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群子统计理论建立了固化过程的群子三参数理论模型,得到了相应的三个群子特征参数K,r_1,r_2。其中,K值表征固化反应速度的快慢,而r_1,r_2则用于描述固化过程内部的竞争情况以及固化温度和共混比对于这些竞争情况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热固性酚醛树脂固化环氧树脂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采用非等温DSC法研究了酚醛/环氧树脂/TA催化剂体系热固化动力学:Friedman法确定了固化动力学参数,动力学模拟建立了固化机理模型函数。结果表明:该体系放热曲线存在一个放热峰;可用Bna反应模式机理函数描述热固化反应过程,反应模式为枝状成核的自催化反应。由模型函数得出的反应时间与反应程度关系发现:温度为160℃,反应时间为30m in时,该体系反应程度达到了90%,为固化工艺条件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聚乙烯甲酰胺碱性水解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聚乙烯甲酰胺 ( PNVF)碱性水解反应动力学 ,碱的消耗量与氨基生成量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 :氨基生成量与 Na OH消耗量物质量的比是 2∶ 1 .聚乙烯甲酰胺碱性水解反应速率与聚乙烯甲酰胺、氢氧化钠浓度分别呈一级关系 ,该反应的表观活化能是 65 .1 6k J· mol- 1 .  相似文献   

4.
不饱和聚酯树脂/CaCO3体系固化动力学非等温DSC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示差扫描量热(DSC)法对不饱和聚酯树脂(UP树脂)/CaCO3复合体系的固化过程进行研究,得出不同升温速率下UP树脂/CaCO3复合体系固化过程中的DSC曲线,并由动态DSC曲线求出固化反应的活化能、固化反应级数及动力学方程中的指前因子等参数,建立了复合体系固化反应动力学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5.
用扭辫分析仪研究了聚丙烯酸正丁酯改性酚醛树脂的固化行为,与未改性的酚醛树脂固化过程相比,改性后的酚醛树脂凝胶化峰提前,表明聚丙烯酸正丁酯改性酚醛树脂更容易固化,对其进行动力学计算求得其固化活化能较未改性酚醛树脂活化能只略有降低,表明改性后酚醛树脂固化机理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6.
使用DSC、IR研究了聚苯醚/双柠康酰亚胺体系的固化反应过程,得到了固化反应的平均表观活化能E为184.4kJ/mol,反应级数n接近1。固化后体系的理化性质变化明显(特别是不溶于氯仿),IR图谱的不显著,DSC行为与单独的聚苯醚相近。  相似文献   

7.
针对邻甲酚醛环氧树脂(EOCN)与固化剂二氨基二苯砜(DDS)的固化过程,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试了4组线性升温数据,利用Kissinger和Crane两种动力学方法建立了EOCN/DDS固化体系的n级动力学方程;利用Vyazovkin方法建立了非模型动力学,得到了固化反应的活化能,并预测了该体系不同温度下转化率(α)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对比分析了非模型动力学与n级模型动力学在预测EOCN/DDS固化体系固化行为的特点。结果表明,非模型动力学能够避免模型及模型参数选择不当造成的误差,准确预测环氧树脂的固化行为,为该体系固化条件的选择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环氧/氰酸酯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K issinger法对环氧/氰酸酯体系进行动力学研究,得到了不同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活化能、反应级数和频率因子。研究表明:加入催化剂后各样品的固化反应活化能都有所降低,其中乙酰丙酮铜可使反应活化能下降30%,催化反应的级数为2;钛酸四正丁酯、二丁基二月桂酸锡和乙酰丙酮钴也能降低固化反应活化能15%以上,二丁基二月桂酸锡和乙酰丙酮钴能大幅降低固化反应温度。以钛酸四正丁酯、二丁基二月桂酸锡催化与不加催化剂的氰酸酯/环氧体系的固化反应级数均为1。钛酸四正丁酯催化氰酸酯与环氧树脂的固化交联反应是一步连续进行的,而以其他催化剂催化和不加催化剂的固化反应是二步交替进行的。  相似文献   

9.
采用程序升温DSC法研究了覆铜箔层压板专用的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DGEBA)/双氰胺(DICY)体系的非等温固化反应动力学.分别采用Kissinger和Ozawa-Flynn-Wall方程推导了该固化体系的固化动力学方程,并计算了固化反应活化能.结果表明,Kissinger方程能够较好地反映该体系非等温固化过程中放热峰顶温度的动力学参数,而Ozawa-Flynn-Wall方程则可在较大的固化度范围内描述该固化体系的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0.
采用连续浸胶法,使用自制的压辊式浸胶槽制备了短切石英纤维/酚醛树脂预混料,通过红外光谱法(FT-IR)、热重分析法(TG)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预混料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固化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溶剂乙醇影响石英纤维的浸胶过程,连续法制备的石英纤维/酚醛树脂预混料能够降低乙醇的影响;预混料的固化工艺参数为:凝胶温度108.40℃,固化温度183.04℃,后处理温度264.47℃;固化反应级数为0.95,固化反应动力学模型为:dα/dt=Aexp(-ΔE/RT)(1-α)n=4.3×1012exp(-140.74/RT)(1-α)0.95。使用模压法对所制备的预混料进行压制,得到石英纤维/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模压制品,该模压制品在800℃下的质量残留率为82.3%,拉伸强度为58 MPa,断裂伸长率为0.353%,剪切强度为105 MPa,线烧蚀率为0.088 mm/s,烧蚀表面形貌未见异常,结果表明采用连续法制备的石英纤维/酚醛树脂预混料的模压制品具有较好的耐热性、烧蚀性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
(NH4)2SO4浸取轻烧氧化镁的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轻烧氧化镁浸取过程的最优控制参数,采用硫酸铵作为浸取剂,考察了浸取体系温度、硫酸铵初始浓度以及轻烧氧化镁颗粒粒度对浸取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并得到了宏观反应动力学方程式.结果表明 在一定的浸取剂初始浓度和固体反应颗粒粒度范围内,该浸取反应过程符合Crank-Kinstelin-Browhetein模型; 表观反应活化能为 57.41 kJ/mol, 属表面化学反应控制类型.当硫酸铵与氧化镁初始物质的量之比大于2时,反应过程逐渐由Crank-Kin-stelin-Browhetein模型向减缩核模型过渡.当轻烧氧化镁颗粒初始粒度较大时,浸取反应过程也呈现上述过渡趋势.  相似文献   

12.
合成一种带有活性端基的聚乙二醇,并用核磁共振进行了表征,用IR和DSC研究了该聚乙二醇改性的团状模塑料专用不饱和聚酯的固化反应特征及固化动力学.利用Kissinger方程和Crane方程求出了改性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含有反应性马来酸酐端基的聚乙二醇能参与不饱和聚酯的固化反应,使固化放热峰温降低,且能加速固化反应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IR、DSC、ESR等手段研究了丙烯酸酯体系的紫外光固化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体系在30℃下受紫外光辐射产生的固化反应初期遵循一级动力学方程,后期的固化反应趋于复杂化.  相似文献   

14.
UV/H2O2降解酚类物质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UV/H2O2系统对苯酚进行氧化降解,不同的苯酚初始浓度,浓度自然对数与时间呈良好线性关系,表明苯酚与UV/H2O2系统中羟自由基反应可以按假一级动力学进行处理,其表观反应速率为0.00219s-1;pH值由3.2升高至10.95时,苯酚的反应速率由0.002 41 s-1下降至0.00110s-1,说明pH对反应的速率有一定的影响.当反应体系温度由20℃上升至40℃时,间甲酚、苯酚和4-氯酚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004 19 s-1和0.005 82 s、0.002 19 s-1和0.004 73 s-1、0.00160s-1和0.004 59 s-1,表明反应速率均有较大提高,反应自由能分别为29.341、12.521和40.158 kJ/mol,说明在常规水处理过程中,羟自由基与酚类物质之间的反应在室温下就可以很快完成.  相似文献   

15.
以聚乙烯亚胺为预聚体,环硫氯丙烷为固化剂,在明胶分散作用下制备了聚乙烯亚胺/石英砂包覆体.研究该包覆体的两相固化过程,提出了两相固化动力学方程式(1-a=A/t+B),并用计算机拟合来评价该模型的可靠性.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固化后的表面结构,用红外光谱表征固化物表面基团,并用生物显微镜揭示了包覆体的物理结构.结果表明要得到均匀、稳定的包覆体,必须有易在介质中分散的核,且初始固化速度快、完全固化时间短.  相似文献   

16.
利用差热式扫描量热仪(DSC)、万能拉伸试验机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技术方式研究不同改性促进剂DMP-30(2,4,6-三(二甲氨基甲基)苯酚)掺量对DMP-30/E-44/MeTHPA共混体系黏时特性、固化反应动力学和力学性能等方面的影响,利用外推法确定共混体系在实际生产操作时的固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DMP-...  相似文献   

17.
不饱和聚酯树脂/粉煤灰复合体系固化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别研究了不饱和聚酯树脂及不饱和聚酯树脂/粉煤灰体系的固化过程,用Kissinger法,Ozawa法,Friedman法以及Crane方程分析了其固化反应,得到了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指前因子、反应级数等动力学参数,并用T-(外推法确定了凝胶温度、固化温度和后固化温度等固化工艺温度.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Ch-1菌还原碱性介质中Cr(Ⅵ)过程Cr(Ⅵ)浓度的变化规律,确定初始pH值和细菌接种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建立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动力学方程,计算相应的反应表观活化能,得到了按细菌接种量划分的Ch-1菌还原Cr(Ⅵ)的反应控制区域图。研究结果表明:当初始pH值为8~10时,Ch-1菌还原Cr(Ⅵ)的反应速率基本相同,当pH<8和pH>10时,反应速率逐渐减小。Ch-1菌还原Cr(Ⅵ)的反应为零级反应,但细菌接种量减少,反应速率减小,反应表观活化能增大。细菌接种量分别为50%,30%,20%,10%和5%时对应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57.521 1,51.630 6,45.976 4,24.002 5和7.326 5,表观活化能分别为6.89,14.75,19.24,33.54和72.52 kJ/mol;Cr(Ⅵ)的细菌还原反应随着细菌接种量的增加逐渐由内扩散控制区转入混合控制区,当细菌接种量减少至近9%时,转入化学反应控制区,并由此确定了Ch-1菌还原Cr(Ⅵ)的最佳工艺条件:温度为30℃,pH值10,细菌接种量为20%。  相似文献   

19.
利用UV/H2O2系统对苯酚进行氧化降解,不同的苯酚初始浓度,浓度自然对数与时间呈良好线性关系,表明苯酚与UV/H2O2系统中羟自由基反应可以按假一级动力学进行处理,其表现反应速率为0.00219s^-1;pH值由3.2升高至10.95时,苯酚的反应速率由0.00241s^-1下降至0.00110s^-1,说明pH对反应的速率有一定的影响.当反应体系温度由20℃上升至40℃时,间甲酚、苯酚和4-氯酚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00419s^-1和0.00582s^-1、0.00219s^-1和0.00473s^-1、0.00160s^-1和0.00459s^-1,表明反应速率均有较大提高,反应自由能分别为29.341、12.521和40.158kJ/mol,说明在常规水处理过程中,羟自由基与酚类物质之间的反应在室温下就可以很快完成.  相似文献   

20.
对NBR-40/Zn(MAA)2共混体系的热稳定性和热分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用热重分析动态升温方法对不同配比的该体系测得其动态升温热分解曲线;采用Kisinger法求得体系热分解动力学参数表观活化能,并找出Zn(MAA)2不同配比与体系热稳定性,表现活化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