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云南省马关县仁和镇阿峨新寨的农民创作版画1200余幅,以一定的风格特色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版画艺术在一个偏僻的边疆壮族村寨是如何发展起来的?这与地域民族文化有何联系?笔者从民族文化的角度探寻了阿峨新寨壮族农民版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壮族先民把对自然崇拜的神灵附于古树林木,并继世举行祭祀仪式,自然生态获得保护,今大部份壮族聚居区仍保留其俗。文章对马关县阿峨新寨祭布洛陀神树作调查,发现壮族祭树对自然生态环境起到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阿峨新寨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城南22公里处.距仁和镇5公里.寨子周围绿树成荫.层层梯田中.一条小溪穿寨而过,四季气候温和。全寨164户人家500余人口.属壮族依支系。这里的人们能歌善舞.有保留得较为完好的语言和文化。这里的女人心灵手巧.自幼喜欢绘画刺绣,她们身上穿的、头上藏的均是自己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近代史上素有反帝爱国革命传统,以壮族为主聚居的广西左江地区的农民运动如火如荼。本文论述了左江地区农民运动的兴起、发展、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5.
阿Q形象分析     
鲁迅是一个深切理解和关心农民生活与命运的作家、其最著名的小说《阿Q正传》就是典范性的作品。小说主人公阿Q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是个落后的农民的典型。  相似文献   

6.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对世居中越边境的壮族346人进行问卷调查,分别探讨了壮族群众对于本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不同维度的认同情况,并从中分析壮族群众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情况。结果显示,壮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和壮族传统文化对于世居中越边境的壮族群众的民族文化认同仍然保持较深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壮族青年女作家陶丽群的小说创作,呈现出新的写作态势:在小说叙述艺术方面,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在表现乡村农民(包括都市弱势群体)生活时,不是一味地渲染其苦难悲切的场面,而是别出心裁地以充满微笑的艺术笔触,着力描绘农村生活色彩斑澜、给人暖意的世俗景观,塑造、揭示、颂扬社会底层人物具有的纯朴、勤劳、坚韧、本分、正义和宽容的可贵品质和力量;与此同时,为展示桂西壮族村寨别具一格的独特文化和风韵,陶丽群在塑造、刻划人物形象的同时,还注意用原生态的笔墨去描绘、还原桂西壮族村寨古今沿袭的独特风习。所有这些,都构成了陶丽群近年小说“底层写作”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8.
壮族民间戏剧历史悠久、表演精彩、发人深省,蕴涵着丰富的伦理思想展现出消灾除难,避祸趋福,不畏强暴,英勇善战等价值展现;通过寓德于乐,以乐养德,言传身教,修身养性等方式,传承壮族民间戏剧、发扬壮族伦理思想,有利于壮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增强壮族人们内部的团结、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汉文化在桂西壮族地区广泛传播,促进了壮族文化的转型,形成了壮族文化的特点,对壮族文化心理产生深刻影响,推动了壮族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赫章县新寨水库大坝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大坝枢纽区河谷地形不对称,左岸陡峭而右岸覆盖层较深,枢纽区建筑物的布置空间有限。根据实际地形地质条件,合理进行大坝枢纽区建筑物的布置以减少工程量及投资、加快工程施工进度,对大坝筑坝材料分区、溢洪道布置以及导流兼取水放空洞综合布置进行了优化设计。本文系统介绍了新寨水库面板堆石坝材料分区、枢纽建筑物布置、细部结构设计等内容,可供同类工程设计、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实施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面貌要求,把西昌市安哈镇长板桥村建设成人与自然和谐、彝族特色浓郁、基础设施完善、村庄环境整洁等稳定发展的"彝家新寨"范式新农村。本文通过对该村的基本情况、产业发展现状以及产业发展市场的具体分析,探析出了该村实施"彝家新寨"范式建设的优势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检索,得到近30年发表的篇名含有壮族的所有论文4858篇,取其中的380篇“高被引论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分析,找出了壮族研究的核心作者与主要机构、发表壮族研究成果最多的刊物、壮族研究作者的年龄段及所在区域,揭示了研究热点,指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对壮族研究的基金项目资助较多,但壮族研究热点变化不大,没有什么突破。  相似文献   

13.
壮族土司制度起源于汉、唐时期的羁縻制度。壮族土司制度在历史上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发展到明朝中期已经日益腐朽没落,改土归流政策势在必行。清初的改土归流对壮族的政治、经济、文化都造成极大的影响。研究清政府对壮族地区的改土归流政策及其对壮族人民的影响,有利于对壮族的历史和现在的发展有更好地认识,还可以以史为鉴,为当代的民族政策服务。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有着优良版画艺术传统的安徽版画曾经享誉国内外,版画与安徽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和千丝万缕的文脉关联,从古代徽州版画到当代版画,安徽版画经历了由复制版画向创作版画的时代转换,数代版画人薪火相传,创作不断,持续生成新的艺术作品。在全国版画作品展览中安徽版画创作在其艺术水平与版画作品入选数量上均创历史新高。从展览作品的整体情况来考察,安徽版画以其新颖和开放的艺术理念和具有时代性的创作手法吸引打动着观者,以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的艺术视角和质朴的艺术语言来博取观者的关注。延续着安徽版画的优良艺术精髓,对照全国其他地区的版画创作样式,来分析和研究当代安徽版画创作的现状,寻找与发掘新的艺术生命力,继续探索新的具有时代性的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15.
论述新时期壮族散文的主要成就,壮族散文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方面的特点及其变化发展;指出描写广西自然景物、民俗风情,描绘中越边境风貌,反映边疆生活是壮族散文的主要内容;近年来有的壮族散文家把目光投向了时代,投向了社会,热情关注现实生活,关注国家和民族命运,侧重抒写作者的内心感受,因而具有更强的时代感和感染力;同时论述了壮族散文家在历史散文写作方面的突破和创新,充分肯定了几位壮族年青散文家的大胆探索和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6.
以《阿Q正传》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为例,粗略分析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造成巨大影响的两种思维程式、他们的价值指向及其冲突。  相似文献   

17.
“异化”策略主张译文应以源语文化为归宿,提倡“存异”而非“求同”,在译文中体现源语文化特色,从而丰富译语表达。壮族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形成了意象丰富的壮族文化负载词,体现了鲜明的壮族文化的本土性、宗教性和民俗性。采用“异化”策略对壮族文化负载词进行英译,有助于弘扬壮族传统文化,促进民族交流,丰富世界文化。  相似文献   

18.
壮族有无自己的哲学思想,以及其哲学思想有什么特点,长期以来很少有人论及,这已成了壮族研究的一大缺憾。本文开崇明义便肯定了壮族同样拥有自己灿烂的哲学思想这个事实,并从多方面对它进行了具体深入的揭示;最后,针对壮族研究中的这一薄弱环节,论述了研究壮族哲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壮学研究的一朵新花——评邵志忠《壮族文化重组与再生》●徐杰舜/著壮学,作为研究我国第二大民族的一门人类学和民族学的分支学科,近几年来有了长足的进步,出版了《壮族通史》、《壮族百科辞典》、《壮族风情录》和各具特色的郑超雄的《壮族审美意识探源》、潘其旭的...  相似文献   

20.
传统观点认为壮族“不落夫家”婚俗是历史上壮族母系制的残存,文章通过与壮族同源的傣族入赘婚俗的比较,并结合相关史料,说明壮族“不落夫家”并不是母系制的残存,而是壮族妇女反抗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壮族由母系向父系转变的残存应是入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