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时事     
《科技智囊》2008,(2):86-93
1.2007年12月17日,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佞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胡锦涛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问题上,中央领导集体要坚定不移,全党同志要坚定不移,全国人民要坚定不移.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航船沿着正确航向不断乘风破浪、秉胜前进。这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2.
1.建国60年经济发展成就 1949年10月1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开始。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6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成为中国人民最大的共识.主要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一些理论思考,着力分析当前在认识、理解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把新中国60年建设的实际成果转化为"四信"提出个人见解,以期更好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指引下,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周密 《世界知识》2011,(17):13-13
中国加入WTO快十年了。十年来,中国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同时,全球经济参与度显著提升,对外贸易额实现年均21.6%的增长率,对外直接投资额更是增加了近60倍,进入“财富500大”的中国企业数仅次于美国。然而,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缺乏经验的中国企业需要遵循来自多方的新规则,只有提高自身技巧方可面对如林强手而不输于起跑线。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提出的“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的观点.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其主要理论贡献在于:一是把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明确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振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是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需要通过改革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找到了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三是把社会主义制度分为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指出要在坚持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改革具体制度的弊端,开辟了建设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9月28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国庆新闻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60年,也是中国科学技术事业蓬勃发展的60年。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不仅为落后国家也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这主要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性和民族性方面。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凡是民族的必然是世界的;世界性是通过民族性来体现的。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这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为什么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作出了极富说服力的回答。其论述的主要精神是:历史结论和现实成就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有了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特殊的现实国情和旧有的世界格局决定.中国如果放弃社会主义转而搞资本主义只能是死路一条;只有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唯一正确的发展道路.只有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才是脚踏实地的坚持社会主义,而坚持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则是我们之所以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最深刻、最充分的理由。  相似文献   

9.
2011年10月.党的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会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全面分析了当前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总结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具体任务。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中国地理学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新问题.本文分析了中国地理学在市场大潮中面临的三大危机(理论危机、经费危机与教育危机)及其根本原因,并初步探讨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展中国地理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首先就要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在总结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和我国几十年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社会主义本质、建设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等方面发展了列宁的社会主义观,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成熟。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观察、分析中国具有独到的世界眼光,这种世界眼光反映了邓小平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科学的认识方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邓小平根据对世界发展的趋势和国际格局的判断来确定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二、邓小平从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总结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基本经验和教训,创造性地运用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研究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色。三、邓小平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角度来分析、认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15年来,中国人经历了激烈且深刻的价值观念冲突,这种冲突给中国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惑与猛醒,痛苦与欢欣,做为理论工作者,不就只满足于用“信仰危机”,“观念更新”等语汇来描述这一社会现象,而应站在哲学价值论的高度审视这一问题,从而为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新体系做好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4.
孙晋峰 《奇闻怪事》2009,(10):79-79,84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30年的创造性实践中,我们经过艰辛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30年的创造性实践中,我们经过艰辛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6.
为了帮助和指与人们在伟大的实践活动中掌握和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效地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为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必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哲学体系;邓小平哲学思想既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也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哲学体系根本的指导思想;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哲学体系的基本框架,必须紧紧围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来进行,包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等基本内容中的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17.
吴善锋 《科技信息》2012,(33):273-27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图书馆作为社会科学文化阵地前沿.在促进文化繁荣.人文交流和知识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引领作用。是科教兴国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随着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备受关注.它的自身价值也会越来越显现.  相似文献   

18.
在读者朋友们拿到本期杂志的时候.2008年也即将走进历史。如果用什么词来总结.概括2008年的特点.我想总不会少一个词“多事”。无论是对于中国还是世界.2008年都不平凡,也不平坦,回想起来.都多少感觉到有点累。中国还好,对那些还在金融危机中翻卷的国家.企业和组织.不知今年的圣诞节将怎么过,下一个圣诞节又将怎么过!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在艰辛地寻找中国式革命道路过程中.之所以能够取得奠基性的成功.除了历史的客观的原因外.主观上同他的科学思维方式是密不可分的。毛泽东哲学思维方式具有三个主要方面的特点。他的整体性、系统性、战略性、宏观性,以及实践性的哲学思维方式.使他能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对中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极其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运动中,找到了走中国式的革命道路,领导我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在一个占世界人口1/4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又为当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重温和研究毛泽东的哲学思维方式.对我们全面、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科技智囊》2008,(6):92-92
1.5月13日,周永康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葡萄牙最高法院院长纳西门托一行。他说,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建成。在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中国将不断改革和完善司法制度,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努力实现全社会的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希望纳西门托院长一行在与中国司法界同行交流时多提建议和意见.为中方介绍葡萄牙法制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