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陈书是同光体闽派的重要诗人,是闽派中最早倡导写“同光体”的诗人,作为“同光体”闽派诗歌的倡导、实践对同光体闽派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漳州师院学报》2022,(2):71-77
杜甫一生之中创作了大量诗篇,而亲情诗在其整体诗歌创作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诗歌中对日常生活的描写《,诗经》早已有之,至杜甫则将诗歌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亲情诗中尤为突出,主要以日常语的运用与日常生活场景的描写来展现。随着宋代诗人对杜甫的推崇,使得这种写法对有宋一代诗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更加注重日常生活题材的书写。  相似文献   

3.
中国诗歌的格律由六朝发展到唐初已趋成熟,而于杜甫等大诗人手中登峰造极,此后一千多年汉语诗歌的格律基本沿袭未改。与此同时,古体诗歌也一直获得诗人们的青睐,得以延续与发展。格律诗与古体诗的区分,本来是很明晰的,但富于创造性的诗人并不一定严守这种区分,中唐诗人刘长卿即是一例,细读其五言诗,确能发现不同一般的诗体。本文即对此特殊诗体试作论述,并用之于文献的校勘。而文体或诗体的研究,作为文学研究的本质,其研究价值及有待开拓的空间,于此亦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4.
钱谦益作为一位十七世纪重要的文化人物,他通籍五十馀年,奔波南北,九次往返于家乡与北京之间。后六次南归,其间作诗颇多,具备三重考察意义:从以诗证史角度看,诗人的经历复杂奇特,个人命运多舛,某些事情隐秘不解,赖其南归诗作,略可透析诗人的坎坷经历与艰难行旅;从诗言志的角度看,南归诗作所渲泄的情感折射出那个时代同类文人的共同境遇,在当时即已获得广泛的读者群,也为后代提供了许多真实的历史场景;从创作风格角度看,尽管六次南归的原因不尽一致,但各次南归诗篇的主基调是一致的,不仅表现出诗人孱弱的人格与忧伤的心态,还可表现出这位“东林浪子”创作风格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漳州师院学报》2022,(2):85-91
《秋怀》是明代诗人李梦阳的一组七律,在意象、结构方面对杜甫的《秋兴八首》明显有所继承。因李梦阳自身遭际、出使边塞的经历及文学创作理念的影响《,秋怀》在继承《秋兴八首》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意象群,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写作结构。与弘正诸子中其他模拟《秋兴八首》进行创作的诗人相比,李梦阳的《秋怀》艺术水平较高,其艺术价值及文学史意义应该得到充分认识。  相似文献   

6.
武元衡在晚唐诗人及理论家张为的《诗人主客图》中被奉为“瑰奇美丽主”,关于他近世的家族中人,史料多有记载,然散见史书、墓志、姓纂等文献当中,不系统,且多有舛误。文章就武元衡直系亲属中的曾祖以降至其子女,以及其家族中影响较大的从父弟武儒衡及其父亲等进行详细考述。  相似文献   

7.
元代诗人刘因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刘因是诗人,或许有人大不以为然,因为了解元代思想文化的人都知道别因是元代著名的理学家,在元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却极少有人从文学史上来认真考察对因作为一个诗人的重要价值,而且,在人们的印象里,理学家往往重道而轻文,即便_作诗,也多言理之作,因而,未曾深入具体地研究其诗的艺术个性、成就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其实,刘因在元代文坛上是一位相当有个性、有成就的诗人。与其他时代的诗歌创作相比,元诗较为缺少个性。恰如明人胡应麟所批评的:“元人制作,大概诸家如一”(《待薮》外编卷六)。而刘因的诗作却有着矫…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诙谐幽默的个性以及反映这一个性特点的作品,历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陶渊明诗文诙谐幽默的特点。产生于所处的时代是诗人颖脱不拘、放达超逸、任真自得个性的一种表现。它使诗人的形象更加真纯可爱,而作品更具渊深朴茂之关。  相似文献   

9.
普拉斯是美国自白派诗人中最富才情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爸爸》以其立体复杂的人物形象而富有深刻的历史化内涵。诗人将其独特的个人经历与整个社会历史环境紧密地结合起来。展现了一幅悲壮的历史画面。诗歌描述的是一个赋予多重身份的“爸爸”:爸爸、丈夫和男性代表。诗人通过对传统父权、夫权和男权制社会的疯狂颠覆而赢得女性主体意识回归。应当从精神分析、人物原型批评等角度对诗歌的颠覆性主题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0.
宋初三体即白体、晚唐体、西昆体的创作典范分别是晚唐的刘白、姚贾、温李这三大诗人群。其中,无论是刘白诗人群与姚贾诗人群,还是白体与晚唐体,始终表现为两种艺术风格的对立。而昆体与白体的关系则要复杂得多,不少昆体诗人都有过学白体的经历,昆体可以被认为是白体之后的一种合理的历史反动。  相似文献   

11.
现代学史研究中有一种“寻找-转变-定格”的评价模式,以此来评价诗人杨骚多有失当。作为一位浪漫诗人,诗骚性情是进入其艺术世界的关键入口,贫病、多情、精神漂泊是他诗骚性情的一体三面。他的创作活动主要活跃于20-30年代,而他最好的诗作就在前期而不是在“转变”之后。即便是“转变”后的创作、爱情生活和社会政治活动也能够从其诗骚性情作由内而外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秦观词的内容大多抒写闲情、柔情、别情.秦观以纯情、敏锐、善感的词人之心,写出了大量柔婉精微而又蕴意无穷的作品.其词情感真挚,自然单纯,体现了醇正的词之本质.  相似文献   

13.
在明代诗歌发展史上,闽中诗群始终是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林鸿、高棅、郑善夫、谢肇淛、曹学佺尤称名家.林鸿首倡闽中宗唐诗风,高棅则为明初首屈一指的唐诗专家.明中叶郑善夫推崇杜诗,执闽中诗坛牛耳.晚明谢肇淛、曹学佺则标举中晚唐"妙悟"诗风.闽中诗群始终以宗唐为旨归.闽中建安杨荣、晋江赵瑺、闽县郑关等家族为家学渊源源远流长的诗歌文化世家,也为闽诗繁盛出力甚巨.  相似文献   

14.
晚唐时期,在客观环境的压力之下,士人在仕、隐、逸的选择上大都不是出于自觉自愿,而是无奈之举.吴融的诗歌所表现出来的心态特点正是上述群体心态的个案表征.首先,诗人有强烈的入仕之心,痴心地在仕宦的道路上艰难行走.其次,在游学羁旅、仕宦坎坷中,诗人又不免产生遁世的愿望.再次,在用世无成、隐而不得的状况下,受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吴融抒写的艳情诗歌又暴露了诗人及时行乐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奥维德是古罗马时代的著名诗人,但他却因为“有伤风化”的诗作《爱经》而没有得到应有的文学地位。笔者认为,奥维德抛弃战火的庄重而落笔于暖玉温香,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切入,以希腊和罗马一脉相承的文化精神、古罗马的社会现实、奥维德本人的价值取向以及他对女性的基本态度等方面解读《爱经》,当可还作者一个历史的公正。  相似文献   

16.
程师孟诗考     
程师孟,诗效白居易而尤简直,与之唱和往来的诗人不下百人.有诗集二十卷,惜已佚,故后世诗名不显.新编《全宋诗》从方志等辑其诗40首,用力甚勤,但《全宋诗》中的程师孟诗存在着疏失,需要对其加以考订、补苴,对其佚诗亦需加以考实.  相似文献   

17.
张忠纲 《漳州师院学报》2002,16(2):31-39,54
萧涤非先生是著名的杜甫研究专家。他的《杜甫研究》是试图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杜甫及其诗歌的一部力作,代表了当时杜甫研究的最高成就,对新杜学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的一些主要论点如“人民诗人”、“主导思想”等问题,今天看来还是正确的,充分表现了先生严谨不苟的治学态度和唯真求实的学者风范。  相似文献   

18.
郑善夫是活动于明代弘治、正德年间的一位著名诗人。其诗以气格为主,以悲壮为宗,具有独特的审美风貌,当李梦阳、何景明倡导文学复古之时,诗人继承了杜诗的写实精神,创作了诸多反映现实,揭露矛盾,干预时政的优秀作品。这些诗歌成为前七子复古运动的积极成果。深入研究郑善夫的思想与创作状况,可以弥补明诗研究之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