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揭示了有机抑制剂SDD对铜活化闪锌矿的抑制情况.在此基础上,采用Zeta电位测试、Versa STAT电化学工作站的局部交流阻抗(LEIS)测试、前线轨道理论计算对SDD和BX(丁基黄药)在铜活化闪锌矿表面的竞争吸附机理进行了研究.浮选试验结果表明:SDD是一种铜锌分离的高效抑制剂,能够有效的抑制闪锌矿,而黄铜矿几乎不受影响;此外,还发现SDD具有用量少且十分敏感的特性,在pH为10,SDD为4.0×10-5 mol·L-1的最佳条件下,能够将铜活化闪锌矿的回收率降低至16.59%,而黄铜矿的回收率为81.64%.Zeta电位和局部交流阻抗(LEIS)分析表明:SDD不但能够占据铜活化闪锌矿表面的活化位点,而且其吸附能力强于BX,这极大的降低了BX在铜活化闪锌矿表面的吸附量,从而对铜活化闪锌矿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前线轨道理论计算进一步证实SDD与铜活化闪锌矿作用能力强于BX.  相似文献   

2.
通过浮选试验、吸附量测试及X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研究氧化剂高锰酸钾在刺槐豆胶浮选分离方铅矿和闪锌矿中的作用,考察高锰酸钾强化刺槐豆胶抑制闪锌矿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丁黄药为捕收剂时,方铅矿和闪锌矿可浮性均较好,刺槐豆胶对方铅矿和闪锌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二者难以分离。在有氧化剂高锰酸钾存在时,少量刺槐豆胶就能完全抑制闪锌矿的上浮,而对方铅矿的抑制作用较弱,因此联合使用高锰酸钾和刺槐豆胶能够实现方铅矿和闪锌矿的浮选分离。刺槐豆胶主要通过与闪锌矿表面生成的氧化产物发生化学反应而吸附在闪锌矿表面,高锰酸钾的加入使闪锌矿表面生成了更多的氧化产物,显著提高了刺槐豆胶在闪锌矿表面的吸附量,导致其对闪锌矿的抑制效果增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常见的无机盐类染整助剂,对Fe_3O_4-MnO_2-PAC-H_2O_2类Fenton体系,处理以亚甲基蓝为主要成分的模拟印染废水的影响.方法制备Fe_3O_4-MnO_2复合材料并将其负载到PAC表面,使其与H_2O_2组成类Fenton体系;以亚甲基蓝为主要原料制模拟印染废水,向其内投加定量的NaCl、Na_2CO_3、Na_2S和Na_2SO_4等无机盐染类整助剂,经类Fenton体系处理后测其COD及亚甲基蓝的质量浓度的变化.结果废水中Cl~-、CO_3~(2-)、S~(2-)3种离子的存在会抑制该类Fenton体系对亚甲基蓝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废水中SO_4~(2-)的存在对该类Fenton体系处理亚甲基蓝印染废水没有显著的影响.结论 NaCl、Na_2CO_3和Na_2S对类Fenton体处理印染废水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的效果Na_2SNaCl Na_2CO_3,在实际处理时应先减少其存在;废水中Na_2SO_4的存在对类Fenton体系处理印染废水几乎没有抑制作用,在实际处理时即使存在也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油气田的注空气开采工艺导致油气田设备及管线的严重腐蚀.为降低氧气对油气田设备及管线的腐蚀,研究了Na_2SO_3在油田水系统中的除氧规律及影响因素.通过电化学探头法,研究了Na_2SO_3质量浓度、温度、除氧时间、pH和各种金属离子催化作用下Na_2SO_3的除氧规律.研究结果表明:Na_2SO_3除氧在中性、碱性环境较为合适;温度越高、接触时间越长,Na_2SO_3的除氧效果越好;Na_2SO_3与NaHSO3复配对Na_2SO_3的除氧率无明显效果;Co~(2+)、Cu~(2+)对Na_2SO_3除氧具有很好的催化作用,可以显著提高Na_2SO_3的除氧率;Pb~(2+)与Na_2SO_3反应生成沉淀,抑制Na_2SO_3的除氧反应.  相似文献   

5.
用PEG-6000和不同钠盐(NaCI、Na_2SO_4、NaHCO_3、复合钠盐)溶液对鹿藿(Rhynchosia volubilis)种子进行了发芽试验,研究鹿藿种子萌发时期的耐旱性和耐盐性。结果表明:低浓度的PEG(5%)对种子萌发有引发作用,随着PEG浓度的继续升高有抑制作用。在不同钠盐胁迫下,鹿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均逐渐降低,除低浓度的Na_2SO_4溶液(0.3%)处理能促进鹿藿的胚根和胚芽生长外,其他处理组胚根和胚芽生长均逐渐受到抑制,鹿藿种子对4种钠盐的耐盐强弱顺序为Na_2SO_4复合盐 NaCl NaHCO_3。  相似文献   

6.
利用等温溶解平衡法测定了三元水盐体系Na_2SO_4-Na_2S_2O_3-H_2O、Na_2S_2O_3-NaSCNH_2O及Na_2SO_4-NaSCN-H_2O在313.15K时的固液相平衡数据,并结合X射线衍射确定相平衡时的固相,绘制了三元体系相图。3种体系在313.15K时均无复盐或固溶体形成,属于简单共饱和体系。对应相图中均包含1个共饱和点、2个单盐结晶区和2条单变量曲线。在三元体系中,Na_2SO_4-Na_2S_2O_3-H_2O平衡固相分别为Na_2SO_4和Na_2S_2O_3·5H_2O;Na_2S_2O_3-NaSCN-H_2O平衡固相分别为Na_2S_2O_3·5H_2O和NaSCN;Na_2SO_4-NaSCN-H_2O的平衡固相分别为Na_2SO_4和NaSCN。结果表明,Na_2S_2O_3和NaSCN对Na_2SO_4有较强的盐析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浮选试验,沉淀试验,溶液组分分析等手段查明了NaCl,Na_2SO_4,Na_2CO_3对钴离子浮选的影响和影响机理。指出:以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或丁黄药为捕收剂时,NaCl,Na_2SO_4对钴离子浮选无害;Na_2CO_3因与钴离子和捕收剂离子生成溶解度较大的混配形络合物对浮选不利,捕收剂需过量添加才能使钴完全浮选。  相似文献   

8.
以白薇种子为试验材料,用不同浓度(n=50,100,150,200,250,300mmol·L~(-1))的NaCl,Na_2CO_3和Na_2SO_4溶液处理白薇种子,探究盐胁迫对白薇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对白薇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均有明显抑制作用;3种盐对白薇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强度由强到弱依次为:NaCl,Na_2CO_3,Na_2SO_4。白薇种子萌发的耐盐适宜范围为39 mmol·L~(-1)NaCl,85 mmol·L~(-1)Na_2CO_3,217 mmol·L~(-1)Na_2SO_4;耐盐半致死浓度为64 mmol·L~(-1)NaCl,131 mmol·L~(-1)Na_2CO_3,312 mmol·L~(-1)Na_2SO_4;耐盐极限浓度为105 mmol·L~(-1)NaCl,206 mmol·L~(-1)Na_2CO_3,459 mmol·L~(-1)Na_2SO_4。盐胁迫下白薇种子生理指标可溶性糖的质量分数随着盐浓度增加而升高。NaCl处理后,白薇种子内游离脯氨酸的质量分数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Na_2CO_3和Na_2SO_4处理后游离脯氨酸的质量分数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3种盐处理条件下,白薇种子发芽表现低促高抑的现象,种子内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质量分数增加。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碱激发剂(Na_2SO_4、Na_2SO_4+NaOH、Na_2SO_4+Na_2SiO_3)对碱矿渣砂浆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与单独采用Na_2SO_4作为激发剂时的碱矿渣砂浆抗压强度相比,采用Na_2SO_4和NaOH作为复合激发剂,碱矿渣砂浆抗压强度略低;采用Na_2SO_4和Na_SiO_3作为复合激发剂,碱矿渣砂浆抗压强度有明显的提高,但Na_2SiO_3掺量不宜超过2.5%.通过试验结果对比得出碱矿渣水泥最佳配方:普通硅酸盐水泥∶Na_2SO_4∶矿渣∶Na_2SiO_3=10%∶5%∶85%∶2.5%,所配制砂浆(最佳碱矿渣水泥∶砂∶水=492∶522∶168)的28d抗压强度达到53.7MPa.  相似文献   

10.
铁闪锌矿在硫酸浸出过程中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铁闪锌矿氧化浸出机理,以人工合成铁闪锌矿的悬浮矿浆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电极体系对其在硫酸浸出过程中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铁闪锌矿浸出过程中有H2S中间产物生成;通氧、元素硫分散剂以及氯离子引入浸出体系均能明显促进铁闪锌矿的电化学氧化;随硫酸浓度升高,铁闪锌矿的电化学氧化不断加强而闪锌矿的电化学氧化受抑.与闪锌矿相比,铁闪锌矿更易发生电化学氧化.在铁闪锌矿硫酸浸出过程中,其电化学氧化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用新型有机抑制剂选择性浮选分离铁闪锌矿与毒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浮选试验研究铁闪锌矿和毒砂在丁黄药作用下的浮选行为,以及Cu^2+和有机抑制剂PALA对它们可浮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用丁黄药作捕收剂,铁闪锌矿和毒砂在酸性条件下有良好的可浮性,在碱性条件下可浮性显著降低;经过Cu^2+活化作用后,铁闪锌矿被强烈活化从而具有良好的可浮性,同时毒砂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活化,铁闪锌矿与毒砂的可浮性差异仍然较小,达不到浮选分离的目的;有机抑制剂PALA对经过Cu^2+活化后的2种单矿物表现出选择性的抑制作用,能有效地抑制毒砂的浮选而不影响铁闪锌矿的可浮性,可实现2种矿物的选择性分离;红外光谱分析表明PALA分子中有-COO^-和O=C—NH2等多种官能团,PALA与丁黄药存在竞争吸附;由于PALA携带众多的亲水基团,使得毒砂表面亲水,进而抑制毒砂的浮选;PALA在铁闪锌矿表面的吸附很弱,经过Cu^2+活化后铁闪锌矿表面明显吸附捕收剂而不吸附PALA,因此,铁闪锌矿具有较好的可浮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NaClO_3~Na_2SO_3-H~+引发AN-MA-SMAS水相沉淀聚合体系的引发机理、聚合场所、自加速现象、优先吸附等聚合机理问题,并通过端基分析、分子量及分布、表观竞聚率、种子聚合等有关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动力学证据.  相似文献   

13.
选取小麦种子作为实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和Na_2SO_4,探究阴离子不同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分别对小麦种子进行种子萌发试验,观察、测定不同浓度盐胁迫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结果表明,Na_2SO_4对小麦萌发的促进作用比NaCl对小麦萌发的促进作用强.当NaCl和Na_2SO_4浓度低于50 mmol·L~(-1)时,对小麦种子的萌发具有促进作用,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升高.当浓度大于50 mmol·L~(-1)时,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之后随着NaCl和Na_2SO_4浓度的不断增加,各项指标均下降;但NaCl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Na_2SO_4,即Cl~-的胁迫强度大于SO_4~(2-).  相似文献   

14.
以火山渣为吸附材料,研究其对低温水体中SO_4~(2-)的吸附效果及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火山渣对SO_4~(2-)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当SO_4~(2-)初始质量浓度为100~1 000mg/L时,吸附量随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ρ(SO_4~(2-))=1 000mg/L时,火山渣最大吸附量为6.24mg/g,平衡时间最短,为4h;吸附过程的最佳pH=7;Ca~(2+),Mg~(2+)对火山渣吸附SO_4~(2-)有一定促进作用,而Cl~-与NO_3~-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纯镍在900℃熔融盐w(NaCl)=25%-w(Na_2SO_4)=75%和Na_2SO_4中进行恒温热腐蚀实验,研究了不同熔融盐成分对纯镍在恒温热腐蚀期间的腐蚀特征、行为和机理.结果表明:Ni在2种熔融盐腐蚀过程中无选择性和顺序性,不存在腐蚀孕育期,腐蚀产物均以NiO和Ni3S2为主,在w(NaCl)=25%-w(Na_2SO_4)=75%熔融盐中的腐蚀速率明显大于在Na_2SO_4熔融盐中.在Na_2SO_4熔融盐中,纯镍的氧化、硫化同时进行,热腐蚀形态表现为从表面氧化膜内侧向基体内部延伸的内氧化物与内硫化物分布;在w(NaCl)=25%-w(Na_2SO_4)=75%熔融盐中,是氧化、硫化和氯化三者相互作用增强的结果,氯和硫在热腐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用步冷曲线法和DSC法测定了CH_3COONa·3H_2O-Na_2SO_4·10H_2O截面,得到了体系的多温图。结果表明,此截面的两条三次结晶水平线的温度值分别为: 液+Na_2SO_4(?)Na_2SO_4·10H_2O+CH_3COONa·3H_2O_2:18.2℃; 液+CH_3COONa(?)Na_2SO_4+CH_3COONa·3H_2O:58.1℃。  相似文献   

17.
为减少污泥干化过程中所释放臭气对环境的影响,对比研究了不同碱性添加剂对污泥干化臭气释放的抑制效果,以及不同吸附剂对污泥干化臭气的吸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污泥在干化前添加碱可以有效抑制含硫臭气的释放,尤其是酸性气体H_2S和SO_2的释放,并且所添加碱的碱性越强、抑制效果越好,在250℃下释放的气态硫化物总量不到样品中总硫含量的1%.在污泥直接干化尾气条件下进行吸附试验,发现分子筛与菌液对含硫、含氮气体吸收效果优于水和Na_2CO_3溶液,不再与气体的酸碱性相关,对于多数气体的脱除率都能达到90%以上.相比添加碱抑制臭气释放的方法,臭气产生后利用不同介质吸附对臭气排放的控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基于商用V_2O_5/TiO_2催化剂,通过模拟SCR脱硝试验装置的宏观试验及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的微观分析手段,对SO_2催化氧化机理及硫酸氢铵(ABS)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O_2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后先与V~(5+)—OH基团反应生成了金属硫酸盐中间产物(VOSO_4),继而转化为SO_3,O_2与温度都对该反应有促进作用。催化剂上ABS生成主要有2种机理:一是由吸附态NH_3与气相或弱吸附态SO_2反应生成;二是由金属硫酸盐(VOSO_4)与气相NH_3直接反应生成。催化剂上ABS大约在200℃生成,在450℃分解,且NO能与ABS中的NH_4~+反应而促进其分解,但此反应与脱硝反应共存且为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Na_2SO_4-(NH_4)_2SO_4-H_2O三元体系中的Na_2SO_4·10H_2O_-(NH_4)_2SO_4(Ⅰ)和Na_2SO_4·10H_2O-(NH_4)_2SO_4·Na_2SO_4·4H_2O(Ⅱ)两个多温截面进行了研究.在(Ⅰ)中有三个四相转熔点:P_1,38wt%(NH_4)_2SO_4,58.8℃;P_2,10.9 wt%(NH_4)_2SO_4,26℃;P_3,39.1 wt%(NH_4)_2SO_4,-16℃.在(Ⅱ)中有两个四相转熔点:P_1,100 wt%(NH_4)_2SO_4·Na_2SO_4·4H_2O,59℃;P_2,23.62 wt%(NH_4)_2SO_4·Na_2SO_4·4H_2O,26.1℃,转熔反应热为180 J/g。  相似文献   

20.
针对冶金行业产生的高盐废水,采用纳滤-冷冻析硝耦合工艺处理NaCl和Na_2SO_4的混合模拟废水,实现对Na_2SO_4的资源化利用。纳滤实验考察NaCl和Na_2SO_4的质量浓度比、压力、流速和温度对膜分离效果的影响,同时确定纳滤工段的最优方案。冷冻析硝实验考察纳滤浓缩液浓缩倍数、冷冻温度和冷冻时间对产品中芒硝纯度和Na_2SO_4回收率的影响,确定冷冻析硝工段的最优方案,并采用分步冷冻析硝对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NaCl和Na_2SO_4的质量浓度比为5∶40、压力为3.0 MPa、流速为8 L/min和温度为30℃的条件下,经纳滤分离后的纳滤浓缩液中,Na_2SO_4与NaCl的质量浓度比≥18.51,可实现NaCl和Na_2SO_4的有效分离。在浓缩倍数为3.5倍、冷冻温度为0℃和冷冻时间为120 min时,得到的芒硝纯度在98%以上,Na_2SO_4的回收率为64.28%。采用分步冷冻析硝工艺优化后,Na_2SO_4的回收率可以提高6.39%。此工艺研究为该公司产生的高盐废水中Na_2SO_4的资源化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