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锅炉受热面的积灰结渣会对锅炉机组正常运行产生不利影响.在四川广安发电厂300MW燃煤机组上,基于烟气压差法建立了尾部受热面的积灰监测模型,基于热平衡原理建立了对流受热面积灰监测模型,对受热面进行吹灰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提出吹灰优化模式.在采用该吹灰优化模式后,锅炉出口平均排烟温度降低2.98℃,锅炉效率相应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燃煤电站锅炉炉膛结渣特性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对炉膛结渣情况进行有效预测,通过基于燃煤特性的单一指标与多指标综合预测模型和模糊神经网络分别对一台300 MW级亚临界、一台600 MW级亚临界以及两台1 000 MW级超超临界锅炉机组炉膛结渣情况进行了计算分析;针对300 MW级亚临界锅炉机组建立了膜式水冷壁实际热流密度的计算模型,并利用基于污染系数的神经网络对该电站锅炉炉膛结渣情况进行了预测。3种预测模型的结果表明:单一指标和多指标综合预测模型一定程度上可对炉膛结渣情况进行预测,但其分辨率较低,且模型中各指标对于不同煤种和炉型的分辨率存在差异;模糊神经网络相对于上述模型和传统神经网络分辨率较高,所构建的4种模糊神经网络分辨率可分别达到92%、92%、92%以及100%,且统计结果的分辨率也可达到100%,对不同炉型和煤种的适用性更强。另外,基于污染系数的神经网络可根据电站运行数据对炉膛局部结渣情况进行实时预测,误差在3%以内,均方误差为0.013 4,预测结果可为吹灰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以机组各受热面洁净因子(CF)值作为唯一受热面积灰监测参数的电站锅炉优化吹灰方法,针对该方法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以各受热面CF值、壁温、负荷为输入,吹灰置信度为输出的优化吹灰模糊模型,并用该模糊模型对省煤器表面积灰程度进行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可有效避免监测结果由于热工参数的动态变化引起的结果异常波动对吹灰控制的影响,监测结果的可靠性更高,适用于对电站锅炉受热面积灰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循环流化床锅炉变工况下的传热系数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变工况下传热计算的精度,克服现有的关于炉内平均传热系数模型的不确定性,针对75 t/h循环流化床锅炉,依据在大量变工况试验的基础上所获得的不同负荷下沿炉膛高度的固体物料浓度分布,建立了变工况下分三区计算的传热模型。该传热模型正确反映了炉膛上部过渡区和稀相区平均固体物料浓度随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主导因素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依据三区传热模型计算的各区温度与试验运行值在各个工况下都吻合较好,该结果为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动态特性研究和仿真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与气固两相流动燃烧模型相耦合的飞灰沉积模型.对一台四角切圆锅炉燃用2种典型煤种(神木煤和淄博煤)时的结渣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了不同的颗粒黏度计算模型,预测了炉膛内不同位置的飞灰沉积量和厚度.模拟结果显示,前墙20~25 m高度附近结渣最严重,燃用神木煤时结渣比淄博煤更多.通过分析认为,采取合理工况,掺烧结渣倾向低的煤种可以有效减轻结渣.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介绍国华北京热电分公司锅炉吹灰方案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应如何合理制订吹灰方案,提出锅炉受热面积灰结渣在线监测和智能优化吹灰技术,优化吹灰从节能角度讲,可以有效降低排烟温度,降低吹灰蒸汽的消耗,进而提高锅炉效率,达到节能的目的,从安全角度讲,避免盲目吹灰,优化吹灰程序和频率,防止受热面吹损。  相似文献   

7.
工业锅炉房负荷最优分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锅炉房负荷分配的最优化是达到其优化运行的最主要的途径之一。现有的负荷优化分配方法都依赖于工业锅炉的燃料耗量特性曲线。这里提出的最小差法(MDM)模型,仅需两组容易得到的数据,如锅炉经济工况和压火工况下的数据。同时还介绍了该模型的计算机算法。通过实例计算的结果与文献中的结果的比较,证明最小差法模型精度较高也更实用。  相似文献   

8.
钟其义 《广东科技》2013,(24):145-146
锅炉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其受热面一水冷壁、过热器、省煤器、预热器及烟道等表面积灰和结渣,是长期困扰着生产而难于解决的问题。它不但使锅炉受热面传热减弱,致使锅炉热效率降低,减少生产负荷,而且,当受热面积灰和结渣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意外停炉,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而吹灰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对于提高锅炉热效率和生产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也发现吹灰器容易发生一些问题,结合实例探讨锅炉吹灰器容易发生的一些问题,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针对一台130t/h切向燃烧锅炉炉膛出现的结渣问题,提出一种可以消除结渣的燃烧器结构和燃烧器配风方式。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改造后的燃烧器,锅炉炉内实际切圆直径减小,炉膛温度水平降低,上二次风喷口附近水冷壁壁面O2浓度增加,都有利于抑制和消除炉膛的结渣。改造后的炉膛结渣基本消除,锅炉高负荷运行稳定性提高,数值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0.
采用数理统计分析、参量分析优选及数据回归处理方法,对国内36个电站运行状况良好的大容量燃煤锅炉的运行数据进行了研究,分别给出了炉膛截面热负荷与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煤质特性综合判别指数之间,炉膛燃烧器区壁面热负荷与燃料干燥无灰基挥发分、燃煤结渣特性综合判别指数之间的关系,系统地建立了炉膛截面热负荷及炉膛燃烧器区壁面热负荷计算方法。该方法弥补了我国现用性能设计方法中,没有炉膛截面热负荷及炉膛燃烧器区壁面热负荷计算公式的不足。实际应用表明,所建立的方法明显提高了电站锅炉的性能设计精度,优化了我国现用的电站锅炉炉膛性能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垞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将锅炉锅炉直流式喷燃器改型为浓淡型稳燃器虽满足了低负荷运行时的需要,但出现了炉膛结渣现象,通过进一步改造及对运行方式的调整,既满足了锅炉在低负荷运行时的要求,又减轻了锅炉的结渣现象。  相似文献   

12.
在电站及工业锅炉的运行中,锅炉结渣、积灰是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由于缺乏科学的监测方法指导锅炉水冷壁、再热器、过热器、省煤器"四管"及省煤器后部烟道空预器进行吹灰,导致吹灰频次不合理。本文提出了临界污染因子概念并且根据其机组运行状况提出了锅炉吹灰优化的策略,既达到了及时吹灰的目的又避免了过度吹灰。  相似文献   

13.
通过做好运行中的技术指导工作。利用燃烧调整试验建立合理的燃烧工况,并制订相应的运行调整措施。本文分析了电厂锅炉运行中炉内结渣产生的原因及结渣的危害,探讨了运行中防止炉膛结渣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旋流强度对燃烧器出口附近颗粒碰撞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电站锅炉炉膛结渣的问题,研究了对结渣有重要影响的颗粒碰撞数受二次风旋流强度影响的规律.利用相位多谱勒仪(PDA)测量了旋流燃烧器模型出口流场,用以验证同工况下的计算结果,比较结果表明,气流的平均速度在燃烧器出口能很好地符合.在此基础上,数值计算了不同内二次风旋流强度下燃烧器出口的流场,并用随机轨道模型对流场进行后处理,计算颗粒碰撞数.结果表明,颗粒碰撞数占总颗粒数比例很小.颗粒碰撞数与内二次风旋流强度大小成反比.旋流强度大时,颗粒碰撞数小.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1139t/h四角切圆燃烧锅炉炉内气固两相流动问题,采用标准k-ε模型和DPM模型数值研究3种典型负荷下炉内流动特性及固体颗粒运动轨迹.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负荷下四角射流均能形成稳定切圆,但炉内气流偏斜严重易引起水冷壁的结渣;100%负荷下在炉膛壁面产生漩涡,颗粒对水冷壁造成冲刷;炉内合适的煤粉粒径能够保证煤粉在炉内的停留时间.研究结果对锅炉的热态燃烧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锅炉积灰和结渣严重的问题,通过对其危害性分析,提出研究实用高效安全的吹灰装置是提高锅炉热效率的关键.通过介绍燃气脉冲吹灰技术以及对比该技术与其它吹灰方式的作用范围和使用现状,提出燃气脉冲吹灰装置的优势,并对其做了技术经济指标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周峰 《科技资讯》2011,(12):87-88
因锅炉燃烧用煤煤质的改变,农一师电力公司热电厂发电厂两台75t/h锅炉存在炉膛严重结渣的问题.通过对煤质、煤粉粒度以及锅炉运行等方面分析,确定了炉膛结渣的综合防治措施,提高了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实现了机组满负荷运行基本不结渣的改造目标.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内容是从电站煤粉锅炉参烧强结渣性煤,在煤质与灰分成分测量与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工程上动力用煤配煤原则,并结合锅炉炉膛热力计算与2台锅炉的设计特点,分析预测了不同掺混比的混煤煤质主要结渣指标与程度,得到2台锅炉掺烧强结渣煤的合理比例。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分析"W"型火焰锅炉爆管原因,对某电厂某台600MW"W"型火焰锅炉在100%,75%和50%负荷下以及不同煤质情况下的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不同负荷及不同煤质时锅炉炉内速度场、温度场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00%负荷和50%负荷下速度场和温度场比较对称,75%负荷下则出现明显的偏斜;在100%负荷下,火焰冲刷下炉膛的前后墙两端较严重;在50%负荷下,炉膛火焰中心有所下移,冷灰斗处温度较高;在75%负荷下,后墙火焰冲刷前墙严重,上炉膛温度偏高以致过热器温度过高,这些区域都容易引起受热面结渣和爆管。  相似文献   

20.
通过建立双炉膛内水冷壁二维表面非均匀蒸发系统模型,利用炉膛三维温度场可视化检测系统获得的炉内实时烟气温度分布,研究双炉膛直流锅炉蒸发受热面的分布参数变化规律.提出用假想受热面处理双面水冷壁的方法,仿真研究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双炉膛直流锅炉现场实测参数的模型检验表明:在90%负荷下前墙靠双面水冷壁附近角的壁温高于边缘处的壁温,计算的质量流量与设计值最大误差为8.56%,理论推算与电厂实际运行结果较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