词的统一单靠行政命令还不行,还得有一个宣传和推广使用的过程,因而又促成了各类双语科学术语辞典的问世.可以说,要求科学名词译名的统一以及与之相关的...  相似文献   

6.
回音     
<正>《中国科技信息》记者张九庆,在1998年第2期发表"别人的荣誉我们的梦——中国与诺贝尔科学奖"一文,指出:一个科学波动周期大约为35年,任何一个科研体制不存在严重缺陷的国家,很可能在此段时间内获得科学技术研究的重大突破。按此推断,假如从1978年"科学的春天"算起,到2012年便是35年。那么,我们最多再等15年。中国大陆不乏科学精英,诺贝尔奖零的突破理应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7.
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农民科学素质偏低。而传统科普在提升农民科学素质方面已经与时代发展、与农村实际不相适应,科学传播在科学信息传播方面从传统科普的"强制性的教化"转移到"非强制性的感化"中来,科学传播策略为提升农民科学素质提供了一个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李斌 《世界博览》2008,(1):74-79
许多人认为,科学就是利用科学方法所获取的知识体系;也有人说科学是一种求得真理的研究过程,正如科学哲学家波普尔视科学为"人类心灵的壮丽的探险"。其实,科学也是一种社会职业和社会建制。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是以科学为职业的"科学家"在以求得真理为目标的"科学机构"中研究而来的。科学机构是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和一种职业的表现形式。科学的建制化或体制化是持续、有效  相似文献   

9.
科学共同体作为"小科学"背景下科技主体的主要结构形式,存在着时代的局限性。"大科学"时代的科技主体是由专业共同体、职业共同体和事业共同体共同组成的"大共同体",这一"大共同体"应当是由经济伦理、责任伦理和生态理性伦理所共同构成的责任主体。从而使科技道德作为一个整体实现其内部制度保障的激励体系、道德规范的伦理责任与外部共同的价值目标的互动。  相似文献   

10.
"民科"一词,是近几年出现的一个新 词汇,指那些游离于科学共同体之外而热衷 于科学研究的人员。有些置身于科学共同体 之中,但从事一些并未列入科研计划的个人 兴趣研究课题的人,也被称之为民科。 有些人一提起民科,总有一种不屑一顾 的神情。他们断言,民科"不会取得有任何 科学意义的成果",甚至把民科看做是正常社 会生活的干扰因素,认为"民科的大规模存 在,必定是某种社会问题的反映"。如此极端 的观点,着实令人吃惊。  相似文献   

11.
"高原现象"是官兵在训练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它总会在某一特定时期出现,成为制约训练进度和效果的一个瓶颈。到底什么是"高原现象"?它是如何产生的?政治工作者怎样帮助官兵在训练中克服"高原现象"走出"高原"提高战斗力?本文试从科学运用潜意识角度对此问题作一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12.
对立统一规律的科学反思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从牛顿力学和"自组织"动力学出发,对系统的矛盾运动进行了科学分析,并对对立统一规律的"内部矛盾",特别是对"内因论"这一哲学主张进行了科学反思.强调了一个"自组织"系统就是一个开放系统,而一个开放系统的演化过程就是系统和环境的共同演化、共同发展的过程,就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对立统一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中国原子能科学开始为社会服务核科学家怎样侦破疑难案件西汉"马王堆老太婆"进入原子时代中国"微堆"为世界瞩目故事发生在一个深夜加北京远郊房山区某公路上。一辆卡  相似文献   

14.
探究了新时代环境下"科学—技术"的关联性,重新审视建立在"科学—技术"关联性原理之上的情报分析活动。论述了科学与技术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相互渗透的内在联系,介绍了哲学、科技史、经济学与文献计量学领域的科学与技术关联性研究情况。分析了情报学领域研究"科学—技术"关联性方法的问题与不足,以及"科学—技术"关联性原理在技术预测/预见、成果转化、科技评价等情报分析中的应用,发现"科学—技术"关联性为情报分析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吴寿仁 《华东科技》2008,(12):23-25
"一位来自农村家庭的小伙子,赶上了一个科学春天的好时代,在这个让人振奋的时代中他用科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成为了时代的弄潮儿,但是在成功之时又迷失了自己.  相似文献   

16.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各个地区已全面铺开,自主、合作、探究则是新一轮课改的亮点.平时我们常说"生活即科学",课本只是一个载体,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如能每天利用45分钟时间将科学浓缩在生活中,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应是一种使命,更是一种挑战.  相似文献   

17.
正"在我们的星球上,出现了一种极其可怕的技术!8月20日晚上10点,有人把指示杀人抢劫的信息输入凯文的大脑,控制了凯文的思维,从而使他在无自主意识的状态下犯下了骇人听闻的罪行。"这是泰勒教授对"巴尔斯特城科学公寓凶杀案"所作的解释,令法官瞠目结舌。"当代科学的惊人应用不是幻想!"泰勒教授站在法庭上,"我在《论思维物理学》一书中提过,人的思维活动在物理学范畴内只是一种高频变化的生物电场。这样,科学领域内就产生了一个相应的原理——通过一定手段,可以将变化着的生物电场组合成人的思维……"  相似文献   

18.
"麟角凤觜世莫识,煎胶续弦奇自见。"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句诗,现在我们读起来有些费解,其实诗人是借用了一个科学典故,揭示了"续弦胶"神奇的配方和研制秘密,这已经引起了现代科学家的极大兴趣。  相似文献   

19.
正一直以来,人w门总会被一些不时冒出的所谓"科学常识"所左右,而这些常识的背后,都是种种误读有数不胜数的"科学"流言在我们身边的各个角落活跃着。你被以下这些流言忽悠过吗?以下一个又一个广为流传的科学流言,我们为你揭示它们背后的真相。想怀孕,少吃肉流言:一条被广为转发的微博称,"食谱中蛋白质含量过高,生殖系统中氨的含量就会相应提高,从而影响H19基因的正常印记和胎儿发育,并导致流产几率增加。对于那些想要孩子的女性来说,蛋白质的摄入不应超过总能量的20%"。  相似文献   

20.
也许你心中一直拥有一个记者梦,也许你对编辑这个工作充满好奇,现在你可以梦想成真,健步走进《青年科学》编辑部的大门。《青年科学》"猎英"行动面向全国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及社会青年招聘特约记者、特约编辑!编采职责:特约记者、编辑每月至少为本刊提供一篇稿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