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新的计量属性以自身独特的优越性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从国内外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比较入手,分析公允价值的概念,比较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之间的关系评述了公允价值的优势与缺陷,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意义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2.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发布后,公允价值的有效、公允计量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在阐述公允价值计量与资产评估价值计量属性一致的基础上,认为资产评估业是公允价值计量的重要保障力量,并提出资产评估业在保障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计量属性是会计计量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发展直接影响着整个会计计量理论的发展。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逐渐发展起来的,作为一个与其他计量属性相比应用较晚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的发展对传统会计计量理论各方面都有直接影响。通过回顾和总结公允价值产生的背景,阐述公允价值的概念,从公允价值的优势和缺陷两个方面分析公允价值对会计计量理论的影响。目的在于探究公允价值对会计计量理论的影响程度和它的未来发展趋势,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公允价值。  相似文献   

4.
我国新会计准则在诸多方面实现了突破,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是最引人注目的方面。公允价值的运用必然有其存在的客观环境和渊源,但是公允价值从某种角度上看是包含其它四类计量属性的,并且它们之间存在着交叉重合;本文拟借鉴FASB的SFAS NO.157——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从市场环境、制度和技术层面上等对公允价值在目前我国能否单独作为一种计量属性和其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李春梅 《甘肃科技》2011,27(20):127-129
资产的定义不同,所反映资产的属性不同,其计量的方法也就不同,因此,资产的属性与计量模式之间存在一致性和相关性。现行的计量模式与资产定义、属性存在一定的争议,就此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并提出应对资产定义进行修正,以选择恰当的计量模式,准确、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资产价值。  相似文献   

6.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广泛应用是近几年会计变革的主要表现。公允价值的本质不在于交易双方对交易活动是否熟悉、交易活动是否自愿性以及交易是否公平性,因为我们无法否认历史成本也具有这些特征。公允价值的实质是“待交易资产在当前市场条件下最可能的交易价格,是尚未实现的收入”,它体现着会计收益计量由“已实现”到“可实现”的转变。公允价值的理论基础是价值会计模式。价值增值表应当与现金流量表、利润表鼎足而立,成为会计收益计量由过去完成时到现在进行时、由现在进行时到将来完成时扩展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7.
关于公允价值的涵义及在会计领域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彬 《科技信息》2007,(7):204-204,214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随着经济发展、用户对相关性要求提高、历史成本不能满足用户决策的需要而产生的。在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中,有很多会计领域都应用了公允价值这种计量属性,特别是在金融工具会计和投资性房地产会计中应用的更为广泛。公允价值的涵义在国际上不同组织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理解,但本质是大致趋同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的应用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8.
公允价值计量是有别于传统会计核算中历史成本计量的一种新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计量强调以“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作为计量的依据,给会计核算实务带来重大改变。随着美国财务会计准则(FASB)、国际会计准则(IASC)和我国的会计准则正式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会计教学中也越来越强调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资产价值变动的核算问题。本文旨在对资产价值变动核算的教学重难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公允价值计量是一个国际性的财务报告难题。本文主要介绍了公允价值的定义、我国对其研究的现状以及不同成果等等。我国关于公允价值的相关研究尚未成熟,公允价值的运用经历了三个阶段,关于公允价值的运用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尽管公允价值计量在国际上采用比较广泛,但是鉴于我国的国情,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公允价值计量是有别与传统会计核算中历史成本计量的一种新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以“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作为计量的依据,给会计核算实务带来重大改变。随着美国财务会计准则(FASB)、国际会计准则(IASC)以及我国的会计准则正式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会计教学中也越来越强调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资产价值变动的核算问题。本文旨在对资产价值变动核算的教学重难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引用入手,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基础。1、基本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要求。2、公允价值计量符合决策有用观的要求。3、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符合未来会计确认基础。4、公允价值计量符合经济学收益的概念。  相似文献   

12.
余翔 《海峡科学》2009,(10):78-80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改变了长期以来我国会计计量主要局限于历史成本的情况,适应了企业经营环境变化和业务发展需要,有助于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文章结合我国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在实体经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情况下,对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应用的前景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再思考,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梁丁伟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3):80-80,27
会计计量属性是指被会计计量对象的价值特征或外在表现形式。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五种会计计量属性。它们各具优点,同时又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公允价值这三种计量属性是以现行已知的交易价格作为入账金额,前者属于过去时态的计量属性,后两者却属于现在时态的计量属性;而可变现净值和现值是根据现存信息,来预测未来的现金流量,两者都属于未来时态的计量属性。选择何种计量属性,这取决于会计的目标——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多元化会计目标和计量属性的出现,将使会计计量模式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14.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盈余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微 《甘肃科技》2010,26(13):108-110
公允价值是一种计量属性,它与盈余管理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由于其在计量过程中的一些特殊性,使得公允价值就像一把双刃剑,在提高了会计信息有用性的同时,客观上给了上市公司更大的自主权,为公司进行盈余管理开辟了新的空间。本文详细阐述了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范围,分析了在这种计价模式下盈余管理的空间,并提出了防范滥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公允价值的实质是收益类资产在当前市场条件下最可能的交易价格,是尚未实现的收入,它体现着会计收益计量由"已实现"到"可实现"的转变。持续经营假设下,企业的价值体现为未来收益。为满足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会计必须提供有关企业未来收益的会计信息。价值会计模式的目标是企业价值信息,公允价值是价值会计模式的理想计量属性。如果说收付实现制体现的是已完成收益,权责发生制体现的是已实现收益,那么公允价值是最佳估计制下的计量属性,它体现的是待实现收益。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2008年9月金融危机前后,中美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和修订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被广泛应用,是基于对会计信息相关性的需求,但在金融危机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各种金融工具及与市场环境相关性强的资产或负债加剧了金融市场波动幅度,中美都对相关会计法规进行修订,使其向可靠性回归。  相似文献   

17.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会计信息的质量影响重大,尤其是我国新会计准则再次引入公允价值后,引起了会计界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因此,有必要对公允价值相关问题特别是基于经济学视角做进一步的阐述和明确。  相似文献   

18.
徐擘 《太原科技》2010,(5):61-62,65
介绍了公允价值的定义及其本质,阐述了公允价值计量的优越性,根据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客观必要性,提出了公允价值计量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9.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与在我国应用中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财政部在新的会计准则里更大范围地允许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介绍了公允价值概念的发展以及计量属性,并从会计目标的角度提出我国目前不宜全面推行公允价值。  相似文献   

20.
资产的未来属性是资产固有的,而公允价值的引入强化了这一属性。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资产的未来属性决定了公允价值的引入,公允价值使该属性得以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