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微载体是跨越组织工程诸多学科的一个通用工具,它可以作为大量扩增种子细胞的良好载体,也可以作为组织工程中细胞转运传递的支架.微载体培养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大规模细胞培养技术,在组织工程学中主要应用于种子细胞的扩增培养.目前,利用微载体进行组织工程细胞的大规模培养受到生物、医学科研人员的青睐.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细胞培养技术在动植物细胞的大量培养、“工程菌株”的培养、固定化增殖细胞的培养及具有分离装置的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植物细胞工程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细胞工程是以细胞培养和细胞操作为基础,按照人们的愿望,有计划地控制、改造和利用植物的技术体系以及发展这些技术,主要包括组织及细胞培养、花药花粉培养、原生质体培养、细胞融合与基因转化等方面的内容。目前植物细胞工程领域中,组织及细胞培养技术在快繁、脱毒、远缘杂交胚挽救等方面已广为应用。生产次生物质的植物细胞大量培养,有的已发展成产业。以花药培养为基础的单倍体育种不断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重要农作物原生质体培养取得了较大的突破。细胞融合与基因转化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我国在植物细胞  相似文献   

4.
细胞传代培养是组织培养中一项重要的工作。组织培养包括组织、器官和细胞的培养。由于细胞培养比组织和器官培养应用广泛,所以讲组织培养主要是指细胞培养。细胞培养包括由培养的组织块发展成单层细胞、制备原代细胞培育成单层细胞、原代细胞的再培养、建立细胞株、细胞系等五个方面内容。前两者都是新制备培育的细胞,后三者则是靠细胞传代而得到大量细胞。细胞传代比起新制备的细胞有很多优点,如可节  相似文献   

5.
细胞培养是研究体内细胞在体外生物学行为的重要的研究手段。传统的细胞培养是在培养皿或培养瓶的二维平面上进行的,这与细胞在体内所处的三维生长环境有着很大的区别。三维(3D)培养则是一种可以使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在进行三维生长的培养方法,可以更好地模拟细胞在体内的生长状况及环境。在三维培养条件下细胞的许多生物学行为与传统的二维培养有着很大的不同,其应用领域也有更广泛的扩张,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将对三维细胞培养的发展、特点及应用进行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6.
常用的细胞培养方法、污染及污染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飞 《科技信息》2009,(7):30-30,55
细胞培养技术是生物工程中最基础最核心的技术,该文简述了常用的细胞培养方法、污染及污染处理供各单位借鉴。  相似文献   

7.
3D细胞培养技术是生命科学中发展最快的实验技术之一。随着细胞成像和数据分析的发展以及新的细胞支架的使用, 3D模式逐渐成为主流的细胞培养方式。这种培养已被证明更接近体内细胞的原始状态,能为很多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细胞材料。通过介绍现阶段3D细胞培养方法、优势、现有的支架材料以及在模拟生理学相关进程中的应用,为未来的细胞生理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空间站是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而空间站难以提供细胞培养所需要的CO2环境,并且需要可控且自动化的细胞培养方法,因此建立基于微流控芯片的无CO2细胞培养系统至关重要.本研究从改变培养基成分的初始pH值入手(向培养基中添加外源CO2或缓冲物质),探寻无CO2环境下培养细胞的可行性.用光学显微镜镜检细胞生存状态,用MTS法测定细胞活力.结果表明向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比例的HEPES,在一定浓度的HEPES缓冲液条件下,可实现无CO2环境下培养人神经相关细胞SH-SY5Y和U87MG以及人免疫相关细胞THP-1,并且向培养基添加3% HEPES可以使细胞至少存活5天,在此基础上又优化了结合微流控芯片培养细胞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发一种集成细胞培养和制片功能的生物技术产品,通过在24孔细胞培养板上进行设计制作,再进行SW480细胞培养,最后经瑞氏-吉姆萨染色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产品能够把细胞培养与细胞制片完美的结合起来,具有一定的创新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SD大鼠胎盘提取及胎盘细胞培养的实验方法,为胎盘细胞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颈椎离断处死孕期20 d的SD大鼠,提取大鼠胎盘,选取有活性的胎盘组织进行细胞培养,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果解剖孕期20 d的SD大鼠可取得胎盘,细胞培养后胎盘细胞贴壁生长,细胞形态为多角形或梭形,边界清楚,细胞核为圆形或椭圆形。结论本实验建立的实验方法切实可行,为胎盘细胞研究提供了具体的实验方法,为胎盘细胞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60年代以来,体外细胞培养技术不断成熟,体外细胞毒性评价由于实验周期短、成本低和毒性机制易于探明等优点得到快速发展。当前对体外培养的细胞系的性质检测手段也是多种多样,其中细胞活性检测法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对当今比较主流且研究较为广泛的光电型细胞传感器的类型及应用进行综述,主要包括电流型细胞传感器、阻抗型细胞传感器、电位型细胞传感器和光学细胞传感器。  相似文献   

12.
昆虫细胞(Sf 9)无血清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细胞培养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动物细胞培养工程中的一个新领域.本文简述了通过对Sf9昆虫细胞有血清培养和无血清培养进行比较,对Sf9昆虫细胞无血清培养的生长条件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并取得了成功.通过昆虫细胞的体外培养大量表达病毒携带的外源基因,从而为生产许多具有重要生物学价值的重组蛋白提供了相当有吸引力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孙敏慧 《实验室科学》2023,(4):156-160+164
细胞培养技术是从事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领域研究的科研人员广泛需求的一项基础实验技能,高校细胞培养室是高校进行细胞培养和细胞相关实验的重要场所。现从中国药科大学细胞培养实验平台运行和管理的实践出发,针对细胞培养室开放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安全教育体系和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实验人员操作技术不规范等常见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提高高校科研质量和实现高校细胞培养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未修饰碳纳米管的细胞毒性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制备技术的成熟和潜在应用的开发,CNTs的毒性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就未修饰CNTs而言,目前已有大量的文献报道了它们的细胞毒性的效果、机理、影响因素等.一种观点认为,CNTs通过影响细胞粘附、细胞周期或引起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的提高等手段,导致细胞发生凋亡,存活率下降.但也有一些研究发现,CNTs具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性,没有显著的细胞毒性.存在对立的实验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影响CNTs细胞毒性的因素很多.CNTs杂质的种类和含量、纯化方法不同,细胞培养环境的不同甚至生物终点检测方法的不同,都会影响对CNTs细胞毒性的判断.CNTs本身的性质,包括长度/直径、分散性等也都影响着CNTs的细胞毒性.为了更准确地评估CNTs的细胞毒性,建立标准样品,统一检测方法势在必行,即建立CNTs标准品和暴露剂量标准,发展适合CNTs的细胞毒性检测方法.归纳总结了以上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提出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细胞培养技术是细胞生物学研究生从事课题研究的一项必备的基本技能。"细胞培养"课程目的在于培养研究生掌握细胞培养相关基本技术、熟练应对细胞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训练研究生严谨、认真的科研素养,为后续实验研究奠定扎实基础。结合"细胞培养"课程教学方法、无菌操作实施过程、细胞培养常见问题和解决办法以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阐述了研究生"细胞培养"课程顺利教学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直接生产药用成分是解决甘草资源问题的有效途径,但该技术在产业化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其中包括最普遍且贯穿于放大过程始终的细胞褐化问题.研究以鄂尔多斯高原乌拉尔甘草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固-液转化之初细胞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胞内外总酚含量、细胞膜通透性、线粒体活性,确定该褐化反应发生的类型.通过测定不同初始蔗糖质量浓度的液体培养基与不同摇床转速下细胞褐化程度、PPO活性与胞内外总酚含量分析悬浮体系的环境因素与细胞酶促褐化发生之间的关系,了解主要影响因素并探析其引发褐化反应的途径,推动甘草细胞大规模培养的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胚胎大鼠肺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条件.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19d胎鼠肺组织块,经差速离心和反复贴壁法,分离、纯化肺成纤维细胞后采用加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进行细胞培养.用波形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所分离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细胞培养24h后有一定量细胞贴壁,48h后贴壁细胞开始生长.结论:该实验方法可以成功地培养大鼠胚胎肺成纤维细胞.  相似文献   

18.
微流控芯片上的细胞培养技术是构建一个整体化的片上细胞分析实验室的基础。针对芯片上细胞培养存活率低、容易污染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一套polydimethylsiloxane(PDMS)-玻璃微流控芯片的制备、处理方法及片上细胞培养的操作流程,并讨论了影响微管道细胞培养的因素,包括准备细胞悬液、避免气泡、芯片表面处理和培养液中的血清浓度等。应用这套方法,在微流控芯片上成功培养了多种哺乳动物细胞。  相似文献   

19.
一、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育种技术 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已能使近千种植物的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经过离体培养再生成完整植株。80年代以来,大量的试验研究资料表明,由组织培养物再生出的植株中存在着广泛的变异,在甘蔗、马铃薯、水稻、小麦、大麦、大豆等重要经济作物中都观察到这种现象,这种组织培养再生植株中出现的变异被称为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无性  相似文献   

20.
西洋参细胞培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西洋参悬浮细胞培养技术生产人参皂甙,在理论和生产上,都具有重要意义.概述了国内外在西洋参愈伤组织培养、细胞悬浮培养和发酵培养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