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区域创新网络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量的研究表明硅谷等高新区发展的关键,在于园区内形成了一个完善的区域创新网络,所以建立完善的区域创新网络对我国高新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文章首先分析了区域创新网络的概念及特征;其次,分析了区域创新网络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第三,指出了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区域创新网络建设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如何培育区域创新网络,促进我国高新区发展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介绍知识网络与区域创新体系及两者之间关联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知识网络的区域创新体系形成的内在机理与模型,对认识区域创新体系的形成及知识网络在区域创新体系形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区域创新能力形成条件与区域创新网络构成要素的讨论,以河南黄淮四市为例,剖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网络存在的主要问题,发现创新主体总体上缺位、创新资源匮乏、关系通道不足等制约了其区域创新能力的发展.认为欠发达地区只有积极完善创新主体职能,努力丰富网络创新资源,主动开展创新主体间的合作等,才能加快区域创新网络的发育速度,最大限度地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区域创新网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区域创新网络中,区域创新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动态的复杂的社会化知识创造过程。鉴于区域创新日益突出的社会化特征,引入社会资本理论,在简要回顾社会资本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社会资本的特点与区域创新网络运行机制,探讨了区域社会资本与区域创新的关系。区域社会资本的积累有利于形成本区域良好的创新氛围,是区域创新网络建设的一种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通过要素之间和生产环节之间的整合建立以专业化分工网络为基础的产业集群,能强化地区经济增长核心能力。区域创新体系与产业集群存在着地域、结构、功能和目标等多项关联。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关键是促成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制度条件。政府可以通过实施积极的集群创导,制定促进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相融合的发展政策,不断优化区域创新环境,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区域创新体系的形成,认为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存在行政主导和企业主导两类区域创新体系.企业网络集群化所形成的区域创新体系更加有效,是我国未来区域创新体系发展的主流.集群化区域创新体系的形成有三个主要途径:专业分工、知识溢出和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7.
论区域创新系统中技术预见的角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创新系统已成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在对区域创新体系以及技术预见的概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在区域创新系统的实践过程中,技术预见活动为区域科技政策与规划、创新方向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并通过整合区域的创新资源,加强区域创新主体以及相关要素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区域创新网络的形成和发展,充分发挥资源在区域创新及经济发展中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硅谷移民创业者只是跨区域创业者的一个典型,实际上,跨区域创业者在北京中关村所从事的跨区域创业活动对于中关村的发展也发挥了巨大作用。跨区域创业概念的始创者是学者安娜李·萨克森尼安,她在研究硅谷创新的过程中发  相似文献   

9.
科技孵化器在催生区域创新网络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构建区域创新网络的过程中 ,如何认识科技孵化器的作用 ,目前相关研究甚少。本文通过分析区域创新网络的构成及其形成过程 ,剖析科技孵化器催生区域创新网络形成的机理 ,并提出强化科技孵化器催生区域创新网络形成功能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当前社会,基于产业创新集群而形成的集群经济,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板块和亮点,并且正在以经济发展“加速器”的重要身份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美国的硅谷和128公路附近的半导体和信息产业、印度班加罗尔的软件产业、葡萄牙的生物技术产业,无不以创新集群自称。他们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相关企业集聚一地,抱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当前国际上对社会网络多水平研究的取向,从多水平的角度实例分析了软件园和企业两层创业网络对企业创新的负面效应影响.通过5个国家级软件园190个软件企业的数据分析,对软件园创业网络的调节效应检验表明,软件园创业网络可以发挥积极的调节效应,但其调节作用有所分化且对企业创新存在负面效应.其中心化特征负向调节了企业创业网络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而小集团特征正向调节了企业的结构洞位置对创新的影响,负向调节了中心性地位对企业创新的效应.  相似文献   

12.
通过关系资本、创新网络联结机制、主体创新能力等观念,探讨了区域创新网络中创新绩效的问题。以江苏省内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学科技园区为对象进行实证,得出了“以往的合作经验、宏微观关系资本形成因素有助于区域创新网络主体间关系、互动、协同等网络联结机制的建立,进而提升创新绩效”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施秉喀斯特地貌及其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施秉喀斯特是我国第二批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之一,当前对其地貌演化尚缺乏系统性研究。通过多次野外勘测与取样化验研究,并运用GIS软件综合分析各要素与地貌发育之间的关系,得出研究区内主要造貌岩石为寒武系纯白云岩;研究区内地貌从分水岭到河谷呈现由峰林谷地→峰丛谷地→峰丛浅洼到峰丛峡谷的有序回春式逆向演化中;河谷裂点带之上的高原面中,地面以常态面状侵蚀作用为主,发育峰林谷地与峰丛谷地,在干流与水量较大的支流,水流下切迅速,形成峰丛峡谷,靠近河谷的中间过渡地带,发育了峰丛浅洼;研究区内未形成以深、长、大洞为主的洞穴发育区,更未发育网状地下河系统。因此,施秉喀斯特研究区代表了典型的白云岩喀斯特青年期地貌演化的特征,是研究白云岩喀斯特的良好场所。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1950年代至今青藏高原综合考察和研究成果,系统总结了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青藏高原是中国三大自然阶梯中最高一级,平均海拔超过4000 m,被称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土地辽阔,总面积约为250万km2,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4。自新近纪以来强烈的隆升,使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明显区别于其他地区,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海拔高、温度低、辐射强、河湖众多、冰川冻土广布、生物多样性丰富。青藏高原面积广大,高原内部的自然环境差异显著,并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异特征,根据拟订的原则、方法和指标,青藏高原可划分为10个各具特色的自然区,包括:果洛那曲高原山地高寒灌丛草甸区、青南高原宽谷高寒草甸草原区、羌塘高原湖盆高寒草原区、昆仑高山高原高寒荒漠区、川西藏东高山峡谷针叶林区、青东祁连高山盆地针叶林草原区、藏南高山谷地灌丛草原区、柴达木盆地荒漠区、昆仑山北翼山地荒漠区、阿里山地荒漠区。  相似文献   

15.
协作创新可提升中小企业的技术与管理水平,已成为其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满足中小企业协作创新的研究需要,提出了中小企业协作创新模型。以中心企业为核心,从中小企业协作创新网络、企业间联系(中小企业协作创新机制)和中小企业协作创新伙伴等三大组成部分介绍了模型的结构与功能,并在模型框架下,从创新产生阶段、创新转化阶段与创新实施阶段等三阶段阐述了中小企业协作创新的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16.
归纳了网络环境给图书馆服务带来的文化信息主导地位和图书馆读者需求两个方面的冲击,论述了图书馆服务创新体系的构建,着重强调了以专职团队为核心、以科学管理为保障、以"读者为中心"为服务理念、以网络硬技术为依托以及以服务创新为目标等5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生态经济系统为主线,探讨了区域生态经济学的形成发展过程、研究对象和理论基础,指出区域生态经济学是以生态学、区域经济学、景观生态学等的交融为研究的知识背景,以特定的区域(如流域、城市、山地等)为研究客体,着重研究这些区域自有人类以来的生态经济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发展过程和运行机制,并针对这些地区生态经济系统存在的问题适时地进行调控优化和恢复重建,目的在于使系统处于健康状态,为区域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学科.  相似文献   

18.
宋小明 《科技信息》2012,(21):240-241
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了教育领域的革新,网络教育的也顺势而生,如今网络教育己经成为教育的重要场所。本文首先对网络课程建设的国内外现状进行分析,随后分析了当前网络教学的优缺点提出调研报告。针对师生的需求,制定详细的功能划分,主要包括:教学课件管理、在线教学管理、习题管理、教学互动管理、在线测试管理、资料管理等。这些功能的设计实现使该网站功能完备,易于使用,交互性强。在论文结尾处,对该系统的不足之处与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