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月4日,以色列议会以85票对27票通过了解散议会、提前举行大选的议案。使原本应于2000年10月举行的第15届议会选举和第28届政府选举提前到今年5月17日举行。这是以色列第二次依照新选举法举行的大选。分析家认为,此次大选与上次大选不同的是,总理竞选势必通过两轮投票方能决出胜负。选举日如同节日此次大选议案通过后,先后有11人宣布要竞选总理,最后落实了5人。他们是现总理、利库德集团领导人内塔尼亚胡、工党主席巴拉克、中间路线党推举的候选人莫迪凯、团结民族阵线领导人小贝京和民族团结联盟党领袖比沙拉。此外,参加竞选议会议席的党团最后定为33个。3月30日是参加竞选议会席位的党团和总理竞选人递交参选申请的最后期限。4月  相似文献   

2.
捷克斯洛伐克各派政治力量在今年1月11日的圆桌会议上商定,全国大选于6月举行,以后联邦议会主席团又把大选的具体日子定在6月8—9日。大选如期举行,选举了联邦议会人民院和民族院议员各150名,同时选举了捷克民族议会和斯洛伐克民族议  相似文献   

3.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于5月9日宣布提前举行大选,5月13日解散议会,6月9日进行投票,6月15日新议会召开。在此宣布之前,英国各界对于大选日期进行了近2个月的猜测和争论。这次大选的竞选期除周末以外,实际工作日只有19天,在历届大选中属较短的一次,似又带有某种“突击性”。然而,撒切尔夫人选择6月大选实属一般意料之中。首先,英国法定的政府任期最长不得超过5年;在任期内,首相可选择其认为有利的任何时间提前举行大选,或反对党在议会用不信任票迫使政府提前大选。本届政府在议会拥有绝对多数,不存在被迫提前大选的问题,但到今年5月已进入第5个年头,选择大选的日期只有三种可能性,即今年6月间,10月问,迫不得已拖到明年3、5月间。其他月份因有重要节假日,一般不宜大选。这样,大选的可能性基本  相似文献   

4.
本应在1998年举行的保加利亚议会大选,因国内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社会党政府被迫辞职而不得不提前举行。随着去年底社会党政府下台,大选就拉开了帷幕。参加角逐的政党林林总总,  相似文献   

5.
五月三日,英国将举行战后第十一次大选,选出新的议会众议院(即下院)。根据一九一一年英国《议会法》的规定,众议院议员任期五年。任期届满时,全部改选。上届议会是一九七四年十月选举产生的,应该到今年十月任期届满。可是,三月二十八日众议院举行了被人称为“英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一次表决”,工党内阁失去了议会的“信任”,不能继续执政。英国女王根据首相卡拉汉的建议,解散众议院,宣布提前举行大选。在实行议会制的资产阶级国家里,内阁在重大政策问题上因议会的不信任而倒台,这本来是司空见惯的事。这一次,因为英国工党关于将中央政府对苏格兰和威尔士事务的管辖权实行部分下放的法案遭到失败,苏格兰民族党和保守党先后对政府提出不信任案,表决结果,保守党的不信任案以三百十一票对三百十票通过。就这样,执政党由于一票之差而被反对党击败,这确是少有的。然而,工党内阁的垮台并非偶然。众所周知,  相似文献   

6.
日本大选以后的政局直接承受大选的结果,而大选,则是吉田内阁倒台的结果。当吉田内阁将倒未倒之际,吉田和自由党都不愿解散议会,美国也反对解散议会。日本大资本家们,包括经济团体联合会、日本经营者团体联盟、日本商工会议所、经济同友会四个团体,在去年十一月二十七日集合决议,也主张“绝对避免解散议会”,反顷淆行大选。他们逼迫吉田把首相位置让给鸠山一郎,要求民主党和自由党实行合并,维持和稳定保守势力的统治。但在吉田内阁倒  相似文献   

7.
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根据卡尔沃·索特洛首相的建议于8月27日签署了法令,宣布解散议会,提前于10月28日举行全国议会大选。本届议会任期应到明年3月为止。宣布提前大选的根本原因是执政党“民主中间派联盟”(简称民中联)四分五裂,现政府已无法支撑局面。新的大选意味着西班牙社会各种政治力量的重新较量。  相似文献   

8.
英国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法律上赋予国王的权力,由内阁和议会行使。议会是全国最高立法机构,由英王和上下院组成。上院又称贵族院,主要由世袭贵族、新封终身贵族、上诉法院法官和教会主教等组成。下院又称平民院、众议院。议员由普选产生,每五年选举一次,但常因各种情况提前大选。现有议员659人,代表全国同样数目的选区。根据宪法规定,在大选中获多数议席的政党为执政党,其党魁由国王任命为首相,组成内阁。内阁向下院负责,并接受其监督。在下院获得次多数议席的政党,则成为“国王陛下忠诚的反对党”,即法定反对党(在野党)。  相似文献   

9.
鸠山内阁预定于本月下旬解散众议院,以便在二月底进行大选。鸠山内阁是过渡时期的“看守内阁”,这次大选将决定下届日本内阁的命运。人们都在注意着这次日本的大选。吉田连任战后首相位置六年多,他依仗美国做靠山,在国内形成吉田托拉斯,完全无视国际形势和国内人民的意见,他以为他可以万古长青。但在举国不满的情况下,吉田终于在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七日被迫下台了,同时还辞去了自由党总裁的职务。不管吉田本人如何顽强  相似文献   

10.
反动政策造成的灾难意大利战后由代表大垄断资产阶级和梵蒂冈教权派的天主教民主党长期执掌政权。自从1953年第二次大选失利后,天主教民主党在意大利的统治日益不稳,政府经常发生危机。在1958年新的大选中,天主教民主党仍然不能取得议会绝对多数,左翼力量继续增长和人民群众向左转的趋势加速发展,迫使意大利政局更加动荡不定。自1958年以来,已四易内阁,而于今年7月19日垮台的塔姆布罗尼内阁的寿命则不到四个月。7月27日,前总理范范尼又奉命组成了换汤不换药的新内阁。  相似文献   

11.
英国各政党每年秋季都要举行年会,今年的政党年会却非同寻常,都成了准备明年大选的“动员大会”,大有摩拳擦掌、披挂上阵之势。英国现任保守党政府将于1988年届满,首相撒切尔夫人极可能提前在明年春夏解散议会,提前大选。在这一背景下,各政党举行的年会必将是大选前的一  相似文献   

12.
<正>6月8日,英国举行大选。这次选举是今年4月由梅首相宣布提前举行的。特雷莎·梅主张"硬脱欧",其提前举行大选的本意是带领保守党一举取得议会的绝对控制权,从而减少脱欧谈判中受到的国内掣肘,以"搁置争议、共同对外"的方式带领英国成功脱欧。在竞选造势过程中,梅要求民众在支持"硬脱欧"的保守党和支持"软脱欧"的工党之间进行选择,因此6月8日的大选也被视为"决定英国如何脱欧的一天"。  相似文献   

13.
不得人心的天主教民主党政府自从一九五三年六月大选以后,早已不得人心的天主教民主党政府越来越不稳定了。到现在为止,意大利政府已连续更换了五次,先后由天主教民主党人加斯贝利、皮齐阿尼、贝拉、范范尼相继组阁,但都是席不暇暖,匆匆下台,最后才抬出了著名的警察头子,曾任加斯贝利政府内政部长的谢尔巴于今年二月十日组成内阁。  相似文献   

14.
孔寒冰 《世界知识》2010,(10):58-59
<正>青民盟获胜上台、社会党失败下台已是大多数匈牙利人的共识,只是人们没有料到胜败如此悬殊。议会大选是西方民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处于政治转轨中的东欧国家来说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2010年4月,匈牙利议会举行剧变以来的第六次大选,最终的结果是最大的反对党  相似文献   

15.
孙彦红 《世界知识》2022,(16):49-51
<正>近期,意大利政局动荡引发国际社会关注。7月21日,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正式接受总理德拉吉的辞呈,之后宣布解散议会。意大利原本于2023年春季举行的全国大选将提前至今年的9月25日。在新政府产生之前,德拉吉政府作为看守内阁继续处理当前政务。意大利是欧盟第三大经济体,其政府债务绝对规模却在欧元区最大。  相似文献   

16.
人民行动党已取得81个议席中的77席,赢得了组阁和继续执政五年的资格。新加坡总统黄金辉接受吴作栋总理的提议,于8月14日晚宜布提前二年解散议会,并在17天内举行大选。新加坡这次大选被称作  相似文献   

17.
今年1月2日法国大选的结果,法国共产党获得了重大胜利,这就表明法国工人阶级的力量、和平民主的力量、人民的力量有了显著的发展。上届国民议会原定於今年6月满期,而选举却提前五个月就举行了。从去年10月底富尔向国民议会提议提前选举起,直到富尔政府垮台,议会被解散为止,事情的经过是曲折而复杂的,但主要原因只有一个:自1947年以来法国统治集团执行的政策日益不得人心。它依附美国,进行扩军备战,並支持复活德国军国主义的政策;继在印度支那的八年“骯髒战争”以后,在北非,特别是  相似文献   

18.
愈描愈黑     
以色列入侵黎巴嫩以来,尤其是贝鲁特发生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后,以色列议会内外持续争吵,辩论日趋激烈,要贝京下台者有之,要沙龙滚蛋者也有之。统治阶级内部争吵的焦点倒不是以色列应不应该推行侵略扩张政策。反对贝京的人普遍提出的一个责难是,贝京发动了一次完全可以避免的战争,  相似文献   

19.
正4月18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突然宣布将于今年6月24日举行议会和总统选举,比原计划整整提前了一年半。这一消息引发各方激烈反应。事实上,自2017年4月修宪法案通过、土政体从议会制变更为总统制之后,外界关于大选将会提前的猜测就不绝于耳;反对党派也坚信埃尔多安不会遵守时间表、更没有耐心等到2019年底才成为"土耳其共和国历史上权力最大的总统",而是会选择自己胜算最  相似文献   

20.
2011年10月11日,斯洛伐克议会未能通过"扩容"议案,以总理拉迪乔娃领导的执政联盟政府因此被迫下台。这是欧债危机中今年倒下的第一个欧元区成员国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