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冯景星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4):28-31
论述硅的各向同性腐蚀与各向异性腐蚀的工作原理,提出硅膜厚度的控制方法.实验中得出异向腐蚀时的最佳温度为95℃,腐蚀速率v=1μm/min。 相似文献
2.
3.
化学浸蚀温度对多孔硅粉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孔硅是一种由纳米硅原子簇为骨架构成的海绵状结构,具有比表面积高、生物相容性好等特征,能够应用于光电子器件、化学传感、生物医学等领域。笔者以金属硅粉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浸蚀工艺制备多孔硅粉,利用比表面积测定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等研究了不同浸蚀温度制备的多孔硅粉比表面积、孔径分布、表面形貌及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化学浸蚀方法能够在金属硅粉表面形成含较多纳米尺寸孔洞的多孔硅粉;随着化学浸蚀温度升高,所形成的多孔硅粉比表面积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4.
脆弹粘性岩体高边坡稳定的损伤断裂力学机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孙钧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9(2):1-9
边坡工程岩体的力学性态与其所处的应力环境、物理环境以及开挖施工卸荷坡邦岩体变形的时空效应等许多因素密切相关.因而,似本文研讨的闪云斜长花岗岩这类脆弹粘性岩体高边坡工程坡邦卸荷带岩体的稳定问题,从损伤、断裂力学的观点言,本质上反映了三方面的力学机制,即:(1)边坡分部开挖引起坡邦岩体的卸荷损伤、断裂效应;(2)二次应力场作用下坡邦岩体产生的损伤、断裂时效变形与蠕变扩容;以及(3)在高地应力区,脆弹粘性岩体因开挖导致与其应变能骤然急剧释放有关的地动力作用.本文结合长江三峡高边坡船闸工程的岩体稳定问题,拟就上述的前两个方面的研究工作进展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5.
6.
进行了水孔预裂爆破成缝机理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建立了水孔预裂爆破裂纹的起裂、扩展和止裂判据,并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证明了水孔预裂爆破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龙永福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5(1):24-26
提出基于阳极腐蚀的多孔硅的形成同时包含多孔硅的形成和电抛光体硅两部分组成。把电抛光体硅的电流密度Je与总的腐蚀电流密度J的比值定义为抛光因子α。推导出了多孔硅的成长速度与腐蚀电流密度、多孔度和抛光因子α之间的关系式。在实验误差的范围内,三组文献提供的实验数据验证了本文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电化学腐蚀的方法制备发橙色荧光的多孔硅,采用荧光光谱和透射电镜对制备的多孔硅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其在空气中放置时,荧光会逐渐降低,直至完全消失.进一步对其透射电镜图片进行分析认为,令其发光的根本原因是多孔硅内部存在着单晶的硅晶粒.通过热反应和光反应两种方法在多孔硅表面引入Hg2+识别基团,得到多孔硅化学传感器S1和S2.二者均可实现对Hg2+的选择性识别.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它与实验观测、理论模型分析并称为20世纪以来的三大科学研究方法。本文首先简要介绍裂纹研究的现状和宏观断裂力学存在的尺度局限性,并对近年来发展的原子级空间分辨尺度的晶体相场(PFC)模拟方法所具有的特征尺度范围和特色,以及PFC模型在模拟纳观尺度的材料微结构演化上所具有的优势进行说明。然后,介绍PFC模型在裂纹研究上的主要应用成果,包括以下5个方面:Zener裂纹的形核与扩展、纳米裂尖楔形位错空隙发射、晶列取向对纳米裂纹扩展的韧-脆断裂影响、纳米裂纹扩展模式的分类、纳米孔洞裂纹的愈合修复。最后,总结并指出PFC模型的发展方向及其今后在裂纹研究领域应用的新领域和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0.
获得均匀、平整的硅基薄膜是制备出高灵敏度的微型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的关键步骤.首先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微型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的基本参数,而后在制备中,发展了一种新型的硅基薄膜制作方法,即利用硅-玻璃键合工艺,结合浓KOH溶液超声腐蚀与化学机械抛光的方法,得到了厚度为10μm的均匀、平整的硅基薄膜,为制备微型压力传感器奠定了工艺基础,也可用于其他微机电系统(MEMS)压力传感器. 相似文献
11.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技术(ST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研究了Si(111)在几种不同比例的NH4F-HCl溶液中被腐蚀后的表面形态及洁净度。通过分析表面的STM图像与XPS谱图,表明在较高pH值的NH4F-HCl 溶液中被腐蚀的Si(111)表面粗糙度较小,且表面洁净度及化学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