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功效函数研究车辆排放对大气污染的测定问题.通过在不同地点测定车辆排放强度,构建车辆排放强度之间的关联函数式,探索交通运行状况下车辆排放具有的时空相关性.在此基础上,获得机动车各种排放污染物的单车排放因子,构建车辆排放诊断方法.并在分析机动车排放特性和规律的基础上,构建车辆排放的测度指标体系,建立基于功效函数的机动车排放综合测度模型,提出车辆排放的测度方法.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但能够界定车辆排放对大气污染的评估问题,而且能有效评估汽车尾气排放水平,并对解决车辆排放对大气污染的治理问题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3.
为了分析城市道路坡度变化对机动车排放的影响,基于车载排放测试平台获取实际道路排放数据,并通过比功率反推完善数据。分析了在4个坡度区间的城市道路下,轻型车3种排放污染物(CO、HC、NOX)在不同速度区间的排放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当车速处于20~50 km/h时,每升高一个坡度区间,3种污染物的质量排放率分别提升约22. 8%、23. 6%、24. 4%。在坡度一定的路面上,当车速处于20~40 km/h时,3种污染物处于高排放状态,其质量排放率比低排放状态分别提升约64. 3%、80. 0%、95. 0%。  相似文献   

4.
上海依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环保高科技公司,致力于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只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节能环保的燃油、润滑油添加剂系列产品。生产基地在广东,有二个工厂,公司年产添加剂1.5万吨,拥有全国销售网络。 科技创新、环保节能,在经济持续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杨鲁军总经理领导的“依澳环境科技”在成立之初  相似文献   

5.
《华东科技》2003,(7):F003-F003
上海依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环保高科技公司.致力于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只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节能环保的燃油、润滑油添加剂系列产品。生产基地在广东.有二个工厂.公司年产添加剂15万吨.拥有全国销售网络。  相似文献   

6.
胥耀方  龚华凤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26):10557-10565
为测算山地城市在坡弯地形下的排放问题,从面向排放的交通路网量化方法、车辆排放量化方法、以及耦合交通与排放的量化参数三个方面,分析国内外道路排放测算研究现状与趋势,在此基础上,结合山地城市的特殊地形对排放的影响,分析出测算山地城市道路排放的现状与缺陷:排放模型统计粒径开始细化,山地城市缺乏对应模型;缺乏交叉口实际运行状态的运行模式分布模型。  相似文献   

7.
针对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汽油品质特性不仅要满足发动机高性能的需要,还应达到车辆排污控制的要求.作者通过对全国加油站进行采样,调查了车用燃油的品质特性,并分析了燃油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状况.同时比较了国内燃油品质与国外燃油品质上的差异,通过建立发动机的排放模型,给出了不同地区车辆排放的参考值.最后提出了提高汽油的品质特性,并根据燃油品质分布对发动机相关参数进行调整控制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华东科技》2003,(1):113-113
柴瑞,高级工程师,在读MBA。1 990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桥梁专业,历任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第一测量队助理工程师、技术开发室主任。1 997年至2002年5月,任西安海德计算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2002年6月,他创办了上海中交海德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任总经理。他还先后当选为“交通标准化理事”、”中国公路学会计算机应用学会理事”、“陕西省软件行业协会理事”。  相似文献   

9.
杨鲁军,曾在上海复旦大学就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毕业后在香港、加拿大、美国等地从事经济研究学和高科技产品开发。2000年起,针对上海车辆尾气排放污染严重的状况,引进和开发了JF-7高科技环保产品,并创立了“依澳科技”。  相似文献   

10.
城市道路轻型汽油车细颗粒物的排放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轻型汽油车在南京市区道路上的细颗粒物排放特征,建立了车载测试系统.通过对比实际道路和底盘测功机测试结果探讨了机动车速度、加速度及行驶工况对细颗粒物排放的影响.实际道路下,加速状态下的车辆颗粒物数量、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其他行驶状态;在低速情况下,核模态(Dp<50 nm)细颗粒物数量浓度较大,高速条件下积聚模态(50 nm<Dp<565 nm)的颗粒数量较多.底盘测功机试验的颗粒物平均数量浓度为车载试验下的1.62倍,但质量浓度仅为车载试验的0.18倍.粒径100 nm以下的细颗粒物数浓度占整个测试的绝大部分.高速及急加速下,车辆会产生更多细颗粒物.结果表明:实际道路轻型汽油车的细颗粒物排放特性可用该车载系统来描述.  相似文献   

11.
在目前机动车污染对大气环境乃至城镇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的形势下,明确道路中机动车行驶所排放出的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以及颗粒物(PM)等污染物之间的关联影响,掌握重要污染物在道路上空的扩散情况,对环保部门有效提高污染监控精度、制定监管策略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别从道路低空4m、2.5m以及1.5m 3个采样高度进行污染物的监测,对各污染物间的排放关联进行分析,并以PM2.5和PM10为例,对其低空范围内的扩散情况进行拟合分析,所得结论可为制定科学的机动车污染防治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IVE模型在国内的适应性,利用车载排放检测仪器OBS-2200,在天津市典型道路上对随机获得的74辆不同类型车辆进行测试,并利用IVE模型附带模版对车载排放数据进行处理,得出了天津市不同技术类型车辆的排放特性曲线.通过与模型标准排放特性曲线对比,得出了该模型对我国城市车辆排放CO2的排放特性曲线符合性较好,对HC排放符合性较差等一系列结论.  相似文献   

13.
公路的几何线形设计直接影响机动车的尾气排放。为了探究凸形竖曲线路段前后坡差变化对小客车尾气排放的影响,以速度预测模型和多项式模型为基础,得到了凸形竖曲线路段不同坡差的逐秒速度曲线,统计分析不同线形组合条件下机动车比功率分布,基于综合移动源排放预测模型MOVES(motor vehicle emission simulator),得到不同坡差情况下凸形竖曲线路段尾气排放量。结合SPSS软件进行小客车单位竖曲线长度上CO2排放量与坡差进行拟合,得到单位距离小客车CO2排放量与坡差的关系,最后通过实测试验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小客车在凸形竖曲线上行驶,前后坡度差代数值越大,尾气排放量越多。在四种主要排放物中,CO2排放量最大,依次是CO、NOx、NH3排放量。研究结果对提高低碳公路设计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城市道路交叉口处的车辆运行燃油消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城市车辆通过交叉口行驶状态的分析,将全过程分解为怠速、起动、加速等工况。通过代表车型的模拟实验,得到各工况下的油耗量,综合全过程研究了城市道路交叉口处车辆运行燃油消耗规律。  相似文献   

15.
以重庆地区为例,应用环境经济投入产出的原理与方法,建立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发现重庆地区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分析了各污染物的排放情况;结合重庆市“十二五”规划,分析了重庆地区面临治理大气污染的压力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车辆有害排放与控制策略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汽车排放污染的现状及危害,分析现有排放控制措施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针对我国的国情,建议积极进行清洁代用燃料——二甲醚和纳米稀土尾气催化净化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利用廉价资源研制达到超低排放标准的汽车发动机。  相似文献   

17.
上海依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环保高科技公司,致力于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只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节能环保的燃油、润滑油添加剂系列产品。生产基地在广东,有二个工厂,公司年产添加剂1.5万吨,拥有全国销售网络。 科技创新环保节能,在经济持续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杨鲁军总经理领导的“依澳环境科技”在成立之初就以此为己任,以市场为需要,在“共晶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车辆在山地城市交叉口停车等待到直行通过这一过程中的纵向加速度特性以及驾乘人员舒适性,在重庆市选取4处交叉口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无人机航拍的交叉口交通流视频,提取车辆运行状态参数,研究不同坡度交叉口不同停车位次的车辆纵向加速度特性,并以加速度和急动度为指标进行舒适性分析。结果表明:(1)在缓坡路段,停车位次越靠前的车辆其加速度峰值越大;(2)在下坡路段,车辆在加速阶段末段加速度会在0 m/s2上下波动,车辆间断性的加减速;(3)在上坡路段,第1和第4位次车辆加速度特性相近,加速峰值较大,第2和第3位次加速度特性相近,加速峰值略小;(4)第1停车位次的车辆在下坡减速过程中更容易带来不适感。  相似文献   

19.
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DEA模型,评价了 2007-2017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大气污染排放效率.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和Tobit模型,验证了该区域产业结构变迁与大气污染排放效率的影响关系,结果发现:(1)仅有6个城市的大气污染排放效率均值达效率前沿面,大气污染排放效率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下游、中游和上游地区...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车辆排放污染物浓度[PM_(2. 5)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在山地城市隧道路段的分布特征,以重庆市内5条典型隧道为研究对象,采集了隧道洞内、洞口以及前后100 m范围内的空气污染物浓度值,分析PM_(2. 5)与VOCs在隧道路段的连续分布特征,以及土地开发强度与时段差异等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隧道中段的污染物浓度最高、隧道出口处的污染物浓度次之、隧道进口处的污染物浓度最低;隧道高峰期间污染物浓度比平峰期间污染物浓度波动大,并且高峰期间污染物浓度大于平峰期间的污染物浓度;污染物浓度在郊区隧道路段最低,在商圈外围隧道路段居中,在商圈中心隧道路段最高; 5条隧道样本的通风效果普遍较差。建议优化隧道中段的通风装置,尤其是增加商圈中心隧道的风机密度,以改善加强隧道中段的通风效果、降低污染物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