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凯 《当代地方科技》2007,(12):77-77,79
就业中的年龄虽然不属于被我国劳动法明文禁止的歧视范围,但是劳动法赋予了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权利。就业中社会现实状况与劳动法规定的平等就业存在较大的差距,用人单位在就业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立法的缺位,缺少监督,导致了用人单位实际对劳动者实行了不合理的年龄差别以及教育文化条件区别对待,应聘者的法律意识、权利保护意识的缺失,都严重限制、剥夺并影响了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连线编辑部     
正编辑:我是一名建筑工地安全员,我想了解一下安全员是否对违章工人有罚款权利?如果有,这权利是谁给的?企业的规章制度具有法律效力吗?小刘小刘:第一,劳动关系调整的依据主要是《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在《劳动合同法》里提到,凡是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必须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再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协商后确定。关于员工的奖惩属于切身利益,违章处罚(处分或者罚款)的规章制度应符合以上的程序要求,员工认可。  相似文献   

3.
朱传云 《甘肃科技纵横》2005,34(6):91-91,177
根据我国《劳动法》有关规定,结合高校现行劳动管理体制,就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一、《劳动法》在高校的适用范围问题;二、高校职工的社会保险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劳动合同的订立、对试用期期限和条件的规定、对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限制等方面探讨了《劳动合同法》与旧《劳动法》相比所具有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陈海燕 《奇闻怪事》2010,(9):10-11,15
当今劳动者辞职的现象屡见不鲜,我国《劳动法》第三十一条没有对劳动关系的种类和劳动合同的主体做任何的区别,统一规定了30日的劳动合同解除的预告期限。本文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利益平衡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现行法规中关于劳动者辞职权的规定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完善我国劳动者辞职权的立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未成年工维权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工身心来完全发育成熟,须予以特别保护。文章针对一些用人单位在未成年工使用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要切实贯彻《劳动法》及《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严格劳动合同制度,认真处理好劳动纠纷,加大对违法行为处理力度等方面入手,切实保障未成年工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信息传真     
《劳动法》立法配套工作加紧进行记者日前从劳动部有关方面获悉,按照《劳动法》的原则要求,劳动部已将与《劳动法》配套的劳动法律、法规、规章项目拟就,并正在全力加紧起草和制定工作。在已拟定的项目中,与《劳动法》配套的法律法规分三个层次:一是9部子法。即:《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工资法》、《安全生产法》、《劳动保护法》、《职业技能开放法》、《社会保险法》、《劳动争议处理法》、《劳动监察法》。其中《安全生产法》和《社会保险法》的草案今年底将报送国务院。  相似文献   

8.
政策参考     
我国1995年起逐步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根据《劳动法》的有关规定,我国从明年起逐步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到1996年底,可基本实现全面建立劳动合同制度的目标。据劳动部介绍,从1986年全国劳动制度改革以来,目前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或合同化管理的职工已有4500多万人。广东、安徽、海南等省已制定发布了劳动合同制度的实施办法,其他一些省市区也正在制定或审议中。建立劳动合同制度是贯彻实施《劳动法》的一项基础工作,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实现两种用工制度的并轨,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既要积极,又要稳妥。在一些具体政策上,应适当照顾差别,区别对待。新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必须全部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原有固定职工也要订立劳动合同。在开展这项工作中注意适当照顾老职工、女职工和病残职工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我国目前的劳动法律体系注重保障劳动者的权益,设定了多项用人单位补偿或者赔偿的规定。在市场经济中用人单位需要面对众多风险,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不仅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作用,还要有意识地运用法律手段控制伴随劳动力使用而来的经济风险。此类风险较多集中于劳动合同相关问题,如合同的订立、终止或者解除等,是用人单位控制经济风险的重点。在保障劳动者的知情权、选择权等权利方面,用人单位通过合理化程序、提高依法管理水平等方式,也有利于更好地防范风险。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月1日,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新《劳动法》)正式实施生效。在新劳动法的框架之下,工会的权利和作用被明确和突出了出来,工会在发挥自己的职能的时候有了法律保障和法律依据。笔者将在下文中详细分析劳动合同法中工会的权利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1996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以下简称《转化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对奖励股份或者出资比例做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转化法》第三十条规定:“采用股份形式的企业,可以对在科技成果的研究开发、实施转化中做出重要贡献的有关人员的报酬或奖励,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其折算为股份或出资比例。该持股人依据其所持股份或者出资比例分享收益。”此项新的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奖励规定和奖励政策,不能不引起人们对奖励股份或者出资比例的条件、范围与特征、意义与作用、比例和操作、以及如何运…  相似文献   

12.
我国宪法第 41条规定了公民享有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违法失职行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民法通则》第 1 2 1条规定了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 ,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 ,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据此 ,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 ,享有控告权和索赔权 ,实行权利监督。上述根本大法和基本法律的规定 ,是公民、法人对国家立法、执法和司法实行权利监督的法律依据 ,因此 ,实行权利监督的权利是宪法权利。文章针对目前权利监督严重弱化、甚至虚化的事实提出了应当强化和实化权利监督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事实劳动关系是劳动法领域较为突出的问题,《劳动法》对此没有明确的规定,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此问题有相关的司法解释,但其存在立法语义不清、适用不公平、导致法制不统一等缺陷,本文在此基础上借鉴民法中过错责任的原则提出分清责任、明辨是非,合理保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利益的修改意见,以期事实劳动关系纠纷能得到法律公平正义地解决。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高危行业的事故频频引爆社会同情的神经,到底谁来保障矿工们的生命和其家庭利益?4月13日,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湖南煤矿安全监察局、中国保监会湖南监管局联合下文,开始在高危行业推行强制性的职工意外伤害保险,职工的最低保险金额为4万元/人,由企业统一支付,不得向职工摊派。为切实维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增强高风险生产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根据我国《煤炭法》、《安全生产法》、《劳动法》、《保险法》等法律,结合我省安全生产实际,三局《关于在高风险生产企业实施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意见》文件规定,我省的煤矿、非煤矿山、…  相似文献   

15.
政策参考     
中央六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加强乡镇煤矿安全工作劳动部、煤炭部、农业部、地矿部、监察部、全国总工会最近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方面对乡镇煤矿事故颁发的严峻局面给予高度重视,采取措施尽快控制和扭转重特大事故急剧上升的势头。该通知要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尤其是县、乡政府领导必须加强法制观念,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劳动法》、《矿山安全法》、《煤炭法》、《矿产资源法》、《乡镇企业法》及其配套法规,坚决执行国务院关于治理整顿矿业秩序的有关规定,做到依法办矿、依法采矿、依法管矿。对违反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的要切实进行整顿,对由于治理整顿不力造成重大事故的,要追究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劳动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已经公布了《股份制试点企业劳动工资管理暂行规定》。全文如下: 根据《股份制企业试点办法》的要求,现对股份制试点企业劳动工资管理作如下规定: 一、股份制企业的劳动工资计划实行指导性管理。在国家宏观指导和调控下,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制定用人和工资分配计划,报劳动部门备案。 二、股份制企业在坚持工资总额增长幅度低于本企业经济效益增长幅度和职工实际收入增长幅度低于本企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的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劳动合同法》第14条和《劳动法》的第20条的比较,分析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的变化,建议用人单位遵循《劳动合同法》前提下,走出用工的误区,最大程度地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保持劳动用工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8.
资讯     
<正>职业病危害严重单位将被关停2020年职业病诊断机构报告率达90%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16-2020年)》,明确对职业病危害严重、改造后仍无法达标的用人单位,严格依法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依照法定程序责令停建、关闭。《规划》提出:到2020年,建立健全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格局。重点行业的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  相似文献   

19.
从职工权益属于《劳动法》的调整范围,《公司法》不应过多涉及;关联方及交易问题应由《公司法》予以调整;《公司法》不必限制公司经营范围等方面,阐明了我国《公司法》的修改应注重符合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及国际惯例。  相似文献   

20.
劳动者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主要是依据《劳动法》,现有的商业秘密保护制度主要都是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进行保护的,这两部法律在保护因掌握单位商业秘密的劳动者泄露,而造成用人单位的损失这方面的保护方式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本文主要探讨和分析了在世界范围内商业秘密范围日益宽泛、保护力度加强和国际化和全球化进程加快,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