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金属污染河道底泥环保清淤以及资源化处置的实施是目前工程中的关键部分和无法解决的部分。此项研究同广州市河道清淤项目结合起来,在同日本管道搅拌固话机械设备结合的基础上开展重金属污染底泥的资源化处置工程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传统固化剂在固化/稳定化法处理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和重度污染土方面存在的不足,研发了一种新型固化剂。以人工制备的Pb、Cd、Cu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毒性浸出试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固化体力学特性、浸出特性等随养护龄期、污染土粒径、重金属污染水平的变化规律。以某金矿区三处重金属污染土壤为治理对象,开展了相关测试,验证了新型固化剂对于重金属污染土的固化效果。研究表明:新型固化剂对于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和重度污染土的效果较好;固化体无侧限抗压强度随养护龄期的增加而增大,随重金属污染水平、污染土粒径的增加而降低,固化体强度达17.35-33.45 MPa,均能满足固废填埋标准及建筑材料强度要求;重金属浸出浓度随养护龄期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污染土粒径和污染水平的增加而增加,浸出浓度均远低于(<0.1%)浸出安全标准限值,固化率>99.99%。所研发的高效重金属污染土固化剂,可用于重金属污染场地的固化修复及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3.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是一项复杂工程,为检验土壤修复效果,依据《污染场地修复验收技术规范》,对福州XX化工厂进行场地修复效果评价.土壤样品检测结果表明,原来超标的Pb、Hg的含量均明显低于修复目标值,坑底采样的4个样品中,Cd和As的含量也低于修复目标值,场地修复效果显著.但是,侧壁采样的15个样品中,Cd和As的含量仍存在超标现象.采用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两种目标污染物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Cd和As的非致癌风险指数对儿童和成人都大于1,As的致癌风险指数对儿童和成人都大于1×10-6.场地还存在潜在健康风险,在投入使用前需要进行进一步修复.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水泥基复合固化剂对重金属混合污染土的固化稳定效果及其与单一重金属污染土的固化效果差别,探究锌和镉离子之间是否有协同或拮抗作用,采用水泥、石灰、粉煤灰和蒙脱石等作为复合固化剂,通过开展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毒性浸出试验、X射线衍射分析(XRD)以及电镜扫描分析(SEM),研究锌镉混合污染土在不同固化剂掺量下的强度特性与浸出毒性、pH值与浸出毒性间的关系、重金属混合污染土与单一重金属污染土的固化效果差异,并通过XRD和SEM分别对固化产物的成分和形貌进行微观分析,进而分析固化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用生石灰、粉煤灰、海泡石、蒙脱土替代等量水泥可使固化产物的强度提高;Zn2+与Cd2+之间不存在拮抗作用,Cd2+的存在还会有助于Zn2+的固定;重金属离子的浸出浓度随浸出液pH值的增大而明显降低;固化效果好的样品相较于固化效果差的样品有更多的针状、网状等较为致密的结构。 相似文献
5.
6.
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和工程安全均造成严重不利影响,而对重金属污染膨胀土的固化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采用南阳地区膨胀土,通过室内添加硝酸铅和硝酸镉溶液分别配制3种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膨胀土,并采用水泥进行固化。在不同的水泥固化剂掺量下,对固化的重金属污染膨胀土进行击实、液塑限和自由膨胀率试验研究。比较分析干密度、自由膨胀率和液塑限随重金属浓度、水泥掺量的变化规律。试验表明,随着重金属Pb、Cd浓度的增加,污染膨胀土的干密度和自由膨胀率增大,而液塑限降低;掺入水泥后,污染膨胀土的干密度和自由膨胀率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而降低,液塑限提高,并且水泥对铅污染膨胀土的固化效果优于镉污染膨胀土。 相似文献
7.
针对六氯苯污染土壤以及农药、化工等重污染场地毒性有机物的控制与治理,该文通过在去离子水、硫酸/硝酸混合溶液(pH=3.20±0.05)和醋酸缓冲溶液(pH=4.93±0.05)3种浸提剂情景下的静态浸出试验、长期浸出试验和固化体微观形貌观察等,分析评价了含六氯苯污染土壤模拟样品的固化稳定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30%—50%水泥便可以实现98%—99%的六氯苯固定率;3种情景下模拟样品121d的累积浸出率,除醋酸缓冲溶液下的石英砂样品达1.09%外,其余样品的浸出率均小于1%,进一步说明水泥对污染土壤中六氯苯有很好的固化稳定化效果;长期浸出过程主要经历了快速溶出、缓慢的扩散迁移和相对稳定3阶段,由于六氯苯的相对稳定性和低水溶性,长期浸出试验在20d后基本进入稳定期。 相似文献
8.
为整治城市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以江西鹰潭信江河道污染底泥为处理对象。采用化学淋洗和固化稳定化技术相结合治理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设计化学淋洗模型,分析淋洗效果和固化稳定化参数。结果表明,理想淋洗剂为草酸,淋洗时间8 h,固液比1:5,浓度0.2 mol.L-1。复合稳定剂最优配比为FeSO4:MgO:高岭土9:11:6,投加量为100%。固化材料配比选择底泥:水泥:石灰:砂子=50:6:4:5。处理后的底泥浸出重金属浓度低于标准限值,固化后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3.48 MPa。 相似文献
9.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电动力学修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制的实验装置研究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电动力学修复性能,通过间歇断电法和提高电压法提高单一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重金属去除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对多离子污染土壤的电动修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间歇断电法和提高电压法与相同试验条件下的普通试验相比,Cd去除率分别提高了6.17%和0.56%,电能消耗分别节省了51.86%和12.4%.多离子污染土壤Cu,Pb,Cd的去除率分别为68.56%,75.31%,69.90%,相对于单一离子Cd的电动试验,修复效果降低不少.电能消耗为5.061 2kJ.g-1,比单一离子的电能消耗高出许多. 相似文献
10.
评估了转炉钢渣-电石渣-磷石膏(BCP)固化剂对工业污染场地土中固化稳定后重金属污染物迁移参数的影响。通过自主研发的一维柱状扩散试验装置,结合菲克定律理论与Pollute V6.3计算程序,对比了重金属镍、锌污染土固化稳定化前后的有效扩散系数和分配系数。结果表明,BCP固化剂的添加使得Ni和Zn有效扩散系数降低约2个数量级,而分配系数显著提高2个数量级。添加固化剂的试样重金属Ni和Zn的分配系数分别为污染土的169和175倍。BCP固化剂能够明显提高污染土的环境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用白泥作阻隔剂通过土柱浸滤实验对土壤中重金属Cu、Zn、Cr、Pb的迁移规律和阻隔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泥对重金属Cu、Zn、Cr、Pb有显著的阻隔效果,阻隔土样中白泥的含量别为3%、5%、8%、12%,随着白泥含量的增大,滤液的p H值和阻隔土层截留的重金属量增大,滤液中重金属浓度降低.重金属的存在形态对其在土壤中的迁移特性有一定的影响,在土样中加入白泥,重金属的稳定态含量增加,对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产生阻隔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还原-稳定化修复技术对半干旱区铬污染土壤进行室内模拟修复试验,探究修复剂种类、投加量、水土比和养护时间对铬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FeSO4是对土壤中总Cr和Cr(VI)的稳定效率最高的还原剂,最佳还原条件为2.5倍理论反应量、50%的水土比和7 d的养护时间,在此还原条件下土壤中总Cr和Cr(VI)的稳定效率分别达到98.90%、99.22%.此时土壤中总Cr和Cr(VI)浸出浓度均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最佳还原-稳定化联合修复条件为2.5倍理论反应量FeSO4+5%土壤质量比生石灰,还原-稳定化修复后土壤中总Cr和Cr(VI)浸出浓度与Cr(VI)含量分别为0.222 mg/L、0.216 mg/L、26.645 mg/kg,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及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经DTPA和EDTA提取的有效态Cr(VI)含量分别为0.673 mg/kg、2.795 mg/kg,且与Cr(VI)浸出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此外,还原-稳定化修复后,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铬的含量百分比显著降低,残渣态铬的含量百分比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3.
采用添加量为100 kg/m3的固化剂对遭受重金属污染的淤泥进行固化试验,根据试验结果研究了原泥中重金属Cd,Cr,Cu,Ni,Pb和Zn的含量及固化处理前后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分布,并对原泥和固化淤泥进行了浸出毒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淤泥固化处理过程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发生了改变,稳定态质量分数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Cd,Cr,Cu,Ni和Zn得到很好的稳定化处理,5种重金属的浸出量、浸出率均有明显降低而且达到标准要求;固化剂对重金属的稳定化作用,除了通过改变重金属的赋存形态,促进重金属非稳定态向稳定态转变来实现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碱性Cd污染农田原位稳定化修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
围绕碱性农田重金属Cd污染原位稳定化修复技术,通过实验室小试筛选出以椰壳生物炭为核心材料的稳定剂应用于修复重金属Cd污染的碱性土壤,并进一步探究了施加稳定剂对于小麦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稳定剂施加量的增加重金属Cd钝化效果显著增加,在施加量为2%时,椰壳生物炭对土壤有效态Cd钝化率达到99.08%,远高于木质生物炭、硅肥以及钙镁磷肥.稳定化修复后,土壤中Cd由生物可利用性较高的形态向稳定的结合态转化,降低土壤环境风险.此外椰壳生物炭的施加还可以促进小麦生长,降低小麦体内Cd含量,稳定剂施加量为1.5%时,与对照组相比小麦根中Cd含量降低64.31%,地上部Cd含量降低69.60%.本研究筛选的椰壳生物炭作为稳定剂不仅能够实现Cd污染碱性农田的持效性修复,还能够显著改善土壤结构并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小麦生长,为以后该技术在我国北方大面积重金属污染碱性农田的修复及规模化应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张汝壮 《科技导报(北京)》2017,35(9):81-86
固化/稳定化(S/S)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固体废物处理技术近年来在污染土壤修复领域备受关注。本文介绍了土壤S/S修复技术的概况,其针对的污染物不仅包括重金属,也包括其他有机污染物。常用的土壤S/S修复材料主要有硅酸盐水泥类材料及各类添加剂;常用的土壤S/S修复技术分为异位和原位2种操作方式。结合美国超级基金修复项目报告,对土壤S/S修复技术在国内外污染土壤修复领域的应用情况进行介绍和分析。针对土壤S/S修复技术的优缺点,对该技术未来的发展需求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对铅锌矿区周边土壤中Pb、Cd、As等重金属分别进行了总量及其形态研究.重点考察重金属固化剂六硫代胍基甲酸(SGA)和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SDD)对不同形态重金属的稳定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采集的土壤样品受Pb、Cd、As等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样品S1中As、Pb含量分别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10.17倍、3.29倍,Cd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28.7倍.SGA对弱酸态As、Cd和Pb的综合稳定化性能优良,对3种重金属的稳定化率最高达到92.73%、82.35%和81.48%;SDD对可氧化态Cd稳定化性能优于SGA,最高稳定化率为88.89%.SGA作为一种新型重金属螯合捕集剂,可以应用于重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控制和修复. 相似文献
17.
18.
测试了用固化剂JNS1固化粉煤灰的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分析了JNS1固化粉煤灰抗压强度与固化剂JNS1掺入比、含水量、密度、龄期和破坏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抗压强
度与固化剂掺入比呈指数关系。JNS1固化粉煤灰存在最优含水量,当JNS1固化粉煤灰含水量低于最优含水量时,抗压强度与含水量呈线性关系;当高于最优含水量时,抗压强度与
含水量呈幂函数关系。固化剂掺入量较低时,抗压强度与密度呈线性关系;固化剂掺入量较高时,抗压强度与密度呈指数关系,抗压强度与龄期呈对数关系。破坏应变随固化剂掺
入比的增高和密度的增加而降低。JNS1固化粉煤灰的单轴应力应变曲线可用抛物线较好地拟合。 相似文献
19.
骨重建是新骨组织替换旧骨或受损骨的生理过程,在无瘢痕骨愈合和受损骨再生中起着必要的作用。骨重建主要是骨形成细胞如成骨细胞(osteoblast,OB),骨吸收细胞如破骨细胞(osteoclast,OC),和巨噬细胞(macrophage,MP)等细胞之间的相互协调活动。OC作为生物体内唯一多核细胞,负责生物体内骨质的脱钙与骨基质的吸收。自然骨具有一定硬度、韧性,良好的生物活性,保证骨重建中细胞的增殖、分化、骨形成或骨再吸收等活性。以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为主的磷酸钙(HA-CaPs)是自然骨中矿物质的主要成分,具有优异的生物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骨组织修复领域。总结了HA-CaPs物相成分、表面形貌等对OC等骨吸收细胞增殖、分化和骨吸收活性的影响,并通过OC对于骨修复材料体内吸收机制及细胞活性调控机制等探讨HA-CaPs与细胞间相互关系,以期为磷酸钙人工骨替代材料更加广泛的生物应用作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稳定化是一种相对经济有效的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办法.以湖南某历史遗留含重金属尾砂污染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正交试验向土壤中添加不同的药剂,以稳定化后土壤的浸出毒性为评价指标,确定最优的稳定化药剂配比.极差分析结果表明:氧化物的含量是控制浸出毒性的关键因素.基于标准HJ/T299—2007,加入最优配比药剂土壤的浸出液中As的稳定化率为90%以上,其他重金属的稳定化率为95%以上;基于标准GB 5086.1—1997,浸出液中As的稳定化率为88%以上,其他重金属的稳定化率为96%以上.SEM照片显示稳定化后形成了晶体,包裹重金属达到稳定化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