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收集了耀变体PKS 0537-441近11年红外和光学波段的光变数据,光变曲线表明PKS0537-441天体存在剧烈变化.利用功率谱方法和Jurkevich方法分析了PKS 0537-441各个波段的光变周期,发现其可能存在1 038d和583d的光变周期.若该源的长周期光变与吸积盘有关,则得到不稳定的区域为R=14.9Rg.用DCF方法对这几个波段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光学和红外之间有延时同时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这表明它们的辐射区域不同但辐射过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Swift卫星UVOT望远镜的准同时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PKS 1510-089从2006年8月4日到2017年6月25日的光学U、B、V波段光变曲线.分析色指数变化,得出其长期光变和短期爆发的颜色变化与光变之间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当目标变亮时,其色指数变大(谱变红);当目标变蓝时,色指数变小(谱变蓝),该现象可以通过激波喷流模型来解释.DCF方法分析结果发现光学各波段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且无明显时间延迟.色指数与流量变化的DCF分析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从文献中收集了BL Lac天体PKS 2155-304在光学R、V和I波段历史光变数据.利用功率谱方法对PKS 2155-304在三个波段的光变曲线进行周期性分析,结果表明PKS 2155-304在光学波段存在约311.8d的光变周期,该结果可以被螺旋喷流模型解释.利用离散相关函数法分析了三个波段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三个波段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这表明他们的辐射过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使用Swift卫星UVOT望远镜的观测数据,得到耀变体PKS 2155-304从2005年11月17日到2017年9月8日的光学U、B波段的光变曲线.应用Jurkevich方法对光变曲线进行周期特性分析,结果表明:PKS 2155-304在光学U波段可能具有237d的准周期性光变,B波段光变可能具有242d的准周期,该结果得到DCF方法的验证.通过DCF方法还发现光学U、B波段的光变具有强相关性,且无显著的时间延迟.  相似文献   

5.
Mark 421多波段光变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收集了Mark421天体1974年至2005年的光学波段观测数据。通过对数据分析处理得到Mark421天体的U、B、V、R波段的短时标光变曲线和U、B、V、R、I波段的长期光变曲线。分析研究短时标的光变曲线图,发现Mark421存在最小短时标光变周期为230.4min。用线性拟合的方法计算了光学谱指数,得到平均光学谱指数为1.5454,从分析光学谱指数与星等之间的变化关系中,我们发现两者之间并没有相关性。用Jurkevich周期分析的方法,对Mark421天体B波段的长周期光变和谱指数分析,得出Mark421天体的光变和光学谱指数的变化都表现出周期性。  相似文献   

6.
从文献中收集了BLLac天体PKS2155-304在光学R波段从2004年至2011年共6310个观测数据点,获得了天体光学R波段的变化曲线。用Jurkevich方法分析了PKS2155-304在光学R波段的变化周期,发现PKS2155-304在光学R波段存在约314d(0.86a)的中短时标光变周期,用双黑洞系统的轨道驱动引起喷流的非弹道螺旋运动模型解释了天体存在的中短时标光变现象。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耀变天体3C 454.3高能光变行为,采用结构函数和离散关联函数法对该源近8年Fermi/LAT伽玛波段流量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构函数分析表明:近8年的高能光变中存在多个特征光变时标,最小特征光变时标6 d;宁静态前后两段不同光变幅度的伽玛光变有类似变化趋势,均有最小特征光变时标6 d;整个光变存在可能周期230 d和350 d,与离散关联函数分析得到的周期223 d和351 d近似一致。根据周期分析理论,推断耀变天体3C 454.3伽玛波段光变存在周期(226±3.5)d和(250±0.5)d。与以前的研究结果对比,耀变体3C 454.3高能光变存在双周期是一个新发现。  相似文献   

8.
GRB 061007是一个明亮的、长时标的伽玛射线暴(简称伽玛暴),其红移为1.261.一方面,Swift/XRT观测到的数据显示,此暴X射线波段的光变曲线呈现出单一幂率形态,且幂率指数αXRT=1.68±0.01.另一方面,经由Faulkes Telescope South(简写为FTS)提供的BVRi'多波段光学余辉数据,作者分析发现其各波段光变曲线的幂率指数αOptical均在1.6左右.拟合得到的2个波段幂率指数如此相近,也就意味着此暴的X射线波段和光学波段具有同一起源.作者通过分析X射线波段和光学波段的谱演化情况,探究GRB 061007的暴周环境.分析的结果显示,X射线波段的谱指数β没有演化,而光学波段的谱有向蓝端演化的趋势.根据其光学波段谱的演化趋势,推测此暴的暴周环境不是均匀介质,而应是星风环境.  相似文献   

9.
利用云南天文台1.02m和2.4m光学望远镜2008年和2009年的观测,获得了5个Blazar天体的观测资料,通过孔径测光,对它们的短时标光变曲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所进行的观测夜中,3C66A,OJ248,Mrk421,1ES2344+524等4个天体无短时标光变;3C66A在观测期间处于较稳定的高态,其光学R波段的平均星等达13.8mag.平谱射电类星体PKS1510-089具有短时标光变,光变时标118min,由此估算了其中心黑洞质量.  相似文献   

10.
我们从Swift卫星上得到了2005年2月到2008年5月X波段的观测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剔除粗差的处理,得到了PKS 1510-089的光变曲线.用Jurkevich方法计算分析PKS 1510-089 X波段的光变周期特性,结果表明其光变周期约为1.84±0.10年.针对这样的光变周期,我们用薄吸积盘理论进行了讨论,并估算了PKS 1510-089的黑洞质量.  相似文献   

11.
活动星系核是当代天体物理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它们对人们探讨星系的形成和演化、宇宙常数的确定、大尺度结构,甚至宇宙各种背景辐射的起源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耀变体是活动星系核的特殊子类,具有极端的观测性质,包括高光度、高而变化的偏振、大幅度激烈光变、视超光速运动和高能伽玛射线辐射.文章将主要介绍光变和喷流效应的研究进展.密集采样捕捉到很短时标,如OJ 287,3C 273,0716+714在光学波段都获得历史最短的光变时标,200 s的快速光变短时标光变发现在PKS 2155-304的Te V波段,而光变周期的分析,多方法加去除伪周期使得结果更加可靠.光变时标在伽玛波段的Doppler因子估算方面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美国 SMARTS 数据库, 本工作选择了 3 个耀变体(OJ 287、PKS 1510–089 和 3C 454.3)多个波段的测光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分析方法选用功率谱法、DCF 法、Jurkevich 法等 3 种受数据分布的影响较小的计算方法, 研究了谱指数的长期变化性质。主要结果为: (1) 对于 OJ 287, 谱指数的变化周期为 P1 = 0.99 a, P2=2.60 a; 对于 PKS 1510–089, P1 = 0.45 a, P2= 1.01 a; 对于 3C 454.3, P1= 0.56 a, P2 = 1.15 a, P3= 4.99 a; (2) 光变曲线与谱指数变化周期之间存在时间延迟(τ), 对于 OJ 287, τ = -(9.57±0.14) d; 对于 PKS 1510–089, τ =(3.87±1.38) d; 对于 3C 454.3, τ = -(8.54±0.59) d。这种时间延迟...  相似文献   

13.
收集了BL Lac天体Mrk 421光学V波段从2008年10月至2016年12月间共487个观测数据点,获得了光学V波段的变化曲线.用离散相关函数(DCF)方法和Jurkevich方法进行了周期分析,发现Mrk 421在光学V波段存在约(585±15)d的中短时标光变周期,并利用理论模型探讨了引起光变现象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4.
利用芬兰Metshovi射电望远镜22和37 GHz的观测数据,得到了Mkn 421从1986年1月到2005年1月的历史光变曲线.使用DCF方法进行周期分析,结果表明:(1)Mkn 421在射电22 GHz波段具有约(3.85±0.10)yr的周期,在射电37 GHz波段具有约(4.05±0.10)yr的周期.这两个周期值的平均值为3.95 yr,是Mkn 421的最小周期,Liu等人在光学波段发现的(23.1±1.1)yr的周期可能是这个周期叠加的结果;(2)用Mkn 421在射电22和37 GHz波段的准同时数据得到射电22~37 GHz波段的谱指数,谱指数和射电流量密度之间有较强的相关.  相似文献   

15.
利用收集到的PKS2155-304的1977年以后的光学资料,讨论了起光变性质.该源的最大光变和色指数分别为△U=1m.5;△B=1m.65;△V=1m.85;△R=1m.25;△I=1m.14;(B-V)=0.30±0.06;(U-B)=-0.72±0.08;(B-R)=0.62±0.07;(V-R)=0.32±0.04.对于两个观测资料丰富的爆发(1991和1994),作者具体分析了谱指数与亮度之间的关系.在爆发峰期,谱是平的且没有明显的变化.有趣的是在爆发初期谱随亮度明显变化,本文对这种依赖性给予了一些解释.  相似文献   

16.
GRB 061007是一个明亮的、长时标的伽玛射线暴(简称伽玛暴),其红移为1.261.一方面,Swift/XRT观测到的数据显示,此暴X射线波段的光变曲线呈现出单一幂率形态,且幂率指数αXRt=1.68±0.01.另一方面,经由Faulkes Telescope South(简写为FTS)提供的BVRi’多波段光学余辉数据,作者分析发现其各波段光变曲线的幂率指数αOptical均在1.6左右.拟合得到的2个波段幂率指数如此相近,也就意味着此暴的X射线波段和光学波段具有同一起源.作者通过分析X射线波段和光学波段的谱演化情况,探究GRB061007的暴周环境.分析的结果显示,X射线波段的谱指数JB没有演化,而光学波段的谱有向蓝端演化的趋势.根据其光学波段谱的演化趋势,推测此暴的暴周环境不是均匀介质,而应是星风环境.  相似文献   

17.
收集了类星体PKS 1510-089红外H波段和J波段的星等值,运用DCDFT对该天体的光变周期进行分析,并与Jurkevich方法作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运用DCDFT分析得到H波段和J波段大致存在(0.87±0.11)a的光变周期.  相似文献   

18.
从历史文献中搜集了OQ 530最完备的射电波段(4.8,8,14.5,22和37 GHz)和光学B波段的光变数据,利用三种不同的周期分析方法(结构函数法、J-K方法和功率谱法)对6个波段光变曲线的周期性进行了分析.利用离散相关函数法对射电波段之间以及射电与光学波段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周期性的分析结果显示4.8 GHz可能存在3.89–3.94 a的周期,8 GHz可能存在2.48–2.55 a的周期,14.5 GHz可能存在2.44–2.56 a的周期,22 GHz可能存在2.34–2.56 a,4.16–4.30 a的周期,37 GHz可能存在2.31–2.58a的周期,光学B波段可能存在的0.97–1.15 a的周期.相关性分析显示OQ 530在5个射电波段之间存在较强相关,延迟方面无明显变化规律.光学与射电波段之间的相关性显示光学波段要超前于射电波段,且随频率的逐渐变小延迟有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辐射谱和流量密度之间的关系,可以分析与辐射有关的辐射过程以及其中蕴含的辐射理论.文章利用UMRAO(美国密歇根大学射电天文台)数据库,从中挑选了1个具有比较多观测数据的源——3C454.3.利用该源的流量密度(F),计算了对应的谱指数(α),得到α的范围为-0.339±0.038至0.517±0.013,平均值为珔α=0.171±0.217.流量密度和谱指数之间存在比较强的反相关:α=(-0.057±0.004)F14.5+0.758±0.039,相互系数为r=-0.778,差异概率P0.01.在流量密度和谱指数的分布中存在着2个比较明显的椭圆环结构,其时间跨度分别为5.82 a和6.71 a,该时间跨度与源的长周期光变时标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对收集的BL Lac天体0716 714长期大量的光学多波段数据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多波段光变曲线.对色指数的变化进行分析得出,0716 714的光变包括长期单色光变和短期有颜色变化的爆发2种成份.根据这种光变特性,对引起光变的物理机制进行了讨论,认为激波喷流模型加上几何效应的调制是目标光变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