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宗教救赎意蕴是许地山小说表现出来的重要特质。深沉的宗教救赎意蕴或隐或显地贯穿在其小说创作的始终。从早期理想化的宗教救赎意蕴到中期隐含于现实中的宗教“潜救赎”意蕴,到最后新宗教救赎意蕴的确立,这是许地山小说宗教救赎意蕴流变的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2.
文艺复兴作为人类空前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已研究了数百年,很多问题已达成共识。但是关于文艺复兴与天主教会之间的关系,史学界有过误区,总是把天主教会完全说成是文艺复兴的敌人和对立面,这不符合历史事实。本文试就中世纪后期的天主教会与文艺复兴之间的关系,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在国人指责释永信大和尚会念“生意经”时。或许很多人不知道,欧洲最早的银行产生于天主教会。  相似文献   

4.
13世纪兴起了亚里士多德主义思潮,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托马斯表现出对理性的极大信任,试图用理性澄清信仰,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托马斯的"救赎观"中。这种"救赎观"是托马斯在整合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基础上,对其前辈奥古斯丁的"原罪"说和"救赎"论进行批判和继承的努力下取得的。  相似文献   

5.
苏曼殊皈依佛门是由于“壮士”的理想无法实现和“美人”的情意不能解脱之后的一种自我救赎。这种皈依是苏曼殊的一种外部行为,并非一种内在的真诚信仰,因此苏曼殊注定无法救赎自我。  相似文献   

6.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是一种心理分析理论,源自于1973年发生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一次银行绑架事件。《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是近年来少有的一部佳作。采用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分析理论对电影《肖中克的救赎》中的一部情节进行分析,有助于对电影主题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7.
以路德和加尔文为代表的宗教改革运动,标志着西欧开始了一次新的精神革命。路德的理论和改革,带来了人性和思想方面的巨大解放。而面对中世纪上帝留下的神正论救赎传统,加尔文及其教派则企图使其成为连接古代和近代、此岸与彼岸的纽带。本文以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所倡导的精神为切入口,以图阐明其对西方近现代法律及法律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聪波 《科技信息》2010,(32):181-182
创伤性是存在于许多犹太作家心灵深处的情结,对创伤的叙事是新时期叙事学的需要。作家马拉默德在《魔桶》从欺骗、强迫重复、自我救赎这三个方面来阐述创伤叙事。  相似文献   

9.
当今不是一个能论及"救赎"的时代,在"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的麻木里,说"救赎"是会被人笑话的,更没有人相信谁能拯救谁。但是,倘若还有不死的灵魂,还有精神的坚持,难道真的会完全丧失对"救赎"的期许吗?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绝境,没有任何获救的可能,倘若"救赎"能从遥远的天边,稍露一点气息,也会使濒临死亡的生命有起死回生的可能。莫言荣获诺贝尔奖,除了颁奖词言明的,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当代社会"融合,人们更注意到,莫言创作中那表达"复杂感情"的"细腻笔触",以极强的生命力来揭示中国人的心路历程。故可以说莫言是"以文学的方式,成就尘世的救赎"。  相似文献   

10.
《权力和荣耀》中威士忌神父虽然违背教义,有着种种罪过,但是逃亡路上慢慢学会了怜悯与爱;中尉尽忠职守,成功逮捕了神父,却觉察出隐约的失落;在神父与中尉二元对立的背后是作家对救赎之路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