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3 毫秒
1.
13世纪左右,中国古代数学中发展起来的“天元术”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达到了当时世界数学发展的顶峰。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天元术”在元代中叶到明代逐渐衰落,历史的分析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13世纪左右,中国古代数学中发展起来的“天元术”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达到了当时世界数学发展的顶峰.但是由于各种原因, “天元术”在元代中叶到明代逐渐衰落,历史的分析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吴文俊院士以他的精深研究和崇高威望对中国的数学史界给予了鼎力支持.为中国数学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用自己获得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建立了“吴文俊数学与天文丝路基金”.拔巨款资助数学史研究.充分表明了他对中国数学史界的深情与厚望.这不仅是给我国的数学史研究以有力的物质支持.更重要的是给我国数学史同仁以巨大的精神鼓舞.此举已产生了广泛热烈的社会影响.“吴文俊数学与天文丝路基金”是一项有鲜明特色和深远意义的研究计划.此项计划的提出和实施无疑将对我国的数学史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这里.我们将阐述设立此项基金对于我国数学史研究的重要推动作用.说明其创新意义.并介绍基金项目的一些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4.
杜石然先生早年偶读三上义夫《东西数学史》对数学史发生兴趣,开始业余研究数学史,1957年考入中国科学院,师从李俨、钱宝琮先生,开始数学史的专业研究.“文革”后,他转向中国科技通史和中国思想史的研究.1990年退休后,在日本佛教大学等执教十年.在这篇访谈中,科学史家杜石然先生回顾了他从事中国数学史和中国科学史研究的半个多世纪的历程,总结了编撰《中国数学简史》、《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等重要学术著作的经验,并展望了中国科学技术史和中国数学史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论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结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学史的教育价值是整个数学教育界都认可的.但是数学史以何种形式才能更好地体现其教育价值呢?本中认为只有深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找到数学史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和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认识变化的接合点,才可以体现出数学史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6.
蔡钶金 《科技信息》2011,(33):I0118-I0118,I0159
数学史是研究数学科学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它追溯了数学内容、思想和方法的演变、发展过程,数学史融入数学课堂,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认识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思维过程,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7.
李文林的《数学史概论》(第2版)彰显了人类数学文明的最亮丽篇章,其主要特色为:选材精练,准确概括了数学科学的发展史;厚今薄古,充分论述了近现代数学的演进和变革;深中肯綮,深刻挖掘了数学大家的思想精髓所在。该书材料组织灵活、可读性强,现已成为目前国内高校最通用的数学史教材,对数学史的普及和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编写《中国数学史教程》的指导思想和选编原则,指出它具有简单中国数学史发展的总进程与介绍重要数学著作、阐述中国传统数学思想方法与对比近代的符号算法、突出师范的教养性与教育性、重视理论性与趣味性、重视数学史基础知识的讲解与学生的练习等相结合的特点,说明了使用本教程所需要的教学时间,以及教学方式、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9.
中国数学史研究范式的转换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概括 20世纪中国数学史研究的两次运动的特点,建立一个模型,以说明李俨与钱宝琮领导的“发现”范式与吴文俊领导的“复原”范式对中国的数学史研究的深刻影响。利用这个模型,解释两个重要现象发生的原因:其一,中国的数学史研究在 1970年代初和当今两度出现低潮;其二,绝大多数的中国数学史家都将自己的研究兴趣专注在中国传统数学上。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中国的数学史研究应该在现有的研究范式基础上,适时地、适当地予以改进,从发现“有什么数学”、复原“如何做数学”,扩充到“为什么要研究数学”。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数学源远流长,有其自身独特的思想体系与发展途径,且在世界数学史上曾几度辉煌: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又逐渐显示出传统数学发展的局限性.形成这样的局面既与人们对理论体系的认识有关,也与当时社会发展的复杂性有关.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数学从远古至明清时期的发展历程的分析,剖析直至清朝中国数学落后于世界主流的原因,旨在明前人之鉴,醒后人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